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有種矮,叫爸媽覺得你矮

2020-07-25 SMA掌健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門診幾乎常年沒有「閒」的時候,寒暑假更是爆滿。每個工作日,總有許多家長陪孩子娃候診,其中不少孩子是因為「身高不夠」前來就診。

「掌健識」有種矮,叫爸媽覺得你矮

(圖片源於網絡)

其實,很多孩子對照正常兒童的身高生長標準,身高還是在正常範圍,可能甚至僅比在同齡兒身高均值偏下一點的位置矮一些。,但父母就是覺得不夠高,說孩子「在班級坐前排」、「體檢不達標」、甚至」就是覺得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筆者考慮可能跟以下三個方面原因有關:

  1. 參考標準不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我國都制定過「體重-身高生長發育曲線」,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發表的2005版「中國2-18歲男童/女童身高、體重百分位曲線圖」目前臨床最常應用。
  2. 上述參考數據並非每年都會更新。如今營養狀況好,各年齡段人群的平均高度可能在增加。因此,孩子對照生長發育標準還在正常範圍內,但在同班級中可能就顯得矮了。
  3. 父母對孩子身高期望過高,出現「身高焦慮」。我們門診工作中常發現寒暑假來看矮身材門診的孩子,真正需要幹預、符合矮身材診斷標準的,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

多矮才算矮?

對於門診中「給孩子拔高」的要求,首先要合理評估身高,不主張不切實際地「拔苗助長」。所謂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環境下,兒童身高較正常的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的人群身高平均值低2個標準差(-2SD)以上或處於第3百分位數( P3)以下。其中部分屬於正常生理變異。百分位數和標準差是身高的兩種不同表達形式。

01身高位置

矮小症的身高位置低於第3百分位數(P3)或者-2個標準差標準差(SD):P3簡單說,即同一年齡、同性別、同種族的100個孩子,從矮到高排隊,站在最前面的第3個,就是P3,如下圖所示。

「掌健識」有種矮,叫爸媽覺得你矮

(圖片源於網絡)

02生長速率

除身高位置外,生長速度對生長的評估也格外重要。

孩子出生頭兩年,長得特別快。第1年前3個月能長12.5cm。滿1周歲時,約能長25cm。1-3歲,平均每年能長10cm左右。3歲到青春期發育前,生長速度會較均勻,每年約長6-8cm,青春期會出現生長突長,每年可以達到8-10cm左右。如果3歲到青春期發育前,1年長不夠5cm,提示要去醫院檢查。

03生長曲線繪製

孩子出生後,連續測量身長或身高,並繪製生長曲線。如果孩子的生長曲線與正常參考曲線走向始終是平行的,說明生長良好。如果生長曲線增速放緩,逐漸與參考曲線走向偏離、走平或下降,或者生長速度比較慢,就要開始重視孩子的身高問題了,必要時及早就診專科醫生。見下圖。

「掌健識」有種矮,叫爸媽覺得你矮

(圖片源於網絡)

矮身材如何評估?

導致矮身材的原因非常多,導致矮身材的原因很多,20%~40%的矮身材兒童可以找到明確的病因,另外大概有60%~80%的人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具體常見病因有:

  1. 有的是家族性矮身材,此類型父母往往也矮;
  2. 有的孩子可能是內分泌激素不足造成的(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減低);
  3. 有的是體質性青春期延遲,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晚長」,其父母往往也有「晚長」史;
  4. 極少數是骨病或染色體病造成的症狀性矮身材;
  5. 小於胎齡兒:大部分小於胎齡兒出生後出現追趕生長而達到正常範圍,但直到2~3歲時,仍會有10%~15%追趕生長失敗,其中約半數成年後身高會低於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
  6. 臨床上還有個專業名詞特發性矮身材,是指「出生體重正常,生長激素分泌正常,沒有系統性疾病、沒有營養性疾病、沒有骨骼發育異常或染色體異常,沒有情感障礙等疾病,但就是長不高」。

民間有種說法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這個說法同樣適用於身高問題。最終決定孩子身高的關鍵因素中,70%是先天的遺傳因素,飲食、運動、睡眠等後天因素,發揮相對次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意外」。同樣一對父母,生下幾個孩子,身高可能都不一樣。俗語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也提示多數人是正常變異,不需要幹預,但不排除有少數人可能需要幫助。

