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正值秋高氣爽的出行好時節。你是否也還在計劃著去何處賞秋日美景,不如跟著古詩中的秋景,去看看他們筆下的秋遊勝地。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旅遊達人李白是絕對懂得秋季賞景的好去處的,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這樣的路徑,即使現在去也是一條小眾而又美不勝收的旅遊好路線呢!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
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長安晚秋》
唐代:趙嘏
雲霧悽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悽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濛而壯闊。
秋季的長安,古樸的韻味更多了幾分。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的這首《山行》,絕對稱得上是描寫秋季紅葉的經典。詩人沒有追尋什麼名勝古蹟,而是去了一個小山,山中的路、雲、楓林、人家,就足以表現整個秋天。
《秋宿湘江遇雨》
唐代:譚用之
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這首詩通過描寫湘江秋雨的蒼茫、寂寥景色,抒發詩人的懷才不遇之感,語意極為沉痛、悲涼。
秋風暮雨之中,詩人眺望遠方,只見湘江兩岸,滿目所見,儘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隨風搖曳的薜荔,煞是美麗。
《西湖雜詠·秋》
元代:薛昂夫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
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閒亭榭。
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說到秋景,又怎能少得了西湖。
這首寫西湖秋景的小令,一開始渲染深秋景色,稀疏樹林,被秋霜染紅的楓葉,將要凋謝的木芙蓉。但是,作者要強調的,不是這蕭瑟的景象,而是天然裝點成的秋天特有的重重疊疊的山巒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