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僅要了解自己的短處,更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2020-12-23 禪說國學

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有一隻貓,對自己的過失總是百般掩飾。老鼠逃掉了,它說我看它太瘦,等以後養肥了再說。」到河邊捉魚,被鯉魚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說:「我不是想捉它—捉它還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來洗洗臉。」

後來,它掉進河裡,同伴們打算救它,它說:「你認為我遇到危險了嗎?不,我在遊……話沒說完,就沉沒了。「走吧,」同伴們說,「它又在表演潛水了。」這只可憐而又可悲的貓,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最終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很多人自欺欺人,生活在虛無之申,認為自己的缺點是見不得陽光的,不能勇敢面對,於是極力去掩蓋。一個人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甚至將自己的缺點也當優點來看待。

百股掩飾自己的缺點,無疑是讓蛀蟲在自己身上蛀洞,最終只能毀了自己。身上有缺點並不可怕,要敢於面對,勇於承認自身的錯誤和缺點,這是智者的心態,也是勇者的行為。

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同樣不利於自己的進步。看不到自己缺點,就學不到別人優點;看不到別人優點,就改不掉自己缺點。

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看不起小棗樹,幾次嘲笑小棗樹而小棗樹卻什麼也沒說。到了秋天,小棗樹結了又大又紅的果實,院子裡的人們把棗子打下來,高高興興地吃起來。

這時,小柳樹心裡想:「這下,小棗樹該說我了。」可是過了一天又一天,小棗樹還是沒說什麼,小柳樹有點忍不住了,它就問小棗樹:「你怎麼不說我啊?」小棗樹說:「說你什麼呀?」

小柳樹低下頭說:「說我不結棗子唄。」而小棗樹卻溫和地說:「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你比我長得快,落葉比我晚,人們可以在樹下乘涼,多好呀。」小柳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就是自己的短處。整天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或不願看到別人的長處,我們的眼光就會逐漸暗淡,心情也會隨之陰沉,慢慢地就感覺不到明媚的陽光。

古語說得好:「惟盡知己之短,而後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已之長,而後能收人之長。」多看別人的長處,你就會進步。多看別人的長處,就會找到一份平常的感動,就會讓自己的心境愈加樂觀,也會讓我們更加平易近人和樸實無華。

生活中有些人總在指責他人的缺點,挑剔別人的過失,常有一種「天下無馬」的感慨。其實,不是別人缺點太多,而是我們不懂欣賞,不是別人優點太少,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光。只有看到別人的長處,才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有人問孔子對自己的弟子的評價,孔子說:「顏回比我賢明,子貢比我善辯,子路比我勇敢。

「他們都比你強,為什麼還會認你為師呢?」

「他們認我為師,不是因為我比他們更賢能,而是我能讓他們更好地去掉缺點,發揚優點。」

這便是聖人的眼光!面對三千門徒,總能看到最亮的閃光點,儘管每個人身上都有種種不足。或許正是這種眼光,才有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佳話,才有了「孔子師郯子」的美談。看到微瑕,更能看到白璧,於是聖人的思想穿越千年時空,依然長青不衰。

