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專注做手帳乾貨分享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手帳生活啟示錄
Google Calendar這款日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就用過的,但是當時不適合自己的行程和習慣,也不太會用。
而現在新的生活因為身份多重,所以說需要多種安排,更希望能有結合併交替日曆的方法,再加上周遭的人都採取Google平臺上的功能,所以決定啟用Google Calendar。
創建一個Event/日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左上角紅色按鈕,一種是直接在日曆上拉框框。
點入紅色按鈕後可以根據events細節填寫內容。
● 全天性活動或者提醒我會運用All day的選項(如學校活動日,課程due date),重複性行程(比如上班上課時間,每月的大會等)就直接選擇Repeat。
● Description可以根據情況填寫。比如說我有把每周上課的內容根據Syllabus寫在描述裡,或者把需要見面面談的重點標記出來等。工作類的內容不會在GoogleCalendar裡面做描述,因為工作細節事宜是由Trello打理的 (以後會特別介紹它)。
● Calendar會根據事情本身的性質選擇,而事件的顏色選項也是會根據不同日曆的性質去分配。
拉框框的方法其實是自己最常用的,因為最方便簡潔,時間長短什麼的都可以通過拉框的變化設定, 創建後也可以點直接進去編輯。
全天制的事件活動可以直接點擊日期添加。
方框本身可以拖來拖去換日期。 比如說今天我有一個會議被挪動了,那麼可以直接把會議的方框拖到新的時間欄。
Google Calendar能創建並合併獨立日曆是我倒向它的原因之一。 這裡說的獨立日曆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是其他Google帳戶自帶的日曆。 我現在常用的郵箱有四個:
◆ 工作(Stevens)
◆ 學校(NYU)
◆ 私人辦公(正經八百的個人郵箱)
◆ 私人娛樂(專門用來接收小廣告和註冊帳號)。
這四個帳戶每個都有自己的獨立日曆, 可以互相接通並且授權修改, 也可以直接分類行程種類。 我把NYU和Stevens的日曆分享並授權於私人辦公的日曆上,並且設置它為default(娛樂郵箱不用日曆)。
另一種的就是自己在一個帳戶上創建的不同獨立日曆, 在這裡我有兩個, 一個是SLH Programs, 也就是自己直接管轄範圍的一切策劃和活動相關,還有一個就是RA Classes, 也就是自己學生的課程表。
兩者都是為了方便查詢和生成時間概念所成立的, 前者可以告知我收下project的進展, 後者可以告訴我學生的行程,幫助我更好的了解大家最近的狀況。
創建新日程時會根據事件屬性給它匹配日曆, 這樣一來可以獨立查看日曆和事件, 二來也自動有了顏色分類。
除此之外, 自己也很喜歡分享日曆的功能, 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以及彼此行程需要知曉的親友(把日曆分享給男票,省得他在我忙的時候幹擾我哈哈哈哈)很有幫助。 我所收到的分享日曆都是工作相關的事務日曆。
在共享日曆的時候可以選擇授權的範圍, 比如說我有把自己工作日程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們, 這樣一來他們就知道我的繁忙程度,但是為了保護一些隱私,我把顯現方式改成了busy/free, 同時限定權限讓大家只能看無法更改。
再比如說策划進程和活動細節的日曆,我就給大家全部授權,這樣我們可以一起編輯更新。
日曆這麼多,自然不會一次性都開啟, 最常見的為NYU,Stevens, 策劃活動和自己郵箱的四個日曆。根據情況會來回開啟或關閉其他的日曆。
所有的日曆是根據特徵進行顏色匹配的:
● 自己最喜歡黃色, 所以說私人相關的都是黃色
