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博物館「南方恐龍之鄉」「亞洲第一高噴泉」等多地觀賞景區

2020-12-24 旅社古東Vlog

河源有哪些旅遊景點?

1.亞洲第一高噴泉

新豐江音樂噴泉建在新豐江表面的主噴泉上,高169米,創造了亞洲最高紀錄。雄偉的氣勢和華麗的風格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人觀看。河源亞洲最高的噴泉獨具匠心,由高噴和群噴組成,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群噴噴系統由1,063個風格各異的大型噴泉組成,充分展現了河源的水魅力,讓遊客全方位體驗水文化。

亞洲第一高噴泉

春節前,在歡快而甜美的音樂中直接噴灑,水幕,內投,外投,編網和水浪、水松、水晶等八種基本水型。例如「天上的玉龍」,「孔雀開屏」,「皇冠閃爍」和「彩虹飛行」,可以轉換成數十種色彩繽紛且難以預測的景觀,將聲音,燈光,水和色彩於一體,給人們無盡的享受。可以說,「這種天堂觀並不存在,但是今天卻來到了河源。」

亞洲第一高噴泉夜景
亞洲第一高噴泉夜景

2.龜峰塔

龜峰塔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龜峰山上,面對東江與新豐河的交匯處。它是在龜峰山上建的而得名。傳說河源的人民年復一年地遭受洪災,苦不堪言。神仙雲遊於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了惻隱之心,於是他們在新豐河和東江的交匯處投下了一隻巨大的烏龜,並用把它變成了龜峰山。以鎮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該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它是南宋初期的亭閣式磚塔,可以在廣東省公曆年進行檢驗。

龜峰塔雕刻
龜峰塔

3.天后宮

天后宮,又稱天妃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妃宮位於泉州市天后路,是中國現有建築規格最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官府經常舉行儀式來祭祀海商船。媽祖的名字叫林默娘,是北宋湄洲島一個平民女孩。據說她出生的時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終生行善濟人,並指導村民們避兇趨吉。後來她為了救護船隻遇到風暴的父親而遇難,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當地漁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宮前祭拜。

天后宮景區
天后宮殿內

4.野趣溝

野趣溝位於廣東省河源市大歸山旅遊大道中段,距市區約10公裡。面臨碧波萬頃的萬綠湖,三面山勢層巒疊嶂,巍峨峻秀,古老的藤巨和覆蓋著天空,飛瀑流泉百重千層;獨特的樹木,奇石怪獸,溝壑和美麗的水域所特有的原始山脈和河流的自然風光表明,它以野性的喜悅釋放了生活的樂趣,以野性的神秘感詮釋了生態文化,並以野性之美。充滿樂趣和激情的野浴音樂,在雨中跳舞和激動人心的水上速滑;有野餐音樂和美味的竹飯。

野趣溝大門
野趣溝景區

福克斯的鋁木小徑上有許多歡樂,多樣且充滿野趣的步行區;其中有花迷、樹迷、藤迷、藥迷,和千年不解之謎的「天書石」;它擁有自然空調的美譽,使人們感到最舒適的響水坪休閒區。在河邊升起的綠樹成蔭的石徑絕對沒有烈日。鳥語花香、處處皆野、皆幽、皆秀、步步皆景。有飛流直瀉千尺的響水潭瀑布、水簾瀑布、清心潭瀑布、通天河瀑布等。微風和水霧飛揚;它充滿了數十萬種空氣中的維生素負離子。這個舒適的氧氣庫令人耳目一新。

野趣溝景區

深冬之際,在野趣溝觀賞國內罕見,有300多年的古梅。在丹楓,綠樹,蘭花,竹子和黃色菊花的陰影下。這是河源的旅遊區野趣溝,集全國許多著名風景名勝區的荒野,僻靜,美麗,美麗,獨特的特色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二溝''。