相關焦點

  • 不要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如果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無謂的比較會讓你產生自卑的心理。將自己短處和他人的長處作不公平的對比。將自己某一項短處面不斷的擴大,並產生一種心理陰影。小明去看一位心理醫生,希望獲得心理醫生的幫助。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看別人的短處
    文/芨芨草中國有句古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思是人各有長處和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不過,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有些人卻只會看到別人的短處,而忽略其長處。究其原因,是只看到別人短處的人,目光短淺,心胸狹窄。
  • 《新語論說》人的長處會轉化成為短處,必要將長處當作短處來修持
    在為人處世上,我們必須要懂得收斂自身的長處,以免讓長處轉化成為了短處。猶如山上出現了黃金,從而導致整座山體被掏空;而人一旦不懂得收斂自身的長處,就會導致在所處環境中遭受各種挫折。弱水長流可爛石,好鼓也怕萬年捶。沒有人經受得起輪番的是非攻擊,所以,很多原本的長處恰恰會變成了自己的痛處。如果不懂收斂心性,人的長處會轉化為短處。
  • 閒讀《論語》:長處、短處,善於學習,智慧如此,成長也如此
    孔子的意思是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個有一個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好的,要學習;不好的,借鑑不好的方面,而修正自己的缺點。應該說孔子的這句話很好理解,看上去也很平常,貌似人人都能做到。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做到的往往卻不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短處,去否定人,否定事,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較,凸顯自己心理。
  • 不同氣質類型的長處和短處
    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是「氣質體液學說」,但真把這題目寫上去的話,不僅不會吸引你來閱讀,而且難以概括本篇文章的內容。廢話不多說,進入正文。當我們看到有人成功時,我們可能會想,成功的人有哪些特質?他們時天生就註定要成功?
  • 驕傲的人所看到只是自己的長處,卻忽略了自己的致命弱點
    有的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有的人,利令智昏,忘乎所以……他們大多是,不知自己深淺幾何,缺乏做人應有的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夠了解自己,自己能夠認識自己。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其實不然。
  • 笪志剛:客觀看日本的「長處」和「短處」
    國人對日本忽高忽低,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的評判,既有中日關係起伏變化的映射,也有日本作為中國重要鄰國時刻牽動國人神經的投射,更多反映的則是,我們有時難以較為客觀乃至理性地去認知日本的「長處」與「短處」。作為曾經的亞洲經濟領袖,日本不僅創造了東亞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經濟體,還開創了亞洲科技與技術反超歐美的諸多先例。
  • 人是應該發揮自己長處,還是彌補短處?
    文/蘇小妹01前一陣,部門一個初入職場不久的新人小楊問了我一個問題:"姐,我覺得我自己的長項在做事。上司交給我一件工作,我哪怕加班加點,也會很好的完成。可是要說跟同事搞關係,拍領導馬屁,那我是真的做不到啊!
  • 你的長處和短處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或沒有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才能。而也許正是這些原因,他們沒有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甚至有些人因為慘澹地走完一生。這就需要人們充分認清自己的長處,認清自己的長處應該發揮到哪裡,只有這樣,才能駕輕就熟,一往無前。
  • 優秀的人有這兩個特點:承認別人的長處,接納自己
    任正非的格局很大,不會因為競爭對手,而貶低對方的長處,需要很大的包容能力去欣賞對手的優秀,通過對比認清自己找到不足。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在於他有自己的突出的能力。在于欣賞對手的時候,也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自我修改,不斷超越。逐漸和對手拉近距離。所以他們的兩個特點,承認別人的長處,接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優上加優。
  • 同濟導師寄語考研同學:學生要認識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長處!
    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同學們,學術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他們似長者一般,叮囑研究生們學以為人、習以為德。【導師「濟」語】系列分享,讓我們共同在一份份情真意切的寄語中,感受導師們研學數載、沉澱幾番春秋的精神凝練。
