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家於藍的晚年生活:每天畫畫寫字 文藝興致濃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她是經典影片《烈火中永生》中堅貞不屈的江姐,是中國銀幕上的紅色母親。她說「一部電影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息影多年的她今年籤售自傳《於藍自述》,再次走入公眾視線。

於藍資料圖(圖片來自網絡)

紅巖江竹筠,銀幕江雪琴。此江姐,彼江姐,觀眾難分彼此。

好一座光輝塑像……頭白矣,童心未泯,舐犢情深。

晚霞裡婆婆指揮,娃娃合唱,聲聲短笛兒歌。

催小草青青,映老天藍藍———青出於藍勝於藍!

———魏明倫贈詩於藍

於藍簡介

於藍(1921年6月3日~ )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1938年赴延安,先後在抗大和女子大學學習,曾任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東北文工團、東北電影製片廠、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修班。1949年開始登上銀幕,主演的影片有:《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

她是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的大姑,著名導演田壯壯的媽媽,但她更讓大家驚嘆的,是經典影片《烈火中永生》中堅貞不屈的江姐,是中國銀幕上的紅色母親。她說「一部電影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體驗生活要從內心出發。」息影多年的她今年籤售自傳《於藍自述》,再次走入公眾視線。

前日,經過成都商報記者多次約訪,於藍終於在北京的家裡接受了記者獨家探訪。雖然已經93歲高齡,但於藍仍精神矍鑠,每天畫畫練字,文藝興致甚濃,臨走時甚至堅持扶著輪椅送記者。雖然兒子田壯壯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但是於藍並沒有在晚年生活中麻煩兒子。於藍說,現在她和田壯壯雖然不經常見面,但母子之間的感情一點沒有淡化。

她的親人 田壯壯的母親,李雪健的大姑

人們提到於藍,可能首先想到她早年出演的江姐形象。但是對于于藍的家人,可能許多人都不太了解。說起她的丈夫田方,可能沒有幾個年輕人知曉,但是說起她的兒子田壯壯,可能大家都很驚嘆:原來著名導演田壯壯出自電影世家。

其實,於藍的丈夫田方也是一名演員,曾經拍攝了《飛絮》《方雲英》《生機》《小女伶》等影片。1940年冬,於藍和田方在延安結婚。於藍回憶,婚後,田方對她很好,「有時我耍小孩子脾氣,他也總是讓著我。我們有兩個兒子:田新新和田壯壯,我覺得我很幸福。」遺憾的是,1974年,63歲的田方病逝。於藍的兒子田壯壯目前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於藍直言,田壯壯的早期作品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她非常喜歡,「他們第五代導演創作的視角我很喜歡很認同。」於藍表示,現在她和田壯壯雖然不經常見面,但母子之間的感情一點沒有淡化。

前一段時時間,中國電影家協會為於藍辦了一場從藝75周年紀念活動,中國電影家協會新任主席李雪健上臺發言,李雪健一上臺就喊了於藍一聲「大姑」,原來,於藍是李雪健的妻子於海丹的姑姑。說起李雪健,於藍說:「李雪健也非常不容易,他非常樸實,有內秀,別看他的字沒練多久,寫出來像樣,我練了好幾年也不如他。」

她的晚年 每天畫畫寫字,很少去電影院

93歲高齡的於藍在北京居住的房子普普通通,也很少跟兒子見面,但是她的晚年生活並不孤獨,言談中處處凸顯出豁達、樂觀、淡定的情懷。

說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於藍說:「我每天都挺忙的,事情特別多。」每天早上六點,於藍準時起床,起來後,在樓道的走廊裡扶著輪椅的把手走上10圈,做做關節活動,雖然家裡僱了保姆打掃衛生,一般自己能做的事兒,於藍總是不忍心打擾她。運動完後,於藍開始畫畫,她偏愛臨摹動人的風景。

吃完午飯後,於藍午休一會兒,下午兩點,保姆推著於藍在離家不遠處的元大都公園散步,一個小時後,於藍回到家開始練字。在飲食方面,於藍表示,自己並沒有吃什麼保健品,吃蔬菜水果比較多,一兩左右的米飯就夠了。晚上,於藍會打開電視機,看看《新聞聯播》。

