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跟拍12年,一個「完美孩子」的悲劇

2020-08-27 豆芽媽媽說

這幾天,有個媽媽給我私信,她說自己是一個特別焦慮的媽媽,疫情期間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好像更嚴重了。


孩子電視看多了擔心、遊戲玩多了擔心、上課做作業也擔心……


眼裡看到的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就算看到好的地方,也夾雜著不滿足。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她的焦慮。

移動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仿佛總有一個牛娃在身旁。


有的可以英語聊天,有的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


再看看自己的娃,好像總是不如別人。


我們總想讓孩子好一點,更好一點。


我經常問很多爸爸媽媽一個問題: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總能收到五花八門的回答:


全心愛孩子、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最好的條件、幫他養成一輩子的好習慣……


你也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孩子愛自己。


學會「愛自己」,到底有多重要?


他就像數字1,其他的要素都是0。


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給的再多,也是強加罷了。


今天,我想借幾個故事來看看,兩個在同一起跑線的孩子,為什麼會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跟拍12年,那些震撼人心的成長軌跡


某年冬天,張同道40歲,他兒子4歲,他讓兒子去洗手。


兒子:」燙。「


張同道:」不燙,我剛洗完。「


兒子:「那是你的感覺,我覺得燙。」


這句話觸動了他,零零後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群體?


帶著疑惑,他策劃了一部紀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幼兒園裡的18個孩子的成長,一拍就是12年之久。



我們常常擔心:


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又打人了


……


甚至是,有時候他們已經做得很好,我們也會有」你原本可以拿100分卻拿了99分「的不滿足。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悟到:


把孩子真正的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並且從內心尊重他的成長。


一個「科學育兒」媽媽的悲傷故事


紀錄片中,有一個叫錫坤的男孩讓我印象深刻。



他是那種好奇心、探索欲、自主性和行動力都很強的孩子。


他會非常專注地嘗試自主地去做一件事。


有一次,他發現老師把東西扔進大垃圾桶,這些東西就不見了,他很感興趣。


小小的個子,開始想方設法把各種東西扔進垃圾桶,還摸索出了把蓋子蓋上的方法。



他的媽媽呢?絕對是一個完美媽媽。


生下錫坤後,為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她果斷辭職,搬家。


錫坤長大了,在廚房裡玩火,不阻止也不責怪,而是等孩子玩好之後打掃乾淨。



她對孩子事無巨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這些自不必說。


兒子小學畢業參加夏令營,她打來電話,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安排妥當。


她說:


雖然這十多年來捨棄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少有些缺憾,但能夠陪伴孩子一天天長大,她從來沒有後悔過,也不會有後悔」。


▲截圖至央視紀錄片《零零後》


這樣的完美媽媽,原本以為錫坤一定會成為一個很棒的孩子。


結果卻不是這樣的。


在紀錄片裡,這個孩子,在日復一日裡,慢慢變得不愛自己,自卑而敏感。



十幾歲的時候,他會把一床被單當成避難所,躲在裡面不出來。


錫坤說,躲在裡面的感覺像是在子宮裡,在那裡才覺得安全和舒服。



為什麼會這樣?從紀錄片裡可以窺得一二。


孩子想當魔術師,她擔心魔術師不是正經職業,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無法立足。


於是給他報比較流行的英語班。


她擔心兒子太過內向,為了訓練他,一心想把他推到臺前,上臺表演。



我們看到,近50分鐘的視頻中,除了在學校的大部分鏡頭,其他有錫坤的地方肯定會有媽媽的存在。


她就像一瓶「修正液」,眼裡全是問題,不斷想著去「修正」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


這個媽媽看似很尊重孩子,但很多時候,卻是以愛為名的禁錮,打著為你好的幌子,逼著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



她愛得太用力了,看著片中的一幕幕,看著片中錫坤媽媽有些蒼老的臉龐,我一度在想:


她要是抽身出來變成旁觀者的身份看看她自己,該多好!



