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這幾年——四位年輕幹部的日記選登

2020-12-20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年輕幹部工作的高度重視。

建設一支優秀的年輕幹部隊伍,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審議《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作出總體部署,為年輕幹部成長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本版今起推出「幹部狀態新觀察·年輕幹部基層路」系列報導,調研基層一線,多角度呈現年輕幹部的狀態和心聲,探討培養選拔路徑,推動優秀年輕幹部不斷湧現、健康成長,讓整個幹部隊伍有幹勁、有奔頭、有希望。

——編 者 

「幹好這份工作,老老實實最重要」

王蒲鑑(圖①),26歲,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委辦公室科員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新城社區的盧大爺來找我蓋章,他提供的材料很齊全,審核過後我就蓋了。本來挺簡單一個事兒,但盧大爺對我千恩萬謝。好不容易送走他,沒過5分鐘,他又回來了:「天這麼熱,我給你買了兩瓶冰鎮飲料,快喝吧!」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我挺感動的,但想了想覺得不合適,趕忙追出去把水還給了盧大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用這句話來形容街道工作再合適不過。一個人往往要對應上級好幾個部門,而在老百姓眼裡,我們就代表著人民政府。

不在基層不知百姓事,不管蓋章還真不知天下有這麼多「奇葩證明」。作為基層幹部,即使再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也無法推卸,要不老百姓還能找誰辦事?好在省裡大力推進審批流程簡化,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以前,大學室友總調侃我,「是不是『一杯茶水一根煙,一張報紙坐一天』啊!」,我也問過自己,名牌大學畢業生,到街道是否真的「大材小用」?如今到明珠街道已經一整年,室友的問題沒變,可我實在沒工夫「秒回」他了。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雷陣雨

前兩天,我參與撰寫的材料,第一次以「長南發×××號文」的形式在全區印發,心情很好。

從明珠街道借調到南關區委辦公室工作,原來「打雜」的我現在有了專屬職責——文字綜合。

雖然在街道也寫過材料,視野、站位卻完全不一樣,只能一點點學。寫材料是個苦差事,熬心血,最重要的是得細緻。不久前,我幫忙做會務,一位前輩默默地將全場幾百個座位上的礦泉水全部擺放得瓶口朝外、商標朝上,或許不會有人關注到這些,但他的一句話點醒了我:「這代表了一種態度。」幹好這份工作,老老實實最重要。現在,我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寫下的每一個字都要反覆求證,每一句話都要成竹在胸。

(本報記者 李家鼎整理) 

「幹在一塊兒才能說到一起」

李茂林(圖②左一),28歲,清華大學畢業後考入國務院扶貧辦,2017年8月派駐到甘肅渭源縣田家河鄉香卜路村任第一書記

2018年6月23日 陰轉雨

今天是地裡「服役」的第68天。

天剛微微亮,就被餘支書叫醒。就著茶水吃下兩塊饃饃,他便拉我去村西頭。牛路灣的包家,這是今天幹農活的地方。

「服役」,是村兩委對我幹農活的戲稱。去年剛到這裡,村裡召開產業扶貧座談會,因為沒有務農經驗,我話還沒說完,村民就都在笑。我主動提出,利用清晨時間幫村民下地幹活,每次一戶,一戶幹兩個小時。

包家的地裡種了兩垧黃芪,近來雨水多,雜草長得快,我今天的任務就是除草。兩小時農活,一個半小時彎著腰,雖是陰天,汗水也很快滲出了衣服。這讓我理解了農民的不易,也讓我懂得:幹在一塊兒才能說到一起。

除完草,我帶村民汪江濤去辦醫保。汪江濤幾年前查出了慢性腎炎,他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沒享受到醫療扶貧政策,吃藥看病都是自掏腰包,每個月得2000多元。得知他回來,我提出帶他去補辦個手續,也想藉此機會和他多聊聊,幫他做做謀劃。

