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來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來了

2020-12-16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飛夢雨花 飛夢雨花

誦詩詞、唱詩詞、品詩詞,觀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紀電影《掬水月在手》……12月16日,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暨「品古典詩詞 揚傳統文化」讀書、觀影分享會在美麗的圭塘河畔舉行,近200名傳統詩詞和古典文化愛好者共聚一堂,在凜冽寒冬中感受古典詩詞的溫暖滋潤。長沙市文明辦副主任梁飛彩,雨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餘宏卿參加。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古典詩詞命脈。影片交織了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古典詩詞,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

「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正如同名書籍《掬水月在手》中說的那樣,葉嘉瑩一生都與詩詞為伴。這究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活動中,三支朗誦隊以詩詠志,分別從少兒、青年、老人人生三階段展現出詩詞與人生相伴相隨,寄情於詩的美好,通過創新的表現形式,讓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葉嘉瑩與詩詞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以及古典詩詞的獨特魅力。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詩詞脫胎於音樂,與音樂密不可分。本次活動還邀請了燕子與向日葵以及U4這兩支長沙本土人文樂隊,將古典詩詞融入現代音樂風格,再度唱響《在水一方》《明月幾時有》《將進酒》《青玉案·元夕》等經典詩詞,為傳統賦予流行力量,讓現場觀眾深入體會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文化盛宴不止於此,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廣州詩詞》雜誌主編、曾國藩研究會特聘專家、詩詞專家劉安定老師,以及青年文史學者、長沙圖書館特約講師劉智老師,與大家分享對影片和古典詩詞的心得體會。經過老師的解讀,帶著新的認識,現場觀眾集體觀看了電影《掬水月在手》,讓思緒跟隨雅樂、吟誦、佛雕、器具、古建築、山河湖泊等意象,沉浸在如夢似幻的詩詞長河中。

據悉,雨花區委宣傳部後續還將通過開展《掬水月在手》心得分享系列分享會、舉辦古典詩詞大賽等形式,進一步提升全民文化軟實力,擴大古典詩詞影響力,讓全民閱讀活動在雨花區常態化、體系化、品牌化。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吳禕瑋 通訊員張超旋

