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暈厥的現象。因短暫的全腦血流量突然減少,一時性大腦供血或供氧不足,以致網狀結構功能受抑制而引起意識喪失。那麼,暈厥的常見病因是什麼?暈厥的急救措施有哪些?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暈厥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1、心原性暈厥
是由於以及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減少或排血暫停,導致腦部缺血而發生的暈厥。中老年人往往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壓或冠心病,倘若過度勞累或興奮,或較劇烈的體力活動後,由於心肌缺氧可誘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腦部暫缺血而發生暈厥。特別是在心絞痛、心肌梗塞發作時,更容易引起暈厥。
2、腦原性暈厥
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腎炎、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時,血壓突然升高,腦血管強烈收縮,痙攣和腦水腫,導致腦缺氧而發生暈厥。此時,患者常伴有抽搐,甚至有暫時的肢體麻木或癱瘓,醫學上稱為「高血壓腦病」。患有腦動脈硬化症的老年人,如果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者血栓形成,會常常因為頭部位置的轉動而發生暈厥。
3、體位性低血壓暈厥
突然改變體位,如平臥時突然從床上坐起,或久蹲而突然站起,也容易發生暈厥。這是因為平臥時血管緊張度較低,血壓偏低,尚能滿足腦部的血液供應。而當體位突然改變時,血管緊張度來不及調整,加上重力影響,會使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頭昏、眩暈、眼花、眼前發等暈厥症狀。
4、血管神經性暈厥
常見於體質較差的青年女性。情緒緊張、氣候悶熱、局部疼痛、疲勞、恐懼、飢餓等均可誘發。因為這些誘因能反射性地引起患者全身小血管的廣泛擴張,使回流到以及的血液減少,心臟血輸出量也相應減少,因而引起腦部缺血、缺氧而發生暈厥。
暈厥的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明顯
突然面色蒼白,出冷汗,噁心,上腹不適,瞳孔擴大,疲乏,頭暈,耳鳴,打哈欠和視物模糊等,因肌張力減低而身體搖擺。此期經時數秒,如此時患者立即坐下或躺下,則症狀逐漸消退,否則很快意識喪失而進入下一期。
2、意識喪失及全身肌張力消失而倒下
患者脈搏細微,血壓常降低,呼吸變淺,瞳孔散大及對光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肢端冷,可有尿失禁,此期經時數秒至幾分鐘,意識逐漸恢復而進入下一期。如意識喪失時間長達數十秒,可發生小的面部及肢體肌陣攣性抽動。
3、患者逐漸清醒,仍面色蒼白
出汗,全身軟弱。可有噁心,過度換氣,但無意識模糊及頭痛。休息數十分鐘可完全恢復。如剛清醒就很快立起,可再次暈倒。發病後不會留下神經及軀體的後遺症。
有的發作可無前驅不適,一發病就意識喪失而跌倒,容易造成外傷。前驅期腦電圖見腦波頻率減慢及波幅增高;暈厥期為普遍2~3Hz慢活動;恢復期腦波逐漸轉為正常。
4、低血壓性暈厥
低血壓可由調節血壓和心率的反射弧功能障礙所致,或由於自主神經疾病或功能不全而引起,後者暈厥僅為疾病的1個症狀。
5、反射性暈厥
近年又被稱為神經調節性暈厥。包括發病機制大致相同的若干類型。又名血管迷走性暈厥或單純性暈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任何年齡的男女均可發病。
暈厥的急救措施
1、採取頭低平臥體位
在發現有人暈厥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慌張,迅速採取頭低平臥體位,解開衣領、皮帶,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呼吸道通暢。
2、按壓或針刺人中穴
按壓或針刺人中穴。人中穴位於鼻下唇上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
3、給予降血壓治療
腦性昏厥給予降血壓治療,同時吸氧。
4、做好心肺復甦的準備
心源性昏厥常見於嚴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應做好心肺復甦的準備,昏厥解除後立即送醫院積極治療原有的心臟病。
5、預防體位性昏厥
當體位變動時動作儘可能輕緩,以免引起大腦一時性缺血而致昏厥。同時要教育孩子適當地進行身體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對體位變動的耐受力。低血糖時,可讓病人喝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有排尿性昏厥病史者,排尿時手應扶著牆,以免跌倒。
6、解開病人衣領及過緊衣服
立即將病人平臥或頭部略放低;抬高下肢15分鐘,以增加回心血量;解開病人衣領及過緊衣服;若有假牙應取出假牙,給予病人熱茶、薑糖水或糖開水。
7、病人頭向後仰
如病人有嘔吐,應將其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吸入氣管或肺部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若病人意識未立即恢復,則應使病人頭向後仰,託起下頜以防舌向後墜而阻塞氣管;當病人意識恢復時,可慢慢扶病人至坐位,繼而再慢慢站起,以避免扶起病人過快而發生再次暈厥,一般至少需要休息30分鐘方可使病人重新站立。
結語:大家對於常見的暈厥情況了解一下吧,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腎炎、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時,血壓突然升高,腦血管強烈收縮,痙攣和腦水腫,導致腦缺氧而發生暈厥。以上介紹的急救方法大家一定要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