然而,今天這一趟跑下來可不容易。由於是大病,鄉衛生院和縣醫院條件有限,醫生建議去蘭州的大醫院確診後,再回來辦理慢性大病門診卡。確診至少得住院一周,我覺得病情等不得,建議他明天就起程。而汪江濤堅持先去外地務工,回來再說。勸了好久,他不為所動,反而有點不耐煩,至於為何急著去務工,他也不願透露。無奈,我只能囑咐他決定去時第一時間告訴我。

其實,換位思考也能理解,汪江濤跟著奶奶長大,從小的經歷造就了他的性格,畢竟才第一次見面,對我缺少信任也很正常。如何才能和貧困戶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目前可能還沒有答案,但我能做的是,在需要我時不讓他們失望而歸。

開完駐村扶貧工作會議,已是晚上10點多鐘。回首一天的工作,我愈發感到,作為一線扶貧幹部,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村民稱呼我一聲「書記」,並不是尊奉我為領導,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才是我的本分。

(本報記者 桂從路整理) 

「付出的,一定會有意義」

劉海寧(圖③左一),40歲,江蘇省教育廳援青幹部,現任江蘇省援青前方指揮部綜合組組長、青海省海南州教育局副局長,2016年7月來到青海

2017年10月8日

江蘇,青海,相隔四千裡,情融一江水。

小央卓,一個貧困家庭的藏族女孩,不幸患上了腦膜炎。為了治病,家裡已經一貧如洗。牽腸掛肚的,除了她的父母鄉親,還有一群可敬可愛的遠方親戚們。

你們從未見過這個孩子,但是在我發了微信之後,你們都成了小央卓的親戚。一份份真情,22299.99元善款,這群可愛的親戚……等小央卓康復長大後,讓她和她的姐妹們,用最動聽的歌聲為遠方的親戚們祈福。

2017年10月10日

今天,老婆給我打電話,她哭了。9月底體檢時,她確診得了肺結核。而今天,兒子皮試也確認感染。她很傷心,我理解她。我試著勸說,無非是一些撫慰的話。最終,我們商定,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那,她好好看病。我知道,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丈夫和孩子都不在身邊,她得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3個月前,她和兒子過來探親,那幾天的快樂,我記憶猶新。很難說清,我在青海做了什麼,但很清楚,妻子和孩子付出了什麼。朋友說,你失去的,永遠也不會補回來。我無法反駁,但還是堅信,付出的,一定會有意義。

2018年5月10日

今天從玉樹回到西寧。出發前一天,玉樹地震,5.3級。父親獲知消息,發簡訊問我:海南州有沒有事?我安慰他說「沒事,一點感覺沒有」。這次到玉樹,我們組織4所江蘇高校對口招收玉樹州職八一校115名中職孩子,並實施三年免費教育。

孩子們純真的眼神、樸實的話語,讓人感動。本可早一天回來,可到了玉樹機場,卻遇上冰雹和大雪,等了24小時,我們終於回來了。

2018年6月25日

今天得到江寧高中海南班傳來的高考喜訊:普通班40個孩子,39個上了本一;民族班40個藏族孩子,38個上了本科,全省民族類考生前10名,這個班佔了7個。光靠升學率去評價一個異地班是不全面的,但這份成績單的確非常驚豔,這些孩子大部分都來自農牧區,相信他們和家長們一定會非常開心!

(本報記者 姜 峰整理) 

「只想路上不積水、居民不受淹」

陳金泰(圖④),27歲,2016年江蘇省無錫市選調生,現為無錫市梁溪區廣瑞路街道幹部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暴雨

早上起來,雲已經堆得很厚了,我想,今天肯定免不了一場大雨。果然,剛吃過午飯,屋外的雨聲就漸漸密集起來。

我打上傘,從值班室裡跑出去。

6、7月份是江南的梅雨季,廣瑞路街道有不少低洼地帶,一旦雨水聚集,很容易造成下水管網堵塞。

幾個下水道口跑下來,雨更大了,但窯井的下水都很順暢,我心裡輕鬆了不少,找了個屋簷躲著,把鞋裡的水往外倒一倒。

2016年研究生畢業後,我成為一名選調生,離開家鄉到無錫工作,想在基層實現抱負。但要是問那時的我,心中的抱負是什麼,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今天站在屋簷下躲雨時,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打上傘,再次走進雨裡。街道有幾處暗井,下起雨來,路上的樹葉石子、雜物垃圾都往裡面湧。每次積水,都從那幾個地方開始,雖然已經提前清掃過街道、疏通過淤泥,但我還是不放心。

