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如何給娃立規矩?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懂事有禮貌

2020-12-22 流浪讀書君

提到叛逆期,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孩子的2歲的時候就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英文中有個詞叫做「Terrible Two」,是專門用來形容2歲的小孩子,譯為「可怕的兩歲」。

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用盡全身力氣拒絕,不開心了就會破罐子破摔,大哭大鬧,嚴重的更會摔東西,能和父母對著幹就對著幹,絲毫聽不進去話,這個時候,大人給小孩子講道理他們也聽不懂,如果打罵孩子他們會鬧得更兇。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

著名心理學家蒙特梭利提出,從孩子2歲開始,就會經歷多個心理上的敏感期。

自我意識萌芽:這個時期,寶寶開始具有「我」的概念,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也會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事情。

秩序敏感期:寶寶對身邊的事物變化特別敏感,並且對自己心中的秩序特別偏執,當別人違反了寶寶心中的秩序的時候,比如使用順序、物品擺放不符合他的想法,破壞了自己心中的秩序,寶寶就會開始哭鬧。

認知能力萌芽:寶寶會覺得自己已經成熟,認為自己能做大人做的事,幹什麼都要「自己來」,他們的關注點逐漸轉移到身邊的事物上,開始不斷的通過「摔東西」、「搞破壞」等「暴力」的形式開始試探、摸索。

因此2歲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期,為孩子立規矩。

「可怕的兩歲」如何給娃立規矩?

(1)通過繪本等書籍,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當孩子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後,就可以通過繪本來樹立規則意識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利用繪本給孩子立規矩,讓他們樹立規則意識。

比如:回應長輩的話、說謝謝、按時吃飯睡覺等等,讓孩子對規則有一個初步的概念,當父母強調了幾次之後,孩子就基本可以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了。

(2)抓住具體事情立規矩

當寶寶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他只會從父母的大吼大叫中感受到恐懼,卻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反而會哭鬧得更兇。

所以應該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中就和孩子講明白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規矩,和孩子說的規矩應該是明確具體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玩鬧,玩完的玩具應該放回原處等等。

(3)規矩要切合實際

給孩子立的規矩應該是具體、切合實際的。比如,我們要求寶寶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要經常問問自己,給寶寶制訂的規矩適合他嗎?尊重了寶寶的需要了嗎?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的行為能力會發生變化,規矩也要隨之作出及時調整。

父母也要有耐心,以身作則。寶寶的成長需要父母多次耐心的教導,不可能一次就記住和遵守規矩。

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家長不讓孩子吃飯的時候看電視,那自己也要安靜的吃飯,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看電視,在這種統一的規矩下,有了父母做榜樣,孩子自然會守規矩。

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寶寶也會適應、自覺遵循這些規矩。其實要想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可以從簡單的故事繪本開始,用生動可愛的小故事教會孩子基礎的生活規則,因為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捷徑。

