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收錄於話題#柳葉刀COVID-19精選論文31個
《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近日發表的一篇模擬模型研究估計,假設每個國家的基本傳染數保持不變,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的醫療需求,中低收入國家4周內所需投入的成本可達520億美元左右。研究結果強調,當疫情發生時,需要有醫護人員、實驗室和協調機制等衛生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對於疫情的有效應對至關重要。國家層面上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來識別本次大流行和未來大流行在準備和應對方面的不足。
73個中低收入國家為應對COVID-19付出的高昂代價突顯了資金投入在疫情準備和應對中的意義。
《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的一篇模擬模型研究估計,假設每個國家的基本傳染數(一個病例所能傳染的平均人數)保持不變,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的醫療需求,中低收入國家4周內所需投入的成本可達52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每人8.60美元)。(表2)
然而,如果傳播增加,應對COVID-19所伴隨的巨額醫療成本可能會繼續上升,在放寬當前限制且傳播率增加50% 的情況下,4周內的醫療成本可高達620億美元(每人10.15美元)。
相比之下,未來全球健康風險框架委員會(GHRF)在2016年建議世界各國投入45億美元(相當於每人僅65美分)用於疫情的準備,其中大部分投資旨在提升中低收入國家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1]。
作者提醒,由於本研究事先假設每個國家的基本傳染數是固定的,沒有考慮個體層面的措施(例如接觸者追蹤、隔離、口罩使用等)減緩病毒傳播的作用,因此各國的實際成本可能較理論結果更低。
「應對COVID-19的醫療成本將會上升,尤其是在傳播增加的情況下」,位於瑞士的WHO衛生系統治理與財務部主任Dr. Agnès Soucat說,「因此,如果要節約資源和維持疫情響應,提早制定全面措施來限制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就顯得至關重要。」[2]
「鑑於中低收入國家對疫情缺乏準備,加之其衛生系統彈性有限,因此需要大量投資來對抗COVID-19。由此可見,很多疫情出現擴散的國家的醫療系統容量負荷都面臨壓力,」來自WHO的共同作者Dr. Lucy Boulanger說,「COVID-19的應對伴隨著巨大代價,全球經濟也受到嚴重衝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投入資金用於疫情準備。」[2]
2020年2月,WHO在《戰略準備和應對計劃》(SPRP;表1)中概述了各國應對COVID-19需要優先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3]。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模擬了73個中低收入國家(佔中低收入國家總人口的93%)在三種情況下全面應對COVID-19疫情的未來醫療成本。三種情境包括:1)繼續保持目前的人口流動限制和保持社會距離等措施,傳播水平不變;2)放寬限制,傳播水平升高50%;3)公共衛生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得到加強,傳播水平降低50%(表2)。
研究中的COVID-19病例數是從2020年6月26日開始計算的,運用SEIR模型分別對三種情境下的4周(到7月24日)和12周(到9月18日)的情況進行分析,捕捉了人群從易感、暴露、感染到康復狀態的變化速度。
研究人員隨後對醫務人員、設備(如個人防護設備、診斷性檢查工具)和基礎設施(如升級實驗室用於診斷性檢查、建立方艙醫院治療COVID-19患者)等戰略應對計劃中的響應措施所需成本進行了建模。
在維持當前應對水平的情況下,COVID-19應對措施的醫療成本總額在4周內估計約為520億美元,即每人8.60美元,相當於2017年低收入國家醫療支出的20%(全年人均41美元)。
在傳播減少或增加的情況下,總的醫療成本分別為330億美元(每人5.42美元)和620億美元左右(每人10.15美元)(表3)。
在12周內,在保持現狀和傳播增加的情況下,預計醫療成本將增加兩倍,分別達到1540億美元和1970億美元;在傳播減少的情況下,成本將達到約520億美元。研究人員指出,維持現狀情況下4周的成本約等於傳播減少情況下12周的成本,這突顯了努力減少病毒傳播和控制疫情響應成本的重要性。
成本主要來自臨床病例管理(佔總成本的54%;例如,方艙醫院、生物醫學設備、藥物、安葬小組),維持基本服務(21%;例如,協調小組、工資、外聯小組、救護車租用)、快速響應和病例調查(14%;例如,接觸者追蹤小組)和感染預防控制(9%;例如,防護設備、口罩、洗手站;表4)。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當疫情發生時,需要有醫護人員、實驗室和協調機制等衛生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對於疫情的有效應對至關重要,」這項研究的負責人Dr. Tessa Tan-Torres Edejer說,「國家層面上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來識別本次大流行和未來大流行在準備和應對方面的不足。」[2]
作者指出了研究存在的幾個局限性,包括:分析中沒有包括隔離、檢疫和廢棄物管理成本;並且在使用國際市場價格時沒有考慮運費、保險和進口關稅,這些都可能導致成本被低估。END
NOTES TO EDITORS
This study was funded by WHO. It wa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WHO, Geneva, Switzerland; University of Basel, Switzerland; an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The labels have been added to this press release as part of a project run by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eeking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of evide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www.sciencemediacentr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1/AMS-press-release-labelling-system-GUIDANCE.pdf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feedback, please contact The Lancet press office pressoffice@lancet.com
[1] https://nam.edu/initiatives/global-health-risk-framework/
[2] Quotes direct from author and cannot be found in text of Article.
[3] Table 1 outlines the nine priority actions of the SPRP: country-level coordination,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risk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surveillance, rapid-response teams, and case investigation; points of en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transport; national laboratorie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inical case management; operational support and logistics, maintaining essential health services and systems.
For full SPRP see: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covid-19-sprp-unct-guidelines.pdf and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covid-strategy-update-14april2020.pdf
To facilitate modelling, costing and priority setting, the WHO will be releasing a country level costing tool based on this exercise. It will be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COVID-19 Partners Platform where countries and partners can interact in real time to prepare for and respon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所有內容以新聞稿英文原文為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