野趣溝景區

5.河源博物館

河源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12月31日。1988年6月,河源撤縣並成為市,該博物館劃歸元城區管轄。在1993年1月被市政府接管後,它更名為現名。整個博物館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包括14000平方米的桂峰塔保護區)。新大樓建於1986年10月,建築面積為1,700平方米。

河源博物館
河源博物館恐龍骨架

當前收藏的文物有706件,其中大部分是在原河源縣發掘和收藏的,大部分是客家地區民俗風情的文物。類別主要是陶瓷,木刻和刺繡。博物館內有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桂峰塔(南宋)及其附屬的歷史文物「金花寺」。

河源博物館景區

基本展覽有「河源市歷史文物展覽」,「河源市恐龍化石展覽」,「河源市炸藥化石展覽」,「阮小賢烈士圖片展」。以上展覽和桂峰塔金花廟常年開放。大廳四季常綠,有「愛心樹」,「百子榕」,「雕塑恐龍」等奇特的樹木。特別是自1996年3月以來,市區經常出土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化石。河源已成為世界上出土最多的恐龍蛋化石和最豐富的品種,有「蛋」有「龍」,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它被公認為「南方恐龍之鄉」。

河源博物館恐龍骨架

6.紫霞山莊

越王山屬於丹霞地貌,由數十座陡峭而美麗的石山組成。主峰在海拔316米的高處,四周是懸崖。山谷的底部和山腳是鬱鬱蔥蔥的綠色。從遠處看,主峰屹立在群山環繞中,就像一位偉大的國王在士兵的護衛下在東江兩岸的廣闊土地上巡邏一樣。這是一座雄偉的國王山。越王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河源市紫金縣古竹鎮。相傳越王山是因西漢南越武王趙佗登高面壁銘志稱王而得名。

紫霞山莊

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大門,完整的越王井和越王榻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這是自然風光的獨特之處,也是景觀與水完美融合的典範。它的山峰擺姿勢各異,與南越國王的軍隊一樣威嚴。天然大佛,過境石,越王谷和越王石等自然景觀在廣東中部是最好的。走進風景區,遊客中心和湖上餐廳都是獨特的休閒建築。紅色的石頭小徑和木板路連接在一起。遊客隨風而行,抬頭看山風光。他們可以欣賞水,還能聽到鳥兒在唱歌。 「一步一佳景,步步倍幽奇」,這是越王山理想的旅遊勝地。

紫霞山莊景區

作者:古東,旅遊景點文案集合推薦。每天分享一點點,如果你喜歡的話咕咚的一下我就收到了。

大家有什麼好的旅遊景點聖地,歡迎提出來一起分享交流!