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繪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分別從「培養自制力」、「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亂吃零食、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學會正確的生活技能,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可怕的兩歲」讓人聞之色變,父母巧用3招,輕鬆度過孩子叛逆期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本來還挺乖挺可愛的,但是孩子一旦進入兩歲,好像就變樣了:從聽話懂事突然變成了混世大魔王,有時候孩子明明玩的好好的,但是玩著玩著就開始大哭大鬧,把玩具扔到一邊;一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開始發脾氣,哭鬧;有時候突然就開始十分粘人,無論如何都要和媽媽呆在一起,搞得媽媽是心力憔悴。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如果你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將來孩子長大很有可能會變成讓人發愁的「小霸王」。,在她發現的三十幾個兒童敏感期中,從孩子兩歲開始,就會經歷多個心理上的敏感期。
  • 立規矩要趁早,3歲前培養好孩子這3個習慣,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作為父母,不僅要養孩子,而且也要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三個習慣:做事情自律、懂得分享、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此,孩子會有一些自私,不願意與別人分享好東西。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養成愛分享的好習慣,讓他們明白如何與人相處,這樣孩子才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他們日後才會有好多朋友。
  • 多大給娃立規矩合適?2歲最好,再晚別超過6歲,否則管理難
    說起立規矩這件事,寶媽們幾乎是一把辛酸淚,每次試圖給娃立規矩,都會無疾而終,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十分頭疼。如果沒有從小立好規矩,長大之後孩子就會往不可救藥的方向去發展,那麼以後很容易成為一個違法亂紀的人。為啥給孩子立規矩那麼困難呢?立規矩的最晚年齡別超過六歲,三個方法寶媽們可以嘗試,非常有效。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二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不要盲目教育,更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期,對孩子積極引導。2歲寶寶將經歷的敏感期:兩歲時,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玩具產生佔有欲,當有小夥伴到家玩時,孩子就開始表現得不願與他們分享玩具,變得很「自私」,與先前的行為相反。
  • 「中國式的禮貌」逐步毀掉孩子,家長別視而不見,還在誇孩子懂事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禮儀之邦,所以也禮貌也成為了家長教育孩子必備的品德。中國式的禮貌確實傷透了人心,尤其是孩子,實際上很多中國式的禮貌,成為了成年人之間的客套,給娃帶來的傷害太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式的禮貌,正逐步的毀掉孩子。
  • 好性格是從兩歲培養起來的,父母多了解孩子,養育乖巧懂事的娃
    最近復讀了《可怕的兩歲》這本書,讓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觸。作者約翰•羅斯蒙德認為: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因此被稱為「可怕的兩歲」。回顧睿寶的這一時期,似乎兩歲半前的他並沒有那麼明顯,總體還是一個蠻乖巧的孩子,當時甚至讓我認為他以後就是這樣的,我真的收穫了一個這麼懂事的孩子嗎?可是從兩歲半開始我發現並不是,他的身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讓人無奈的行為:「不要」,似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 別錯過娃的3歲「規矩黃金期」,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有時候父母想給孩子立下一些規矩,讓孩子能夠遵守一些和父母約定的條款,這樣父母帶娃的時候會更省心,也能減少一些因為孩子調皮搗蛋而產生的意外情況的發生。但是有時候父母剛跟孩子溝通好,立下了一些規矩,孩子卻轉頭就無視掉了。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家裡有2歲寶寶的家長,能深刻體會到為什麼「2歲」會跟「可怕」這個詞連在一起!隨時隨地可能爆發的壞脾氣,你要他吃飯他說不,你要他穿衣他說不!「拒絕」成為2歲寶寶每天的主要內容!你若稍有強迫,接下來必然是撒潑打滾、大哭大鬧的情節,時時刻刻在測試著父母的耐心!
  • 父母如何和孩子度過可怕的兩歲
    孩子不希望失去自己的各種權利,他要求永遠享有這些權利,當不能隨心所欲的時候,他就會進行非理性的反抗,就會憤怒甚至失控,這導致孩子兩歲時被稱為「可怕的兩歲」在這暴風雨般困難的時候,感覺很多父母會受挫,失去方向,失去自己的威信。
  • 2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娃以後好管教
    在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壞脾氣時,許多家長都是奉行棍棒教育,只要孩子一不聽話就開始罵孩子,說不聽就開始打,這就造成了寶寶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家長忽略了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若能做到這4步,娃以後更好管
    &34;,在孩子兩歲時期,就要開始立規矩。蒙特梭利發現的三十幾個兒童敏感期中,從孩子2歲開始,就會經歷多個心理上的敏感期。所以要抓住立規矩的關鍵時期。1.物權敏感期:對自己的玩具充滿佔有欲,認為這個玩具屬於自己,一旦有別人想要拿玩具,孩子就會覺得有人搶奪自己的東西。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孩子都很溺愛,對孩子是無條件地包容,哪怕孩子犯了錯也不會嚴厲批評,認為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兩歲的孩子以可怕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也是名副其實。不過,兩歲的孩子同時也處在人生奇妙而又重要的過渡階段。這一突破期會成為最好的時期還是最壞的時期,取決於家長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兒目標。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父母只要做好以下三點
    她這樣的行為已經有幾次了,每次我都一邊好好說一邊制止她,可這一次,她不但不停,還玩得飯撒得到處都是。我把餐盤拿開,告訴她不可以這樣玩,要是不想吃,我們可以現在下來洗手,不吃了。沒成想,這孩子哭著說還要,但是不吃飯,非要抓著飯菜玩。我肯定不能把餐盤給她,她一直大聲的哭,要抱她出來也不給抱,給她擦眼淚也不肯。無理取鬧的發洩著自己的情緒,難道這就是可怕的兩歲?
  • 「孩子兩歲了,有時候真想丟掉或送人」,兩歲的娃究竟有多可怕?
    導讀:「孩子兩歲了,有時候真想丟掉或送人」,兩歲的娃究竟有多可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兩歲了,有時候真想丟掉或送人」,兩歲的娃究竟有多可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種育兒習慣,正在消耗孩子的天賦,從孩子的角度挽救可怕的兩歲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工作日的白天都是父母幫忙照看孩子,帶娃辛苦,老兩口也希望孩子能自己多玩會,得空歇在沙發上刷刷手機放鬆一下。於是,給十七買玩具,成了爺爺最愛的日常。起初孩子還能自己玩會,把握著玩具自行研究。
  • 啥時候給娃立規矩最好?有個年齡段很合適,但要注意這幾點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他們建立規矩,不僅可以讓娃少犯錯誤,自己少操心,還有助於他們建立良好的習慣,有利於將來的成長。可建立規矩也不是隨便設立就可以的,需要在孩子學習規則的過程中,既要讓他們及時「剎車」,又要循序漸進地告知他們如何自己爭取。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告別調皮娃只需3招,規矩立得越早越有效,寶媽:受益匪淺
    我的答案是當然應該管,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去管,孩子越小立規矩越有效。教會你3招,輕鬆給孩子立規矩,從此告別調皮的孩子,越早立規矩效果越好。愛和規則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放手給孩子成長空間,但是不能不給孩子規則,放任他「野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