臨床工作中,孩子的遺傳身高有一個簡單的測算公式。

男孩遺傳身高=(母親身高cm+父親身高cm)/2+6.5cm;

女孩遺傳身高=(母親身高cm+父親身高cm)/2-6.5cm;

當然也有「意外」。同樣一對父母,生下幾個孩子,身高可能都不一樣。這就像考試一樣,正常發揮的是多數,少數人可能超常發揮或失常。這提示我們,多數人不需要幹預,但不排除有少數人可能翻盤,還有少數人可能需要幫助。

評估矮身材原因

首先確認有無家族史,如父母也矮,或直系親屬普遍發育較晚。然後排查外界因素,如疾病、飲食、運動、睡眠等。父母帶孩子就診時,一定要告訴就診醫生上述信息。接下來,是完善各項檢查。

A、左手腕掌指正位X線片(即骨齡片)

通俗說,骨齡即骨骼年齡。骨齡可反應不同年齡骨骼成熟度,幫助判斷骨骼生長情況,並根據骨骺生長的程度,了解生長潛力。通常拍攝左手腕掌指正位X線片(即骨齡片),是臨床醫生判斷骨齡的主要方法。骨齡評估主要是觀察腕骨、掌骨、指骨、尺橈骨等骨化中心的成熟程度,這些各自的骨化中心會按照特定順序,在不同年齡出現。所以,不同的腕骨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態和組合,代表不同的骨齡。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間,落後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如果孩子骨骺線閉合,意味著骨骼再無生長潛力和空間。

「掌健識」有種矮,叫爸媽覺得你矮

(圖片源於網絡)

B、常規檢查:

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鈣磷鎂、甲狀腺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生長激素激發試驗(了解生長激素分泌情況)。必要時完善性激素、HCG、AFP等檢查。

C、特殊檢查:

包括腦垂體磁共振(MRI)等,以排除垂體疾病造成生長發育障礙。部分孩子,特別是矮身材的女孩子,還需要做子宮卵巢B超及染色體檢查以排除特納症候群。

矮身材怎麼治療?

矮小原因明確後,部分孩子可以用藥物,如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的使用指徵非常嚴格,只有在明確適應證並排除禁忌之後才能用。

根據病因不同,生長激素治療的起始時間也有差異。在排除禁忌症的前提下,生長激素缺乏症導致的矮身材,一旦診斷,儘早治療;特發性矮身材的起始幹預時間是5歲;對於小於胎齡兒,國內目前比較統一的建議是如在4歲仍不能實現追趕生長,可開始治療;對Turner症候群患兒,可早至2歲時開始治療。但更多父母是等到孩子上初中才來就診。此時,對那些確實需要早期幹預的孩子而言,就是耽誤了。矮身材的治療如同其他疾病一樣,提倡早診斷、早治療、早得益。

更多孩子都是「人群中的大多數」,普通身高、普通體重,屬於「正常人群」。對這些孩子而言,外界因素就顯得相對重要了,均衡營養、多運動,夜晚早睡有利於長高。但是,真正矮身材的兒童,運動、飲食營養及充足睡眠對身高的幫助是有限的,家長還是需要帶孩子到小兒內分泌專科門診就診,由醫生指導診斷及治療。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內分泌學組

作者:梁黎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內分泌遺傳科主治醫師

審核:邱文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內分泌遺傳科主任醫師

李 嬪 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內分泌學組組長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相關焦點

