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玩遊戲超時,家長內外結合培養"時間知覺",孩子才會更自律

2020-08-09 十安媽媽愛讀書

前段時間回父母家的時候,恰巧隔壁阿姨家的女兒阿珍也帶著孩子回娘家,我在父母家吃過晚飯後下樓遛彎的時候正好隔壁阿珍也出來遛彎,於是我們自然而然的也就&34;在了一起,兩個孩子在前面邊玩邊鬧,我們幾個大人在後面邊注意著孩子的安全邊聊天。聊天內容一路從生活、工作、家庭等話題最後落到孩子的身上,而就在剛剛談論到孩子時,阿珍卻露出了一臉的愁容,對於阿珍的反應我感到甚是不解,於是帶著充滿疑問的眼神看向阿珍。

還沒等我問出口,只聽阿珍說道:&34;

相信像阿珍一樣,經歷過孩子如此&34;的家長一定不在少數,這些家長們也一定都在為此而感到頭疼之中,其中有絕大部分的家長在看到孩子出現如此行為時,往往都會選擇以吼罵的方式讓孩子&34;,但現實卻是孩子在經歷多次被吼罵之後,依然無法改正曾經出現的行為,而這也是家長們會感到頭疼的根源所在。所以,孩子們為什麼在看電視 、玩遊戲時經常會超過所規定的時間,而在學習或是其他一些事情上卻是經常會提前結束呢?

導致孩子&34;的原因

》》因為進入心流狀態而導致超時

&34;是在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名詞,其所指的是人們過於專注於某件事物,而導致對周圍的一切出現忘卻或不知覺,例如會忘記時間、吃飯、睡覺等所有除被專注事物以外的東西,而當人們進入到心流狀態,雖然會忘卻很多東西,但他們卻會因為自己對某一事物過於專注而獲得充實感。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曾有一次因專注於實驗而忘記吃飯,於是他的助理提醒他桌上有一個雞蛋可以煮來吃,牛頓看都沒看隨手就將雞蛋扔進鍋中後立刻返回到自己的實驗中,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助理再次來到牛頓的實驗室中後卻發現,雞蛋依然被放在原來的地方,而鍋中正在煮著的卻是一塊懷表,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情況其實就是因為當時牛頓進入到了心流狀態。

》》因為孩子缺乏&34;或&34;和家長不同步導致&34;或超時

&34;同樣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其所指的是人們對於客觀現象的延續性以及順序性的感知。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對比較長的時間間隔預估不足;而對於比較短一些的時間間隔則會預估過高。
除此之外,對於某些特定的事物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當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即使沒有進入心流狀態,也會不知不覺就會超過計劃時間;而當做自己不感興趣或是枯燥乏味等一些事情時,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也會覺得很漫長,正如有句話所講&34;。

所謂&34;通俗來講就是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能力,和其他被人們所擁有的能力一樣,對於時間的感知其實也存在有其發展的時間,年齡更小的孩子對於時間是處於在一種無感知的狀態,對於孩子成長到多少歲之後才會逐漸能夠感知時間曾有相關研究人員對此進行過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年齡在7歲以下的孩子對於時間幾乎處於在無感知或者感知不準確的狀態,而當孩子成長到8歲之後,才會逐漸對時間產生概念。
既然是能力,那麼就一定能夠通過某種訓練之後而獲得,所以孩子總是會出現&34;,但家長卻認為是孩子貪玩,其實往往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關於時間的訓練而與家長的時間知覺不同步。

家長應如何培養出孩子的時間知覺?

》》用時鐘等工具讓孩子對時間產生基礎認知

一個月有幾周?一周有幾天?一天有多少小時?每一個小時又被分成了多少分鐘?每一分鐘又被分成了多少秒?時針、分針、秒針分別是哪一個?只有當孩子對時間有一個基礎的認知之後,他們才可能會形成&34;。
當孩子對基本的東西有了概念之後,家長們要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孩子灌輸一些時間相關的概念,例如當給孩子聽兒歌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一首兒歌的時長大概是在3-5分鐘左右,而在做其他的事情時也同樣可以告訴孩子所需的時長,以此來讓孩子自己去進行感知。

》》以承受後果的方式來加深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在大多數家庭中,如若孩子出現不遵守時間的情況,很多家長往往都會以吼罵甚至是動手打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而使用如此的管教方式之後家長也經常會發現,無論對孩子有過多少次的&34;,他們似乎都無法&34;,雖然這次說是記住了,但下次該犯也還是一樣會犯,而且家長如此去管教孩子,無論是對孩子的心理、還是對親子間的關係其實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對此家長們可以讓孩子以承受後果的方式來增強其時間概念,例如孩子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無論家長怎樣說孩子也都是一樣的磨蹭,那麼家長就可以先規定孩子到幾點鐘時必須上床睡覺,即使作業沒做完也要上床,而沒完成做孩子第二天必然會被老師批評,有過被當眾批評的經歷後,孩子也就會知道自己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前完成作業,而這也是變相在讓孩子形成&34;。

