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彰化六月八日電 題:火車站裡的扇形車庫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曾嘉 黃少華
「在臺灣鐵道迷的心中,彰化扇形車庫是他們心中的朝聖地。」
臺灣鐵路管理局彰化機務段的邱家增對自己能成為這裡的講解員感到自豪,他告訴記者,這裡是臺灣唯一一座日據時期建設、保留至今並仍在使用的機車車庫。
這座位於彰化火車站內的扇形車庫位於臺灣鐵路山線及海線的交會,也剛好在西部幹線的中間點上,一九二二年臺鐵在彰化站的北邊設立了一個火車頭「機關庫」,讓火車頭得以在此進行維修、保養、調度以及緊急救險等任務,因而有「火車頭旅館」的暱稱。之所以被稱為扇形車庫,是因為早期為方便調度列車,而以轉車臺為軸心,結合輻射分布火車頭維修庫,形成扇形狀。
邱家增說,日據時期,臺鐵在臺北、新竹、彰化、嘉義、高雄設有五處六座的扇形車扇,因老舊而一一拆除,最後只剩下彰化扇形車庫仍在使用。
扇形車庫內共有十二條軌道,軌道的盡頭就是一間間編有號碼的長型車庫,上方有為散熱而設計的長長煙囪,換班的車頭依序進到這個狹長的空間接受檢查及保養,機務人員會依照制式窗體一一檢查。
扇形圓心部位的轉車臺用來控制行進方向,當有機車頭要開進車庫時,轉車臺就先轉到開進車庫的股道,讓車子開到轉車臺上,由人工控制轉動它至欲前進的軌道方向,再將車頭開進車庫中。
在邱家增的名片上,印有一輛蒸氣火車頭圖案,這就是停駐在第十二號車庫的CK一二四號三輪傳動的蒸汽火車。它算是常駐在扇形車庫,只有重要節日才會出動,每年六月七日臺灣的鐵路節,臺鐵就會出動這臺CK一二四,沿海線北上至臺北,讓沿途民眾及鐵道迷欣賞這臺一九三六年日本製造的機車。
為讓參觀者能站在制高點欣賞扇形車庫的工業建築之美,在車庫的一旁設有眺望臺,不僅可登高鳥瞰整個車庫,還可以遠眺彰化火車站。
有趣的是,在扇形車庫外圍,有一個顯眼的裝置藝術機械人──安安,它是由廢棄機車和鐵道的鋼鐵焊接而成,雖然不是出於名家之手,但卻也有模有樣的,可說是一件藝術創作,雖然只有二米多高,但卻重達兩噸。
邱家增表示,像這樣的機械人全臺灣有六個,均分布於彰化以北,其它分別位於彰化車站第一月臺、臺北車站廣場、臺北市鐵路局訓練中心、臺北機場各一座,臺北市政府捷運站旁的勞工公園有兩座,讓有興趣的鐵道迷,又多了一項追逐的目標。
一九九一年臺灣鐵路電氣化之後,扇形車庫的功能日益減退,建築顯得老舊,原擬拆除重建維修基地,但在鐵道迷及文化界的呼籲聲中,彰化縣政府於二〇〇一年公告其為三級古蹟。如今被鐵路員工暱稱為「火車頭旅館」的扇形車庫,已邁入八十四歲高齡,然而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目前仍盡責地擔負著調度角色。
圍繞這座仍在運作「活的」扇形車庫,臺鐵的舊倉庫被規劃為鐵道文物館及鐵道休憩園區,建設成鐵道博物館,園區的主體建築都是以枕木及銅管做為外觀建材,展現鐵道特有的古樸懷舊風格。博物館也另一種功能和面貌提供給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臺灣鐵路的發展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