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馬加爵事件,我不會離開雲大。"在吳松看來,如果沒有離開雲大,自己也不會墜入貪汙腐敗的深淵。
2004年,就讀於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在學校宿舍連殺4人,這讓時任校長的吳松降職為副校長,"是我在人生旅途上一個巨大的汙點。",隨後他離開學校,走向政壇。
2010年,當上保山市長後,投機者和圍獵者們蜂擁而上,這位曾經低調樸素的知識分子變成了好張揚、好擺譜、好繃面子、好組飯局的江湖大哥,在胡吃海喝之下,吳松吃壞了身體,更吃壞了思想,吃壞了心態。
"騰衝的熱海溫泉呀,可以把人泡得骨酥筋軟;翡翠玉石可以晃得人眼花繚亂。使人迷了心智,忘乎所以。"經查,吳松利用職務便利涉嫌受賄594萬餘元,其辦公室、家裡更是擺放著數量眾多的玉石掛件、玉石擺件。
2020年8月3日,中紀委網站官宣吳松被查。10月20日,吳松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10月29日,吳松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12月7日晚間,雲南衛視《清風雲南》欄目播出最新一集《大學校長的失色人生》,出現在鏡頭前的主角,正是西南林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吳松。
轉折:因"馬加爵案"離開學校,自稱是人生中的汙點
從1982年考入雲南大學,到2007年卸任雲大校長調往玉溪工作,吳松在雲大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25年。
"他經常是白天從事行政的工作,晚上就加班、熬夜,從事學術方面的一些學習、研究。"擔任雲南大學校長期間,吳松不僅在學校辦學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學術上也成果頗豐,先後出版了二十餘本專著、合著、或編著,成為雲南省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
然而2004年,一件震驚全國的校園暴力案件把雲南大學推上了風口浪尖。當年2月,就讀於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在學校宿舍連殺4人。吳松認為,他本來應該順風順水的職業生涯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一擊。雲南大學一名教職工介紹,吳松當時就從校長轉為了主持工作的副校長,"思想壓力、思想負擔是看得出來的。"
"如果不是馬加爵事件,我不會離開雲大。"吳松表示,"就是一提雲南大學就想到馬加爵,一提吳松就馬加爵,就是我在人生旅途上一個巨大的汙點或者說巨大的陰影,老是擺脫不掉。"
帶著來自高校的光環,也帶著光環下揮之不去的陰影。2007年年底,吳松離開雲大,調任玉溪市委副書記,從教育系統轉到地方任職。在玉溪任職期間,吳松業績平平。
墮落:迷戀山珍海味流連深宅大院,狂收翡翠玉石
2009年12月,吳松調任保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後來成為市長,主政一方。漸漸地,以前飲食清淡、常常吃食堂的吳校長變成了味道至上、喜歡山珍海味的吳市長。
到保山工作的前3年,接待應酬、迎來送往迷失了吳松的心智,"騰衝的熱海溫泉呀,可以把人泡得骨酥筋軟;翡翠玉石可以晃得人眼花繚亂。使人迷了心智,忘乎所以。"
在此期間,老鄉邵某,用一隻手鐲套住了吳松的手,而另一個老鄉甘某則用一手地道家鄉菜,俘虜了吳松的胃。
2010年,邵某用一隻價值158萬元的翡翠手鐲敲開了吳松的大門,他以老鄉的身份請求吳松幫忙,希望拿下保山市教職員區建設項目。而實際上,邵某在這個新組建的公司沒有任何出資,僅僅因他和吳松有這層老鄉關係,公司給了他20%的股份,事後邵某從中獲利800萬。
