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半生一直和日語打交道,讀大學1年級時,因偶然的機會從理科轉到文科,改學日語,這便決定了我人生的命運。專業學日語,不能滿足於學懂,不僅只能聽懂,說通,還要學通,要用日語學知識,了解日本社會,理解日本人,還要用日語工作,做研究,寫文章,這個最難。
語言和文化緊密相連,自然環境對文化影響很深。比如日本自彌生時代開始種植水稻後,便脫離了狩獵和吃堅果的時代,人口大量增加,發展成為農耕文化,於是關於米的詞彙就十分豐富,形成了稻米文化。同中國的江南比較,相似點很多,但是和畜牧為主的歐美文化相比,區別就很大。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有不同的名稱加以區別,收穫之後,從稻穀開始,脫粒成糙米,再精製成白米,每一步也都有不同的名稱。同樣是大米,做成飯後,名稱也不同。比如:捏成三角的飯糰和壽司的飯糰叫法不同,煮熟的大米飯、粥、什錦飯、散壽司、鍋巴、中式炒飯、意式炒飯,西式炒飯、咖喱飯、茶泡飯,各種名稱,五花八門。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蓋澆飯,比如吉野家的牛肉飯、各種海鮮飯、豬排飯、鰻魚飯、蝦排飯等,這種菜式和拉麵並列,是日式快餐的支柱。
特別要提到的是什錦飯,把菜肉與米一起煮並加入調味料,就成什錦飯了,這是日本人的日常飯食之一。菜肉的味道溶入米飯,淡淡的香味可口宜人,同時,蔬菜和肉類又點綴著米飯的色彩。因為飯中有菜,所以無須準備很多小菜,這對家庭主婦來說可真是省事不少,孩子們亦非常愛吃。
日本人一直是以米為主食的,但是,古時候稻米昂貴,所以,普通百姓不能只吃稻米,人們常在米飯中摻入豆子、稗子、粟米等雜糧,以及白羅卜、芋頭、番薯等蔬菜,以增加米飯的量。這種在米飯中摻入雜糧或蔬菜的烹調方法也許就是今天各種什錦飯的原始形態。
四季時令的各種食物材料都可以摻入米飯,如春季的竹筍,夏季的豌豆、毛豆,秋季的慄子、松蘑,冬季的牡蠣等,有時還加入雞肉。各個地方的人們也多利用當地的特產品來作為什錦飯的材料,例如日本西部地區的著名飯食「鯛魚飯」和「鯰魚飯」,就是把一條整魚和米飯一起煮。
「五目飯」烹調簡便,隨時可以利用現有菜和肉作為材料。「五目」的原意是「五種」食材,也轉意為各種各樣的東西摻混在一起,做「五目飯」無須拘泥材料種類的數量,可以根據個人嗜好,將口味搭配的食材用在一起即可煮成美味的什錦飯。
稻米在日本的歷史上還曾作為貨幣,農民要用稻米繳稅,藩主則用稻米給部下發工資,稻米是日本的武士政權的基礎,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是銅錢。到室町時代,黃金才通過和西方人做貿易開始在日本流通,因此,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在東亞,中國人認為玉比黃金貴重,而日本人認為米比黃金重要。
日本四面環海,黑潮為日本源源不斷地輸送各種海魚,因此日本的文化特點還有海魚文化。魚的名稱極多,漢字也十分豐富。例如:鯰、鮑、魷、鰯、鰻、鰍、鰹、鱚、鯖、鯱、鮨、鱸、鯛、鮹、鱈、鯰、鯡、鱧、鮒、鰤、鮱、鮪、鰹、鮃、鮟鱇等等。
當然其中有的是從中國引進的,但是許多關於魚的漢字是日本獨創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沒有魚字旁但和魚有關的詞,例如:秋刀魚、太刀魚、河豚、白子、穴子。有些魚,比如鰤(青魽)、鯔魚,在生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名稱。
日本人喜愛海魚,但不大吃白鰱或者鯉魚之類的河魚,日本人也喜愛鯉魚登龍門的傳說,因此,每到5月5日,農家都高掛鯉魚旗,祝願男孩子們健康成長。
大概是日本人經常吃魚的原因,日本的筷子和中國不同,既短小而且頭是尖的,這樣可以靈活地夾出魚刺,並能準確地夾起烤紫菜。
日本的成人式和結婚典禮以及大相撲的慶功宴上,一定要有一條帶尾的鯛魚,這種魚通體微紅,象徵吉祥,在日本神道佔據重要的位置,七福神中的惠比壽就抱著一條鯛魚。千葉縣安房郡是佛教日蓮宗教祖日蓮出生的地方,據說1222年日蓮出生的時候,鯛魚聚集在海岸邊,景象吉祥。因此,當地的人們便禁止捕鯛魚,還定時在海上撒布魚餌,餵食這種吉祥的魚,現在是當地旅遊觀光的節目。
在日本料理中,魚有幾種常見的做法:燒、烤、蒸、燻、燉煮熬、生魚片、油炸(天婦羅)、壽司、火鍋等,以鹽和醬油為主,不像中國做魚時放入香辛料,因此味道不同。明治時期中國的留學生來到日本之後,吃不慣這種不用油煎,味道清淡的魚,有的人還嫌魚小,認為那是餵貓的,讓日本老師大吃一驚。
在食用魚方面,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紅鰭東方河豚料理,這種河豚的肝臟和卵巢有劇毒,即使少量攝入也能致人身亡,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中毒事件。因此,在日本規定只有持有執照的廚師才能處理河豚。河豚的內臟毒性程度不同,據說生食味美,食後體感微麻,於是有些美食家鋌而走險。1975年,著名的歌舞伎名角,被授予「人間國寶」的第八代板東三津五郎,因食用河豚的內臟中毒身亡,曾經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山口縣下關是盛產河豚的地方,江戶時代和明治初期,日本政府禁止百姓食用河豚,但是日本的第一代總理伊藤博文在春帆樓食用之後,讚嘆河豚的美味,於是下關的高級料理店也因河豚料理而著名。現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人食用河豚,這也是飲食文化中的一大「奇觀」。
在江戶時代,有用沙丁魚佔卜的,還有人認為地震是由鯰魚引起的。這是一種迷信。
魚不但含鈣,還含有多種維生素,DHA和EPA,長期食用新鮮的海魚以及清淡的菜式大概是日本人長壽的秘訣。
由此可見,稻米文化和海魚文化是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也是日本文化的特點。
(來源:陽光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