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叛逆期,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孩子的2歲的時候就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英文中有個詞叫做「Terrible Two」,是專門用來形容2歲的小孩子,譯為「可怕的兩歲」。
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用盡全身力氣拒絕,不開心了就會破罐子破摔,大哭大鬧,嚴重的更會摔東西,能和父母對著幹就對著幹,絲毫聽不進去話,這個時候,大人給小孩子講道理他們也聽不懂,如果打罵孩子他們會鬧得更兇。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
著名心理學家蒙特梭利提出,從孩子2歲開始,就會經歷多個心理上的敏感期。
自我意識萌芽:這個時期,寶寶開始具有「我」的概念,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也會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事情。
秩序敏感期:寶寶對身邊的事物變化特別敏感,並且對自己心中的秩序特別偏執,當別人違反了寶寶心中的秩序的時候,比如使用順序、物品擺放不符合他的想法,破壞了自己心中的秩序,寶寶就會開始哭鬧。
認知能力萌芽:寶寶會覺得自己已經成熟,認為自己能做大人做的事,幹什麼都要「自己來」,他們的關注點逐漸轉移到身邊的事物上,開始不斷的通過「摔東西」、「搞破壞」等「暴力」的形式開始試探、摸索。
因此2歲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期,為孩子立規矩。
「可怕的兩歲」如何給娃立規矩?
(1)通過繪本等書籍,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當孩子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後,就可以通過繪本來樹立規則意識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利用繪本給孩子立規矩,讓他們樹立規則意識。
比如:回應長輩的話、說謝謝、按時吃飯睡覺等等,讓孩子對規則有一個初步的概念,當父母強調了幾次之後,孩子就基本可以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了。
(2)抓住具體事情立規矩
當寶寶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他只會從父母的大吼大叫中感受到恐懼,卻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反而會哭鬧得更兇。
所以應該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中就和孩子講明白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規矩,和孩子說的規矩應該是明確具體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玩鬧,玩完的玩具應該放回原處等等。
(3)規矩要切合實際
給孩子立的規矩應該是具體、切合實際的。比如,我們要求寶寶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要經常問問自己,給寶寶制訂的規矩適合他嗎?尊重了寶寶的需要了嗎?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的行為能力會發生變化,規矩也要隨之作出及時調整。
父母也要有耐心,以身作則。寶寶的成長需要父母多次耐心的教導,不可能一次就記住和遵守規矩。
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家長不讓孩子吃飯的時候看電視,那自己也要安靜的吃飯,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看電視,在這種統一的規矩下,有了父母做榜樣,孩子自然會守規矩。
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寶寶也會適應、自覺遵循這些規矩。其實要想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可以從簡單的故事繪本開始,用生動可愛的小故事教會孩子基礎的生活規則,因為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捷徑。
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繪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分別從「培養自制力」、「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亂吃零食、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學會正確的生活技能,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