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新發現:器官移植後抗排斥反應的老藥有望給紅斑狼瘡...

2020-12-2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周到上海報導 一種用於器官移植後抗排斥反應的老藥——雷帕黴素有望給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鮑春德與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員張曉明聯合在國際風溼病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風溼病年鑑》在線發表了名為「狼瘡相關非典型記憶B細胞內mTORC1通路高度活化且存在功能失調」的研究論文。

研究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體內存在高比例的非典型記憶性B細胞,與狼瘡的疾病活動密切相關,提示雷帕黴素可能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新的潛在的有效治療藥物。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超過100萬

人體的免疫系統擔負著免疫防禦、免疫監視和免疫調控等作用,正確識別「自我」和「非我」,是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關鍵特徵。如果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機體針對「自身」的成分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和炎症,就會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超過100萬。

據鮑春德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常發生在育齡期女性,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使得多系統多器官受累,如果治療不及時可發生腎臟、神經系統、心肺、血液系統等全身各個臟器的功能衰竭,嚴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上海專家發現狼瘡特異性B細胞幹預新靶點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因複雜,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導致目前臨床上治療手段有限。

來源於哺乳動物骨髓的B淋巴細胞是一類重要的免疫細胞,疾病條件下可以產生自身抗體,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生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針對B細胞的靶向藥物可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然而,不加區分的全面清除B細胞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為了更精準的治療,尋找B細胞中與疾病相關的特定亞群,並研究它們的功能和致病作用極為重要。

鮑春德團隊聯合張曉明課題組利用複雜流式細胞技術和多色免疫組化技術,發現新發未治療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外周血中存在一群非典型記憶性B細胞比例上升的現象。

這群細胞具有獨特的細胞表型、分子和功能特徵,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高度正相關,並在狼瘡腎炎患者腎組織中高度浸潤,提示非典型記憶性B細胞是一群具有致病特徵的狼瘡特異性B細胞。應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非典型記憶性B細胞中存在雷帕黴素靶蛋白複合物1(mTORC1)信號通路高度活化。

雷帕黴素是智利復活島土壤中發現的一種由土壤鏈黴菌分泌的代謝物,是mTORC1特異性抑制劑,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器官移植後的抗排斥反應。

既往研究發現:對一些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活動性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雷帕黴素可通過影響外周血中T細胞不同亞群的比例,降低患者疾病活動度,改善疾病病情。

仁濟醫院專家們研究發現,應用mTORC1抑制劑----雷帕黴素可有效阻斷非典型記憶性B細胞生成,並可有效抑制這種細胞分化形成漿細胞和分泌自身抗體,進一步提示雷帕黴素可能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新的潛在的有效治療藥物。


