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關於欠發達地區人才難留問題的調研報告。申論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廣東省考申論成績在筆試成績佔比僅有40%,但卻是一個和其他考生拉開差距的一個科目。更多申論資料,歡迎進入廣東公務員申論備考資料頻道。
【給定材料】
人才難留,是欠發達地區的一個普遍問題。在2018年G省政府工作報告中,G省省長指出,廣東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東西北在經濟發展、公共服務、人才集聚等方面與珠三角都存在很大差距。
招攬人才,對於省人大代表、東西北某公司總監黃先生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他所在的公司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省級研發中心。「我們對人才的需求很強烈,也願意開出不錯的薪水,但是很多人還是不願意來。」他說,有時候別人過來面試,考慮到各種因素,最後還是選擇去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同時,招來的人要留住也不容易。在東西北地區,一些初級技術人才可以拿到三至五千,到了高級可以拿到七八千,但很多人在這裡「攢夠」了工作經驗,被培養好了,可以獨當一面了,就去廣州、深圳發展了。對於這種現象,黃先生深有感觸:「珠三角對人才的吸引力太大了。」
遇到同樣問題的還有省人大代表、東西北某公司總經理簡先生。作為「創二代」,簡先生從父親手中接過企業。招聘的過程中,他發現,要招到合適的人很難。「比珠三角城市的企業招人要難。」簡先生說。
省人大代表、東西北某公司董事彭先生說:「對於我們公司來說,相比於管理人才,科研產業化的科技人才最缺。」他說,公司是不鏽鋼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但招聘綜合能力強的外貿銷售人員也遇到比較大困難。「在廣深這很容易,但在我們那裡就很難。」
不僅企業如此,也有東西北地區的代表稱,東西北的教師、醫生等人才也存在流失的現象。
F市地處東西北地區,該市副市長陳先生在談到東西北人才引留困境時說:「我們缺人,年年招人,都招不到人。」
F市第一中學校長譚先生說,目前,還是很難招聘到高水平的優秀教師或優秀的名校師範畢業生。而且,已經在教的教師經過學校的幾年培訓,積累了豐富經驗,成為骨幹教師後也會離開F市到珠三角等地任教。
相比於企業招人難的問題,在彭先生看來,東西北最缺的還是教育、醫療人才。他說,其實大家都希望小病不出縣,但現在甚至小病也往省裡擠。「如果縣一級醫療人才能跟得上,我不會三更半夜跑到省城來看病。」
東西北為什麼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不少人認為,工資水平太低是人才難留的一個很大原因。簡先生在分析企業招人難的問題時表示,就F市來說,雖然生活環境不錯,但是總體工資水平與珠三角地區差距較大,「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譚先生在談到東西北教師流失的問題時也表示,教師工資收入與發達地區同類學校存在較大的差距是重要原因。
陳先生認為,一方面,珠三角是我國文化經濟中心之一,發展機會多,而東西北相對偏僻。另一個很現實的因素是工資待遇低。她舉了一個例子:她曾在招聘時遇到一位非常願意到F市工作的女大學生,崗位薪資約2300元,但該女生詢問工資可否為3000元。該女生回F市發展的意願很強,但她因家庭困難需要養家,2300元對她來說實在是太少了。根據相關規定,工資無法調整,這個女生最後非常失望地離開了。
省政協委員、F市政協主席丘志勇也有相同感受,他指出,東西北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還涉及待遇問題,「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東西北人均居民收入不到珠三角的一半,其中教師、醫生的收入差距更大」。
對於留人難的原因,黃先生認為,即使東西北的企業願意開出和珠三角相同的工資,欠發達地區的城市的生活配套、人文科研氛圍和機遇也始終難以與一線城市和珠三角城市相比。他說,粵北山區暫時還沒有形成一種交流的氛圍,那些高端人才很少能跟相同層次的人交流,而一線城市和珠三角就有這樣的氛圍,有利於個人的成長。
這一觀點也得到簡先生的認同,他說,很多人留在珠三角的原因是機會更多、資訊更多、各方面接觸面更廣,總體上個人的素質提升更快。
簡先生和譚先生同時提到,F市交通相對落後,也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從廣州到F市要三四個小時,有時候稍微塞車時間就更長。F市沒有機場,去周邊機場都要好幾個小時,很多人就覺得路途太遙遠了,想坐個飛機都不方便。」簡先生說。
省政協委員、G大學科研處處長陳嚴說,G市地處粵東,雖屬區域中心城市,但與珠三角地區的先進城市相比,在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發展程度、公共服務資源及基礎條件、產業配套能力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客觀的差距,這也是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欠缺的主要原因。
「除了收入,高端人才對於就業的氛圍也是很看重的。」黃先生說,氛圍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國家高新區在初級階段可能才有不到50名博士,等有500名博士的時候,它自然就有那個氛圍,很多相同層次的人才就願意在那安家落戶了。」
黃先生說,東西北地區民營企業的積累程度較低,他建議,支持創新型民營企業發展,在人才留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重點支持。
簡先生也強調氛圍對於人才集聚的重要性,他所關注的,主要是創新創業的氛圍。他說,東西北各市都應該打造好的平臺,「可以啟動一個創業資金或者是搞一些比賽,對做得好的創業人才進行獎勵」。
黃先生建議,應鼓勵東西北地區政府在引進對接產業轉移的同時,發展當地特色支柱產業的集群,對於成長性、創新性較強的企業,予以重點支持。
他說,一些大的規劃和項目目前主要在珠三角落實,在省級項目上,珠三角企業憑藉先發展起來的優勢獲得財政支持的概率更大。「要搞好統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他建議,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他還指出,粵北山區承載著G省本地域的綠化、水源等生態責任,為全省做出了貢獻,但在工業發展等方面受到制約。因此,應當啟用一定的平衡反哺機制。
「我強烈要求,給我們政策傾斜,增加編制。」陳先生更加直接。
彭先生說,東西北各地政府也想要引進醫療、教育方面的高端人才,為他們提供高一點的待遇,但在地方財政上有困難。他建議,安排省級醫院高端人才多批次到縣一級醫院做短期一兩年的坐診、手術,提高地方醫療水平;省財政撥付專項資金補貼東西北高端人才。
譚先生也希望省政府出臺加大對東西北優秀人才獎補力度的政策。「如對在東西北地區任教的高級教師、省名師名校長、正高級教師或特級教師實行月生活補助政策。相信一定有助於吸引或留住優秀人才。」
【模擬題】
假如你是某人才就業中心調研小組的成員,請結合「給定資料」,就當前東西北地區人才難留問題寫一份調研報告,供領導參考。
要求:緊扣材料,內容全面,語言流暢;不超過450字。
【參考答案】
關於東西北地區人才難留問題的調研報告
近幾年,各地一直在推進人才引留工作,但是東西北地區的人才引留仍然十分困難,為此,我們對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一、問題表現:一是招人難。面試者多考慮珠三角地區,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產業化的科技人才,教育、醫療人才最為缺乏。二是留人難。珠三角吸引力大,培養出來的經驗豐富的人才會離開東西北選擇去珠三角。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東西北地區工資水平太低。二是生活配套、人文科研氛圍、機遇不及珠三角。三是交通設施落後,在公共服務資源及基礎條件、產業配套能力等諸多方面都與珠三角存在差距。
三、措施建議:一是搭建交流平臺,啟動創業資金,營造創業就業氛圍。二是發展當地特色支柱產業,支持成長性、創新性較強的企業,做強做大當地產業。三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完善補貼政策,提高人才工資待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