一路往前走,路過去年街道裡棚戶區改造的野花園長廣橋小區,居民都搬得差不多了,在雨聲中,小區顯得異常安靜。2017年3月,這個棚戶區的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剛剛工作半年多的我遇到了攔路虎。長廣橋小區地勢低、年代久,治理問題層出不窮,物業也跑了,為了改善小區100多戶居民的居住條件,街道申報了小區的棚戶區改造。

徵收工作中,我負責的這戶居民家兩個小孩都在附近的小學就讀,改造雖然是好事,但對他們來說太不方便。

幾次上門,都沒什麼進展,我很著急。但沉下心來想,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可能是頭等大事。

連續跑了幾個星期,我終於給他們找到了一套方便子女入學的安置房源,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繼續往前走,蹚著水,此刻我的「抱負」清晰了許多——只想路上不積水、居民不受淹。都轉悠完,天色漸暗,雨慢慢停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本報記者 巨雲鵬整理) 

網友留言

去年到村任職,正值穀子成熟,由於找不到銷售渠道,村民守著上好品質的小米卻賣不出好價錢。於是我把村莊的青山綠水和小米生產過程拍成系列視頻,藉助網絡優勢,各地訂單紛紛湧來。兩個月賣出了2萬多斤。「小韓可是為俺村裡出了力了。」每當聽到這樣的鼓勵,堅定了我紮根基層的信念。

——@韓夢嬌(山東萊蕪市萊城區牛泉鎮東王莊村大學生村官)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進駐幫扶村後,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我們按家族譜系繪製出了村民關係圖。拿著這張圖,用半個月時間就實現了入戶走訪全覆蓋。之後在圖上標註了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黨員信息、住房改建等具體情況,村情戶情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朱國峰(河北省委組織部) 

大學畢業後,我成了一名山區縣的公務員,駐村時在一名村幹部家裡交了夥食費吃飯。一入門他母親就熱情地說:「你跟著我們吃飯,是緣分啊!同志兄!」我忙說:「您哪要這麼客氣,叫我『小李』就行啦。」後來得知「同志兄」是當地村民對下鄉幹部的稱呼,體現的正是「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我也就欣然接受。這也勉勵我不要辜負這一身份,帶著感情融入村裡。

——@李迅馳(廣東揭西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2年的夏天,我從校門踏入鄉鎮機關大門,等到新鮮勁一過,就進入了迷茫期。同事認為你年輕學歷高,適應能力理應比較強,可是眼高手低的問題也很突出:連個政務系統或印表機都不會操作,面對面解決群眾訴求也容易「犯怵」。走過這段迷茫期,最大的感受就是,「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對年輕幹部來說,這是非常必要的。

——@劉文曉(山東濰坊市委組織部)

2016年6月大學畢業後,我從一個城裡的姑娘變成了大家口中的鄉鎮基層幹部。去年過年的時候,村裡一位胃癌晚期的老黨員提出臨終前再交一次黨費,看著病床上瘦骨嶙峋的她,僅有5年黨齡的我感動異常。基層做事時刻都在與群眾打交道,這些感人的事,提醒我要在本職崗位上永葆一個黨員的信念和堅守。

——@陳思懿(湖北當陽市草埠湖鎮政府) 

(段宇霆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3日 22 版)