所以如果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有&34;的情況發生時,我們首先需要去做的真的不是吼破嗓子去要求孩子如何,而是找到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讓孩子形成時間知覺。

相關焦點

  •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怎麼辦?培養孩子的時間知覺,孩子才能更自律
    我們都知道,孩子愛玩是天性,適當的玩耍也有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只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孩子的注意力不再放在&34;上了,而是愛上玩遊戲。對於孩子玩遊戲的這件事,很多家長也會適當的讓孩子玩一些時間,純當娛樂放鬆罷了。只是,明明和孩子約好了時間,結果到點了孩子總是超時,每次都是需要父母特意提醒和制止才放棄。
  • 孩子玩遊戲總是超時,內外結合培養「時間知覺」,孩子才能變自律
    這是以前經常發生在我和大樂樂之間的情況,為此我煩惱了很久,直到我認真查閱了10多本專業的兒童時間管理書籍,並把書本中的原理和方法在大樂樂身上進行了實踐,通過30天時間的反覆嘗試,優化,逐步幫助他建立起自主管理時間和學習的習慣。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總是超時,為什麼沒有時間觀念。
  • 孩子寫作業總超時?內外結合培養「時間知覺」,三步搞定磨蹭娃
    」孩子寫作業、玩遊戲不遵守約定?家長別總用貪玩背鍋孩子寫作業沒有按照規定時間完成、玩遊戲不遵守約定超時,大部分家長只會用「貪玩」污衊孩子,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原因可能是這些:1.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寫作業,孩子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從而忽略了時間。玩遊戲,我們很好理解,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寫作業,孩子也可能在一道題上糾結很久,從而忽略了約定的時間。這時候,孩子被家長打斷、批評,心情就會特別糟糕,一場親子大戰在所難免。
  • 孩子玩耍老超時,可能是時間知覺落後,家長應這樣幫忙糾正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各方各面都有顧及到,學習成績、技能特長、心理健康等等。不過除了這些能夠觀測到的外在特質外,還有一些思維模式上的教育內容很容易被忽略,例如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少孩子因為沒有時間觀念,經常被父母責罵:平時上學遲到不積極、看電視沒節製作業都不寫、玩遊戲就像上癮一樣。這些情況讓父母很頭痛。
  • 為何孩子玩遊戲總是超時?要怎麼才能改變?
    「你這孩子,說話不算數,說好半小時,一玩就沒完沒了,以後都不許玩了!」對於這樣的一幕,我想很多家長都不會陌生,甚至在家中經常出現。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總是超時,為什麼老是說話不算數。會造成這樣的情況,通常來說是因為孩子沒有自制能力,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喜歡玩,所以導致孩子常常出現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的情況。
  • 培養孩子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暗暗竊喜的說:幸虧我平時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所以,在教育上,孩子基本都很自覺,根本不需要我多操心。所以,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會分心,左看看右看看,要麼就是要喝水,要上廁所。還有一點,家中的奶奶就特別心疼孩子,經常會守在孩子身邊做作業,給孩子扇風、遞水、送水果,總是不斷打斷孩子的學習,這樣一來,孩子的專注力也就越來越散了。所以,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律,首先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獨立的環境。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因為今年這個情況,孩子不得不延期上學,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個消息後,和我的反應是一樣的,焦慮不已,後來國家又提出來:停課不停學,網課一下子成為好多家長的救命稻草,但是沒想到剛開課幾天,就暴露出大量的問題:孩子們上課態度懶散,自由散漫,有些甚至是打了卡就睡覺,或者是做分屏遊戲,完全沒有在學校學習的那種狀態,對此,老師和家長都很焦慮,那麼網課是否能低過線下教育呢?
  • 孩子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家長催著盯著,是該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了
    三、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1、孩子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養成。對於這點,家長更要做到以身作則以及督促的作用。因為孩子自律能力都是受他家長的行為所影響。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要給孩子立規矩,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個規劃表,比如:孩子寫作業要花多少時間,如果孩子作業沒有寫完或者馬虎,就要略施小懲。孩子做家務要花多少時間,如果孩子家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就可以給予孩子獎勵。
  • 孩子喜歡玩手機?注意了:玩手機也能培養孩子自律精神和責任感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如今電子產品越來越發達,種類也越來越多,所以大多數人的時間都被電子產品充斥。很多家長都很頭痛孩子玩手機問題,朋友前幾天來我家就跟我抱怨自己的小孩整天沉迷於手機裡的遊戲。她說她的孩子現在很難管,不讓孩子玩孩子偏不聽。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沉溺玩iPhone、ipad和電腦遊戲,家長如何應對?
    最近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沉迷於電腦遊戲,每天恨不得24個小時都能玩遊戲。而且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家長說啥都聽不進去。