在這個紀錄片裡,我看到了一個被深深愛著,卻不被看見、不被接受的孩子。


我看到了一個很努力很努力的媽媽,但她的孩子不愛自己。


我很心疼錫坤,也心疼這個媽媽。


這是一個讓我扼腕和嘆息的,悲傷的故事。


或者,如果她再看一遍紀錄片,會不會就能看到故事的另一面?


一個孤僻孩子的快樂成長


池亦洋一出場簡直就是「魔王」轉世,欺負小朋友,搶玩具,別人反抗,他站起來拿著棍子,高聲叫道:


「把你們打成肉泥!」



還不止,他連老師都敢打,學校都說管不住他。


小學,學習更是讓他愁眉苦臉。


坐在最後一排,天天手撐著臉,總是做不完作業,天天挨批。


從一個富有男子氣概的男孩,突然變成了一個林黛玉。



這不是一個傳統的「好孩子」。


池亦洋「被迫」轉學,家裡也愁白了頭。


「我們當時首先考慮的是,哪個學校尊重孩子,不給他貼標籤。」


轉學的選擇是明智的,池亦洋也遇到改變一生的老師大李,大李不僅耐心和池亦洋溝通,尊重他的喜怒哀樂,還看到他閃光的部分。


每逢遇到考試,池亦洋依然落榜,但家長並沒有加以責備他,反而任由他發展,池亦洋媽媽輕鬆地說:


「不要讓我們的孩子為成人而活。」


果然,當池亦洋遇到了橄欖球,那個自信的他回來了。


家長沒有覺得他不務正業,反正非常支持他。



紀錄片中裡有一重頭戲是一場國際橄欖球青年賽,中國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


池亦洋就有幸被選入了國家隊,他算是裡面技術好的,教練還讓他做示範動作。


那場比賽中國隊一個球都沒打進,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在歐美,尤其是美國,橄欖球是從七八歲就開始打的,池亦洋才打了一年多。


這個成績是可想而知的。


在池亦洋五歲的時候,他帶著一群熊孩子們唱國歌。


再也沒想到十年之後,又能拍到他唱國歌的場面,而且是代表國家隊,穿著帶國旗的服裝。



他後來去了美國讀高中,因為橄欖球是在中國非常少見的一個運動,他想打進世界級的橄欖球比賽。


可能還是有人說,池亦洋不算成功,但是以他的人生路來說,這樣的選擇可能已經是最幸福了。


孩子眼中的」好東西「只要35塊


奇葩說中有1期的辯題: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下按鈕嗎?


本以為會有很多父母選擇定製,沒想到結果是這樣的:


80%的觀眾選擇了不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



傅首爾講了一個故事:


她給兒子買了一雙兩千塊錢的鞋子,本來覺得兒子會很喜歡,因為鞋子貴啊,質量好啊。


可是兒子不要,嫌太醜,兒子說為什麼沒有鎧甲勇士的圖案,那是世界上最帥的鞋。


傅首爾很無奈地說:最帥的鞋35塊錢一雙。



看吧,我們眼中的」好東西「和孩子眼中的」好東西「完全不同!



傅首爾說:


「我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譜過一生,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不必完美,甚至不必優秀。」



我們知道,有些「缺點」好像很重要,「應該」被「改正」:


外向一點,多交點朋友,上課專心聽講做人要有自信........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第1件事,當然是儘可能科學地去引導。

但是如果沒有用呢?


如果孩子變得「更好」,和「愛自己」起了衝突,怎麼選?

我會優先選擇讓孩子「愛自己」,我希望能儘量給予孩子生命中的「1」。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要學會對一些東西免疫,如果舍九取一,什麼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這句話與所有的父母共勉:

儘可能的了解你的孩子,優點和缺點,不是為了改變他,而是為了接受他,包容他。


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也沒有符合父母所有的期待。


可是,我們也依然在期待著一份完整的愛。

相關焦點

  • 孩子校車內窒息 悲劇為何一再發生
    悲劇經被媒體報導後,引發激烈討論「氣的我手腳發抖」、「願孩子在天堂沒有痛苦」……這起事故經報導後,引起網友激烈討論。大家在惋惜小孩、為家長痛心的同時,紛紛痛斥司機、幼兒園老師的不作為、不負責任。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悲劇為何一再發生?為什麼幼兒園老師、校車司機如此疏忽大意,不負責任?
  • 我想回國,我快要瘋了!
    特別想回國,我覺得我快要瘋了,感覺快要窒息,心臟憋得發慌,頭也眩暈,回國的念頭好像要爆裂,一刻也不能停,馬上就想,馬上就想,……太壓抑了。我覺得我好像抑鬱了,太想回去了,想的我渾身發顫,心慌的,又憋得,像是要虛脫。
  • 控制孩子的父母:有一種完美叫放手
    如果控制孩子的父母始終沒弄懂這個道理,難道要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生活?有一種完美叫放手。但是世間懂得適時放手的人畢竟不多。最不容易放手的往往是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人。父母容易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產,我費力把你生下來就是要完成某種使命,即使不存在真正的使命,但是心理上的也是一直存在佔有感。
  • 悲劇!只因大人在床上裝了這東西,半歲寶寶在床上窒息身亡
    導讀:悲劇!只因大人在床上裝了這東西,半歲寶寶在床上窒息身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悲劇!只因大人在床上裝了這東西,半歲寶寶在床上窒息身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做家務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懂得放手的媽媽
    他做的漢堡我們都太喜歡了,只是用時太長(他太追求完美了),上一次用了一個半小時,他自己都覺得太浪費時間,說太麻煩了下次不做了。 我說:「用這麼長時間,確實是太麻煩,誰都不想做,有沒有想過可以快速一點?怎麼樣可以快速一點?比如切洋蔥、切番茄,不需要那麼講究,吃起來味道是一樣的,至於是否完美、形狀是否完全一致,真的不太需要講究。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他做什麼家長都要管;到了中學之後,家長還要管學習,在12歲之前,家長做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孩子進入12歲後,父母們就應該懂得什麼叫做「邊界感」,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應該要懂得讓孩子獨立起來。
  • 42天的嬰兒因嗆奶夭折,一個疏忽導致了家庭的悲劇
    導讀:42天的嬰兒因嗆奶夭折,一個疏忽導致了家庭的悲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2天的嬰兒因嗆奶夭折,一個疏忽導致了家庭的悲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何時該放手,99%的父母都做錯了
    就是我朋友從沒放手讓她兒子獨立走路,太過保護了。我問她,都這麼大了,走路怎麼還這麼護著?她說,我不放心啊。這句「不放心」道出了多少父母的無奈。可就是父母這種自以為是的「不放心」,阻礙了多少孩子的自我成長?請原諒我用「自以為是」這個詞來形容深愛孩子的父母。真的是父母想多了,孩子沒有那麼脆弱。
  •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最後孩子叛逆、反差巨大中央電視臺曾經推出過一個記錄00後成長的記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很多家庭,用十年的時間記錄00後孩子的成長,其中4個家庭最讓人印象深刻。1)譚雨萌:完美爸爸"教"出的問題少女譚雨萌的爸爸,是一個很"完美"的爸爸,至少在女兒小時候是這樣的。
  • 不懂放手的母愛是要人命的
    他媽媽曾學梅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於是將所有家務活都包下了。魏永康讀高中時,曾學梅還給他餵飯;讀大學時,曾學梅甚至幫兒子洗頭。3年後,他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神童被日常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給毀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合理的退出,適當的放手,給孩子空間和時間,這樣才能讓他們實現自我成長,變得越來越獨立,一個有獨立人格和能力的人,才能立足社會。