  •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人生才會越來越順利
    「自知」,是做人的基石;只有切實做到「自知」,才能把握自己,把握人生。既不好高騖遠,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又不自卑、自餒,妄自菲薄,喪失自我。只有切實做到「自知」,才能誠誠實實做人,腳踏實地做事。只有客觀地認識自己,清楚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明白自己的能與不能,才能發掘自我潛力,進而超越自己。倘若,一個人真的做到了自知之明,也就真正悟出了做人的道理,進入了人生可貴的境界。老子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表現為不知道,這才是高明;不知道表現為知道,這就不夠理智。」
  • 周振興:一個合格的內容創業者,必須學會用你的長處,打擊對手的短處
    如果你能掌握這一招,你還有很大的機會:用你的長處,打對手的短處一、什麼是用長處,打對手的短處舉個例子,先分配一下長短處我的長處:擅長寫文章我的短處:不擅長演講你的長處:擅長演講你的短處:不太會寫文章反之,如果小明那自己的數學成績,跟小丁的數學成績比的話,自信心上肯定是一落千丈。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 與其提升孩子短處,不如加強長處,木桶效應新解讀家長或該了解
    很多家長對此理論深信不疑,於是努力培養孩子的短處,讓孩子的長處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暫停,不再培養。案例分析:德國化學家瓦拉赫曾經就是很多父母眼中「需要加強短板」的孩子,他小的時候被父母送去學文學,發現一無所獲。他的父母又去送他學美術,卻得到了和文學老師一模一樣的回應:「他沒有天分,是個不可造就之才。」當時瓦拉赫的父母和老師都對他失望至極。
  • 讀《刺蝟和兔子賽跑》有感:不以自己的長處去取笑別人的短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應該為此驕傲,拿著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不然會受到教訓。繪本《刺蝟和兔子賽跑》講了驕傲的兔子被刺蝟教訓的故事。刺蝟先生搖搖晃晃地在路上走,一隻兔子蹦蹦跳跳的走過來,衝著刺蝟問它這麼急急忙忙要去哪裡,刺蝟回答說沒有急急忙忙走,它在散步呢。
  • 經營長處,成就最好的自己
    所謂長處就是一個人最擅長的事情,可以是一門技術、一門學問或是一種特殊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與出身無關,無論窮二代還是富二代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發現並經營自己的長處,就會為人生增添光彩。烏姆貝託和許多普通大學畢業生一樣,匆匆結束了大學學業。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什麼。他得到了一所小學的社會工作者的職位。
  • 孩子喜歡說別人壞話,是嫉妒心在作祟,父母要懂得應對
    他們看不到別人付出的東西,內心只有邪惡的念頭,不僅感覺自己不如別人,還很容易想要毀掉比自己優秀的人。嫉妒心非常強的孩子不懂採用正確的方式與別人溝通,同時他們還會因為別人的優秀從而內心不痛快,心眼也會變得越來越小。嫉妒是萬惡之源,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 孩子喜歡說別人壞話怎麼辦?是「嫉妒心」在作祟,家長要正確應對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孩子之所以會說別人壞話,其實是嫉妒心在作祟,家長要懂得正確應對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嫉妒心太強,會對孩子產生哪些方面的危害。那麼,孩子最終會因為嫉妒心傷害別人,但是同時也傷害到自己。危害二:心眼變窄要知道一個人能否走向成功的道路,心眼的大小非常重要。因為在日常交際或者其他和別人的互動當中,如果心眼太窄的話,那麼會給人非常狹隘的印象,這樣的話,不僅在人際交往當中,職場上也一樣會被人排擠。
  • 講話要謹慎,真正會做人的人,是一個尊重別人的人!(好文)
    很多人傻傻的,經常說一些刻薄的話去諷刺別人,去刺激別人,去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經常揭別人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要知道這樣不僅會失去福氣,還會折自己的福啊。所以,嘴巴尖刻的人,是沒有人會喜歡的。同樣兩個孩子,一個天天說別人好,一個天天說別人不好,很多的父母親都不會去喜歡那個刻薄的孩子的。希望大家做人學佛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一定要懂得,只有慈悲,才能夠增加自己的福報。想一想,為什麼佛陀說,慈悲能夠化解一切惡緣,因為慈悲之後,你會原諒別人,你不會跟別人作惡,別人不會來傷你,你半夜也能睡得著啊,如果你不慈悲,你好爭好鬥,你都不知道第二天在你的生命當中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 看人要看到長處,做事要看到不利面,方能萬無一失
    有一個秀才坐渡船過河,船剛離開河岸,秀才看到船上的竹篙,就問擺渡的船工:「你會吹笛嗎?」船工笑嘻嘻地說:「我哪會吹笛呢,只會擺弄撐船的竹篙。」秀才以一種戲謔的口吻說道:「連笛都不會吹,你這生命的意義就失去了百分之十。」船工只顧撐船,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