  • 如何培養出情商高、自律的孩子?家長做好3點,孩子更加優秀
    很多人肯定認為,自律的鐘芳蓉不玩手機、不看課外書,但事實上,這些普通孩子都會做的事情,她也會做,只是她比別的孩子更懂得控制自己,在手機的小說帶來的誘惑面前,她更加自律。比如說,早上幾點鐘一定要起床吃早餐然後再去上學,看電視之前要先把當天所有的作業完成,若是在沒有完成的情況下看電視,則接下來的幾天或者一周都不能看電視;玩遊戲可以,但是每天只能玩一兩個小時,並且不允許進行任何充值,一經發現全數沒收等等。
  • 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律的孩子
    疫情下備受關注的高考、中考結束了,不少老師感嘆:疫情拉長了在線學習的長度,自律卻拉開了學生成績的差距,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和他們在線學習期間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關。暑假來臨,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又進入自主狀態,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又沉迷在電視、遊戲的世界裡。在這種背景下,自律習慣與自我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 孩子不懂自律,實則是不懂時間管理,幾招就能教會孩子
    前言:很多家長總是在罵自己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總會自己放學了去學習,到了寫作業的時間就去安心寫作業,而自己的孩子卻整天都在外面玩,讓他回來寫作業,他還滿嘴怨言,面對這樣的孩子,不少家長都非常頭疼,把他鎖在房間裡,他仍舊沒有去主動學習,反而還在房間裡玩玩具,其實這樣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不聽話,而是因為不懂得時間概念,你肯定發現,你的孩子放學之後總是在外面玩,但是到了深夜的時候才會開始寫作業
  • 孩子左右不分總穿反鞋,這可能是「空間知覺」在作怪,別不上心
    我這個時候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抽出時間去訓練孩子的抓握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掌握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等到孩子開始爬行走路的時候,每天要給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和良好的環境。(2)一歲左右大套小的遊戲孩子在年齡到了一歲左右動手能力就有了一定的提升,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抓住機會去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通過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讓孩子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同時也可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教會孩子直觀認識時間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對孩子時間觀念方面的培養,直接影響了孩子對時間的認識和感知能力,父母們一定要及時培養孩子認識時間,才會提高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
  • 想讓孩子自律 家長請做榜樣
    上午隨便翻翻書,然後下樓跟小夥伴玩一會兒,奶奶就喊他上樓吃午飯了。每天下午,小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玩遊戲中度過。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假期裡就把他放在了奶奶家,這讓小榕感到無比自由。雖然在放假初小榕和爸媽約定了一份假期計劃,但小榕並沒有堅持下來。小榕說:「跟爸媽商量暑假計劃的時候,把每天寫作業的時間、玩遊戲的時間都規定得很詳細,但我沒有幾天是按照計劃執行的。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讓孩子告別拖延,做事更有效率
    執筆:橙媽定稿:橙媽現在不少家長都抱怨,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時候很難集中精神,剛寫了沒有幾分鐘就跑去幹別的了。平時吃飯、睡覺、寫作業這些事情全都需要父母的催促,這些就是孩子不夠自律的表現。真正的自律,是積極主動地完成事情,而不是靠別人的監督催促。
  • 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需要一點小技巧的!
    自律有時候真的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孩子不自覺,家長也揪心。但是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也是需要一點小技巧的。我們一直在強調自律,但是家長是否也做到了自律?1、家庭環境如果說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督促,可以認真學習並養成好的習慣,那家長可能要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回家,你強迫孩子去寫作業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捧著手機打遊戲?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憑什麼你可以玩手機,我就必須寫作業?
  • 跟孩子談自律幾歲才合適?培養自律孩子,這4點是關鍵
    我們首先設置了一些自由的前提,來保證自由的使用,而這些前提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自律」。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每個人都安靜排隊的時候,我們才能到戶外去玩」。「當你將工作收好時,你才能進行下一個工作」。當……,才能……就是一個典型的強調有責任的自由的方法。用語言溫和堅定地強化孩子的觀念,尊重孩子有選擇的權力,也讓他們感受到自律的可貴。
  • 孩子自律得越早,越容易領先!家長可從這3點入手培養孩子自律
    開句玩笑話,很多成年人要寫到這個水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凌儀從6歲開始就每天練習書法,憑藉著孩子那股聰慧和專注以及超越同齡人的自律品質,她達到了連大人都難以達到的書法造詣。小江凌儀用自己的經歷提醒了大家,家長教育得好,自律的的孩子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