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2020-12-22 瀟湘晨報

來源:今晚報

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觀眾既有對對青年情侶,也有身著校服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既有結伴而來的同好,也有獨自觀影的影迷……觀影全程無人離席,且放映結束時大多數觀眾都耐心看完了全部字幕。這是筆者近年來在非媒體場觀影時很少見到的現象。

貓眼票房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13天,票房461.4萬,評分達9.4分。在城市票房榜上,《掬水月在手》在本市的上座率為26.5%,在全國領先。影片拍攝之初,導演陳傳興團隊就瞄準了院線,而將一部紀錄片、特別是反映國學大家生平的紀錄片投入商業院線,無疑是一次冒險。現在看來,這樣的嘗試無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掬水月在手》展現了葉嘉瑩先生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她一生歷經戰亂、飄零,晚年回歸祖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影片交織了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古典詩詞,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意義的軌跡。《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為葉嘉瑩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掬水月在手》片名也選自其中。攝製組對葉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先生相熟的人士,如作家白先勇,詩人瘂弦、席慕蓉,漢學家宇文所安和書法家謝琰等。而電影歷時兩年完成最後製作,以最好的面貌與觀眾見面,以此為葉嘉瑩先生96歲壽辰獻上賀禮。

如今,可以放映紀錄片的平臺越來越多,從電視臺的紀錄片頻道到視頻網站,部分平臺甚至可以放映更加碎片化的視頻。紀錄片愛好者越來越習慣在自己家中使用行動裝置通過紀錄片獲取知識,了解世界。而《掬水月在手》這樣一部帶有明顯個人色彩、甚至可以稱之為作者電影的紀錄片,能夠順利進入院線並獲得觀眾認可,原因何在?

南開大學教授、天津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周志強看過影片後表示,《掬水月在手》是別具一格的紀錄片,其罕見的「沉浸式」風格非常適合在院線上映,「影片從鏡頭展現到詩意語言,都追求共情的展現,一改傳統紀錄片告知式的語言風格。詩詞是內在傳統,影片中葉嘉瑩先生親自吟誦詩詞,將這種血脈相同的感覺浸潤到每個人的心頭。」

很多觀賞完該紀錄片的觀眾也表示,這是一部必須進院線觀賞的紀錄電影,「作為電影,有時我會覺得字幕是不是速度太快了,還沒來得及理解和品味葉先生吟誦的這首詩的深意,情節已經往下進行了。但是這又不影響我們看電影時情緒的連貫性,你每時每刻都能沉浸在影片要告訴你的那個情景裡面,感覺自己時時都是與主人公共情的。」

