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跟拍30年的神作:最狠心的父母,養出全世界最獨立的孩子

2020-09-17 教育追夢堂

你印象中,孩子第一次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是什麼時候?


你還記得他當時的反應嗎?


在日本,有一檔長壽的綜藝節目,從1991年播出第1期到現在,已經連續播出了30年。


這檔節目叫《初遣》,30年間裡,節目組不厭其煩地跟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小孩,記錄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出門「跑腿買東西」的故事。


迄今為止,節目組已經追蹤了超過3000個日本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1歲11個月,最大的也不過只是5歲3個月。


沒有腳本、沒有設計,完全真實地記錄孩子上街買東西遇到的各種狀況,不管多難,孩子身旁「安插」的二十幾個工作人員做的統一動作是:「袖手旁觀」!



孩子拉著塑膠袋走,結果東西掉出來,工作人員只能幹瞪眼,不能插手;



孩子走錯了路,找不到方向,就任由孩子迷路;



不管孩子怎麼哭著要回家,只能看著,不能哄;



半路上孩子犯困、坐在馬路上睡著了,工作人員就站在旁邊,等孩子自己醒過來。


看起來不行的孩子,

讓我們大跌眼鏡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弱小的,但在這群平均身高90釐米以下的孩子身上,我們看到,所謂的弱小只是大人心裡的標籤,孩子們從來都不是!


第一次完成爸爸媽媽交給的任務,出門是第一道坎。



智咲這天要和爸爸在店裡一起工作,他們一起開發了幾種新式章魚燒,但工作時爸爸發現做章魚燒的材料不夠了,爸爸要照顧店裡的工作,需要智咲去附近的商場買些材料回來。


一開始,3歲半的智咲還答應得很爽快,但等到爸爸給她準備好裝東西的包,和過馬路用的小旗子把她送出門,她卻反悔了:



「一個人去不了」、「想和爸爸去」……


她露出了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會展現的一面。爸爸好不容易把她送出門,她轉身又哭回來,哭聲裡喊爸爸的聲音都變了。那一刻在小姑娘心裡,自己一個人出門就是一座大山。



停下來嗎?放棄初遣嗎?鏡頭對準爸爸時,似乎也看出這位爸爸心裡的遲疑。再一次,爸爸送小智咲出門,「慢慢走,路上小心」,小小的身影后,爸爸一臉的擔憂和不安。



終於,一個人開始往前走了。雖然之前說一個人去不了,覺得一個人不行,但出發後,智咲一個人過馬路,一次也沒哭,一次也沒有停下來,



即使超市的購物車看起來比她還高,仍是一臉的鎮定,像換了一個孩子!!!



當店員帶著質疑的口氣問智咲是買小小的章魚嗎?她無比堅定地說:是!


假如不放手,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強大!


獨立做一件事,

哪怕是一直哭也要完成


獨立面對第一次,獨立做好一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不容易,但哪怕一直哭一直哭,也要努力完成,很多成人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3歲2個月的浬愛是一個元氣滿滿的小女孩,本來排行老二,卻一直想當姐姐,主動要求幫忙做家事。但當爸爸提出母親節讓她自己去給媽媽買花時,這個小女孩一秒變成了「愛哭包」。



戴上媽媽給做的「護身符」,爸爸又往女兒口袋裡塞了很多糖,還是一直哭一直哭。不得已,爸爸主動把女兒推上路:「不能回頭看,回頭看就感到寂寞了」,浬愛在爸爸的鼓勵下終於向前邁出了小腳。



也沒跑也沒停,哭了,不哭了,然後又哭了,回過神來,已經到了大街上。



到了商店,店員問買什麼,浬愛還在自己的情緒裡,脫口而出:「不知道」,後來才反應過來,」燉菜的材料」、「生菜」……



有人跟她說話還好一點,從商店裡走出來,浬愛又一次陷入孤獨之中,放聲大哭:「媽媽,胸部」,還是個愛撒嬌的小女孩,此刻浬愛多麼想要媽媽抱抱。



差一點就要放棄了,浬愛從衣兜裡摸到了爸爸給的勇氣糖,嘴裡滿是甜味,變成了能自己振作起來的姐姐!