相關焦點

  • 昆明呈貢區著力提升年輕幹部綜合素質 讓年輕幹部在基層「百鍊成鋼」
    本期聚焦 近年來,呈貢區把思想政治基礎作為年輕幹部培養的第一要務,把一線工作作為年輕幹部的「思想政治課堂」,引導他們在鄉村振興、基層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墩苗歷練、施展才華、練就本領,在實踐中築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讓他們在一線不斷成長、進步,實現「百鍊成鋼」的轉變。
  • 上海乾部選拔培養:年輕幹部補上基層經歷一課
    這一切,緣於一場年輕幹部大調研。  2013年,上海將「加快在實踐中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列為市委「一號課題」,分兩批選派20個調研組,深入區縣、機關、中央在滬單位、市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180多家單位,進行年輕幹部大調研,發現和培養了一批年輕幹部,建立了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領導人才培養鏈。
  • 趙燕鵬:年輕幹部的「四味菜」
    近日,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經常到基層一線、矛盾一線、困難一線去錘鍊,不斷積累處事經驗,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勇於面對質疑,迎接「酸」的考驗。在與基層群眾打交道時,不少年輕幹部深有體會,帶著真心到群眾家裡走訪、結對幫扶,好心好意去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有時換來的是卻是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心裡難免有些落差。
  • 漫畫《一幅口罩,挺得過寒冬》,一位基層婦聯幹部的抗疫日記
    ……這是城南鎮婦聯主席林可可的《抗疫日記》,樸實中透露著辛酸。「創作《抗疫日記》,還要從1月29日(正月初五)那天說起。」林可可是一名基層婦聯幹部,如果沒有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還處於春節假期之中,享受著一年之中難得的,可以陪伴女兒的假期。
  • 貴州畢節給年輕幹部補好「基層課」 攻堅一線礪青春
    「郝守軍同志講政治、顧大局,脫貧攻堅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好,在黔西縣大關鎮擔任黨委書記期間,團結帶領幹部職工苦幹實幹順利脫貧。我覺得他出徵『納威赫』是能打勝仗的,可以作為推薦給市委的人選。」這是貴州畢節市委組織部選派副縣級年輕幹部到納雍、威寧、赫章3個深度貧困縣擔任鄉鎮黨委書記動議環節中發生的一幕。
  • 年輕幹部如何加強「四個歷練」
    而如何提高年輕幹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就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年輕幹部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明確培養年輕幹部的正確途徑,堅決克服幹部培養中的形式主義,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思想淬鍊。
  • 年輕幹部要「勤、學、思」 爭當基層工作排頭兵
    從朝氣蓬勃的當代學子,到獨當一面的年輕幹部,任何一階段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勤奮苦練和悉心鑽研。對於初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的的年輕幹部而言,在面對「細節多、要求高、標準嚴」的日常工作時,更應該堅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進步」的信心,磨礪自己,提高綜合能力。
  • 年輕幹部工作日記(二十四)|海城市毛祁鎮人民政府財經辦公室科員 齊璐暢
    年輕幹部工作日記(二十四)|海城市毛祁鎮人民政府財經辦公室科員 齊璐暢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天氣:晴 前段時間,海城市財政局教科文科開發了一套業務管理系統,今天上午是系統講解培訓會,所長派我前去學習,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能更好地熟悉項目進度與專項資金運轉流程,我是不會錯過的。
  • 一場基層政工幹部的能力突圍:政工幹部的戰位在哪裡?
    在今年新疆軍區某師合成團半年工作總結中,該團突擊連指導員張濤被評為「優秀基層指揮員」。在該團,這一長期被軍事幹部「全包」的獎項,第一次有政工幹部獲得。
  • 連雲港幸福路街道:嚴把「四關」讓年輕幹部茁壯成長
    中國江蘇網12月2日連雲港訊 (通訊員 孫海嬌 張瀟方)近年來,幸福路街道黨工委狠抓年輕幹部培養,助力年輕幹部成長成才,切實做好年輕幹部教育培養和管理監督工作,讓年輕幹部育好苗、植好根、立好幹、伸好枝。一是堅持跟蹤指導,把好「苗木選用」質量關。
  • 年輕幹部如何上好成長「必修課」?讀讀人民觀點這五篇文章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每位黨員在入黨時,都曾宣讀過這段激動人心的誓詞。歷經不同歷史階段,入黨誓詞內容幾經調整,但「永不叛黨」四個字卻始終保留。有黨史研究者認為,「永不叛黨」所代表的「忠誠」,正是這段誓詞的根本要義。領導幹部要忠誠乾淨擔當,忠誠始終是在第一位的。