  • 高曉松說「矮」和「射」兩個字意思反了,到底有沒有道理?
    高曉松說「矮」和「射」兩個字意思反了,有沒有道理?曉說裡面說,矮是射的意思,射是矮的意思,我們一直以來就是搞反了,聽起來蠻有道理的,矮拆開就是委矢,可不就是射箭嗎?射拆開就是寸身可不就是矮嗎?@宇航:挺有道理的啊,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書後面附加了一些內容,說重和出弄反了。重應該是很重的意思,兩座山加在一起不是應該很重嗎?重應該是出的意思,你一出門很遠不就是千裡嗎?這種弄反了的情況沒準是最早學習寫字的人弄錯了,最後以訛傳訛了,沒什麼不可能的,反正歷史都是編的。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水星(Mercury)「專題」你所不知道的行星——金星(Venus)「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火星(Mars)等,請點擊進入本百家號查閱其他內容。
  • 寶寶比同齡人矮?真相原來是這個,爸媽速看
    小南有看《都市快報》的習慣,看到8月19日的新聞《杭州媽媽愁死了!兩歲兒子比同齡人矮了一大截,一查竟和上早教班有關……》好吧,早教班上多了,居然拖了身高的後腿。鑑於身高是全民關注的話題,小南就一次說個透。早教班上多了寶寶長不高?
  • 屈中恆讀國光「全校最矮」考上華岡不去背後有洋蔥!
    「我記得在寒假或暑假結束前,媽媽等不到爸爸寄回來的生活費,只好跟鄰居借錢。」媽媽本來希望屈中恆去讀一般高中或五專,但屈中恆熱愛表演,加上國光學費便宜,媽媽並未反對。屈中恆上節目分享讀國光藝校的心得。(圖/中視提供)國光藝校有身高限制,屈中恆說當時太矮,在到最後一關經過校長面試,校長沒有刷掉他,還叫他把一口亂牙整理好再來國光入學,「或許是我跟校長特別投緣,結果我真被錄取了,還成為國光藝校全校最矮的男生!」屈中恆歷經國光幫的輕狂歲月,演戲時被導演狂罵,還送交電視臺的管理組懲處,這都充實他勇於挑戰艱難角色的養份。
  • 榻榻米弱爆了,裝這種「矮床」,高檔又舒適!
    矮床則相反,不光用起來更加舒服,且可以說是百搭!有溫馨系的:有孩子的家庭應該比較會有共鳴,用矮床的一個原因便是寶寶翻身更加安心,小孩子上下床也相對更加安全。上面分析了有小孩子的家庭愛矮床的原因,那還沒有結婚的年輕人選擇矮床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答:顯空間大!
  • 盤點NBA史上6大最矮球星:艾弗森是最偉大
    五呎9吋(175公分)的饒舌歌手Skee-Lo在1995年發表了單曲〈I Wish〉,裡面有段歌詞唱得很貼切,「我希望我能高一點;我希望我會打球。」有一張1987年的照片是他站在七呎7吋(231公分)的華盛頓子彈隊的隊友波爾旁邊;還有一張1995年夏洛特黃蜂隊對上芝加哥公牛隊季後賽上,博格斯蹲低防守著198公分的飛人喬丹。據說,在當年系列賽上喬丹防守博格斯的時候曾對著他說:「投啊,侏儒!」儘管很多人把這當作是個都市傳說聽聽而已。
  • 你是我的溫馨――矮牽牛花兒
    矮牽牛又叫:碧冬茄,雜種撞羽朝顏,靈芝牡丹,毽子花,矮喇叭,番薯花。撞羽朝顏矮牽牛分為大花單瓣類、豐花單瓣類、多花單瓣類、大花重瓣類、重瓣豐花類、重瓣多花類和其他類型。矮牽牛屬於長日照植物。在陽光充足的前提下,播種到開花需要100多天的時間。矮牽牛不耐寒,怕雨澇;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13-18℃。冬季,矮牽牛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4-10℃,在低於4℃時會停止生長。
  • 長得矮怎麼了?又沒量你家尺子
    菜菜和我說:「他覺得我太矮了。」然後問我:「長得矮有錯嗎?」/02/ 「長得矮有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覺得「矮」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不好的地方。其中點讚數最多的這條評論:「我們沒法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不就是「長得矮有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 13歲男孩身高152,爸爸不當回事兒:家裡6套房,矮點醜點也沒事
    最近有一則關於孩子身高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男孩子已經十三歲了,但身高只有一米五,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太多。這段時間,孩子的爸媽為了孩子的身高,到處找醫生找原因,生怕孩子以後沒得長了。畢竟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應該是長身高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再長高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爸媽也是擔心壞了。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預測你的寶貝未來長多高