#博物館#

花都區「盤古王民間文化節」已成為全區人民的特色傳統民俗活動

來吧,展示!位於廣州|大夫山森林公園下,獨佔鰲頭

「鄉村旅遊示範」增城有幾個景點,每個人都認為值得一遊的地區

百色起義紀念館和其他著名的革命遺址以及城等風景名勝區

相關焦點

  • 河源風光--河源恐龍博物館
    該館位於河源市區濱江大道龜峰公園內,與河源市博物館毗鄰,北靠龜峰山,山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龜峰塔及明代的龜峰古剎,山下四周建有主體高48米,全長338米,總跨度800米的大型夢幻恐龍雕塑牆,以及高9米的恐龍主體雕塑和10組鋼鐵恐龍創意雕塑。
  • 廣東河源恐龍博物館萬綠湖遊記
    本次出行目的地河源,之前有朋友去過,大致的遊覽路線都在心中有數!順著筆架山公園的路一路上來,幾乎爬到頂,結果走錯路線,回頭從另一條路去水電站。中午簡單吃點飯後直接殺向恐龍博物館,小孩子比較期待的地方!門票比較便宜,老人和孩子還能享受半價!一進門就被這個大傢伙震撼住了!小孩子興奮的圍著轉來轉去!大人也覺得很神奇!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原標題:25萬人直播觀賞河源龍 9月5日,「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視頻直播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王強與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共同主持視頻直播,對外介紹了全球迄今為止館藏恐龍蛋數量最多的一個地方——廣東省河源恐龍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同時通過視頻直播對外宣傳推廣了「黃氏河源龍」。杜衍禮告訴記者,據河源恐龍博物館初步統計,當天共有近25萬餘讀者在各個視頻平臺觀看了直播。
  • 廣東最美省道尋秋:邂逅千年銀杏之鄉,探尋客家文化精髓
    銅鐘寨,@abc1976001當中最神奇的景觀當屬陰元洞群,這是因丹霞地貌結構而自然形成的生命之門,大大小小有7個之多,這之中大的30多米,小的僅數米高,外形逼真、姿態各異。湖心壩客家樓群,@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韶關翁源是「中國九仙桃之鄉」,由於土地肥沃、氣候怡人,所以這一帶很適宜種桃樹,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栽培歷史,所種植的桃樹面積達5萬多畝,數量為全省之最。
  • 精華| 河源深度遊玩全攻略,領略客家古邑、萬綠粵東的別樣風情
    河源,別稱槎城,屬廣東東江流域的客家地區。河源擁有世界客家古邑━━佗城、嶺南第一大湖━━萬綠湖、地下龍宮━━黃龍巖、河源巴伐利亞等人文自然景觀。美食方面,是東江菜的主要流行地,客家釀豆腐、東江鹽焗雞、客家菜卷、梅菜扣肉等名揚海內外 。
  • 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公園,不在自貢、河源和二連浩特,竟然在武漢
    提到恐龍,人們會想到中國幾大著名的恐龍之龍,比如四川的自貢、廣東的河源、雲南的祿豐、浙江的東陽,或者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因為這些地方都出產有很多恐龍化石或恐龍蛋化石,是名符其實的恐龍之鄉。但如果提到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主題公園,大家會想到哪裡呢?自貢?河源?二連浩特?
  • 盤點國內5座恐龍博物館,第一座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1.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裡。
  • 河源恐龍博物館和龜峰塔,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為致敬白衣天使臨危不懼的精神、 默默無聞的付出, 今日, 記者從市博物館獲悉, 市博物館所屬河源恐龍博物館、龜峰塔, 在2020年度 重新開放之日起至
  • 打造世界級恐龍主題公園,「中華恐龍之鄉」河源將實至名歸
    河源釣魚臺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全會報告形象地將釣魚臺片區和高鐵新城比喻為城市的『雙肺』,足以看出這兩個片區的發展戰略地位。」在規劃編制中,對中華恐龍遺蹟公園及其周邊用地進行嚴格控制,結合市政府確定的河源市恐龍化石地質遺蹟保護區範圍,對河源大道以東、雙下路以南、迎客大道以北共約2平方公裡用地,規劃為恐龍遺蹟公園用地,避免無序建設對塑造恐龍文化名片的不利影響。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八站 「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廣東河源,可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家鄉
  • 恐龍之鄉——祿豐
    由於發現世界最大規模的祿豐恐龍化石和臘瑪古猿化石,祿豐被學術界譽為「恐龍之鄉」、「化石之倉」、「亞洲人類發祥地」和「天然的自然博物館」。今天,小熊就帶大家看一看恐龍之鄉---祿豐。祿豐世界恐龍谷。景區是一處以 「中國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世界級的恐龍化石埋藏遺址為依託,集科普科考與觀光娛樂為一體,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科普旅遊基地和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由「恐龍遺址科考觀光區」和「侏羅紀世界旅遊區」兩大區域組成,擁有世界級景觀資源的旅遊景區,是雲南旅遊的新亮點。
