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將近花費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可見睡眠的重要性。而手環的睡眠監測功能已經對市場做了初步的教育,同時手環的不專業性在睡眠監測領域留下許多弊端。
在人們最自然的狀態下採集數據,在穿戴式時代做非穿戴式產品,在不改變原有習慣的前提下還你一個最佳睡眠,這就是 Sleepace RestOn 智能睡眠監測器,願景美好,但實際效果又如何呢?
▲ RestOn 採用了簡潔大方的包裝設計,硬紙板材質,不僅環保節能還能有效的保護盒內的機身與相關配件的安全。
▲正面能看到 RestOn 的概念圖,下方為「RestOn」等字樣。
▲相比正面,背面的信息量略顯龐大,產品介紹、產品特性、公司信息等,遺憾的是,全英文介紹,讀起來還是很有壓力。
▲四周有燙鐳射銀噴印的官網網址以及品牌LOGO。
▲打開包裝,產品與配件一覽無遺。
▲每個配件下方均有英文介紹。
▲與普通包裝不同,RestOn包裝內的產品皆排列在包裝盒表面,儘管盒子三維尺度很大,但並沒有完全利用內部空間。
▲上蓋內部有一層緩衝海綿,有效防止運輸途中對產品的損傷。
▲說明書與數據線均有木紋腰紙,燙鐳射銀噴印的產品名逼格很高。
▲全英文的說明書,從包裝到產品,沒有一個漢字,這對於英語小白用戶相當吃力。
▲全家福,包括 RestOn智能睡眠監測器、數據線和說明書。
▲類似鵝卵石造型的控制器,外觀並不炫彩奪目,但是給人一種親和舒適的感覺。
▲纏繞著的監測帶與控制器融為一體。
▲RestOn 控制器分為兩部分,可拆卸磁性上蓋與主體部分。
▲類膚塗層的扁平上蓋,正面僅有一個品牌LOGO。
▲背面為安裝使用的圖文介紹,英文,還是英文。下方有一個半鏤空的LED透光孔。
▲與上蓋貼合面同樣是一個操作使用的圖文介紹。
▲掀去說明頁,刻印的品牌LOGO和環形LED燈。
▲控制器背面為簡單的信息說明。
▲控制器厚度僅有12mm,機身側邊僅有一個USB接口。
▲與控制器相連的便是監測帶,監測帶不可拆卸。
▲監測帶的三圍尺寸為800×65×2mm,捲曲狀態下整體尺寸很小,方便攜帶。
▲監測帶上為一節一節的傳感器,每個傳感器單獨工作,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
▲邊緣處經過了縫紉處理,更加耐用。
▲厚度僅為2mm,及時平鋪在床上也沒有明顯的不適。
RestOn的開機方式比較奇特,通過磁鎖的方式使得整個機身沒有一顆按鍵。
▲控制器上蓋吸附在正確位置即可完成開機,綠色LED燈亮起。
▲充電過程中LED燈為紅色,電量飽和會自動轉變為綠色,整個充電過程大約耗時3h。
(開機狀態,上蓋位置)
(關機狀態,上蓋位置)
(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LED燈成為 RestOn 機身唯一的交互方式,因此,所有數據的呈現都需通過APP來完成。
▲首次進入軟體,會彈出一個交互頁面,向用戶展現了 RestOn 的作用與價值。
▲五個交互頁面略顯繁瑣,慶幸的是,性子急的用戶無需查看可直接進入註冊、登錄頁面。
▲接下來便是安裝說明、成員建立、設備綁定等一系列操作,經過9個頁面後才能看到主頁面,疲勞感強烈。
▲看到主界面(實時監測界面),先前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實時數據和曲線,給人傳遞一種科技感和理性的觀念。
▲通過點擊主頁面「心跳」、「呼吸」右上角的三角圖標可普及相應的知識。
▲右划進入設置頁面。
▲ RestOn 智能睡眠監測器定位於家庭產品,並非個人,支持多用戶管理,目前為止,還不支持自動識別用戶。
▲在睡眠報告界面裡,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睡眠時長和睡眠的時間段,對清醒、淺睡、中睡和深睡進行統計,RestOn 還可以對每次睡眠進行點評,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每一次睡眠質量。
▲相比檢測結果,個人認為價值更大的應該是睡眠報告,通過曲線的方式讓睡眠數據一目了然,總結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用戶第一時間了解問題,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來解決問題。
▲提供每周和每月的睡眠報告,通過一段時間的數據分析更加了解自身的睡眠情況,同時支持一鍵分享社交應用,比較另類的是「Facebook、Twitter」,其實看到全英文的包裝與說明,也就不足為奇。
▲遺憾的是,目前為止,每次睡眠數據的採集都需要用戶手動點擊開始與結束按鍵。
▲最後便是數據的準確性了,通過對離床、睡眠時間和睡眠時段的檢測,數據準確性還是有保證的。而具體的淺睡、深睡等數據暫時還沒辦法查證。
▲幫助頁面提供了一些有助睡眠的小知識。
▲軟體和固件均為最新版本,但是APP一直彈出固件更新窗口,這應該是一個Bug,希望官方通過版本更新解決。昨晚已通過固件升級解決該問題。
具有睡眠監測功能的設備並不少,特別是消費級的穿戴產品,但解決問題才是目前智能硬體最缺乏的能力。Sleepace RestOn 智能睡眠監測器通過多種方式測量睡眠質量,除了體動以外,還有心率、呼吸頻率等。他們會綜合這些數據做一個更加準確的判斷,並最終告訴用戶他們的睡眠質量如何,有哪些潛在問題,該如何解決潛在問題。
在穿戴式時代做非穿戴式產品,一種大膽的嘗試,需要勇氣也需要不斷的解決問題。目前為止,每次睡眠監測還需要手動點擊開始與結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續航時間,但這種方式確實不應該出現在智能硬體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