這就是於藍的晚年生活,簡單、樸素、樂觀、向上。她告訴記者,「我主要心態好,我現在瞎想什麼啊。沒什麼發愁的事兒。」

於藍透露,由於自己歲數大了,現在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因為我要去換票,阿姨推著我,汽車要送我去,電影裡的聲音我也聽不全,帶著耳機聽都夠嗆,我現在就在電視上看電影。」於藍笑言,「現在的電影都是財產問題,愛情問題了,我不關心,要是以前戰爭題材的影片我自然就關心起來了。」

她的輝煌 周總理誇她演了一個好媽媽

在於藍老師家的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廳裡,掛著一張周恩來總理接見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總理握著於藍的手,於藍一頭短髮,穿著乾淨利索,笑容燦爛,讓人一下想起銀幕上的江姐形象。這張珍貴的照片也記錄著她的輝煌過去。如果可以用聲音表達心中對江姐的懷念,一首《紅梅贊》足矣,如果在頭腦中尋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於藍。於藍在《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幾十年來幾乎沒人可以超越,於藍幾乎成了江姐的代名詞。

這幅照片拍攝於1961年,那次周恩來總理在開會期間和電影藝術工作者一起遊賞香山,周總理讚揚了於藍在《革命家庭》裡扮演的母親形象,他對記者們說:「於藍演了一個好媽媽。」於藍的電影作品並不多,但幾乎每部都是經典,其代表作有《翠崗紅旗》(向五兒)、《龍鬚溝》(程娘子)、《烈火中永生》(江姐)、《革命家庭》(周蓮)等。據於藍回憶,有一次,周總理請不少文藝工作者吃叫花雞,「他就像父親一樣,一點也不客氣。該批評就批評,該鼓勵就鼓勵,總理夫婦對我沒得說,很多文藝工作者和他們都有有趣的故事,他們非常關心文藝事業的發展。」

她的遺憾 搞兒童電影忽略了魔幻片

1981年6月,於藍受命組建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後改名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出任廠長。說起自己當廠長的經歷,於藍笑言,她60歲才開始當廠長,「我之前沒做過領導工作,我那時就想把大家都團結起來,把大家的工作都安排好。」於藍當兒影廠廠長期間還請謝添等等老導演擔任一些影片的顧問,為兒童電影出謀劃策。

於藍回憶,兒影廠成立之初條件非常艱苦,一些拍攝設備都是向廠家打欠條賒帳借來的,80歲時,於藍才從兒影廠正式退休。於藍說,她最滿意的一部兒童電影是《豆蔻年華》。即便已經退休,現在於藍還經常參加與兒童電影相關的活動,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

當和記者談起中國兒童電影的現狀,於藍直言,目前兒童電影導演非常少,「原來我搞兒童電影有個缺陷就是拍勵志電影比較多,忽略了魔幻片,比如美國的《小鬼當家》,都多少集了,還有《哈利·波特》系列,魔幻片很有發展前途,這個事業能幹下去。」

她的感慨 《烈火中永生》沒演好,不敢看

作為老一代影星,於藍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圈前輩,當成都商報記者請於藍為當下娛樂圈的女明星提一些建議時,於藍顯得十分謙虛,「這方面不能建議,是她們的喜好,反正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最好,都穿得露胳膊露後背露大腿,也不見得都好看,現在很難說。」在女演員方面,於藍表示,自己和宋春麗很熟,「其他人我都認不準了。宋春麗演農村婦女城市婦女都非常好。」再回頭看自己扮演的角色,於藍說也留下一些遺憾,比如過去總覺得自己《烈火中永生》沒演好,「我不敢看,大家老管我叫江姐我不好意思,江姐走了我似乎成了她了,我挺不好意思的,我很奇怪,我還是生活在過去的年代裡,比如在感情和愛好上。」

說起現在的追星現象,於藍心直口快,她說從來不把自己當明星,「我就是文藝工作者,我的出身就是文藝工作者,有時候會有人找我籤名,開會的時候也會,我有點不忍心拒絕別人,有一次開會我提出來,最好別籤字,要影響開會,再就是不知道說什麼。

