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市場持續發熱,今年可謂到了高峰。
近日,習酒銷售額破百億目標的消息再一次讓人們看到醬酒市場的巨大潛力,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無疑成為近年來中國白酒市場的寵兒。連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靜仁也曾公開表示醬香型白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產業"。
在白酒領域,"川濃黔醬"已經成為固有認知。大多數消費者將川酒定義為濃香型白酒,殊不知多年來,川酒早已殺入醬酒領域,自成一派。
川派醬酒,悄悄崛起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醬酒市場銷售收入在1350億左右,實現利潤約550億元,醬酒銷售收入和利潤雙雙同比增長20%以上,以全國規模以上白酒行業7%的產量,佔據規上白酒企業20%的銷售收入比重,瓜分40%左右的行業利潤。
眾所周知,核心醬酒產區在赤水河,赤水河流經雲、貴、川三省的金沙、仁懷、赤水等6個縣,赤水河谷特有的生態環境,是酒麴、醬酒微生物的生長樂土,構建起了優質醬酒的釀造寶地。沿赤水河谷兩岸,雲集了上千家酒廠,佔據中國名酒榜單超過60%的份額。
從醬酒產區來看,貴州產區產能在35萬千升以上,四川產區在12萬千升以上,其它產區(湘、魯、桂等地)在5萬千升左右。
可見,以濃香產區聞名的四川,是僅次於貴州的"第二大"優質醬酒產區。相比於赤水河右岸的"繁榮",赤水河左岸則看上去默默無聞。
但這僅僅是看上去而已。殊不知,赤水河左岸的川派醬酒正在聚沙成塔,悄悄崛起。以二郎鎮、太平鎮為主的瀘州產區,便是四川醬酒發展最好的核心產區,郎酒與譚酒皆坐落於此。
川派醬酒的領軍品牌,非郎酒莫屬。今年10月底,2020吳家溝生態釀酒區啟用儀式舉行,歷時8年打造的吳家溝工程,將再造一個百億醬香郎酒。吳家溝全面投產後將新增制曲產能6萬噸,新增醬酒產能2萬噸,郎酒醬酒產能將提升到5萬噸,到時,郎酒產能、儲能、勢能均佔據行業領先地位。
其次,仙潭也為川派醬酒崛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資料顯示,仙潭酒廠自1964年建廠以來,一直專注於醬香型白酒的生態釀造與科技研發,被行業譽為"隱形的醬酒大王",潭酒公司佔地1000餘畝,年制曲規模3.5噸,醬酒年產量達到2萬噸,儲存規模達8萬餘噸,生產規模位居醬酒前列,是中國最大的醬香原酒供應廠之一。
在川派醬酒的崛起中,赤渡則是川酒集團的核心布局。早在2018年,川酒集團就開始布局醬酒產業,組建川酒集團醬酒公司,著力打造核心品牌赤渡醬酒。目前,川醬公司建有二郎和永樂兩個生產基地,年產坤沙醬酒10000噸以上,儲能近50000噸。
在瀘州,茅溪鎮同樣代表了四川醬酒發展的良好態勢。2020年3月,有消息顯示,瀘州市有望投資200億元打造古藺縣茅溪鎮醬酒園區,後者與茅臺鎮隔赤水河相望。未來瀘州,將以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的姿態,大力推動醬香型白酒產業的發展。
除了瀘州外,宜賓也是川派醬酒的主產區。據了解,宜賓五糧液在2009年推出永福醬酒10,永福醬酒老醬和高端醬酒品牌"飛天15醬",同城的高洲酒業現有4萬噸"白毛醬"老酒,年產能在5000-6000噸區間。宜賓酒業協會秘書長葉小強表示,宜賓醬酒年產能約4萬噸,其中五糧液約2萬噸,國美酒業和金良造酒業各約5000噸,南溪天成酒業約2000噸。
目前,茅臺鎮核心醬酒產區的擴展在不斷擴大範圍,兩千餘家企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有專家認為,當下已是茅臺鎮的極限。總的來說,雖然四川醬酒的產能雖不及貴州,但其實力不容小覷。
川派醬酒崛起,底氣何在?
消費市場上,"出了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的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川派醬酒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
· 政策支持。
首先,是四川省對醬酒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去年11月,川黔兩省政府籤署"1+8"個合作協議,明確將共同打造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共同描繪中國醬酒發展藍圖。
這幾年,除濃香白酒外,瀘州也在積極布局醬酒,2020年古藺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醬酒產業發展集群"。依託赤水河流域優質醬酒資源,精心包裝推介醬酒項目,全力開發茅溪、二郎、太平優質醬酒生產區,力爭茅溪醬酒基地招商取得實質突破,大力扶持沿線中小酒企逐步擴大產能、提升經營效益,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酒企。
優質醬酒產區的自信
其次,川派醬酒的多家企業,與茅臺鎮隔河相望,擁有共同的地理和生態環境,具備釀出好酒的實力。
四川省釀酒研究所所長、總工程師楊官榮曾在採訪中表示,有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流經貴州、四川,黔派醬酒和川派醬酒擁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都能生產出優質醬酒。
"投資熱"或阻礙茅臺鎮發展
由於"茅臺熱"的帶動,越來越多的資本入駐貴州茅臺鎮,"投資熱"讓茅臺鎮不堪重負。業界有觀點認為,伴隨瀘州和宜賓等醬酒產業發展模式的日漸清晰,川醬必將成為市場上不能忽視的醬酒"第二勢力"。
不難預料,未來川派醬酒將在醬酒市場成為重要力量,赤水河的"左岸時代"即將來臨!
各位酒友們如何看待四川醬酒?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