  • 來恐龍之鄉 找尋埋藏在化石中的秘密
    早在1964年,古生物學家就在諸城發現了恐龍化石。2008年,科考人員又來到諸城這片大地上探索,並在臧家莊臧克家墓地周圍發現了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地層。經過一年多的發掘,在3000多平方米的圓形區域內,工作人員發現了2000多塊恐龍化石。它們自北向南,呈七層分布,宛若碧波流水,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臧家莊化石層疊區。
  • 廣東河源恐龍化石遭到村民盜掘 警方已追回蛋化石213枚
    廣東河源恐龍化石遭到村民盜掘 警方已追回蛋化石213枚 2015-07-30 20:41:24  針對此事,河源市文廣新局、源城公安分局、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多部門30日在廣東河源市召開新聞發布會。  據通報稱,今年6月份以來,江東新區勝利村一建築施工工地在爆破作業時發現了恐龍蛋化石,遭到當地村民哄搶、盜挖。事發後,河源市組成聯合調查工作組,嚴厲打擊盜掘恐龍化石行為。
  • 樂山的一個小縣城,巖鹽儲量99億噸,「亞洲第一恐龍發掘地」
    井研縣還有「亞洲第一恐龍發掘地」之稱,在此出土的恐龍骨架,現在陳列於北京博物館,而且還是我國國內個頭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寶貝」儼然一副「鎮館之寶」的姿態坐鎮該館。井研縣還有許多文化保護單位,像三江白塔和雷場故居景區都是,在井研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裡還有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竹園烈士陵園,提醒吾輩不可忘記那些革命奮鬥的先烈,曾被四川省命名為愛國教育基地。
  • 中華恐龍之鄉——廣東省河源市,河源市最冷門的八大著名景點
    河源因為館藏恐龍蛋化石數居世界之首,被授予「中華恐龍之鄉」稱號。歷史上,南越武王趙佗為首任龍川縣令,佗城治所是嶺南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城邑 。河源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馮雲山的祖居地,是客家學鼻祖徐旭曾、中國革命的審計創始人阮嘯仙、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劉爾崧的故,是客家人開發嶺南最早的地區,也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 ,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稱。
  • 走進「恐龍之鄉」,在「千裡草原」赴一場白堊紀之約
    恐龍,這種曾在數億至數千萬年前雄踞地球的一代霸主、現已滅絕的大塊頭,一直撩撥著人類的好奇心。想了解恐龍嗎?想在這些龐然大物腳下感受下它們當年的雄姿嗎?在錫林郭勒盟,有著「恐龍之鄉」美譽的二連浩特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 他隨「河源龍」遠去
    2002年12月,呂君昌在美國著名雜誌《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用英文全文發表的《記中國南方晚白堊世一新的竊蛋龍》中,正式命名河源出土的9具恐龍化石個體為「黃氏河源龍」。這是他為了鼓勵時任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所作的貢獻,而採用以姓氏來命名這一恐龍種類。在河源境內出土的「黃氏河源龍」化石為竊蛋龍的鳥類地位提供了標本。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一場恐龍時代奇幻之旅!
    他們讀恐龍的繪本,看恐龍的動畫片,買恐龍的玩具,聚在一起張牙舞爪地扮演恐龍,可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和恐龍來一場更親密的接觸呢?  近日,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趁著這股熱潮,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去國內的自然博物館一探究竟,共同開啟一段恐龍時代穿越之旅。
  • 旅遊攻略:廣東河源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河源必去的旅遊景點推薦!
    今天小軒要帶大家去的地方是廣東河源!河源,又稱「槎城」,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遊,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下轄源城區及龍川縣、東源縣、和平縣、紫金縣、連平縣共一區五縣, 河源市擁有華南第一大湖「萬綠湖」、亞洲第一高噴泉,是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 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城市、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自貢市。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鹽。但是在古代,提取鹽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產鹽。而地處四川盆地的自貢市,在自從東漢末年直到清朝,就用這一口口鹽井在一千多年的時光裡,為整個國家提供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