相關焦點

  • ...聆聽他們的心聲|心聲|科技|得主|葡萄膜炎|紅斑狼瘡|患者|技術|...
    HSCT)後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和復發等各種移植合併症的診斷和處理;出診時間:周一、四下午(特需門診)。所謂單倍型移植,簡單說是在HLA不完全相合的情況下進行移植,父母兄弟姐妹都可以成為供者。但單倍型移植後排斥率高達70%~90%,抗宿主病發生率高,患者生存率只有HLA相合移植的1/3。因此,一直以來單倍型雖是研究的熱點,但也同樣是研究的雷區。1994年,義大利醫學專家Aversa首先實現了去T細胞骨髓移植。
  • 青蒿素或對紅斑狼瘡效果獨特 藥品上市還有多遠
    團隊不僅在瘧原蟲「青蒿素抗藥性」方面獲得進展,還發現雙氫青蒿素或對治療紅斑狼瘡效果獨特。 「有救了」「感謝、致敬」…這一消息不僅讓紅斑狼瘡患者激動不已,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共振。受此消息影響,當日青蒿素概念股大幅上漲,報導中提及的昆藥集團開盤即漲停。 有著「大自然的饋贈」美譽的青蒿素,曾在世界抗瘧疾史上立下了「奇功」,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以來更是變得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 系統性紅斑狼瘡
    >試題解析抗ENA抗體是一組臨床意義不同的抗體,包括:①抗Sm抗體:是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標記抗體之一,特異性達99%,但敏感性僅25%,而且不代表疾病活動性;②抗RNP抗體:常與SLE的雷諾現象和肌炎相關,對SLE診斷特異性不高;③抗SSA抗體:常出現於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SCLE)、SLE合併乾燥症候群時;④抗SSB抗體:其臨床意義與抗SSA抗體相同,但陽性率低於抗
  • 我國科學家找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鑰匙」
    新華社上海8月25日電(仇逸、孫國根)經過12年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及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熊思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帶領其學生、項目主要參與者張偉娟博士等首次發現,人體血清中正常存在著一種可以與DNA結合的重要血清澱粉樣蛋白P成份(SAP蛋白),並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功能。
  • 復旦大學科學家找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鑰匙"
    中廣網上海8月2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及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熊思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帶領他的學生、項目主要參與者張偉娟博士等經過十二年的研究首次發現,人體血清中正常存在著一種可以與DNA結合的重要血清澱粉樣蛋白P成份(SAP蛋白),並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功能。
  • 【病例分析專題】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最有助於診斷的是:A.脫髮B.面部蝶形紅斑C.口腔潰瘍D.雷諾現象 ②入院後考慮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此病的標記抗體是:A.抗核抗體B.抗RNP抗體C.抗血小板抗體D.抗Sm抗體 ③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明確,其恰當的治療是:
  • 紅斑狼瘡是什麼病?會傳染嗎?|盤狀紅斑狼瘡|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
    還有少數患者可能會轉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盤性紅斑狼瘡在發病初,皮膚會出現一片或者多片的鮮紅色斑,大小與綠豆一般,並且表面會有粘著性的鱗屑,隨著病情發現,這些皮膚色斑會不斷擴大,形狀呈現圓形或者不規則形。邊緣色素明顯增加,中間顏色比較淡,並且呈現低洼狀,輪廓看起來就呈現盤狀,所以叫做盤狀紅斑狼瘡。
  • 紅斑狼瘡會導致傳染嗎
    在我們的認識中,一般來說,紅斑狼瘡是很容易傳染的一種疾病,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脅,那麼,紅斑狼瘡會傳染嗎?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其實它並不會傳染。
  • 考點複習 · 排斥反應的分型及病理變化
    C選項血管周圍洋蔥皮樣改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脾臟的病理改變。D選項急性小動脈炎符合超急性排斥反應,超急性排斥反應本質上屬於Ⅲ型變態反應,病理改變以廣泛分布的急性小動脈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組織缺血性壞死為特徵。
  •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已在我國商業上市
    日前,葛蘭素史克(GSK)全球首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商品名:倍力騰)在中國舉辦商業上市會,中國市場上已經可以通過醫生處方買到該款藥品,這對於我國超過百萬的SLE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 紅斑狼瘡,症狀百變
    受訪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 林 進 75歲的張女士,貧血了十幾年,最近更是頭暈得只能坐在輪椅上;45歲的王先生,腿腳無力,還時不時有麻痺的感覺。這兩人的情況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是被同一種疾病「襲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
  • 醫學史上的4月16日:沙利度胺可以改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隨著新應用的發現,沙利度胺「亦正亦邪」一波三折的應用史上又開啟了新的篇章。「海豹兒」的罪魁禍首沙利度胺(反應停)於20世紀50年代初開發,最初目的是用於治療癲癇。人們逐漸發現這個藥對癲癇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而隨後,卻發現了沙利度胺除了鎮靜、催眠作用外,還有強大的止吐效果。
  •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有了「新武器」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肖寒)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可導致多器官、組織損傷,增高患者的死亡風險。日前,葛蘭素史克(GSK)宣布,全球首個系統性紅斑狼瘡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在中國上市。
  • 關於系統紅斑狼瘡合併顱內感染治療新方法的若干討論
    有研究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生顱內感染的患者外周血白細胞、淋巴細胞計數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外周血白細胞、淋巴細胞下降使發生顱內感染的風險顯著增高【1】。而且有部分發生狼瘡腦病的患者通常會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造成顱腔與外界溝通,無菌操作不規範,易使細菌侵入顱內,最終造成顱內感染【2】。
  • 談「狼」不再色變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可以正常當媽
    4月21日電(記者陳靜)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分會副會長、風溼免疫領域專家武麗君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不再僅僅追求活下來,而是追求如何活得好乃至懷孕生子。  30年前,倘若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就等於患了不治之症。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和患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如今人們談「狼」不再色變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生存率達已到了95%以上。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如有懷孕的想法可以及時與專科醫生溝通,選擇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檢查和治療是打好抗狼戰疫的基礎,在孕期出現任何不適第一時間與專科醫生聯繫,醫生們會竭盡全力給予幫助。
  • 系統性紅斑狼瘡症狀多樣化,但早期不明顯,如果發現需要及時送醫
    導語:系統性紅斑狼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長期疾病, 它的發病原理是由於人體抗體和器官上的靶細胞無法結合導致的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和大多數的免疫疾病一樣。系統性紅斑狼瘡在如今的醫學領域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到如今的案例都是終生服藥的疾病。
  • 「八戒」 把心肝腎 給「猴哥」 異種器官移植未來有望造福人類
    其基因編輯人源化程度高,首次實現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敲除、聯合3種主要異種抗原敲除以及9種基因人源化改造,解決了異種器官移植後PERV病毒交叉感染和超急性排斥反應問題,降低了異種器官移植後急性排斥反應和凝血功能紊亂等問題,屬於國際領先水平。而受體猴則是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提供的恆河猴,其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同源性達94%,生理指標與人類接近。
  • 16歲少女被跳蚤咬傷後身亡?專家:是紅斑狼瘡
    不過,隨後有一名衛生博士查瓦特·宋憲(Chaiwat Thongmai)表示,少女並非死於跳蚤咬傷,而是紅斑狼瘡。綜合泰媒報導,死者蘇妮薩的家人不舍幼貓被遺棄,出於好心餵養,沒想到貓咪越來越多,前前後後一共養了7隻;本月初少女出現發燒、全身起腫包等病症,看醫生吃藥或是擦藥都沒有效果,這段期間她還前往學校上課,沒想到病況突然急轉直下,最後仍不敵病魔,在8月5日凌晨過世。
  •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如何減激素?
    擅長於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乾燥症候群等疾病的診治。激素作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常規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對迅速控制病情有重要作用。但長期使用激素帶來的副作用,如發胖、脫髮、痤瘡、骨質疏鬆、感染等,讓多數女性患者避之不及。SLE患者能減激素嗎?這是每個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林智明。
  • 重新研究數百個老藥,上海科學家發現對抗「超級細菌」新辦法
    重新研究數百個老藥,上海科學家發現對抗「超級細菌」新辦法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通訊員 張婷 2016-02-23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