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這幾種「惡習」得保護好,過度幹預,反而「好心辦壞事」

2020-09-05 美媽很帥

文丨美媽很帥

洗完碗出客廳一看,不見兒子的蹤影,在屋子裡找了一圈,終於在陽臺上找到了小傢伙。果不其然,小傢伙在幹「壞事」,他用洗臉盆接了一大盆水,正在開心地玩水呢!

要是一年前,我肯定會立馬厲聲制止,並向兒子發出警告,「不許玩水!」然後母子倆人開始打拉鋸戰,直到兒子哭累了,這事才算終了。

可是,現在的我看到兒子玩水,會一臉和氣地讓兒子關小一點水龍頭再玩,此時兒子會轉過頭來衝我笑,或者一臉驕傲地展示他拍打出來的美麗水花。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有一些令人苦惱的「惡習」,但是很多時候正是你誤以為的「惡習」正在支持著寶寶的茁壯成長,正在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今天美媽就來說說父母一直試圖幫寶寶改掉的3種「惡習」:

03玩水

寶寶對水真的毫無抵抗力,下雨天看到水坑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跳進去再也不(想)出來了。看到水龍頭滴答流,瞬間化身鬧海哪吒,不把家裡弄出一個「汪洋」來不罷休。寶寶為何那麼愛玩水呢?

在寶寶看來,水就好像一個怎麼玩也玩不膩的玩具,隨著拍打力度的不同,濺出的水花也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夏天觸摸水能感知水溫的變化與水帶來的舒適感,水滴反射的光線與光澤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水的美麗與奇妙。



水的靈活性很高,寶寶可以發揮想像隨意改變它的形狀,而且能同時讓寶寶的眼睛、皮膚、耳朵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最終激活大腦的獎勵中心,讓寶寶獲得滿足感。這樣看下來,水是不是比呆板的玩具有趣多了?

我們的大腦是通過眼睛、耳朵與皮膚等五種感官來接觸自然物體的,並將獲得的外界信息輸入大腦,而寶寶的大腦需要足夠多的感官刺激才能得到充分的發育。而玩水,可以讓寶寶獲得多維度的感官刺激,繼而幫助大腦神經元創建豐富的連接,從而讓寶寶越來越聰明。

所以,別把寶寶愛玩水這事視為「惡習」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讓孩子玩水,有益於大腦發育。

02愛扔東西

當寶寶11個月齡左右,寶寶就變得特別愛扔東西,你撿回來,他接著扔,扔得興高彩烈不說,而且越演越烈,不明所以的家長覺得煩人,會斥責寶寶,給他貼上「熊孩子」的標籤。

其實寶寶愛扔東西跟認知發育有關。他發現自己把積木扔在地上,爸爸媽媽會幫他撿起,所以故意扔下去,讓你去撿。在反覆的實踐中,寶寶逐漸提煉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果原則



寶寶拿到一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物體,他會拿在手裡把玩,塞進嘴裡感知一下,然後再扔出去,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孩子反覆扔東西,是為了識別物體的方位、位置、形狀、大小等三維狀態,最後提煉出另一個概念: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空間識別能力不斷提高,發展到最後,看到地圖可以立體地判斷地形,也能理解以什麼樣的距離去接住一個球。

有時寶寶欲求得不到滿足時也會扔東西,不過這時往往是因為寶寶沒有注意到腦海中所想像的與眼前的事物之間的區別。比如,寶寶試圖把一個很大的玩具放在一輛小車上,但怎麼放都會掉下來,因為沒有大小的概念,加上末梢神經還不是很發達,寶寶沒法按腦中的樣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就會扔東西來發洩不滿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加以引導了。

另外,在保護寶寶的探索欲的同時,要告訴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可以扔。



01啥東西都往嘴裡塞

寶寶4個月大後,就特別愛往嘴裡塞,逮住啥塞啥,一點也不客氣。可父母一點也歡喜不起來,啥東西都塞嘴裡,豈不是把一大堆細菌吃了,弄壞了身體?

我們成年人看到一種物體時,不用摸,通過觀察與思考也能知道它是硬還是軟的。但寶寶不一樣,他的大腦功能還沒完善,他需要把這個物體放進嘴裡舔一舔,咬一咬,感知它的質地、大小、重量、聲音與氣味,通過感官的刺激來探索世界,並形成最基礎的信息網


由加拿大神經外科醫生彭菲爾德創建的「彭菲爾德地圖」能看出,吮、舔與咀嚼等嘴部動作可以深度刺激大腦的運動皮層與軀體感覺皮層,寶寶的口腔敏感期從4個月齡一直持續到2歲左右,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不要過度幹擾寶寶的這個行為,讓寶寶的大腦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確保寶寶塞進嘴巴的東西是安全無毒的,不要買帶有油漆的玩具,同時要定期對玩具進行清潔消毒。不過,不必過於緊張,寶寶適當吃些細菌,有助於產生抗體、增強抵抗力。