    導讀:「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預測你的寶貝未來長多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預測你的寶貝未來長多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不科學!寶寶到底遺傳誰多一些呢?
    常言道,"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女兒長得像爸爸,兒子長得像媽媽","智商隨媽,性格隨爸"......真的是這樣麼?答案肯定不是的,沒有科學依據,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爹和娘到底誰對孩子的身高影響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生找老婆也開始非常的注重身高了,他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生怕另一半的基因會影響到下一代,讓生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小矮子」,但是,這種說法究竟正不正確呢?它是否具有科學根據呢?
  • 爸媽都高,孩子卻很矮......怎麼回事?
    新學期就要開學了你家小孩有乜有長高啊是否還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有一些家長覺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線完全閉合,一切都為時已晚!,但遺傳給的只是一個身高的範圍,上下有8cm左右的偏差。
  • 【德國爸媽的教育哲學】不用到處「叫人」,但要懂得介紹「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德國敗吧的觀點和立場) 「叫叔叔、說阿姨好…」在中國,「叫人」似乎已經成為每個小孩從小就必須學會的技能,要是不照做,可能就會遭到爸媽當場斥責「沒禮貌」,然而,在這樣半強迫的要求之下,孩子們真的有從這些口頭的形式中學到禮貌、學到該如何與他人互動嗎?
  • 矮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把它當成你的缺點
    」「你好矮啊」「你怎麼這麼矮啊」... 你才會發覺身高體重真的對自己來說不那麼重要慢慢的我也開始撇開那些網紅級別的服裝拍照風格 因為其實看多了 你都會覺得千篇一律 慢慢的我開始查找那些真正會時裝搭配的幕後工作者 於是我開始關注了那些和身高體重無關的時尚搭配 我關注的好幾個中有幾個韓國婦女已經當媽媽的了 因為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滿滿的自信
  • 如題:大家覺得170Cm的男生是不是特別地矮?
    昨天我有個同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和我抱怨,說自己公司的人全都都在175公分左右,他還說公司的女生要是全都穿高跟鞋的話,他就是最矮的,他覺得很壓抑。其實這個問題我在頭條上回答過,今天我重新整理下發出來給那些和我一樣矮的職場人看一看。其實老王也不高,只有168-169公分。
  • 武夷巖茶的清麗派——矮腳烏龍
    巖茶品種多樣,等級、價格各異,似乎生來烏龍茶就具有傲骨,不愛的人嫌棄它的苦味焦味,愛上的人便覺得它的味道變化多端,層次豐富,具有獨特的巖韻,再喝別的茶,便覺得太過寡淡。矮腳烏龍便是這樣的一種茶,茶樹植株矮小,最高不超過120公分左右,產量低,價值高。茶樹適應性極強,不僅建甌有,武夷山有,就連臺灣也有,而且它能根據各地的氣候,土質,以及製作工藝,入鄉隨俗,不斷自我調節,和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像變色龍一樣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不同,變換自身的顏色一樣,矮腳烏龍便也具有這樣的品質。
  • 「你孩子將來矮不了」,3個高個子的特徵,有一個以後都矮不了
    案例李芳對自己兒子的身高就很是不滿意,現在孩子已經讀一年級了,但是看上去還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不僅矮而且還很瘦許多人都覺得孩子是營養不良。但是李方給孩子做飯時確實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因為這個問題,李芳很注重給孩子吃的營養。
  • 不想讓孩子長得矮被嘲笑,要做好這3點,家長個子矮也沒關係
    記得大家都這樣說過,有一種冷叫「媽媽/奶奶覺得你冷」一樣,有一種擔憂叫「奶奶覺得你又矮又瘦」。剛出生的娃,家長們無一例外都得報一遍身長、體重,然後各自暗中比較。然後在孩子半歲、一歲及各個階段的體檢之後,家長們又會悄悄展開新一輪的數據比對,再從奶量、飯量、睡眠上進行各自的「推理」。
  • 160小個子女生,儘量別穿這幾種鞋子,顯矮又土氣
    但是小仙女們一定要清醒,高個子本身穿他很有風情,矮個子穿起來會覺得腳部寬扁,整體氣勢變土。因為穆勒鞋子的鞋口一般是開放外向的,不收口,也是為了穿脫方便。這樣就顯得腳部更加胖,在視覺上會覺得整個人鬆散發福,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