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我花了40個小時,在微信讀書上用聽和看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的閱讀。
這本書雖說是梅貽琦傳,但它涉及的面很廣,對與清華大學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都進行了描述。它像是一部清華大學從成立到解放前的校史;甚至是一部簡略的中國近代戰爭史。
從中我了解到清華大學的前世今生,也領略了解放初期眾多大師級人物和文化界、教育界名人的風採,尤其是抗戰期間在西南聯大的歲月,更是令人震撼。
讀完後,久久難以忘懷。特作些簡要的梳理,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讓我全面地了解了清華大學,該書從清華大學的前身庚子學堂的由來寫起,詳細介紹了它如何從一所留美預備學堂發展為聞名遐邇的中國頂尖大學;
並按照它成長的足跡,對每一個校長、乃至對清華大學起重要作用的各色人物進行描述,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啓超、胡適、陳寅恪、馮友蘭、聞一多、梁思成等等。
說是梅貽琦傳,其實更像是一部清華大學從成立到解放前的校史。
這本書詳實地介紹了庚子賠款由來。從《辛丑條約》籤訂的始末談起,描述了有識之士如何將這一協議中規定的清政府須向外國支付的巨額賠款中,通過努力周旋和不懈努力,終於從美國政府手中爭取到將這屈辱的賠款中的一部分返還,專門用於培養知識青年到美國留學。
為此,清政府特地在北京設立了留美預備學堂,用於選拔合適的人到美國留學,這個留美預備學堂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
選拔合格後的學生須在留美預備學堂完成規定的學業和考核後,才能取得去美國公派留學的資格。
梅貽琦就是第一批經清政府選拔、利用庚子賠款到美國留學的人之一。
從此一批又一批經過篩選的青年才俊得以到國外留洋,學習深造,這些人才也成為解放後新中國各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因此這也是研究眾多大師級人物和文化界、教育界名人的重要視角。
該書從1900年 的義和團運動講起,從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到軍閥割據時期,從抗日戰爭一直到解放戰爭,是一部簡略的中國近代戰爭史,從另一個角度描述了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讓我們了解到戰爭中鮮為人知的一面。
這部分幾乎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有時我讀著讀著會產生錯覺,我這看的到底是「大學與大師」,還是大戰掠影啊?
但不得不說,很多信息和情節都相當令人震撼,有的甚至會顛覆我們的認知,非常值得一讀。
而且這樣的敘述也很好地展現了戰爭環境下清華大學的發展史。對我們理解各個時期書中人物對於各種事情的處理起著重要的作用。
1931年12月,文中的主人公梅貽琦臨危受命,在之前的十位校長被清華師生驅逐、學生運動勢不可擋之際,低調就任清華大學校長,發表了簡短的演講。
就是在這次演講中,他提出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那句著名的「大學與大師」的至理名言。
因有前車之鑑,梅貽琦對校務處理特別小心慎重,每遇事多方考慮,決不輕率表態,且採用「教授治校」的方針,自已大多採取「吾從眾」的態度予以處置,因而被師生稱為「寡言君子」。
他以謙虛平和的民主作風、寬廣坦蕩的胸襟和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贏得廣大師生的尊重。
他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凝成一股向心力,化解了學校的許多危機,並帶領師生渡過很多難關,使清華擺脫了長達20年的「政治皮球」的命運,步入正常的軌道運行。並真正成為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因幾十年的風雨歷程,梅貽琦深切感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皆產生於民主、自由的空氣和獨立的精神創造。唯有保持民主和學術自由的空氣,才可能產生不拘一格的言論和思想,創造的機緣與成就才得以凸現。
因此,作為校長的梅貽琦,始終以民主思想、學術自由的開明政策為治校原則,在清華營造出寬鬆自由的人文環境,並逐漸使自由之風遍布清華的各個領域、每一根神經脈絡。
加上對大師的尊重,因此一大批中外知名教授和學者被吸引到清華來,他們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切磋交流,交相輝映,共同鑄就了清華的黃金歲月。
我想這樣的治校理念值得我們現行官本位思想嚴重的大學領導們好好學習。
他為自己設定的薪資低得養不起家人,以至他那年逾花甲的夫人不得不孤身一人留在美國打零工,才能養活自己。直到他積勞成疾、身患絕症,夫人才回來照料他。讀來令人唏噓。
但他卻慷慨地將大筆資金用於清華大學的建設和使用,從徵地規劃到儀器設備的購置、從師資配置到教職員工的待遇,都具有前瞻性,因此才有可能使清華大學位列中國頂尖大學之首。
教育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就是愛。梅貽琦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奉行愛的教育,以愛惠澤學生與群倫。並且以自身的言行為教育界和整個社會樹立了榜樣。
他愛學校,所以把他一生獻給了學校;他愛國家,所以在抗日時讓兒子投筆從戎;他愛同事,所以待人一視同仁,從不疾言厲色。
他尤其愛青年,所以在每次的學潮中,他都以自己的力量掩護著青年的安全;
他照顧每一個師生,即使在跑防空警報的緊急時刻,他都要關照每個師生,哪怕情況再緊急,他從來都是最後一個才走進防空洞的……
他的君子之風,他的慈愛之情,令每個學生感念至深。
他歷經軍閥混戰和共兩黨對立時期,但從不涉足政治。後來他雖然加入了國民黨,但在國民黨要到學校抓捕進步學生和地下黨時,他都假裝配合,實則鼎力相救;他對左右派的思想兼涵並容,從不幹涉;即使聞一多在學校公開發表演講,指名道姓地辱罵蔣介石和國民黨,梅貽琦還是想讓他遠走美國以保護他。
他尊重每一個學生,他說:「師生的感情是自然的,是有因緣的,所謂富貴權勢全是世俗所崇尚的身外之物,師生就是師生,如果以權位富貴來衡量,那還能算師生嗎?那是商賈的行為。」
在我看來,梅貽琦除了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還是個文化大儒。他身上有著中國文人最優秀的傳統美德。
他固窮守節、忠誠無私、沉穩執著、剛毅仁愛的人格力量,成就了清華之清、聯大之大,培養並感染著一代代教育人,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
願清華大學這座國內最高學府能繼續將愛的教育貫徹始終,並推向全國,以推動我國文化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
作者簡介:天道酬勤,個人公眾號「凡人書悟」,記錄普通人的生活和讀書感悟。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微信搜索公眾號「凡人書悟」,互相交流學習,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