長壽秘訣六點起,十點睡,圍著宿舍走十圈

其實,於藍老師的人生並不順利,「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哥哥被人打死了,丈夫得了癌症去世,自己也在一次勞動中因頭暈,被磚頭打掉了門牙,右臉也打歪了,再也不能當演員了,我受了多大的打擊呀。」說起這段往事,於藍老師顯得很淡然,仿佛這些並不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時,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能當導演,這才開始導兒童電影。」說到兒童電影,老人伸出了自己的拳頭:「當時我就想,一定要拍出和拳頭一樣硬的兒童電影!」

當人們請教於藍老師有何長壽秘訣時,她說自己一直堅持鍛鍊,每天下午四點,她會到樓下的院子裡,自己繞著兒影廠的宿舍樓走上10圈,此外,每天的作息也很規律,「六點起,十點睡,上午看書看報,下午畫畫。」讀書養生、閒時畫畫、堅持鍛鍊,老人的晚年生活簡單而快樂。

記者手記:同學執意陪我採訪 只為見於藍一面

如果不是她出版了《於藍自述》,我真不忍心去打擾93歲高齡的老藝術家於藍。

儘管我很想和她聊聊天,聊江姐,也聊她的晚年生活。

「我現在年紀大了,耳朵也聽不清,不想接受採訪,但我又不忍心拒絕你。」預約採訪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洪亮率直。是於藍,我在某部經典影片中聽到過類似的嗓音。

我將於藍老師答應接受採訪的消息告訴了我的大學同學,他問我:「我們大學時學的電影史上有她的作品,你還記得嗎?」我回想了一下,當時老師確實講過她的作品。同學欣喜若狂,執意要陪我採訪於藍,只為見她一面。採訪前,我和同學找遍了京城的書店,最後在西單北京圖書大廈找到了僅有的一本《於藍自述》,我們想請於藍老師在書上簽名後作為永久的珍藏。

於藍老師將採訪敲定在清明節小長假的第二天,清明節當天,她要參加一個老友的追悼會。4月6日上午,我們按約定來到於藍老師家裡。於藍老師家在北京電影學院附近一所普通的居民樓裡,家裡的陳設極其簡單,她家的保姆是位四川大姐,她先把我們領到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廳內。一分鐘後,於藍老師顫巍巍地走進客廳,她的穿著很樸素,腳上的一雙棉拖鞋甚至有點破舊,她戴好耳機,採訪就此開始。

回憶往事,於藍老師一會兒舒展笑容,一會兒皺眉思索,說到激動之處她會哈哈大笑。她還請我為她拿放大鏡,一點「大腕明星」的架子也沒有,讓我心生尊敬之感。

更讓我意外的是,於藍老師在結束採訪後執意要送我們到電梯口。我再三拒絕,但她不答應,堅持讓保姆從臥室為她推來輪椅,扶著輪椅的把手慢慢地走出客廳,把我們送到電梯口,並目送我們乘電梯離開。

