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年爸爸的吐槽:回老家他給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買了零食和禮物,其中一個小女孩卻拒不接受,還當著眾人面說他肯定是拿糖果騙小朋友脫衣服的「怪蜀黍」。
好尷尬...
孩子奶奶連忙解釋道:「孩子的媽媽平時總給普及不認識的人不能瞎說話,瞎吃東西,你說現在哪有這麼多的壞人……」
看完之後,我便想,孩子的性安全教育真的是很難把握的一個度,不能灌輸的太少,但是也不能灌輸的太過。
而反思我們日常給寶寶灌輸的性啟蒙知識,確實存在很多誤區,最常見的這三個,你遇到過幾個?
誤區一:固化思維作祟——凡事一刀切!
告訴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其實並不準確,在性安全教育上不能好壞一刀切。
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壞人,也不是所有的熟人都是好人。
要知道,據調查,性侵這種事有80%都是熟人作案。
真正的安全性教育,不是簡單的一句「熟人可信、生人勿信」、「小內衣小內褲覆蓋的隱私部位不能讓人碰」。這樣的言論太一刀切了!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關注自己的身體界限,真正的去尊重孩子認為不舒服的感覺,並教給她正確的表達方式。
舉兩個大家過年會有的經歷:
如果在自認為的安全環境中,你總是這樣要求和教育孩子,那麼遇到真正的壞人時,孩子能自動學會正確的拒絕麼?
孩子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如果他的原始感受是身體被侵犯,而父母卻說沒關係、這是好意或者是沒惡意?等孩子真正遇到壞的行為時,他甚至會想到父母的「教導」,認為這只是別人喜歡他的一種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讓他不舒服。
所以,作為父母,要首當其衝學會尊重孩子的感覺,告訴孩子:
如果有人沒有經過你的允許,強行讓你感到不舒服,不管是小朋友要欺負你、還是老師要侵犯你,還是陌生人要擁抱你,只要你不喜歡,都可以大聲說不,告訴他,我不喜歡這樣,請不要碰我!並且求助以及告知爸爸媽媽。
寶寶更小的時候,我跟娃爸還會把各種場景復現或者模擬。
比如情景復現:
再比如情景模擬: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他能有哪種反應?其實父母是可以先去做示範的。這樣孩子以後獨自面對的時候,他才能擁有有禮有力說「不可以」的勇氣。
誤區二:憑成人世界或一己經驗給孩子過早貼標籤。
過年期間,很多男寶媽表示受到了強烈暴擊。
很多親戚都喜歡逗孩子,逗哭之後又站到道德高點發話:
人們認為女孩子要溫柔、恬靜,有女孩子的樣子,但看寶寶,又聒噪、又調皮,整天上躥下跳一刻不安生,哪裡有半點女孩子的樣子?
每次過年見親戚,大家都會說:唔,這個女孩子,簡直是個女漢子。
但我從不這麼覺得,我們哪裡是女漢子了?我們分明就是只野猴子。
其實,這就是我們給孩子性啟蒙中關於「性別啟蒙」的誤區——過早的根據性別給孩子貼標籤:
某日幼兒園回來,寶寶蔫頭搭腦的說,媽媽,男孩子比女孩子厲害,男孩更勇敢。
我一聽不太對,這是什麼話?沒等我發言,娃爸眉頭一揚果斷現身說法,你說咱家,媽媽是不是也很厲害,也很勇敢?!
寶寶認真想了想,爸爸能做到的事,確實很多媽媽也可以做到,甚至有的時候爸爸做不到的事,媽媽也能,於是否決了她之前不知哪裡聽來的言論。
在性別啟蒙這件事上,最忌畫蛇添足!
不要憑成人世界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過早的給孩子灌輸某些「約定俗成」!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是,除了隱私部位上的不同以外,其實男女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男孩可以玩娃娃,通過角色扮演排解情緒;女孩也可以玩蜘蛛俠,讓自己體驗英雄主義。
男孩子也可以哭,這不懦弱;女孩子也可以百戰不撓,這不是男人婆。
並不是宣揚什么女權主義,只是,在這個年代,真正厲害的人都雌雄同體了(女性也要職場拼殺,男性也要回歸家務),你還要求女孩子三從四德?男孩子大男子主義嗎?
醒醒吧,大清早亡了!
更重要的是,過早的宣揚性別色彩很容易壓制孩子某部分天性,比如會讓男寶寶覺得哭和求助是女孩子才做的事,膽小謹慎是一種軟弱;會讓女寶寶覺得堅強勇敢是男孩子的事,過於要強會不被接納...
這些觀念都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
誤區三:不注重循序漸進,過早或過晚都會錯失最佳時機。
性啟蒙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性別認知、發展規律來決定給孩子的切入時間、互動方式、把握深淺度。
給1歲的孩子說生命的來源(過早了,1歲的孩子是聽不懂的。)
給4歲的孩子說身體部位(過晚了,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認知。)
性啟蒙也是要按部就班的循序漸進的。
0~1歲:認識自己身體。
從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就可以引導寶貝認識自己的身體,比如做撫觸的時候或者洗澡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寶寶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釋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功能。
1~2歲:了解男女的區別。
1歲半以後寶寶就能注意到男女身體的差別,應該正確且準確地告訴寶寶相應部位的名稱——包括乳房和生殖器,讓孩子感覺到它們與身體其他部分一樣自然,滿足他的好奇心。
爸爸媽媽可以藉助一些有趣的繪本讓寶寶更好的認識身體部位。
3~4歲:正確對待私處。
當孩子進入性蕾期,寶寶開始對與自己不同的身體產生興趣,他會問,男孩子跟女孩為什麼不一樣?我是怎麼來的?
千萬別糊弄娃是垃圾桶撿來的,而是坦然的告訴孩子,你是爸爸跟媽媽愛的結晶,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組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慢慢長大,就變成小寶寶啦。
但是,當孩子還沒有探索到「爸爸的身體與媽媽如何接觸」這個程度時,不用主動給孩子介紹這樣的概念,更不要過早使用「性生活」這樣的成人語言作為答案。
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也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隱私部位。
大部分孩子在三歲之前對性就已經有意識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如廁、更衣、洗澡等等異性迴避或合理接觸。
好啦,相信看完這三個誤區之後,大家對性啟蒙會有些不一樣的理解,真心希望,在性安全啟蒙這件事上,每個孩子都能被正確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