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近年來,醫學國際教育項目和學位越來越受到各國留學生的青睞,已經成為來華留學最熱門、學生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專業。
為滿足醫學專業留學生在專業學習和臨床實習過程中運用中文進行交際的需求,切實提高來華留學醫學教育質量,語合中心和漢考國際聯合國內重點醫學院校從事醫學中文教學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共同開發了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作為專門用途的中文考試,MCT的誕生對完善和發展國際中文考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對「中文+職業教育」的有益嘗試。
日前,為幫助廣大教師和學生了解考試內容,經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研發,《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發布,為教師教學和考生備考提供了科學指導。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是什麼?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edical Chinese Test,簡稱MCT)是一項考查醫學漢語應用水平的標準化語言測試。
MCT主要面向醫學專業留學生、在中國境外用中文進行醫學專業學習的學生,以及在中國境內外用中文進行臨床診療的中文非第一語言的醫護工作人員等,考查其在醫學/醫療場景中與患者、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用中文進行交際的能力。
2019年10月9日,醫學漢語水平考試工作會議在天津醫科大學召開,來自全國52所大學的126名從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的代表齊聚天津,共同見證MCT啟動。
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蘭州大學等17所高校被授予MCT考點資質。
近千名留學生成為MCT首批考生
2019年12月15日,MCT在全國正式開考。來自安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昆明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等醫學專業的近千名國際留學生成為MCT的第一批考生。
來自查德的留學生阿里在昆明醫科大學攻讀臨床醫學專業,為了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他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在老師的輔導下進行醫學中文專業課的複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不僅鞏固了醫學知識,還領略了中文的美妙,這對我的職業規劃有很大幫助。」
來自巴基斯坦的路德考後表示,「考試中有醫生和病人間的對話,和我們去醫院實習遇到的情況很相似。寫作部分是寫病歷和處方,這個真的很實用,是每個醫生都必須要做的事。」
在南方醫科大學就讀的印度留學生蘇雅參加考試的時候正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門診部實習。實習中最讓她苦惱的是病人一看見坐診的是個「洋醫生」便要求換大夫。「可能他們覺得無法和我交流吧。所以我覺得學習醫學中文很重要,如果我能用中文和他們流利地交流病情,他們就會更加信任我。」
南方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陳君院長表示,MCT考試為全國醫學院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大家將以MCT考試為切入點,共同探討和解決提升醫學中文教學及留學生培養質量等問題。
天津醫科大學國際醫學院韓霏院長表示,臨床醫生的職業素養包含多種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病人、醫護人員等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醫學院校有義務教會來華留學生用中文進行交流,因此MCT考試的啟動是醫學來華留學教育的一個裡程碑。
福建醫科大學對外漢語教研室副主任劉亞斐表示,MCT對提升來華醫學留學生的教育質量和臨床實習效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將加快推動中國醫學教育走向世界,也將有利於培養更多知華友華、醫術精湛的國際醫務工作者。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發布
2020年11月底,《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出版。大綱由考試介紹、等級標準、話題大綱、任務大綱、醫學專業詞彙大綱、樣卷等內容組成。
MCT考試內容包含聽力、閱讀、寫作三部分,根據考生的考試得分判定能力等級,能力等級分為三級。大綱中詳細介紹了各等級的總體能力描述及分技能描述,為學習者及教師準確定位水平等級、了解學習目標提供了參照。
話題大綱以交際話題為載體,如「醫生與醫生」「醫生與患者」的交流等,把醫學中文教學和專業教學相結合,突出醫學中文的獨特性,實現醫學中文能力與醫學專業認知協同發展的目標。
任務大綱設置了一系列具體的、可操作的語言交際任務,如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疾病診斷等,引導學習者在「在做中學」,在醫學交際場景中提升自身醫學中文水平。
醫學專業詞彙大綱精選了1500個常用、典型的醫學中文專業詞彙。為便於使用,結合現代中文詞彙的詞性標註慣例及醫學中文專業詞彙的特殊性,為每個詞標註了詞性和讀音,並對個別詞語的變調情況進行了標註。
為給使用者提供最直觀的考試參照,樣卷部分選取了首考試卷,提供了聽力材料文本及音頻材料,並附以參考答案,便於考生有針對性地複習、訓練。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有沒有對MCT多了一些了解呢?2021年的MCT考試將於5月和11月舉行,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喲~
來源:語合中心,漢考國際
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