  • 閃電深1度|上好基層第一課!這才是青島公開遴選百名優秀年輕幹部的...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日前,青島公開遴選100名優秀年輕幹部,佔到總人數九成的「80後」備受關注。有人表示,這是繼去年濟南聚焦「80後-90後」、公開遴選315名優秀年輕幹部之後,山東地方又一次大批啟用年輕幹部。看到這裡,其實你並沒有get到事件全部。
  • 銅梁:讓年輕幹部一線「墩苗」 只有「乘風破浪」方能「行穩致遠」
    為落實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做好年輕幹部選拔、培育、管理、使用等環節,保持優秀年輕幹部隊伍一池活水。7月23日下午,由銅梁區委組織開展的年輕幹部「學講話看變化增信心明決心」主題調研成果匯報會在區委會議中心大會場舉行,170餘名年輕幹部「齊聚一堂」,分享調研成果,展示年輕幹部「精氣神」。「作為年輕幹部,我們應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如何更好地進行社會治理。」
  • 年輕幹部工作日記(四十六)|千山區唐家房鎮黨委、政府秘書 趙 旭
    年輕幹部工作日記(四十六)|千山區唐家房鎮黨委、政府秘書 趙 旭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天氣:晴 早上八點二十分,按平時習慣,我提前十分鐘到達了辦公室,整理好辦公室衛生後,我便拿出工作筆記本,檢查近期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標記好未完成工作任務的時限和要求,並安排好今天一天工作內容。
  • 基層幹部更應合理安排時間
    時鐘已經走進17年末,在基層工作的同志一方面忙著準備來自上級各部門的檢查和考評,一方面忙著各種數字和數據的整理填報,前幾年一首《時間都去哪了》牽動千家萬戶。歌曲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兒女對父母一生無私真愛的無比感激和眷念,也流露出人們對時光飛逝的無盡惆悵和無奈。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180】廖雲:紮根基層的海歸第一書記
    為接下來的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開展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也與天水村的幹部群眾建立起感情。有句土話說得好,農村幹部當得合不合格,就看入戶的時候狗攆不攆你。「天水村的狗見了我不但不會咬,還會搖尾巴。」廖雲自豪地說。
  • 高青縣年輕幹部座談會暨2020年年輕幹部培訓班結業式舉行
    1月6日下午,高青縣年輕幹部座談會暨2020年年輕幹部培訓班結業式舉行。高青縣委書記王金棟出席並作總結講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青主持。王金棟對本次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學員表現、培訓成效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對全體學員順利結業表示熱烈祝賀,並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大家在以後成長的道路上,要多養「正氣」,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塑造不忘初心的年輕幹部形象。
  • 「懷三氣、行三立、重三守」 年輕幹部需在基層實踐中淬鍊成長
    作為在基層工作的年輕幹部,要有勇氣、銳氣、朝氣去幹事創業。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年輕幹部要培養奮力擔當新使命的勇氣,要持有積極實現新作為的銳氣,要懷有穩步邁向新徵程的朝氣,要將基層實踐作為人生中的「必修課」,練就「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畏 「本領恐慌」。
  • 基層幹部如何更好的服務群眾之我見
    基層幹部作為黨和政府最接近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個群體,其所作所為都直接關係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有效提升基層幹部素質、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好為民服務是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這就要求廣大基層幹部必須務實肯幹、堅持學習、誠心為民服務。  務實肯幹是服務好群眾的必要前提。
  • 關於基層幹部的一組關鍵詞:奉獻、堅韌、忙碌
    我在中國五級政府中最基層的鄉鎮政府黨政辦工作已經兩年了。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每天接觸的都是最基層的鄉鎮農村幹部和各種紛繁的事務。從我親身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人與事中,如果讓我用一組關鍵詞來概括基層幹部的優秀品質,我認為這組關鍵詞是奉獻、堅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