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中文+』項目,不僅讓我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很大幫助。」留學生阿里說。
近幾年,為了滿足學員需求,推進職業教育與國際中文教育融合發展,很多國際中文教學項目在教授中文的基礎上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整合優勢資源,不斷拓展「中文+」項目內涵及承載力,為各國學員搭建起職業發展與國際交流的平臺。前不久,《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的發布就是「中文+醫學職業教育」的典型例證。
2020年年底,經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研發,《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發布,大綱由考試介紹、等級標準、話題大綱、任務大綱、醫學專業詞彙大綱、樣卷等內容組成,旨在為教師教學和考生備考提供科學指導。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以學習醫學為目的的來華留學生規模正逐年擴大。在此背景下,提升專業學習和臨床實習過程中的中文實際運用水平成為醫學專業留學生的實際需求,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應勢而生。
該考試主要面向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境外用中文進行醫學專業學習的學生以及在中國境內外用中文進行臨床診療的中文非第一語言的醫護工作人員等,考查其在醫學/醫療場景中與患者、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用中文進行交際的能力。
2019年12月15日,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在全國正式開考。來自安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醫學專業的近千名來華留學生成為MCT的首批考生。
不少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在考試前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醫學中文專業課的複習中。「通過考試前學習,不僅鞏固了醫學知識,還領略到了中文的美妙,這對將來的職業規劃有很大幫助。」有留學生如是說。
據了解,醫學漢語水平考試根據考生的考試得分判定能力等級,共分三級。日前發布的《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詳細介紹了各等級的總體能力描述及分技能描述,為學習者及教師準確定位水平等級、了解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提供了參照。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的頒布,為醫學漢語水平考試的開展提供了科學指導,便於考生有針對性地制定複習策略。同時,有利於切實保障並提升『中文+醫學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李寶貴說。
「中文+職業教育」是語言和職業相融合的教育。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首設「中文+職業技能」論壇,邀請中外企業與教育專家共同討論如何開展就業創業對接,此舉引發不少業內專家關注,也讓更多的目光投向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
在李寶貴看來,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的實施以及《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的頒布是對「中文+職業教育」的有益嘗試,將進一步推動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有助於國際中文教育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劉旭撰文指出,推進職業教育與國際中文教育融合發展,整合優勢資源,拓展「中文+」項目內涵及承載力,賦能國際中文教育轉型升級發展,既是國際中文教育轉型升級發展的著力點,也是提升中國語言文化傳播能力的突破口。
專家們建議,應充分尊重中文教學和職業技能教學各自特點,堅持以中文教學為基礎、以職業教育為特色、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產教融合為途徑、以試點項目為引領,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專業標準建設、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大力開發教學資源,為「中文+職業教育」實施提供保障。
泰國孔敬大學校長助理阿查拉婉、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埃中應用技術學院院長易卜拉欣·法裡斯、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常務秘書鍾耀輝表示,培養既懂中文又懂技能的複合型人才,符合各國經濟發展需求、符合學員職業發展規劃,因此實施「中文+職業技能」項目受到廣泛歡迎,要堅定不移推進「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發展,不斷創新思路,拓展合作領域,期待與各方全面合作,培養更多懂技術、懂語言、懂文化的優秀人才。
在「中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路上,「中文+醫學教育」並非獨行者。近年來,為了滿足各國中文學習者職業發展的需要,不少海外中文教學機構將「中文+職業教育」納入教學軌道,並進行了積極嘗試。
2020年12月18日,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泰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委員會在線籤署《關於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啟動建設全球第一所語言與職業教育學院,這標誌著中泰雙方將深度合作,推動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發展。
此前,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共建「中文+職業技能」國際推廣基地啟動,基地將根據外國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以中文為切入點,逐漸向其他領域延伸,打造出各類「中文+」項目,為各國培養既懂中文又懂技術的專業人才。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長謝永華認為,要充分發揮「中文+職業技能」優勢,注重產教研用相結合,力促國際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深度融合,尤其是要在建設「中文+職業技能」師資人才庫、研發「中文+職業技能」教材、舉辦國際性技術技能競賽和組織開展國際學術會議等方面下功夫,助力中國語言文化和職業教育走出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指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作為全國首個「中文+職業技能」國際推廣基地承辦院校,將充分發揮基地作用,著力解決語言文化、職業教育、企業聯合走出去面臨的專業標準、教學資源、師資人才等方面的難題。
目前,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中文+」特色項目,涉及高鐵、經貿、旅遊、航空等領域,不僅為各國中文學員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職業教育培訓和就業發展機會,而且為中外人文交流與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語合中心
如果您有感言見聞、學員故事、教學方法、知識乾貨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歡迎通過weixin@chinese.cn郵箱給我們投稿~我們期待您的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