相關焦點

  • 寶寶的「惡習」得保護好,父母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然而有些習慣並不是真正的壞習慣,對寶寶來說其實非常正常,父母要保護好,過度幹預反而成為了一種多管閒事。01寶寶被誤解的十種惡習1、吃手寶寶在出生幾個月裡就會有吃手的習慣,這代表著寶寶已經進入了口欲期,開始嘗試用嘴巴去了解世界。
  • 寶寶睡眠淺還總是醒?問題可能出在媽媽身上,往往是好心辦壞事
    其實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總感覺是寶寶睡覺不老實,卻不知寶寶睡眠淺還總是醒,其實是個假象。真實原因很可能是出在媽媽身上,也就是說往往是媽媽們好心辦了壞事。下面穀雨老師就來給大家做詳細的分析。寶寶晚上睡著之後,很多媽媽看到寶寶翻身,或者寶寶動一下,甚至寶寶的眼睛骨碌骨碌轉幾圈,她們就會以為寶寶是醒了,然後就會很著急的開始「哄寶寶」,然而,寶寶的反應卻是媽媽越哄他越哭。其實寶媽們忽略了一件事,寶寶有這種反應多半都是沒有睡醒的,正是媽媽們太著急的去「招惹」寶寶,好心辦了壞事,才會讓寶寶不停的哭鬧。
  • 這幾種「壞毛病」是高智商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不要好心辦壞事
    好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家長們致力於培育孩子養成好習慣。但有時家長眼裡壞毛病也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琪琪媽媽一想到孩子的教育就一個頭兩個大。自家孩子真的是太鬧騰,看見啥都想抓兩把。不帶出門還好,就在家裡造一下。只要一出門不僅是一匹「脫韁的野馬」,更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
  • 給產婦送禮物有講究,這2樣東西「惹人嫌」,別好心辦壞事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時候難免碰到親戚朋友家喜得貴子的事情,這個時候,關係好的恐怕就要去探望一番,送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去探望肯定要帶上禮物,有些朋友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往往送的東西就會讓產婦不高興,甚至鬧出一些彆扭和尷尬。
  • 送新生寶寶禮物,這幾個細節問題要注意,別買錯了好心辦壞事
    文|秘籍君大早上表妹打來電話,氣衝衝的找我抱怨,原來她昨天參加了同事寶寶的滿月宴,還特意帶了禮物過去,但同事非但沒有感謝,甚至還有點不開心,這讓表妹感到不快。聽了以後我哭笑不得,看她的樣子還挺驕傲,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表妹是年輕人,未婚未育的,自然不清楚已經組建家庭的人喜歡什麼樣的禮物,自然會出現失誤。所以今天提醒下大家,送新生寶寶禮物,這幾個細節問題要注意,別買錯了好心辦壞事。
  • 新生兒不能勤洗澡,尤其3個地方不能亂洗,媽媽不要好心辦壞事
    在寶寶出生之後,很多媽媽都會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擔心孩子身上髒可能會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忍不住給寶寶做清理,但是,寶寶身上有幾個部位是不能太乾淨的,過度清潔反而會讓寶寶的健康受到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生兒不能亂洗的3個地方,媽媽注意,不要好心辦壞事。
  • 母乳餵養要警惕「好心辦壞事」,這5件事做錯,奶水會越來越少
    母乳餵養更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但如果不注意餵養上的一些細節,會出現奶水分泌不足,營養不足,影響到孩子的口糧和生長發育等問題,導致「好心辦壞事」。母乳雖好,如果缺乏母乳的相關知識,操作不當反而會抑制奶水分泌。
  • 寶寶被誤解成「惡習」的10種行為,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只想著用粗暴的方法幫寶寶改變,這叫馴服,不叫教育。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是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但這些壞習慣實際上只是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其實對寶寶來說卻不一定是壞事。而且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不該幹預的時候過度幹預反而不利於寶寶發育。這些壞習慣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這4個錯誤做法,可能讓寶寶骨骼「發育畸形」,家長好心辦壞事
    不過,在養孩子上,家長還是得遵循科學的方法,以免坑了孩子,好心變壞事。個錯誤做法,可能讓寶寶骨骼「發育畸形」,很多人被蒙在鼓裡1.綁腿、過度牽拉寶寶下肢隨著孩子月齡的逐漸增長,大概在孩子一歲之後,寶寶雙腿就會隨著骨骼發育,慢慢變直,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 嬰兒衣物別輕易送人,容易好心辦壞事
