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運動過程中突發健康問題的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吸引了大眾尤其是健身愛好者的注意。受人矚目的原因有二:其一,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因該病在慢跑時突然出現短暫昏厥;其二,對於大眾而言,這種病鮮為人知,其實在普通人群中卻有一定的發病率,因而,確有必要做一番簡要介紹——
暈厥(syncope)是指突然發作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同時伴有肌張力的降低或消失,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自行恢復,其實質是腦血流量的暫時減少。
暈厥可由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代謝性疾病等引起,但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還有許多病人不能找到原因,長久以來稱之為「不明原因暈厥」。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血管迷走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VS)是小兒時期不明原因暈厥中最常見的病因,據不完全統計,約有80%暈厥屬於此類。血管迷走性暈厥為反射性暈厥的一種,多由外界因素刺激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腦血流減少而發生暈厥。它是非常普遍的,常常會復發,尤其是當情緒受到相當壓力,極度疲勞、疼痛、恐慌,或置身於擁擠、悶熱的房間裡更容易發作。
血管迷走性暈厥多見於學齡期兒童,女孩多於男孩,通常表現為立位或坐位起立時突然發生暈厥,起病前可有短暫的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視、聽覺下降,噁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先兆症狀,嚴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覺此先兆而及時躺下,可緩解或消失。
長期以來,明確神經介導的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一直是間接、費時而且昂貴的,並且常常沒有明確的結果。直立傾斜試驗(head-up tilt test,HUT)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檢查方法,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要與以下疾病進行鑑別:心源性暈厥;低血糖症;癲癇;直立調節障礙;癔病性暈厥;此外,本病還要與過度換氣症候群等鑑別。
目前仍缺乏對血管迷走性暈厥有特效的療法和藥物。對於一部分沒有前驅症狀、經常突然出現暈厥摔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反覆發生外傷或經常暴露在易受傷環境中的人,預防性治療是需要的。治療的目標是要減低嚴重暈厥事件發生的頻率及減少外傷。
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治療以宣傳教育為主。鼓勵病人適當增加水分和鹽分的攝入,儘量避免上述觸發因素,儘量停用可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出現前驅症狀時,立即平躺,屈伸手臂和小腿,避免外傷。病人也可以嘗試站立訓練,先每天靠牆壁站立5分鐘,逐漸增加至15~30分鐘。無前驅症狀易受傷的高危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
總體來說,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的預後較好。但對於老年人,由於暈厥造成的危險性高,危害大,要更加重視。魏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圖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