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潮州市饒平縣柘林鎮南面的旗頭山臨近南海邊緣,站在山上往下望,柘林灣周邊的景象盡收眼底。6月正值南海伏季休漁期,海面上少了往日漁船來來回回的忙碌,多了幾分安靜。一海之隔的柘林鎮腹地,則矗立著不少廠房和其他大型建築。「那邊建設完畢的廠區是大唐電廠,路對面正在建設中的工地是益海嘉裡糧油加工基地項目,隨著越來越多大項目落戶潮州港,今後饒平沿海的發展將會加速。」柘林鎮黨政辦主任林旭斌如是說。
海島岸線長136公裡,海域面積533平方公裡,海域水深淤泥少……優厚的自然資源為潮州市發展港口經濟提供良好的條件。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財富?這是潮州市一直在致力推進的重點工作。
投產項目發展良好 港口經濟初見成效如此優良的自然資源,很早就受到大項目青睞。作為進駐港區的第一批企業,大唐潮州發電公司落戶潮州港已有十多年時間。在林旭斌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大唐電廠。臨近廠區大門,一塊大顯示屏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是我們的環保公示屏,公司向環保部門傳送的數據會實時出現在顯示屏上,方便群眾隨時查看。」 大唐潮州發電公司辦公室主任鄭有超告訴記者,近幾年,大唐電廠進一步加大環保投入,先後對已經投產的4臺機組進行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後各項環保指標均遠優於國家核定的排放限值。進入廠區,道路乾淨整潔,兩側花草芬芳、綠樹成蔭,工作人員在各個區域穿梭忙碌著。鄭有超說,潮州港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大唐電廠自2006年投產以來經營效益良好,截至2020年5月,累計發電量達到1800億千瓦時,上繳稅收達到87億元。
大唐電廠落戶潮州港十多年,發展良好。(攝影:陳宏文)
重大項目進駐潮州港,為饒平沿海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正是得益於重大項目的落戶建設,饒平沿海地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現在有了進港大道,路特別好走。」一位經常跑沿海地區的老司機說,以前通往所城、柘林方向的道路狹窄且崎嶇不平,跑一趟要近兩個小時,十分不便。
而對於沿海地區的群眾來說,他們更看重大項目落地能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目前村裡有30多位村民在大唐電廠上班,從事保潔、綠化等工作。」柘林鎮下岱村村支部書記、主任陳俊永告訴記者,希望落戶的大項目能與項目所在地的村(社區)加強交流聯繫,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群眾能真正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饒平縣把發展壯大港口經濟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舉全縣之力推進港口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臨港經濟快速崛起。潮州港亞太通用碼頭、進港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竣工投入使用,華豐造氣廠、歐華能源、華能風電場、粵東水產品物流中心等大項目先後建成投產,大潮高速、疏港鐵路、引韓濟饒供水工程等項目正在抓緊開展前期工作,港口大開發、臨港經濟大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潮州港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3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83.71億元;進出口總額28.32億元,稅收4.77億元。
「益海嘉裡糧油基地項目物料加熱、動力蒸汽等生產環節都需要熱能,我們將通過機組改造為他們集中供熱。」 鄭有超說,越來越多大項目落戶潮州港,為園區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建項目加快推進 產業集聚初具規模鄭有超口中的益海嘉裡糧油基地項目是潮州港近年來引進的一批新項目之一,與大唐電廠僅一路之隔。自今年2月復工復產以來,企業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動項目加快建設,目前施工人員已經全面到崗,工作面也全線恢復。記者來到益海嘉裡項目採訪時,恰逢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上門走訪項目建設現場。「只有深入實地,我們才能最直觀地了解項目建設的最真實情況。」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賴少洲說,他們會把現場走訪獲取的項目建設最新進展以及企業需求等信息及時反饋給縣領導,確保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順利解決,不誤工程進度。
益海嘉裡項目落戶潮州臨港產業園,有利於打造臨港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攝影:陳宏文)
「無論是市裡,還是縣裡,都對項目建設給予大力支持。饒平縣黨政主要領導都經常到工地來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益海嘉裡潮州項目辦公室主任董玉彬說,饒平縣各級對項目建設都十分關心,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更是天天往工地上跑,服務十分到位,現在基本做到簡單問題及時解決,複雜問題協調後儘快解決,「昨天下午下班前他們還問我怎麼沒寫上問題,我說我都天天跟你們交流了,還有啥問題可寫呢?」正是有了優質政務服務的支持,益海嘉裡項目穩步推進,基地項目已完成辦公樓、大豆筒倉、麩皮倉庫和制粉車間四個單體的衝孔灌注樁施工,並完成辦公樓、大豆筒倉和制粉車間三個單體的基坑開挖和截樁。
眼下潮州港正在建設的項目不止益海嘉裡這一家,位於金獅灣遠景港區的華瀛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項目建設同樣如火如荼。隨著採訪車逐漸靠近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地方向傳來的一陣又一陣「咣咣」的響聲越發響亮。穿過工地大門,十幾條大型履帶式強夯機逐漸出現在視野裡,它們矗立在工地中央位置,依次排開,在旁邊施工人員的指揮下進行作業,「咣咣」的響聲由此而來。