在花店門前停下來,怎麼進去?進去應該說什麼呢?還沒整理好門就開了,等買好了花,第一時間跟店員傾訴:「一個人好孤獨」。



店員牽著她的小手幫她過馬路。接下來是買蛋糕,終於今天的全部任務完成了。



回去的時候,覺得孤獨的時候,就有人來搭話,給她加油,這個城市充滿著溫柔的目光!



從馬路拐過彎,終於看到爸爸了,所有壓抑在心裡的委屈、孤獨、害怕、難過都從哭聲裡釋放出來……爸爸也忍不住落淚。



要做的話就做到底,這是爸爸從爺爺那裡學來的。


「了不起,是姐姐了!!」



《初遣》的導演大內淳嗣說:「這不是給孩子的紀錄片,這是父母的教育節目。」


孩子並非像爬平緩的山坡般逐漸成長。而是出現某個契機,好比正爬一層樓梯或剛拐過一個轉彎處,突然在某個時點上,就成長了。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當孩子的爸媽,

有的時候是需要「狠」一點


如果一個母親,沒有盡力一點點教孩子自己怎麼拿勺子,然後把食物放進嘴裡,


沒有一遍遍親自向孩子演示怎麼穿衣服、系扣子,她不是一個好母親。


但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有能力做這些事的時候,還一遍遍地餵、幫助、代替,這個母親就傷害了孩子的基本尊嚴。


這樣做的後果是,當有一天,孩子清醒地意識到他的處境,想重新獲得獨立的時候,他發覺自己再也沒有能力獨立了。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不要把孩子當作洋娃娃一樣看待,而是當作大自然委託你照管的一個人。


在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4歲的福原愛第一次參加全國小學生桌球大賽,身高只有100釐米的福原愛,面對比自己大的二年級小學生,哭著跑向媽媽。



媽媽沒有責怪她,只是打開福原愛的小手:「來看一看,這是什麼?」


「集中、時機」



聽到媽媽這兩句話,福原愛收拾起情緒,重新返回賽場,這一場比賽,福原愛打敗了二年級的小學生。



因為賽事要求嚴格,而福原愛的發球不規範,接連輸了幾場比賽。媽媽沒有著急沒有責備,而是說道:「不要哭,就算輸了也不要哭,下一個球好好發。」



福原愛就是那個在媽媽的鼓勵下,用堅強和求勝欲戰勝了軟弱和溺愛,最終變成了全日本最會打桌球的哭包。


雖然我不能在上面拉著你,但我一生都會在下面託住你!


永遠愛、永遠鼓勵、永遠站在孩子身後給他最需要的支持,父母的愛,是理性地放手、永遠相信,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


那些可愛的第一次


董卿曾在一檔節目上裡說:


「關愛孩子,不是用愛把孩子關起來,恰恰相反,應該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去奔跑、去鍛鍊、去跌倒、去成長,除了保護,更有一種激勵,更是一種要求。」


在做這次選題時,我也發現了許多可愛的例子:


@不畏浮雲


為人母后才體會到那種想放手又不敢放手的心情。周末買東西的快遞來了,心血來潮讓4歲半的孩子去離家3分鐘的快遞點去取。


剛開始不願去,在媽媽的鼓勵下終於開心地去了,老母親在後面偷偷地跟著他。


回來的路上除了抱怨快遞盒子不好拿,一切都很順利,走馬路也知道儘量靠邊走,真棒!


@七七


獨自帶孩子去三亞旅行,公司突然有個任務,需要加會兒班,跟4歲的兒子商量在兒童俱樂部跟其他國家的小朋友玩一下午。做了好一陣工作,才哭哭啼啼同意了。


忙完工作,當我帶著忐忑的心情去接兒子時,他竟笑臉相迎!老師說,我走後他玩得特別好,還主動挑戰了兒童俱樂部最難的項目,真是讓老母親刮目!


@如火如荼


本以為女兒是一個嬌嬌弱弱的姑娘,有一次帶她參加一項小超人挑戰賽,孩子們先跑,大人隨後再跑。


我追上孩子們的隊伍後,一直在後面找女兒,心想可能在後面邊哭邊跑呢,超過一波又一波孩子,還是沒看到女兒的身影,心裡很害怕。


沒想到,當我趕上跑在最前面幾名孩子時,看到女兒正拉著繩子奮力爬上一個障礙物,我眼眶一下子溼了,我的女兒居然這麼強!