● 所有重要提醒/reminder設置成橘色, 也是自己第二喜歡的顏色
● NYU的校色(有這個詞嗎?)是紫色, 所以日曆為紫
● Stevens的校色是紅色, 所以日曆為淡紅
● 策劃和活動因為是Stevens相關, 而紅色又被佔了, 所以設置為深紅
● 自己喜歡把學習歸納成綠色, 所以說學生們的課程為綠
● 主辦公樓的相關為藍
● On-Call是應急人員共享的日曆,所以日曆為大紅(就是120急救中心的那種紅)
● 節假日為灰
在這之上, 一切特別緊急重要的事情都會被標示為大紅, 一切NYU/Stevens相關但私人性質的(如和校長喝咖啡, 和導師吃飯等)都會被貼上黃色。
這樣一來, 他們的顯現模式為中間內容為指定顏色, 而旁邊框框為日曆顏色。
Task的性質基本不用, 因為有結合Passion Planner做check-list, 而且也找到了其他在日曆上標記due date的模式。
Reminder方便於自己在手機上記錄或設置提醒。
Goal也不用, 長遠目標和計劃會寫在Passion Planner和手帳本裡。
Google Calendar有五種瀏覽模式: 天, 周, 月, 兩周(自己設定的), 行程列表。
其中自己最常用的是月和周。 大家可以在Settings裡面自己設定適合自己的瀏覽模式, 我選擇了2周, 這樣一來能做到對這周和下周的計劃心中有數。
行程列表形式其實很適合列印出來做check-list, 特別是你在節假日有所安排:
如9點約會, 11點去乾洗店, 1點去買食雜, 3點健身
或者有運用deep work的方法有所設計:
如8點冥想, 9點早飯, 9:30學習XX科目, 10點看紀錄片, 11點複習XX科目, 14點閱讀XX章節
月曆可以根據日曆分類分別列印出來, 特別適合線下用來安排學習複習進度等其他事宜。 自己書桌前掛的就是列印出的月曆(NYU和Stevens一人一個獨特的月曆)。
這個也可以在Settings裡面調, 好處自然就是設定約會的時候可以參考天氣, 缺點則是只能顯示三天內的天氣。
所有Gmail裡面收到的時間日期, 只要下面有虛線, 點入就可以立刻創建event, 而且所有信息等細節也會以你的郵件為樣本導入到event中。
以下的幾個Lab選項是比較適合自己的, 所以都有開啟:
隱藏清晨和夜間: 有了它, 半夜到早上八點就被自動隱藏了, 省了視覺空間
顯示世界時間: 有了它, 再也不用擔心安排視頻類行程時不知道對方時差如何啦
自定義背景圖像: 有了它, 就可以自定義月曆背景-但後來又把背景撤掉了-實在看花了眼。
◆ Quick Add Extension
這是一款chrome的插件, 安裝後出現在搜尋引擎欄的右邊, 一點它就會彈出一個輸入欄供你快速添加行程。
◆ Google搜尋引擎欄
後來我得知, 其實在Google chrome自己的搜索欄裡也可以快速添加行程。
◆ Checker Plus
Checker Plus可以讓你在不跳轉頁面的情況下就看到你的日程日曆, 界面和功能其實和頁面沒啥區別。 不僅所有顯現模式都在, 而且可以創建events。 其實Google自己就有一款chrome插件, 但是它的顯示模式是一大長條的那種流水帳模式, 不是很適合自己, 所以有了一會兒就被替代掉了。
◆ Clean Calendar
這款是我現在在用的一款在chrome store上看到的app。其實功能和前者差不多, 所有Google Calendar的選項也齊全, 唯一不同的就是顏值較高, 操作模式也是獨立運行而不用依靠chrome瀏覽器。 我有把它直接pin到桌面的功能欄裡, 方便自己使用。
最後的最後, 自己也下載了Google自己配套出品的App。其實iPhone自帶的日曆具有同步gmail的功能, 但是自己的界面和使用體驗都沒有Google自家的用起來舒服, 索性就不用了, 反正提醒等功能都有, 界面也比較漂亮。
以上就是我現在的Google Calendar系統。
現在市面上很多能把Google Calendar運用得更強大的app自己其實沒有怎麼去發掘,以後如若有新的用法和推薦自然是會更新噠。
最後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