今晚報記者 丁曉晨

【來源: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23日,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舉行推介交流活動。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參加長沙觀影會。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院線4K 讓文藝片不再小眾《掬水月在手》自10月16日上映後獲得年輕觀眾的熱烈歡迎,截至目前網絡評分高達8.1分,票房突破300萬元。觀眾對《掬水月在手》的熱情很高,很多人自發在豆瓣、微博等平臺寫影評,而且寫的不是有字數限制的短影評。票房方面,依託超高口碑和穩定排片,《掬水月在手》的成績也穩步向前。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掬水月在手》總會讓觀者不自覺地將其與2019年上映的《上海的女兒》相比,同是女性傳記紀錄片,傳主也均是漂泊海外而後落葉歸根的文化名人。這也表明整部影片並非屬於名人傳記探微索隱式的事實探尋,作為一部「文學紀錄片」,寫意式的影像呈現才是全片最主要的創作旨歸。造境:詩詞手法的影像展現對於講述個體人生的某種揚棄在影像抒情方式上給予了影片更多自由。
  • 《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紀錄片,8.1高分,可能是一部「年度最佳」
    當這部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後,筆者和數位觀眾一起伴著陳粒演唱的《短歌》坐等到字幕走完,靜靜的沉浸在這無比寧靜的兩個小時觀影過程之中。目前,這部2020年華語院線唯一的一部,也是口碑最好的紀錄片在豆瓣上的分數是8.1分,上映首日只有不到1%的排片,市場與口碑的鮮明對比歷歷在目,值得思考。
  • 《掬水月在手》斬獲金雞獎後 這些資深紀錄片導演剖析藝術紀錄片
    當晚,在熱搜被紅毯上女星的造型和「影后」「影帝」的落定等消息霸屏時,不少紀錄片愛好者也在歡呼,因為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頒給了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論壇現場,侯洪教授正在分享在金雞獎結束後的不久,12月8日,由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紀錄片專委會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聯合主辦首屆「藝術紀錄片高端學術論壇」,在成都的一所書店中詩意般登場。
  • 《掬水月在手》摘得最佳紀錄片獎
    其中,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頒獎典禮中,《奪冠》被評為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我和我的祖國》獲評委會特別獎,黃曉明與周冬雨繼摘得百花獎後,再次拿到最佳男、女主角獎,王瑞憑藉影片《白雲之下》榮膺最佳導演獎。
  • 2020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取票時間 18:30放映時間 11月10日(周二)19:00-21:00海上明珠大寧音樂廣場Imax店(上海市靜安區萬榮路777號A座1樓)主持人 藤井樹嘉賓 沈禕沈禕,《掬水月在手
  • 「廣州出品」電影《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11月28日晚,備受矚目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卻來萬裡覓原鄉
    10月16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視覺化呈現了葉嘉瑩與詩歌相伴而行的人生,觀後令人感觸頗多。影戲塑造「詩的女兒」葉嘉瑩。資料圖片《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說,「葉先生才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她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詩的女兒。」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  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今年,以詩人葉嘉瑩為主角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10月16日正式上映,依舊是陳傳興導演、廖美立製片。與其說是《島嶼》系列的延續,陳傳興更願意把《掬水月在手》與《鄭愁予·如霧起時》、《周夢蝶·化城再來人》一起,合稱為「詩人三部曲」——「鄭愁予是詩與歷史,周夢蝶是詩與信仰,葉嘉瑩是詩與存在。」
  • 「詩歌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舉行分享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近日,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華夏星光國際影城南山書城店舉行了展映及映後主創分享會。導演陳傳興、出品人廖美立、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尹昌龍及文化學者胡野秋與現場影迷和書迷分享、交流電影與詩詞。
  • GZDOC2019閉幕影片《掬水月在手》上海電影節上映
    此前,中國最大的院線運營商萬達影業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在2.14至2.28億美元之間,去年同期的淨利潤是7500萬美元(5.24億元人民幣)。儘管經濟低迷,月初,萬達和Imax仍達成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萬達將把現有的10家影院升級為最新的「雷射Imax」影院,並在另外10家影院安裝Imax系統。
  •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掬水月在手》
    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科教片被《掬水月在手》摘得。 最佳紀錄/科教片評委會提名: 《大洋深處魷釣人》 《外來生物防治》 《歲月在這兒》 《這一年》 《青春中國》 《掬水月在手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一世多艱,寸心如水
    來源標題:【藝評】一世多艱,寸心如水近日,想看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尋了好幾家影院,方找到一個小小的僅有八排座位的影廳,裡面零落地坐著四五個人。這部片子悄悄地上映,想必也是悄悄地下架,微薄的票房幾可忽略。
  • 片場│金爵獎入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昨日上映 記錄葉嘉瑩先生的...
    央廣網上海7月2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昨天,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與觀眾見面,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在映後見面會上分享了銀幕前後的經歷。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映後見面會(央廣網發 上海國際影視節組委會供圖)《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以記錄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坎坷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
  • 《掬水月在手》獲全國藝聯紀錄片票房冠軍
    來自電影人劉澍先生提供的最新消息:截至11月1日下午的統計,《掬水月在手》票房突破550萬,全國藝聯紀錄片票房冠軍誕生!「莫道無人能解聽,恍聞天籟聲相應。」《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於今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 。
  • 《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票房刷新全國藝聯記錄
    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掬水月在手》作為「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展映計劃」的重點影片,於2020年10月16日起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