第一次自己完成一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難忘的記憶。


像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自己看家、第一次自己做沙拉……


能獨立做好一件事,代表孩子的成長,這種成就感,是孩子邁向更好自己的開端。


放開手,讓孩子去嘗試吧!

相關焦點

  • 閨蜜煞費苦心卻養出「白眼狼」,父母學會「狠心」才能養出好孩子
    閨蜜煞費苦心卻養出「白眼狼」,父母學會「狠心」才能養出好孩子閨蜜最近抱怨,十三歲的女兒一點也不體諒她。女兒是她一手帶大,從小錦衣玉食沒虧待過半分,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女兒買名牌衣服鞋子,對女兒的要求也是來者不拒全都滿足,在生活上更是事無巨細,這麼大的孩子連襪子都沒自己洗過。
  • 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出眾
    這位答友道出了一個教育的真相: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要捨得「下狠心」。在講究方式方法的前提下,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當孩子退縮放棄的時候,如果父母能適當地「逼」孩子一把,相信他們會更好地堅持,變得更出色。父母在生活上「狠心」,孩子才能學獨立有些家長抱怨孩子過於依賴大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 日本29年跟拍神作《初遣》:講出父母不敢面對的育兒真相
    在日本,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初遣》。自1991年以來,它一直火了整整30年,直到今天還讓很多人感動。它跟拍記錄了一群 2-7 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出門「跑腿買東西」的故事。節目還請來很多觀察嘉賓,其中就有日本的國民女神石原裡美,雖然她沒有結婚也沒有娃,但是看到這些孩子們邁出自己的人生第一步,還是感動到眼泛淚花。
  • 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最狠心的父母,日本小學:習慣從小養成
    再來看看日本的同年齡的妮妮,也在上小學,每天去學校,自己整理當天需要的書文具、餐具盒、衣服和鞋子。完全可以自己一個人獨立吃飯,甚至吃完還可以進行垃圾分類。做什麼事都很有條理,自律程度令人震驚。為什麼日本小學生能做到這麼自律?是天生的嗎?並不是。日本有句俚語,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培養來的。
  • 日本人跟拍福原愛24年的神作,戳痛了多少中國父母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福原愛在微博發文,宣布自己準備退役了。什麼階段該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戰略,不同階段該怎樣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 日本人跟拍24年的9分神作,打臉多少中國父母
    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福原愛在微博發文,宣布自己準備退役了。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雖然你只有4歲但規則就是規則當別的小朋友纏著父母買各種玩具時,3歲的福原愛最熟悉的「玩具」是桌球。
  • 日本人跟拍24年的9分神作,打臉無數中國父母
    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福原愛在微博發文,宣布自己準備退役了。2001年,12歲的福原愛,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何智麗(日本名小山智利)對決。福原愛慘敗。
  • 日本狠心父母逼孩子自己上學:父母有遠見,孩子有未來
    你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是什麼時候嗎?在日本,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初遣》。自1991年以來,它一直火了整整30年,直到今天還讓很多人感動。跟拍記錄了一群 2-7 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出門「跑腿買東西」的故事。迄今為止,節目組已經追蹤了超過3000個日本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1歲11個月,最大的也不過只是5歲3個月。
  • 父母越狠心,孩子越暖心
    文/林水01 最高級的炫富,是養出暖心的孩子前不久在成都,一位叫謝文兵的網約車司機著實讓一大群網友們集體羨慕了一把。孩子懂事,是每一位父母的心願。正如謝師傅在採訪最後說的那句話:「子女如果不懂事,再怎麼都沒的奔頭。」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也是自己最成功的作品。而父母最好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暖心的孩子。
  • 有遠見的媽媽,都帶點「狠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有出息,就需要媽媽「狠心」。媽媽"狠心",黎明的曙光才會越來越近。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做父母的寧願讓孩子委屈一時,也不要讓孩子辛苦一世。有遠見的媽媽,都帶點「狠心」!
  • 奇葩獎項獨立新生獎,不獨立的父母養不出獨立的孩子
    父母送孩子上學,雖然緩解了父母的不舍之情,卻表現出對孩子獨立能力的不信任,也斷了孩子實行獨立能力的一個機會。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父母的信任是孩子自信的底氣,也是孩子跌跌撞撞獨立前行的勇氣。