  • 一個讓孩子站「C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劇
    店主氣得掉淚,說當初拒絕賣給婆孫,是希望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老人知道那樣溺愛孩子不對,沒想到孩子的爸爸竟然也是如此,還返回來侮辱他。北京四中劉校長曾在文章中指出:「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 不稀罕爸爸的孩子說「我喜歡爸爸」:媽媽越放手,孩子越自信
    我不放心地叮囑了幾句,隨後倆人開開心心地出發了。中午12點多,2個人在肯德基吃完午飯回來。看著女兒黏著老公的樣子,我不禁心生歡喜。平時爸爸在家時間少,女兒和他的互動很少,有事或陪玩基本都會找我。午睡時女兒告訴我:我好喜歡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開心。我說:難道你不喜歡我嗎?女兒:我也喜歡媽媽,媽媽有點兇猛的,但我也喜歡你。好吧,原來我是兇猛的老虎。爸爸能給予孩子不同方式的陪伴,作為媽媽,我們要懂得放手,讓爸爸多陪伴孩子。
  • 放手吧!不要再以愛的名義束縛孩子,給孩子一個機會自己去成長
    10幅漫畫提醒你放手吧!不要以愛的名義束縛孩子……愛是自由的孩子也是自由的牢牢抓住不如痛快放手沒有犯錯怎麼成長?給孩子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吧!家長擔心孩子是正常的但是有時候過度的關心和照顧不利於孩子成長愛是責任,不是枷鎖給孩子一個機會自己去成長吧!
  • 日本跟拍30年的神作:最狠心的父母,養出全世界最獨立的孩子
    在日本,有一檔長壽的綜藝節目,從1991年播出第1期到現在,已經連續播出了30年。假如不放手,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強大!永遠愛、永遠鼓勵、永遠站在孩子身後給他最需要的支持,父母的愛,是理性地放手、永遠相信,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
  • 又一悲劇!17歲學生弒母:我捧出全部真心,終究變成孩子最恨的人
    又發生一場悲劇!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學生李某,晚上10點下課回家寫作業時,遭到母親說教辱罵,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李某用菜刀將母親殺害。事後李某換衣服去同學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學告訴了自己的班主任,並投案自首。
  •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昨天姐姐帶著六七歲的小外甥來我家玩,中午該吃飯了,小外甥不好好吃飯,摳摳這摸摸那,飯沒有好好吃幾口,等我們都吃完了,他嚷嚷著讓他媽媽喂,我說:「馬上七歲了,自己吃,」姐姐應該想著餵著他吃得快,就接過碗,一勺一勺餵他吃
  • 12歲少年弒母案:我與悲劇,只隔一個缺席的父親
    因不滿母親教管嚴格,12歲少年持刀弒母12月初發生在湖南益陽的一起「12歲小學生持刀弒母」案件,無疑讓人唏噓人性的種種黑暗。據媒體報導稱,男孩因在學校抽菸而被母親責罵,在爭執過程中因衝動而用屠刀揮向母親。
  • 悲劇!男子深夜回家,開門看到老婆和仨孩子倒在房中…
    19號晚上將近12點鐘,周先生送貨回家後,發現妻子兒女全都倒下了。周先生:一回來,我媳婦和兩個兒子以及女兒,全都倒下了。周先生:我媳婦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她要吃果凍,我9點20分在菜市場那裡買了果凍,然後我就送到家裡來,然後我就出去送貨了。
  • 紀錄片《00後》長達十年跟拍 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原標題:10年跟拍《00後》,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這個故事的跨度長達10年,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一群00後。   張同道坦言,2006年開拍時,並沒有想到能跟10年,「那是中國紀錄片最不景氣的時候,沒有資金保障,沒有好的平臺,更看不到更遠的前景」。   拍攝,純粹是出於對孩子的好奇。   「00後經歷了教育的實驗,這是一個宏偉的社會實驗。中國在21世紀之後,經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孩子成長提供了新的空間,也為家長提供了讓孩子接受個性化教育的社會基礎。」
  • 「我親手害了自己孩子」!父母最好看看,別再讓悲劇重演,太痛心
    而孩子發生的這些意外,多數都是因為父母的照顧不周,所以經常有人說:「當爸媽一分鐘沒有看好孩子,都是自己的責任,我親手害了自己孩子畢竟孩子小,不懂得什麼是危險,也不懂得如何避免,非常需要父母的分秒鐘的保護,一刻都不能大意。父母們不要存在僥倖的心理,一個失職疏忽,就容易導致悲劇的重演,毀了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