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掌心操作拉餌」?即是不用拉餌盤,直接把開好的餌團放在手掌裡進行拉餌操作!沒有拉餌盤也能實現拉餌作釣,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很多釣魚老手都會用這一招!
採用掌心操作拉餌的方式作釣,每個釣魚人所用的手法又有些不同,我總結出來最常見的有三種,就是標題中所說的「刮皮、拉皮和指縫拉」!我熟練掌握的是「拉皮」這種手法,說出來您可能不相信,我已經至少有兩年野釣沒用過拉餌盤了!
之所以不再使用拉餌盤操作拉餌,是因為我覺得這種「掌心操作拉餌」的方式完全能夠勝任野釣中的幾乎所有魚情,我這樣說相信許多釣友會覺得誇張,因為起初這種掌心操作拉餌方式的興起是因為好多釣魚人出釣會忘記帶拉餌盤,是一種應急舉措,怎麼有可能會取代拉餌盤?
本文先把這三種掌心操作拉餌的方法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最後再說一下掌心操作拉餌的好處,聽完您就明白了!
◆刮皮;最簡單,餌團小,適合釣輕口魚
操作要領: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鉤柄,讓鉤尖在餌團表面滑過,像在餌團的表面颳了一層皮下來,這就是「刮皮」!
在捏住鉤柄之前,要先把子線分開,兩隻鉤子交替刮餌,由於捏鉤的動作需要比較仔細,如果鉤子用的很小的話,就比較費勁了,總而言之,刮皮的方法顯得比較笨拙,適合新手使用!
刮皮拉出的餌團一般都不會太大,是因為有手指的阻擋,餌團最多埋沒鉤子的三分之二,且拉出的餌團一般比較容易控制,因為手指是捏住鉤子的,力度、深度都非常容易把握,故拉出的餌團也比較圓潤,小而飽滿!
也恰恰因為上面說的這些特徵,刮皮的手掌拉餌方法比較適合釣輕口魚,餌團小,容易吸入,拉出的餌團不拖泥帶水,對作釣小個體的魚類也比較適合!
缺點就是操作慢,鉤子太小時不方便操作,在野外釣魚的情況下,優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拉皮;最快速,變化範圍最廣
拉皮不是美容啊!
拉皮的操作要領:手指將子線分開,這一步和用拉餌盤操作相同,然後將雙鉤搭在餌料的表面,再用握餌料那隻手的大拇指輕輕將鉤尖按入餌料,拿子線的手順勢輕拉,讓雙鉤刮過餌團表面!就叫拉皮!
不同於刮皮,拉皮的可變化空間比較大,可以將子線嘞進餌團深拉,出餌就大,也可只拉表面,出餌就小!亦可將雙鉤分開一個一個的拉,其實這樣更快,我一直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這種手掌拉餌方法在餌團大小和餌團狀態方面比較容易控制,應對的魚情變化也比較多,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用這種拉餌方法的根本原因,出餌一般都比較圓潤,更方便魚兒就餌!
初學這種拉餌方法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勤加練習,速度可以非常快的,不亞於拉餌盤操作,有人問這樣操作魚鉤不會掛著手嗎,不會!我從第一次學就從來沒有掛過手,不信你可以試一試,剛開始要慢一點。
下面要講的「指縫拉」才是要當心掛手的,但是也不用過分擔心!
◆指縫拉;最接近拉餌盤操作狀態
指縫拉的操作要領:子線分開,開始的操作都和上一種方法相同,在將鉤子輕按進餌料表面後,將握餌團的手掌五指併攏,握住餌團同時翻轉手掌,掌心向下,與此同時,另一隻手將雙子線從握餌團的手掌的拇指和食指的夾縫以及食指和中指的夾縫中緩緩將餌料拉出,這就是「指縫拉」!
不難看出,指縫拉有難度,但模仿的卻是拉餌盤的操作要領,在這三種操作方法中也最像拉餌盤拉出的餌料狀態!
指縫拉起初就是為了應對忘帶拉餌盤的尷尬才用到的方法,一切都是在模仿拉餌盤的操作要領,但實際在使用中慢慢地就會向上文中說的「拉皮」的方法靠攏!不過仍有許多老釣友堅持使用這種方法!
◆掌心操作拉餌的好處
經過這兩年的大量使用,我總結了一點我自己對掌心操作拉餌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不需要餌團開太大,節省餌料!手掌拉餌開餌有鴨蛋大小足夠了,再大手掌也攥不過來了,不像拉餌盤那樣要開很大的餌團,因為太小不方便操作!還可以少開多次,最大限度地避免餌料反水,這是我認為手掌拉餌最顯著的一個優點。
其次,拉餌過程更直觀,能清晰地看到餌料在魚鉤上聚集的過程,利於控制拉出餌團的大小!上文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就是手掌拉餌一般拉出的餌團都不拖泥帶水,即使有也很容易修剪!這點主要就是因為拉餌成團的過程釣魚人能清晰地看見,不像拉餌盤那樣,是把餌料擋住魚鉤往上拉的,如果狀態不好,還要重新拉一次!
再次,對開餌時餌水控制要求不那麼嚴格,稍有失誤,開出的餌料照樣能用!如果餌料開硬了,就可以用刮皮的方法拉餌,出餌小,附鉤性強;開軟了,就可以用指縫拉和拉皮裡的深拉,一樣能拉出飽滿的餌團,靈活運用,效率更高!
最後,變化豐富,能很好地適應魚情!同樣一款餌料,可以輕易拉出不同的餌團大小,能很好地適應魚情的變化,需要大餌團就拉大點,反之就拉小點!
◆續
其實臺釣裡面的很多思想包括很多裝備都是適用於競技釣的,對我們野外釣魚的愛好者來說,一定不能生搬硬套!
臺釣思想之所以發展成了現在這種連野外釣魚都「無臺釣不釣魚」的境地,其實說白了還是有漁具行業商業利益的推動!
小小的拉餌盤很重要,但在野釣中沒有的話一樣可以自由垂釣!這就是我的觀點,可以不贊同,但請尊重!近幾年傳統釣有被重新重視的勢頭,我個人覺得是個好現象!
最近寫文章有點無所適從,怕廢話太多,已經儘量精簡了,擱在以前,這文章怎麼也得寫3000字以上,這篇居然兩千多就寫完了,希望能有點用吧,創作不易,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
本文原創:姚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