  • 日本跟拍29年神作揭示真相:孩子,有些路你得一個人走完
    在日本,有一檔火了29年的綜藝《初遣》。它記錄了一群2-7歲孩子,第一次獨自出門的經歷。剛上幼兒園的寶貝們被獨自派去商店、坐車、買菜……簡單、治癒、真實,卻有讓觀眾「笑著流淚」的魔力。連嘉賓石原裡美、福士蒼汰,也被這些小天使們感動。
  • 日本4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讓人「佩服」,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以前我朋友給我回信,她已經在日本待了6年了,家裡有一個孩子,目前已經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了。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
  • 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它要求母親付出最強烈的愛,但這種愛又必須幫助孩子成長而遠離母親,最終完全獨立。但大多數母親都沒有完成任務,即在愛孩子的同時又能讓他離開,鼓勵他離開。」俗話說,三歲看八十。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教育專家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 10歲女孩步行8公裡上學:養女兒,為什麼要比兒子更狠心?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不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路人,父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多少「假富養」,沒有養出好品行的女孩,反而滋長了女孩許多壞毛病。「狠養」女兒,「狠」在這三個底線海藍博士曾說過:「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狠養女兒,並非像想像中那麼簡單。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這位母親大概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養了二十幾年的兒子,會如此冷漠無情於是絕望從五樓跳樓自殺。只是母親無條件的付出,無原則的寵溺,養的孩子眼裡只看的到自己,看不見其他人。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如果父母們不能在早期重視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在孩子長大之後就只能自食其果。
  • ...媽媽讓11歲盲女獨自上學:父母給孩子最長遠的愛,就是「狠心」放手
    父母之愛,計於深遠。每一位「狠心」的父母背後,都藏著最深沉的愛。正是因為媽媽的狠心,失明並沒有阻礙查爾斯的成長,反而讓他更獨立自信,在音樂世界中,打拼出一片天地,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音樂大師。查爾斯長大回憶那段艱苦時光說,那時候很多人會認為母親狠心,但現在看來她是對的。雖然我們可以陪孩子長大,但卻不能陪孩子到老。
  • 跪著的父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與各位父母共勉
    見兒子汗流浹背,從大包小包中騰出一隻手,給男孩擦汗。母親對孩子這般愛護,讓我很觸動。後來,公交車來了,孩子才慢慢閉嘴。一起擠上了公交,有人主動給大肚子媽媽讓座,媽媽護著兒子,把位子給了孩子。孩子:自己拿。媽媽:你怎麼這麼狠心,媽媽都痛死了,流那麼多血你都看不見嗎,創可貼就在你旁邊的茶几抽屜裡,你都不拿,就這麼不關心媽媽。孩子:水果到現在都沒吃到,是你自己太笨還怪我太狠心,你自己看著辦,我出去了。
  • 教育孩子學習成長最難的是「老師」對自己「狠心」
    育鄰夢教育孩子學習成長最難的是「老師」對自己「狠心」,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用切實的言行示範成為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榜樣、引領孩子們學習成前行的長方向。俗話說:「嚴師出高徒」,老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和兄長】嚴厲是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證,沒有「狠心」的老師很難教導出好孩子。老師「狠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狠心」,在日常生活中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二是對學生「狠心」,對他們的學習成長進行嚴格的督導。在這兩個「狠心」行動之中,最難實現的就是對自己「狠心」。
  • 給孩子獨立的品質,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義務
    在這個過程中,他身上體現出的從容不迫與堅毅的行動力,都是為人父母最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恰如《21招,讓孩子獨立》書中所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可憐天下父母心,無不希望孩子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不過,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所以這時候,培養孩子擁有獨立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畢竟,只有那些獨立的孩子,才不會畏懼前路的風雨,握緊手中的武器,一路勇往直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