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西南聯大校長、他選擇去臺灣,有著自己的考量—梅貽琦

2020-12-13 絳芸柳音

在民國那個時代,清華大學奉行著民主、自由的思想,因為有庚子賠款做後盾,學校一向不受行政力量的牽制。前校長羅家倫因獨斷專制、奉行黨化教育而被清華學子驅趕,羅家倫以不做校長要挾,清華學子給出的話是:「校長如要離開,全校師生無一人表示挽留。」羅家倫就這樣離開了清華。

羅家倫離開後,國民黨當局派喬萬選接任清華校長,這位羅家倫對接替清華新校長躊躇滿志,羅家倫剛到學校,就被學生們請進了禮堂,等禮堂的門再次打開時,學生們手裡已經拿著由喬萬選籤名的「永不任清華校長」的承諾書。就這樣,清華的三趕校長,使得學校十一個月無人管理。

學生們警覺又切盼著他們的新校長,他們期盼有一位能使學校不受政治幹預、知識淵博、有威望且有能力發展清華的教育事業的校長來管理這個學校。這天,學校來了一個新校長,這位校長是清華的教授,叫梅貽琦。

梅貽琦在就職講話上說出了:「大學之大,不在有大樓之謂,而在有大師之謂。"贏得了學生們初步的好感。梅貽琦主張大學教育要注重通才教育,要發展培養學生完全的人格,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完全的人,而不是機器。漸漸的,這位梅校長得到了學子們的尊敬。

梅貽琦生性沉默寡言,人稱「寡言君子。」就是這樣一個平日不愛說話的校長,在學校西遷之前,富有遠見的用庚款在湖南長沙買了幾片地皮,這才有了後來的西南聯大的落腳之處。

1938年2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學校在湖南長沙合併,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三所學校校長共同主持校務,而實際上,由於北大校長蔣夢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都常年在外地,校務工作實際上由梅貽琦一個人擔任。不愛說話的梅貽琦不得不改變他的性格,經常牽頭去聯繫一些和教學無關的工作。那所土牆、茅草、鐵皮屋建成的學校,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大學,直到現在,都不能超越。

