2013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699萬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比去年增加近20萬人,麥可思與騰訊教育頻道合作的2013屆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從2012年10月29日
2013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699萬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比去年增加近20萬人,麥可思與騰訊教育頻道合作的2013屆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從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本科畢業生為35%,低於2012屆同期12個百分點;目前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體籤約進程與上屆相比明顯下滑。
大學生就業難愈來愈嚴峻,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也是一個不爭的現狀,矛盾究竟如何產生,我覺得自己還不能站在社會學的角度做剖析,但是作為一個過來人,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從自身經歷和職場的感悟給出自己的觀點--以始為終規劃大學生涯。
據調查,26%的大學沒有目標,61%的大學生目標模糊,10%的大學生有短期目標,僅有3%的大學生有較長期目標,從數據可以看出,進就成的大學生沒有較長期的目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做什麼,這是導致就業難與招聘難矛盾的重要原因。
那麼大學生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呢?首先,大學生未來都是要進入社會,準確的說是進入兩大系統-政治系統和經濟系統,而且對於絕大部分大學生而言未來也將會進入經濟系統。對於大學生而言,應該清醒的知道,自己未來會進入企業工作。那麼大學所有的準備都應該圍繞求職這個核心進行,以求職為終點,大學的規劃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你不會猶豫該不該參加社團,該不該做兼職,該不該看書等等。那麼大學生應該如何以求職為終點來展開自己的大學規劃呢?
從宏觀上看,應該了解經濟系統中都有哪些行業支撐,行業的發展歷史及前景,每個行業的典型企業如何發展的。拓寬視野,採集數據,確定發展方向,為自己未來選擇行業做準備。大學期間,利用圖書館搜集信息很便捷。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搜集信息變得容易起來,要了解行業信息也很容易,利用網絡了解行業信息更便捷,比如百度數據中心,麥肯錫季刊,尼爾森等著名權威企業數據研究中心都是很好的渠道。
從微觀上看,應該了解企業招聘考測指標,針對各項指標做針對性的鍛鍊。企業考測分別從基本能力指標、中端能力指標、和高端能力指標三種,基本能力指標包括學校檔次、學歷層次、專業契合性、學習成績、學術科研、社團職務、活動成果等指標,這些是一個大學生在學校內需要去關注的,也是最基本的證明你能力的指標。中端能力指標包括形象、性格、人性素質、心理素質、思維能力、通用常識、英語、語言能力指標,這些指標是需要大學生不僅通過校內課程學習,在課餘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和知識體系。高端能力指標包括人格魅力、複雜任務執行力、複雜任務領導力、企業通用職務能力、行業專屬職務能力指標,這五個指標是絕大部分大學生沒有的,因為這些能力的鍛鍊是在校內很難鍛鍊的,但是又是企業招聘中很看重的能力。在我看來,絕大多數大學生迷茫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絕大多數學校沒有渠道供學生了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第二,學生不知道方法去訓練,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走很多彎路。我認為大學生提升自己求職核心競爭力,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好準備。
個人綜合素質提升,有了企業考測體系做指引,提升自己也變得有了方向,中高端能力指標是提升的重點,大學生做規劃要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自我認知,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價值觀。再以求職能力指標作為導向,找到自己有缺陷的地方,有針對性的彌補,以終點作為做事和做人的導向去鍛鍊自己。
個人高端資歷獲取,個人在大學獲得的資歷在求職中是體現你綜合素質的有力實證,也是企業面試不可缺少的一環。針對企業考測特點,大學生應該獲取一些高價值的資歷,我在篩選簡歷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會在簡歷中寫上班長,部長,會長等職務,儘管自己沒有做過也毫不顧忌的寫上去,這樣的職務且不說它本身有沒有價值,每個人都這樣寫也沒有亮點,導致HR也不會去關注。資歷確實要自己去經歷,花時間去獲取,並且一定注意自己獲得資歷的價值。我建議大學生可以去獲取一些高價值資歷,積極參加校內外演講,文藝,創業等比賽,組織一幫同學做行業與企業調研,項目調研等與企業相關的實踐,做一些校企聯動的項目活動等等。
目前,大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上都處於被動狀態,除了教育體制原因,大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意識外是個重要原因。普通大學生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少有人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多數人不善於發現這個社會的問題,就業的問題,更別說解決問題了。所以,以始為終的思想可以幫助你去發現問題,同時它也是一種做事的思想,有了終點才會有目標,有了目標就會去思考方法步驟,最終解決問題。
【相關閱讀】
職業規劃:從「以始為終」的角度談大學規劃
就業指導:大學生需要三問的「轉變」
職業能力導師談10條求職面試禁忌
名師指導:培養職業能力,提升求職競爭力
求職就業指導:關於面試中的「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