原標題:《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來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格力地產無界電影展映|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滋養
    文學和電影中有限的空間,給了我們與世界對話的場域和看穿世界的無限可能。自11月至2021年1月,格力地產無界文化重磅推出"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邀請作家、學者、音樂人赴會,通過沙龍對談、創作分享、電影展映、詩歌吟唱、文學之夜等不同形式,打造一場面朝大海的藝文盛宴。
  • 《掬水月在手》:在銀幕上感受葉嘉瑩的詩意人生
    原標題:在銀幕上感受葉嘉瑩的詩意人生很多喜愛古詩詞的人都聽過葉嘉瑩的名字。這位「詩詞的女兒」一生與詩歌結下不解情緣。最近,一部關於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通過銀幕光影,我們得以感受她跌宕起伏卻寫滿詩意的一生。葉嘉瑩詩心早慧,卻一世多艱。是詩歌如日月光華,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時刻;又如一葉輕舟,渡她涉過生命的長河。那些與生命相融合的感發,那些以詩詞為舟楫的依託,讓她免於「在苦難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溫潤沉靜、堅忍持守。
  • 格力地產舉辦《掬水月在手》電影展映,播種文學電影微光
    來源:時刻頭條自11月至2021年1月,格力地產無界文化重磅推出"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邀請作家、學者、音樂人赴會,通過沙龍對談、創作分享、電影展映、詩歌吟唱、文學之夜等不同形式,打造一場面朝大海的藝文盛宴。
  • 頌詩、讀書、觀影……這場全民「悅」讀有聲有色
    長沙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暨「品古典詩詞揚傳統文化」讀書、觀影分享會舉行。長沙本土人文樂隊,將古典詩詞融入現代音樂風格。紅網時刻長沙12月16日訊(記者 胡芳)誦詩詞、唱詩詞、品詩詞,觀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2月16日,長沙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暨「品古典詩詞 揚傳統文化」讀書、觀影分享會在美麗的圭塘河畔舉行,近200名傳統詩詞和古典文化愛好者共聚一堂,一起感受來自古典詩詞的溫暖滋潤。
  • 從古典詩詞中汲取力量 長沙雨花區全民「悅」讀「閱」美
    人民網長沙12月17日電 誦詩詞、唱詩詞、品詩詞,觀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2月16日,長沙市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暨「品古典詩詞 揚傳統文化」讀書、觀影分享會舉行,近200名傳統詩詞和古典文化愛好者共聚一堂,一起感受來自古典詩詞的溫暖滋潤。 「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在公映之前,影片進行了一系列點映活動,有影迷感喟於紀錄片將葉嘉瑩豐富複雜的一生融於雲淡風清的講述;也有評論認為這是影片的不足之處,線索太多而缺乏聚焦。但對於這樣一部文學紀錄片來說,它無疑在公映前已經吸引了諸多關注與討論。 實際上,《掬水月在手》是導演陳傳興《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系列紀錄片的一部最新作品。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卻來萬裡覓原鄉
    10月16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視覺化呈現了葉嘉瑩與詩歌相伴而行的人生,觀後令人感觸頗多。影戲塑造「詩的女兒」葉嘉瑩。資料圖片《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說,「葉先生才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她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詩的女兒。」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廣東省文聯副秘書長、創作研究部主任梁少鋒在致辭中介紹並肯定了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在古典詩詞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響力與傳播力,認為《掬水月在手》把葉嘉瑩的個人命運與她所鍾愛的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詩歌、詩人、詩教、詩意構成了「詩境人生」和「詩境光影」。舉辦此次研討會,將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一起閱讀吧!「紅書籤·愛滿星城」全民閱讀活動首批愛心閱覽室公布
    (活動現場。)(2019「紅書籤·愛滿星城」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旨在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攝)  星辰在線11月1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贈人玫瑰,手留餘香。11月19日上午,由長沙市委宣傳部主辦,長沙市新華書店承辦的2019「紅書籤·愛滿星城」全民閱讀公益活動首批愛心閱覽室捐贈儀式舉行,現場為首批30個「紅書籤」愛心閱覽室授牌。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23日,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舉行推介交流活動。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參加長沙觀影會。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來源:今晚報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貓眼票房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13天,票房461.4萬,評分達9.4分。在城市票房榜上,《掬水月在手》在本市的上座率為26.5%,在全國領先。影片拍攝之初,導演陳傳興團隊就瞄準了院線,而將一部紀錄片、特別是反映國學大家生平的紀錄片投入商業院線,無疑是一次冒險。現在看來,這樣的嘗試無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啟動
    11 月 12 日,"詩 • 緣丨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在淮安舉行。現場,章劍華、葉兆言、鍾振振等來自文化藝術界的名家大師,與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的主創團隊,以及詩詞愛好者和影迷代表等,吟誦經典,書寫經典。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10月16日起,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初到臺灣時,丈夫因「思想問題」被關押,她與襁褓中的女兒寄人籬下,飽嘗辛酸。她在《轉蓬》中寫道:「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已嘆身無託,翻驚禍有門。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失去愛女後,她書寫的《哭女詩》肝腸寸斷:「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
  • 看完《掬水月在手》,他們說了這些……
    10月16日,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正式上映。
  • 《掬水月在手》:一場文化與信仰的電影實驗
    不知有多少曾對古典詩詞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在葉嘉瑩的娓娓道來中,看見曾經隔著距離的詩詞重新走近。把門打開,讓大家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裡面來——這就是葉嘉瑩「一輩子不辭勞苦所做的事情」。今年10月,聚焦葉嘉瑩先生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式登上銀幕。對葉嘉瑩先生的生命質地和詩詞成就,觀眾紛紛表示欽佩,可對這部電影,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評論。
  • 《掬水月在手》: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
    原標題: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掬水月在手》是一部珍貴、罕見的文學紀錄片,由陳傳興執導,講述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於10月16日上映,並於11月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林海書舟·閱讀之都」全民讀書月活動在加格達奇啟幕
    4月23日上午,伴隨著大興安嶺地區「興安萬裡·閱讀有你」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的召開,加格達奇區「林海書舟·閱讀之都」全民讀書月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全民讀書月,加區將啟動「十大系列」全民讀書活動。開展全民閱讀公益宣傳。在主要街區、公共場所等通過張貼海報、宣傳語、懸掛條幅等多種形式強化社會宣傳,營造濃厚讀書氛圍。開展「優惠售書」。加區積極協調各個體書店和新華書店,在「讀書月」期間結合實際在店內開展相應的優惠售書活動,向廣大讀者低價出售正版書籍,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提供方便低廉的閱讀資源。
  • 《掬水月在手》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金雞獎!
    《掬水月在手》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金雞獎!在本屆評選中,《掬水月在手》與《青春中國》、《這一年》等五部影片共同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提名,並最終摘得該大獎。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掬水月在手》總會讓觀者不自覺地將其與2019年上映的《上海的女兒》相比,同是女性傳記紀錄片,傳主也均是漂泊海外而後落葉歸根的文化名人。由日本音樂團隊創作的主題音樂,在古法詩詞吟詠的間歇填補了影片聽覺呈現的空白,其間似有似無的吟唱呈現出餘音繞梁式的傳統美學品格,而片中不斷出現的空鏡頭,江水中的月影,盛夏中的荷塘,初雪後的雕塑,尤其是結尾處「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詩意影像,均是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忠實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