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說話不算數,說好半小時,一玩就沒完沒了,以後都不許玩了!」
對於這樣的一幕,我想很多家長都不會陌生,甚至在家中經常出現。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總是超時,為什麼老是說話不算數。
會造成這樣的情況,通常來說是因為孩子沒有自制能力,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喜歡玩,所以導致孩子常常出現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的情況。
許多人認為自律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自制力比較差,沒有辦法養成自律的習慣。其實不然,在幼兒時期正是孩子各項能力協調發展的關鍵階段。
如果家長在此時注意到自律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自然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規範自己的行為,不斷的提高自我要求,變得越來越優秀。
自律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哪些積極作用?
1.有助於孩子規範自我
自律的孩子能夠無需家長提醒,及時地發現自己行為的不當。在孩子的心中往往存在著明確的規矩,清楚意識到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因此會在自律的引導之下時刻規範自我的行為,不會允許自己出現偏差,即便存在不當行為,在家長提醒後也會及時地進行糾正
2.提高孩子的自主性
自律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可以自發的提高行動力,勇敢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甚至於在日常小事中,也無需家長的過多催促,可以按照已經設定好的規劃安排,自覺地去履行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擁有自主性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少會出現磨蹭拖拉的現象,自然也就會比同齡人更加優秀
3.幫助孩子明確自我認知
自律不僅僅能夠在行為上促使孩子規範自主,而且能夠在思想上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知。因為只有明確地了解自己,才能夠更好的督促自我。所以自律的孩子往往能夠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可以在行為上給予自己更好的引導,也有助於孩子塑造自信樂觀的性格。
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呢?
1.好氛圍的影響
孩子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引導,有一個好的氛圍,自律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天生具備自律的人是少數,大部分人,可以在引導下建立自律。群體的自律,就是紀律。"
很多人當兵回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因為部隊是一個熔爐,它的氛圍可以幫助人養成紀律。
2.多肯定、多表揚
在孩子自律的培養過程當中,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態度,對孩子進行多多肯定。家長的肯定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正確性,也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因此才能更好的規範自己的行為,最終養成自律的良好品格。
3.堅持
有了一個好的引導,那麼剩下的就是需要長期的堅持了。
如果只是過一天算一天,無法給自己建立長期的規劃,也沒有執行規劃的行動力,那麼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所以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讓孩子通過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達成較好的結果。
歡迎家長們給我們留言或者私信分享你的育兒經驗、你教育孩子的趣事!
在這裡,你能看到專屬於孩子的時間管理、育兒的資訊,關注「小小計劃APP」,我們會持續更新相關內容!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