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位於所城鎮大埕灣,是集液化天然氣接卸、儲運、輸配為一體的大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接收國外進口LNG氣源,通過高壓天然氣外輸管道與潮州市天然氣高壓管網及國家幹、支線管網連通,將天然氣輸配到潮州、粵東、廣東及周邊地區。
「在今年4月底完成地基處理招標工作後,我們與中標單位進行對接,迅速組織強夯機、運土車、鏟車等大型機械陸續入場,全面開展陸域部分的三通一平工作。」潮州華瀛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錦武介紹說,由於液化天然氣氣化為氣態天然氣時需要吸收大量熱量,相當於釋放冷能。公司還提出了利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釋放出的冷能開發冰雪世界、建設冷庫、冷能發電、冷水養殖的初步構想, 「現在落戶潮州港的項目產業關聯度較高,未來我們還可以跟港區其他企業進行合作,最大限度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綜合開發水平,最大程度減少對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胡錦武表示,企業將根據政府的規劃,推進相關配套項目的建設,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加強規劃完善設施 著力打造產業集群今年,潮州市推進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傳統產業升級、能源結構優化、城市治理提升、民生補短板、興農惠農」等「六大工程」,其中潮州港涉及的產業項目在「重大項目建設」工程和「能源結構優化」工程中佔有重要比重,這足以證明潮州市對潮州港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華瀛天然氣項目加快陸域部分三通一平工作。(攝影:陳宏文)
今年饒平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抓住潮州港經濟開發區體制優化調整契機,統籌利用潮州港經濟開發區政策、港口、土地等資源,抓好潮州臨港產業園柘林文勝圍片區、三百門新港區(小紅山片區)規劃建設;推動華瀛LNG、益海嘉裡、華豐中天LNG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形成港、產、城聯動發展新格局。
項目要發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目前,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基本形成港口、主幹道路等交通網絡,已建成潮州港進港公路、進港公路延長線和臨港產業園汙水處理廠,正在規劃建設臨港產業園文勝圍片區「六通一平」工程、臨港產業園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工程、臨港產業園濱海溼地公園,以及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鐵路、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等項目。
記者從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了解到,下一步,潮州港將依託益海嘉裡項目,積極對接跟進糧油、飼料生產等上下遊配套企業落戶臨港產業園文勝圍片區,推動糧油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致力打造臨港食品加工產業集群;以華豐中天LNG、華瀛LNG項目為龍頭,在臨港產業園東片區發展冷能綜合利用、分布式能源、熱電聯產等上下遊產業鏈項目,著力打造粵東清潔能源供應及應用示範基地。
記者手記:優化營商環境 培植髮展沃土潮州要實現高質量加快發展,離不開重大項目的有力推動。稀缺的深水岸線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潮州市念好「海經」的良好條件,引進大項目、發展港口經濟成為潮州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隨著一批批重大項目落戶潮州港,饒平港口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重大轉變,潮州港經濟開發區迎來了大發展時期。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活得好,成為饒平發展港口經濟面臨的新課題。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欣喜地看到,饒平正在暗暗發力,成功引入項目不是服務終點,而是服務的新起點。對於落戶項目,饒平不僅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建立縣領導掛鈎服務和「直通車」「夜班車」「工作專班」等機制,實施「保姆式」跟蹤服務措施,主動上門傾聽企業呼聲,及時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使政務服務從部門窗口延伸到項目一線,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慮,真正吃下了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這也難怪有企業工作人員會發出「我都天天跟你們交流了,還有啥問題可寫」的感嘆。
當然,大項目最終要順利落地,也離不開當地群眾的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對於符合落地條件的大項目、好項目,沿海地區群眾更應增強大局意識,樹立全局觀念,正確看待「舍」和「得」之間的關係,從區域長遠發展出發,努力為項目落地和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條件。相信隨著政務服務的進一步優化以及沿海群眾的大力支持,潮州港必將成為沿海經濟帶建設新的沃土。
來源:潮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