而老鄉甘某投其所好,常以從老家帶了吳松愛吃的東西為由,請吳松到家中吃飯。對外,則扯著吳松這面大旗,給自己尋求好處。2013年以來,吳松先後收受甘某送與犀牛角一隻,象牙工藝擺件一對,為其在承接保山市道路建設項目等方面提供幫助。
經查,吳松出任保山市長5年,在市政上毫無作為,反而嚴重破壞政商關係、汙染政治生態。吳松涉嫌受賄594萬元,不僅有眾多的翡翠玉石,還有價值25萬多元的犀牛角和象牙擺件。
自省:百萬翡翠玉鐲成心魔,淪為"圍獵者"的"棋子"
2020年10月20日,吳松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20年10月29日,吳松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經查,吳松利用自擔任雲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開始,就利用職務便利謀取利益,涉嫌受賄594萬餘元。
在懺悔書中,吳松反思到,"我作為一個市長,作為一級政府官員,在這些商人面前,扮演著的其實一直是為他們服務、為他們說話、為他們辦事的不光彩、不正當的角色。我也不過只是這些不法商人的一顆棋子罷了。"
事實上,吳松因為收了那個158萬的手鐲,一直被邵某糾纏不清。"送了我手鐲之後,實際上就在我心裡種下了一個心魔。他對我頤指氣使,老是指揮我為他辦事兒。最大的心魔還不是手鐲,還是我個人的私慾膨脹了,見到好東西就想要,見到便宜就想佔。"多年以後,吳松竟荒唐地通過把手鐲賣給同學的方式,歸還了邵某160萬元的手鐲款。
"在大學裡面呢,不僅沒有前呼後擁,吹喇叭、抬轎子,反而,自己心裡對這種事情還反感、還嗤之以鼻。"吳松認為,自己是到地方工作後才發生變化的。
"在大學當校長,你講得再好,教授們都說是錯的,因為大學的思維是批判性的、求異性的。但是到了地方政府這個環境,自己的心態也就發生了變化了。"
"正能量的東西少了,負面的東西多了,思想漸漸跟不上工作發展和自我改造。"雖然還是和以前一樣,熱愛讀書,但是吳松讀書的品味已經一落千丈,熱衷於追求低俗刺激,甚至看起了有嚴重錯誤政治傾向的境外書籍和黃色書籍。
圍獵:暴露的是行賄者逐利天性和受賄者的貪婪醜態
一隻價值158萬元的翡翠手鐲,最後卻成了"燙手的山芋",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道理通俗而深刻。
一些領導幹部未被拉下水前,"圍獵者"有求於你,把你捧得高高在上;一旦上鉤,掉入陷阱,就被看作一顆可以擺弄的"棋子",呼來喚去。"圍獵者"每一次溫情脈脈的"饋贈",背後都暗中標好了價格,隱藏著利益交換的心機與圖謀。
"在我們眼中,他就是我們獲取利益的一個工具。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大的利益。沒有誰從一開始會說,是抱著交朋友的目的去的,所以跟我們交往也是很危險。"一名"圍獵者"赤裸裸地說。
"圍獵"類案件,暴露的是行賄者逐利的天性、以小博大的醜惡本質,以及受賄者因饞上鉤、因欲弄權、貪婪沉淪的醜態。這種靠利益交換建立的"鐵關係"看似牢固,在黨紀國法面前不堪一擊。
正如一位行賄者所說:"像我們這種商人的保證,這些信誓旦旦,那是張口就來的,不值得一聞,絕對不可相信,也不可靠。"這其中,固然有"圍獵者"狡猾的算計、險惡的用心,但淪為"獵物"、成為"圍獵者"的"棋子",追根溯源,還是自身定力不夠、本色不純。
吳松從高校轉任地方主官,換了環境卻沒有守住自我,本色丟失了,心理防線垮了,紀法意識淡漠了,漸漸地這位出版20餘本專著的思想教育專家喪失了自我,喪失了自身尊嚴,受制於人、受人擺布。
天上掉餡餅,地上有陷阱。面對白來的好處,要保持千百倍的警醒與定力。任憑"圍獵者"花樣千萬條,牢記一條:守住初心,敬畏紀法,抵制貪慾。否則成了"圍獵者"的一顆"棋子",被人套牢,悔之晚矣。
來源:斑馬浮世繪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