電梯裡,我的隨行同學感慨,「受益匪淺,她就像我們長輩一樣平易近人。」

相關焦點

  • 謝芳:於藍老師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希望後輩多學習
    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27日晚逝世,享年99歲。6月28日晚,同是「22大電影明星」的謝芳特意致電新京報記者,表示有些話想對大家說。「22大電影明星」田華、於藍和謝芳(從左至右)常常一起參加活動。「我是今天得知於藍老師去世的消息,聽聞之時痛心疾首。
  •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周總理曾一語雙關贊她:演了個好媽媽!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6月28日凌晨在京去世,享年99歲。提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大家自然聯想到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江姐,很多人把電影《烈火中永生》當成於藍的成名之作,其實不然,確切地說,於藍的成名之作當屬電影《革命家庭》。
  • 王曉棠等演藝界人士發文悼念於藍:她是中國電影界的驕傲
    6月28日凌晨,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發文稱「媽媽走了……」,證實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離世。在數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於藍塑造了「江姐」「周蓮」「程娘子」等經典銀幕形象,為革命文藝和中國電影事業奉獻終身。於藍辭世的消息一經發布,引發演藝界人士和網友悼念。
  • 「江姐」於藍去世享年99歲 兒子田壯壯導演發文悼念
    6月28日,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悼念亡母。於藍,原名於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 於藍小的時候曾經被日本憲兵隊抓住過,被他們拿皮鞭抽,用腳踢,讓她從此恨透了日本兵,也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 田壯壯導演:母親於藍並未去世,感謝大家關心
    此前,@長影集團 官方微博6日下午發布消息稱於藍女士逝世,不過長影方面隨後刪除微博並發文:「於藍老師病危,已經經過了最為驚心動魄的搶救,特此為之前的信息失誤表示深深的歉意!」公開簡歷顯示,於藍出生於1921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原名於佩文,出生於遼寧岫巖。九一八事變後,她隨父親逃亡關內。
  • 兒子田壯壯確認著名演員於藍去世,今年2月曾被誤傳病逝
    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6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在決定去延安之前,於藍的同窗好友趙書鳳的母親把她的原名「於佩文」改為「於藍」,喻意為「青出於藍」。延安的歲月中,於藍白天上抗大讀書,晚上點著汽燈參加文娛演出,從打小堂鑼跑龍套開始,到主演《一二·九》、《火》,於藍在實踐中提高自己。1940年入魯藝實驗劇團作正式演員,是中國共產黨培養的第一代文藝戰士。
  • 99歲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第一時間發文悼念的明星都有誰?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在6月27日晚因病去世,她6月3日才過了她的99歲生日。中國電影集團、於藍同志治喪委員會發布訃告,表示將遵照家屬意願,喪事從簡。於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戲骨,她的離世讓人感到痛心和惋惜,網友和明星們紛紛發文表達哀悼之情。
  • 又一位99歲著名表演藝術家去世!與癌症抗爭30多年,明星紛紛悼念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不幸的事情,很多觀眾喜愛的老藝術家都紛紛去世,讓人惋惜。昨天晚上,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享年99歲。6月28日凌晨,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發文稱「媽媽(於藍)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
  • 《中國故事大會2》述影視傳奇 於藍祝希娟開講
    陳衝上周五播出的大型文化講述類節目《中國故事大會》聚焦影視行業,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祝希娟,著名導演、中影集團副董事長江平,著名演員、導演陳衝,青年演員張一山,青年配音演員季冠霖等嘉賓深情講述自己與影視行業的難解之緣
  • 讀書,寫字,畫畫
    用著古董碗吃飯的貓,牆上的虛影,讀書寫字畫畫這三樣都是作為一個傳統文化人的日常生活中平常度過的事。讀書,寫字,畫畫,人類的學習啟蒙,首先一定是畫畫,一般小孩子們都喜歡在牆上塗塗畫畫,這也能窺探出我們人類的祖先在蒙昧時期肯定是先會畫畫的,從世界各地遺留下來的巖壁上的史前繪畫就能折射出這個問題的可靠性。繪畫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得明白畫者所表達的意思,更能隨著畫的內容的激情調動觀者的情緒或更深刻的淨化人的情操。所以一般廣告都用一個大的畫面來體現。
  • 於藍去世享年99歲 於藍個人資料簡介生前作品介紹
