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寶寶英語啟蒙的幾大誤區
很多父母們對寶寶的英語啟蒙有認識上的誤區,例如,「我自己英語不好,怎麼教寶寶英語。」「寶寶太小了學英語沒用。」下面,先來了解一下英語啟蒙的幾大誤區,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家庭英語啟蒙。
我的英語不好不敢教
「我的英語不好,怎麼給娃啟蒙呢?我有很強的中式發音,萬一教錯了怎麼辦?」……父母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英語不好,或者發音不標準,因此就不在日常生活中教寶寶英語。
恰恰相反,英語的環境最重要,不要太在意說的有多少和多好,在初期,父母可以通過在家中給寶寶讀英文繪本,教會他簡單的英文單詞,再配上音頻、兒歌等資源,逐漸地寶寶會產生自己的辨音能力,他的語感和發音也會有所提高。
孩子發音一定要標準
能學標準的發音當然是好的,但由於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的發音都帶著他的文化特色。寶寶英語啟蒙期,不可能一點口音都沒有,兩三歲的孩子說中文都還不太清楚呢,更何況是非母語類語言。如果寶寶在說英語時發音不標準,不要打斷他的,鼓勵他多說,別因為過分強調發音而給孩子太多壓力,導致他不敢開口。
培訓班肯定比家長教的好
語言環境誠然重要,但是將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直接送到培訓班,不僅是燒錢行為,而且還會扼殺寶寶的學習興趣,如果父母只把所有希望寄託給培訓班,那麼到頭來只能是「大人苦,孩子累」。
寶寶的聽力能力都很強,父母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幫助孩子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親子閱讀、音頻兒歌、動畫片、生活簡單會話)來積累基礎詞彙。當然,對於1~3歲的寶寶,他們並沒有辦法做到聽聽就懂了,父母可以通過有趣的肢體動作或者實物讓寶寶理解,等寶寶有了基礎詞彙的積累之後,再進入培訓班系統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過度重視學習成果
有些父母喜歡這樣考察寶寶的學習成果,「這個用英語怎麼說?」「那個在英語裡叫什麼?」還有些父母覺得寶寶只有背出一千個單詞、一千句日常對話才算學到了英語,嘻嘻哈哈的英語遊戲是浪費時間。這些觀念都有失偏頗。如果家長一味追求在人前「秀」英語,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反感和牴觸,抹殺學習積極性。
3歲多的寶寶學習英語,目的不是能學會多少英語知識,而是產生興趣,願意接近這門語言。採用機械性背誦和單純中英互譯等方式學習英語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切記,不要因為你的功利心,讓孩子失去了對英語的興趣。
多語言環境會讓寶寶凌亂
很多家長擔心,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過早接觸英語會影響他語言發育,畢竟此時寶寶中文都掌握的不是很好。其實,多語言環境並不會給寶寶的大腦發育造成負擔,相反多語環境對於孩子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孩子學習英語應該循序漸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方式和內容上也有所區別。1歲之前,寶寶接觸英語最好的方式就是「磨耳朵」,給他聽一些原版的兒歌、童謠、簡單的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2~3歲,父母可以給寶寶看一些簡單的繪本以及有趣的英語動畫片,能夠幫助孩子集中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