    但「物品有別」,分享也需要經過慎重考慮,很多父母願意將寶寶之前的衣服贈送給他人,覺得這樣既可以不浪費,還能幫他人省錢,何樂而不為呢?但其實不然,嬰兒的有些衣物,父母別輕易送人,容易好心辦壞事。類嬰兒衣物,父母別輕易送人,容易好心辦壞事1)「年代久遠」的衣服,已經發硬、變色通常來說,一件衣服即使保養得再好,一段時間過後,也會發生變形或變色的情況,這樣的衣服要不是質量有問題,就是穿得時間太久了。
  •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的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3歲的寶寶是什麼樣的?在筆者心目中,3歲的寶寶身體各個器官基本發育完全,大腦也比較聰明。這個時期的寶寶,應該是探索欲、求知慾最高的時候。3歲的寶寶活潑又可愛,很多人都喜歡。
  •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的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的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 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3歲的寶寶是什麼樣的?在筆者心目中,3歲的寶寶身體各個器官基本發育完全,大腦也比較聰明。這個時期的寶寶,應該是探索欲、求知慾最高的時候。3歲的寶寶活潑又可愛,很多人都喜歡。
  • 寶寶1歲前,這5件事父母「不要管」,家長千萬別「好心辦壞事」
    跟寶寶有關的所有事情,家長們都想事無巨細的照顧好。但有幾件事很容易「好心辦壞事」,新手爸媽們尤其容易犯這個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哪些問題是在寶寶一歲前爸媽不要管的。如果非要給寶寶枕枕頭,反而會對頸椎發育造成不良影響。當寶寶三個月以後,頸椎力量可以支撐頭部,媽媽們可以把毛巾折上四下,給寶寶當枕頭使用。
  • 爸媽再愛乾淨:寶寶3個部位,也不能過度清潔,別好心辦壞事
    媽媽愛乾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相信許多媽媽最喜歡的就是把自己的寶寶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再為他好好裝扮。但有些媽媽卻過分追求乾淨,寶寶身上的每一處地方都不放過,都要清洗得乾淨。但其實寶寶的某些部位過度清潔,反而會適得其反。那麼,到底寶寶哪些部位不能過度清潔呢?
  • 6個月寶寶身體檢查,發現脊柱變形,發現是奶奶好心辦壞事
    導讀:6個月寶寶身體檢查,發現脊柱變形,發現是奶奶好心辦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個月寶寶身體檢查,發現脊柱變形,發現是奶奶好心辦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
    導讀: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1歲前,這5件事父母「不要管」,家長們千萬別「好心辦壞事」
    跟寶寶有關的所有事情,家長們都想事無巨細的照顧好。但有幾件事很容易「好心辦壞事」,新手爸媽們尤其容易犯這個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哪些問題是在寶寶一歲前爸媽不要管的寶寶的頭部不要管,小心造成傷害每次逛母嬰店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媽媽給還沒滿百天的寶寶挑選枕頭,我心裡真是捏了一把汗。
  • 嬰兒車使用不當,「帶娃神器」也會變「蒸籠」,寶媽別好心辦壞事
    信心滿滿的小敏把寶寶放到嬰兒車裡後就出門了,沒想到走了沒多久,小敏就聽到寶寶在車裡面大哭,寶媽掀開帘子後,就看見滿臉通紅的寶寶,這下她才發現自己似乎好心辦了壞事。「毛毯實驗」是什麼?但家長卻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法相當於給孩子製造了個封閉的環境,熱空氣在裡面出不來,就會造成高溫,所以寶媽們千萬別好心辦壞事。
  • 半個月大寶寶「腸壞死」,爸媽衝奶粉時的小習慣,好心辦了壞事
    半個月大寶寶&39;腸壞死&39;,爸媽衝奶粉時的小習慣,好心辦了壞事曾有這麼一件事,甘女士是一位95後寶媽,早在懷孕的時候,她和丈夫就為即將出世的寶寶準備好了出生後需要用的東西。夫妻倆認為是寶寶喝奶粉喝不飽,便約定在衝奶粉的時候多放一倍的奶粉,保證寶寶不會被餓著。每次給娃衝奶粉時,甘女士夫妻倆都會保留這個&39;小習慣&39;,將奶粉衝得呈黏糊狀,寶寶確實不再因為餓而哭鬧。
  • 四招教你避免職場中好心辦壞事的發生
    職場中也有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嗎,該如何避免呢?2. 好心辦壞事有什麼影響,是有意而為之的嗎?【答案】職場中的好心辦壞事情況大部分都屬於無意為之,畢竟不是所有人的情商都那麼低。職場中的好盡辦環事情況如果不處理好,會影響到我們的職場人際關係和職業生涯發展,今天齁神在職場就給大家分享三招避免在職場中好心辦壞事的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