    於藍去世享年99歲 於藍個人資料簡介生前作品介紹  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今天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一路走好!  眾多於藍圈內好友轉發並證實了這一消息。  於藍,原名於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 於藍小的時候曾經被日本憲兵隊抓住過,被他們拿皮鞭抽,用腳踢,讓她從此恨透了日本兵,也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17歲的於藍當年跟十多個革命青年一起步行了幾千公裡來到延安,進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隨後進入魯迅藝術劇團,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 允許你畫畫和寫字的投影儀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學校開始了網課學習學生每天對著電腦、平板和手機一看一學就是一整天使用投影儀既能讓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腦也能營造一個大屏教學的氛圍讓孩子能夠沉浸在學習之中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投影儀GoTouch Beam與普通投影儀相比這款投影儀能讓你畫畫和寫字
  • 於藍去世,永遠的「江姐」走了,享年99歲,22大明星如今僅剩8位
    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銀幕上永遠的「江姐」,著名導演田壯壯的母親於藍老師,於今天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眾多網友,驚聞這個消息,頓時淚染雙襟。於藍出生於1921年6月3日,父親曾是一名地方法官。1962年,我國評選「22大明星」,於藍和趙丹、白楊、崔嵬等其他21位藝術家一起,被選入其中,大幅照片懸掛在全國的各大影院中,備受觀眾喜愛。而在更多觀眾的心裡,於藍最經典也最無可替代的角色,無疑就是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形象了。她通過樸實自然,控制力極強的表演,為我們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女英雄形象。
  • 不幸去世的老藝術家,每一位都讓人惋惜!離別讓我們措手不及
    我們來回憶一下2020年去世的十大老藝術家。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一、趙忠祥趙忠祥是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他的聲音溫柔、洪亮、有磁性,影響了一個時代的聲音。年輕時,趙忠祥多次隨領導出國,採訪了數十位國內外政要。
  • 魏明倫追憶於藍:多年好友,為她寫過《於藍壽銘》
    6月28日凌晨,導演田壯壯發文,稱「媽媽(於藍)走了」。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著名作家、當代戲劇家魏明倫,他表示,於藍99歲去世,屬於正常老去,是喜喪,「前陣子好像是她的兒子田壯壯在醫院守護著她,因為在這個疫情(背景)下,於藍有些直系親屬也不好到醫院去守著。」魏明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 王笑天在上海看望電影藝術家牛犇
    12月11日下午,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笑天在上海電影工作者協會有關領導陪同下,專程看望了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王笑天表示,牛犇老師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工作者。從影70多年來,成功塑造了眾多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廣大青年文藝工作者應當學習牛犇老師敬業、勤勉、謙虛、務實的品格和作風,以老一輩藝術家為榜樣,為新時代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為什麼有些人寫字畫畫時,要向墨汁裡倒酒?有什麼作用?
    有人問我,為什麼有些人寫字畫畫時,要向墨汁裡倒酒?有什麼作用?我認為,倒酒的目的是為了讓原本比較濃的墨汁變淡。而之所以要用酒來稀釋墨汁,而不是用水,是因為酒精比水能更好的和墨汁相融合。第二、用水溶解的壞處經常使用清水來衝淡墨汁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用水來兌墨汁,一是墨汁很容易上下分層,上層的墨水比較淡,下層的墨水比較濃。寫在紙上,筆畫的周圍往往會有水漬,造成紙面皺巴巴的,影響書寫美觀大方。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藝術家|遊觀|李白|畫畫_網易訂閱
    趣味的反面,是乾癟蕭索  晉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鬱鬱不樂,指著院子裡的大槐樹嘆氣,說道:「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我們慣常所見的讀書畫畫、點香品茶、彈琴唱歌、騎馬打球、山居靜坐、養花種草……  只要是自己喜歡,能愉悅身心的種種活動,皆可列入趣味序列。  凡此種種,若能拋卻功利之心、捨棄聲名之累,安然於單純的熱愛,則心靈所獲益處會更加純粹豐饒。  人生有那麼多趣味可供選擇,歷史有那麼多有趣的人可供參照。
  • 宋美齡晚年生活:移居美國無憂無慮,最喜愛做的事是寫字作畫!
    圖:晚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罕見同框。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齡搭乘專機離臺赴美。這一張照片是宋美齡在眾人簇擁之下前往機場,那時的她雖然年齡很大,但精神氣色卻超乎尋常的好。赴美移居紐約後,宋美齡大部分時間住在孔祥熙所購置的長島蝗蟲谷巨宅。在生活上,雖然沒有兒女,但還算是有幾個外甥兒女對自己很不錯,可以說是無憂無慮,閒暇之餘還可以和美國友人聚一聚。
  • 成都東站變展館|文藝助力東部新區 中青年藝術家匯聚一堂
    12月7日,文藝助力東部新區——成都文聯籤約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暨渝德眉資藝術家作品邀請展在成都東站候車廳舉行。我校電視學院攝影系副主任李想老師作為籤約中青年藝術家參與本次作品邀請展。李想老師執導的兩部微紀錄片《他鄉的故鄉》《正青春 再出發》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