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學英語,經常出現一種現象叫「啞巴英語」,我們大多會把它的形成原因歸結為語言環境和教育體制。那麼真的是由於這兩個原因嗎?我們說不是,真正的原因是由於我們學了漢語。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漢語是目前碩果僅存的表意語言,而世界上現存大部分語言都是表音語言,英語也屬於表音語言。我國的孩子學習是從認字開始的,而外國孩子小學開始就學習在發音的基礎上,單詞發音與拼寫之間的規律。我們的孩子擅長寫,而國外的孩子擅長說。所以在英語學習階段,我們的孩子也喜歡用自己擅長的方面,通過看文字和寫英文來提高自己英語水平,於是造成很多「啞巴英語」的現象。
我們知道在美國那麼發達的國家仍然有20%的文盲,他們連報紙的標題都沒法認全。他們中有一部分人被認為是「失讀症」患者(在認識文字上有嚴重障礙),許多我們熟悉的名人都名列其中,如喬治.華盛頓,沃爾特.迪斯尼,愛迪生,湯姆.克魯斯等。據說,阿湯哥精彩的電影對白是通過別人念給他聽而學來的,這些人不會是窮得沒學上而變成文盲的吧。美國國會曾經大量撥款來掃盲,但是卻收效甚微。
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曾經和中國的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北京解放軍306醫院共同研究過有關課題,得到結論,表意語言與大腦布魯卡區有關,布魯卡區與運動相關,表音語言與大腦威爾尼克區有關,而威爾尼克區更靠近聽力區。所以中國的語言文字適合多看多寫來學習,而英語更注重營造語言環境,多做聽說練習。
我們再來看看英語國家如何學習英語的。
自然拼讀是英語國家常用的方法。自然拼讀是先學習26個字母的讀音,然後套用到英語單詞中,明確單詞中每個字母的發音,連接起來快速讀出,從而得到單詞的發音。這樣就把英語字母和讀音建立對應關係,看字母就可以知道發音,解決了單詞讀和拼的問題。他們不學國際音標,也不背會背誦幾萬個單詞。
我們知道在表音語言中,俄語是字母和聲音一一對應的,所以會讀字母就會讀俄語;法語和英語,字母和聲音雖然不能一一對應,但卻有一定關聯度,通過這種關聯找到規律,可以很容易讀出文字,這就是自然拼讀的思路。
這種方法,使用最廣,但也同時遇到很多問題。我們知道,人的短期記憶一般可以同時處理七個字母,最多九個,最少五個,如果超過這個量,前面的字母就會忘記,但英語單詞有一萬多是五個音節以上的,自然拼讀沒辦法處理這些單詞。這也是我們不能一邊聽英語,一邊翻譯,來實現英語交流的原因,邊聽邊翻譯一般處理三到四個字符就跟不上了,因為這幾個字符加上翻譯的漢語正好七個字符。
自然拼讀有問題,於是整體語音上陣了。整體語音是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閱讀,讓他們通過多看而自然掌握單詞拼寫。它要求學生觀察整個單詞的形狀,分析單詞拼寫,這需要學生觀察分析大量的單詞,美國加州試用整體語音十年,結果不識字的文盲激增,於是整體語音被放棄,自然拼讀又佔上風。
而我們中國的大量啞巴英語學習者,學習方法類似整體語音,雖然不會發音,但是只要我們學會的英文必然可以認出來,這是由於我們大腦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激發了與英文不同的反射區的原因,所以無論我們用哪種方法學英語,都不會有「失語症」的現象。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教授,是他創造了《漢語拼音方案》,讓我們與國際接軌。我們有人還用拼音來拼讀英語單詞,雖然發音大多不標準,但英語學得好的人卻大致能聽懂。所以不要把「說」英語看得太難,前提是我們學好四十多個英語國際音標。
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有別人沒有的優勢,我們學習了漢語,我們大腦的反射區與眾不同,這些都讓我們學習英語的過程避免外國人常有的錯誤(失語症)。我們可以取長補短,英語初學者用自然拼讀的方法,多說不寫,不把「英語」學成「英文」,有一定基礎後,我們可以用我們擅長的整體語音的方法快速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