1948年12月,北平即將解放,梅貽琦搭乘國民黨的飛機南下。國民黨政府再三邀請梅貽琦入閣,他維持了一貫的中間立場,他對新聞記者談話說:「不出來對南方朋友過意不去,來了就做官,對北方朋友不能交代。」所以始終婉謝,他依然屬意教育。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之魂,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你可能會覺得他是「渣男」
    很多人被清華校長梅貽琦圈粉,是從電影《無問西東》開始的。清華學子吳嶺瀾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梅貽琦問他:「你英文國文都是滿分,物理卻在不列,為何選實科,而不選文科?」吳嶺瀾答:「只覺得實科更有用些。」梅貽琦在就任演講上說了這句名言,也把這樣的思想貫徹始終。梅貽琦為清華和日後的西南聯大引來了一批學者:朱自清、聞一多、潘光旦、陳省身、華羅庚、錢鍾書、吳有訓、葉企孫……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需要付出很大心血。
  • 西南聯大之魂,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她不可小瞧
    很多人被清華校長梅貽琦圈粉,是從電影《無問西東》開始的。清華學子吳嶺瀾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梅貽琦問他:「你英文國文都是滿分,物理卻在不列,為何選實科,而不選文科?」吳嶺瀾答:「只覺得實科更有用些。」梅貽琦用一段話點醒了他:「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
  • 清華校長梅貽琦也擺地攤?
    1937年的全面抗戰爆發,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併為西南聯大,並分三路西遷昆明。校務委員會主席梅貽琦全面負責大學管理,隨同聯大西遷的還有夫人韓詠華和5個子女。國難當頭,大後方糧食短缺,經濟落後,生活非常艱苦。很多師生開始出現營養不良狀況,作為校長梅貽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一邊將自己值錢的家什當掉以補貼師生生活,一邊拼命向政府請求資金補貼。
  • 【往事】梅貽琦校長:西南聯大之魂
    西南聯大從在長沙初創之始(學校始名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抵昆前夕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實行的就是「常委制」。組成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擔任聯大常委,其間雖偶由其他教授臨時代理,蔣、梅、張三常委在聯大的歷史地位卻從未撼動過。
  • 西南聯大的校長們
    作為一枚吃瓜群眾,我不知道失敗的內情,無法也無意去評述誰對誰錯。但我想,我們可以看看西南聯大當時校長們的做法,也許會有些啟發。西南聯大是三校組成,當時的校長分別是:清華梅貽琦校長、北大蔣夢麟校長、南開張伯苓校長。西南聯大並沒有另選校長,而是搞了個三常委,就是三個校長輪流當值當校長,下面再設校務委員會、教授會。
  • 三所頂尖大學合辦西南聯大,為何由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主政?
    「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時任西南聯合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如是說。在盧溝橋事變之後,清華、北大、南開先後被日軍佔領,因而這三所學校南遷至雲南昆明組建成西南聯合大學。但是這三位校長的關係卻並不一般,梅貽琦是嚴復和張伯苓的學生,而蔣夢麟是張伯苓器重的人,張伯苓也是蔣夢麟最尊敬的人。按理來說西南聯大的校長應該由張伯苓來擔任,但是為何西南聯大卻由梅貽琦主政?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
    當時而言,這不是一個好差事。在他之前,羅家倫、吳南軒兩任校長都鎩羽而歸,且留下「罵名」。當局起初並未想到梅貽琦這名「寡言君子」,直到校長人選考察了一大圈之後,發現實在無人勝任,才決定請他來試一試。梅貽琦的內心是拒絕的,但他對母校有情結,最終決定把自己豁出去了。政學兩界中人都知道,清華的校長很難做。
  • 梅貽琦:兩袖清風的「守財奴」校長
    梅貽琦在談到自己當校長的心得時說:「為政不在言多,顧力行如何耳。」梅貽琦在執掌清華期間始終堅持勤儉辦學、廉潔治校。他初到清華時,便再三強調勤儉。他說,我這樣做一則是希望學生保持簡樸學風,無紈絝習氣。二則是為了節 約辦學經費。其實,當時的清華庚子賠款相當豐厚,梅貽琦完全可以不用那樣做,但是他沒有。對於數額巨大的庚款梅貽琦分文不取。相反他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 梅貽琦在西南聯大的為與不為
    到西南聯大情況有些變化,一是清華式的「教授治校」是「自訂製度」,與當時政府的法令和規定有某些不一致;二是同為西南聯大常委的原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雖然接替蔡元培出掌北京大學,但他內心並不認同蔡元培提出的「教授治校」,而是公開宣傳他的「校長治校,教授治學」。
  •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導語:1948年11月,第四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不久後林彪將軍帶領野戰軍全面進入華北,並同傅作義的部隊形成對峙之勢。蔣介石匆忙從北平帶走了大批黃金和財寶,之後又運走了許多故宮文物。
  • 梅貽琦:西南聯大獨立之精神
    梅貽琦   當年,朱自清在一篇名為「清華的民主制度」的文章中這樣評價梅貽琦:「他和清華關係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愛護清華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當年,北京大學就曾以學術自由和兼容並包而著稱,南開大學亦以從嚴求實和活潑創新而聞名,至於清華更是推行了教授治校的制度;無疑,這一切正是西南聯大的「自由」之源頭、「民主」之基礎,同樣它也是「現代大學」的精華之所在、命脈之所系。以清華大學的管理模式為例,梅貽琦自掌校後,即全力扶植這一校長組織協調下的教授治校制度。具體來說,就是設立教授會、評議會以及校務會議等三個不同的機構。
  • 西南聯大與梅貽琦日記
    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同時也透出身份和角色的不同:梅貽琦作為職業教育家,是西南聯大常務委員會主席,事實上的專職校長,須負責與教育部及最高領導當局的協調,還有海外事務;而鄭天挺則是聯大總務長,同時兼任文學院史學系教授和研究所導師,行政工作之餘,讀書作文授課,始終未脫學人本色。
  • 鄭天挺:梅貽琦與西南聯大
    梅貽琦鄭天挺我和梅貽琦先生(字月涵,曾任清華校長)是在昆明西南聯大才熟識起來。自1937年「七七事變」起,平津各大學不能開學。三位校長以梅貽琦先生年紀較輕,他毅然擔負起這一重任,公正負責,有時教務長或總務長缺員,他就自己暫兼,認真負責,受到尊敬。蔣夢麟常說,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這是實話,從而奠定了三校在聯大八年合作的基礎。三校都是著名專家學者薈萃的地方。各校有各校的光榮歷史,各校有各校的校風,也各有其不同的經濟條件。
  • 「寡言君子」梅貽琦:清華校史、西南聯大校史中至關重要的一人!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圖為梅貽琦雕塑。1914年,梅貽琦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圖為清華園大門。
  • 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
    鄭天挺/文梅貽琦我和梅貽琦先生在昆明西南聯大才熟識起來蔣夢麟對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說:「聯大校務還請月涵先生多負責。」三位校長以梅貽琦先生年紀較輕,他毅然擔負起這一重任,公正負責,有時教務長或總務長缺員,他就自己暫兼,認真負責,受到尊敬。蔣夢麟校長常說,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這是實話,從而奠定了三校在聯大八年合作的基礎。三校都是著名專家學者薈萃的地方。各校有各校的光榮歷史,各校有各校的校風,也各有其不同的經濟條件。
  • 他是清華「永遠的校長」,為何卻在解放前夕,離開清華前往臺灣?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就是曾經執掌清華十餘年,帶領清華成為一流大學,走過最艱難的「西南聯大」歲月,位列「清華百年四哲人」,被譽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1931年的冬天,清華大學的學子們驅逐了那位「年少得志」的羅家倫校長,42歲的梅貽琦接過了清華大學校長的重擔,成為了清華園的掌舵人。
  • 抗戰勝利75周年:再憶梅貽琦,永遠的清華校長!
    在這部電影中,演員祖峰飾演的角色便是清華校長梅貽琦,這部電影對於梅貽琦的還原度很高,現實中的梅貽琦便是一副溫文爾雅、寡言少語的學者形象。一位老師能做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答:梅貽琦。梅貽琦的偉大,不在於他在清華大學這所頂級名校當了17年校長,而在於清華大學因為他當了17年校長而成為了頂級名校。
  • 紀念梅貽琦58周年忌辰:在西南聯大的為與不為
    梅貽琦(1889-1962),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1945年籌備復校,繼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籌辦中國臺灣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新竹清華大學前身)。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 清華校長梅貽琦,一生為國為民,被迫前往臺灣,只為完成這件事
    清華大學有如今的繁榮盛景,與一人有著莫大的關係,而他就是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梅貽琦老先生自擔任清華校長17年,一直奉公廉潔,恪盡職守,也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就斷然沒有如今的清華盛景,可誰又敢相信,梅貽琦先生在死後連喪葬費都靠募捐。
  • 「西南聯大之魂」梅貽琦主張「教授治校」
    梅貽琦:西南聯大之魂    餘斌  今年適逢西南聯大成立75周年暨梅貽琦先生逝世50周年,謹以此文表示敬意和紀念  一提清華一提西南聯大,人們會首先想到梅貽琦(1889─1962),這是很自然的。他是真正的教育大師,是清華、是聯大的靈魂。  梅貽琦(字月涵),天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