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門:情緒崩潰的孩子,有多可怕?

2020-08-10 洞見

情緒失控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講理,不是吼叫,而是需要被「看見」。

——鹿媽

作者 | 哎呀媽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

題主說,女兒平時的作業量大,可效率不高、不細心、自尊心特別強。

每次輔導作業,女兒不耐煩就會情緒崩潰,哭鬧不止,甚至還說了「要自殺」。

他和妻子試了很多辦法安撫女兒,可再怎麼表揚鼓勵、好言好語,都沒效。

如今他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只好發帖求助,希望能得到些幫助。

一石激起千層浪。

答主們獻良策妙計後,還忍不住感慨一番:

「太理解你的心情了,我和孩子他爸也是摸索著走過來的。」

「用我曾經失敗的經驗告訴你,問題其實是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在孩子。」

「聽你聊你女兒的表現,我仿佛覺得是我老公在吐槽我。」

家長朋友圈流傳這麼一句話:

不怕孩子調皮搗蛋,最怕孩子情緒崩潰。

孩子一言不合摔東西、聽到「不」字就大哭大嚷、不合意就打人……

種種崩潰的場面,令人慾哭無淚。

為什麼平日裡像天使一般的孩子,明明沒有罵他打他,可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呢?

孩子崩潰的情緒

正在說「我不行」

超級育兒師》中,馬學琴是個單親媽媽,平時照顧患有眼疾的女兒,生活很不容易。

雖然女兒活潑開朗,生活自理能力強,可脾氣特別暴躁,一發起火來,容易失控:

扯著嗓門大聲尖叫,滿地打滾,甚至還會對她拳打腳踢。

為了讓女兒「冷靜」下來,她試過把女兒鎖在門外,也試過消失不讓女兒找到。

方法用盡,情況毫無改變。

看到女兒經常性「發作」,她心力交瘁,憂心忡忡。

無奈之下,只好求助蘭海,希望專家能夠「治治」女兒,讓女兒變得正常一點。

專家一來,就發現問題所在:

女兒一有情緒,媽媽的做法反而成了失控的助力。

比如,為了鍛鍊女兒眼力,媽媽會要求女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穿珠子」任務。

不完成,沒飯吃。

女兒反抗無效,只好趴在地上,左手拿珠右手拿線努力「穿」。

因為看不清,女兒怎麼穿也穿不進,一急,還把珠子全部踢翻。

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二話不說,直接怪女兒沒完成任務,不準吃飯。

被媽媽這麼一「罰」,孩子情緒徹底崩潰了,尖叫聲充斥整個家。

作為旁觀者,蘭海看完倍感揪心:

心疼無能為力的女兒,也痛心拒絕的媽媽。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

「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

孩子的每一次崩潰,不過是在傳遞一個信息:

「媽媽,我看不見,幫幫我;

媽媽,我肚子餓,請給我吃飯;

媽媽,我不會,告訴我……」

可媽媽感受不到,反而一個勁地把女兒往外推,才讓失控的場面愈演愈烈。

發展心理學理論說,未成年孩子的情緒情感是不穩定的,年紀越小,越容易衝動。

當煩躁、痛苦、糾結時,他很難用合宜的方式發洩表達,就容易瀕臨失控。

如果身邊的人一而再再而三拒絕伸出援手,那麼對他而言,就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其實,孩子也想照著別人的要求來做,可他自身年齡和發展水平有限,想要控制好不穩定的情緒,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負面崩潰,不過是孩子的「求助信號」。

他沒辦法遏制住「負面情緒」這條惡龍,急需父母齊心協力的幫助。

讀不懂孩子的「我不行」

只會讓孩子更痛苦

記得一次,在商場裡看到一個小孩吵著要買玩具。

一開始,媽媽平心靜氣跟孩子講道理,可孩子不聽。

媽媽一煩,聲音一下子拔高了好幾倍:「再鬧,媽媽就走了。」

聽到這,小孩直接大哭起來,還坐在地上死命不肯走。

媽媽就更生氣了,想把孩子扯起來拉著走,可孩子很倔,怎麼弄也不願起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媽媽有點受不了,「啪」一聲直接打了孩子一記耳光,然後就死拽著孩子走。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看得我心裡直發顫。

以暴制暴,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這個場景下,孩子需要的已經不是玩具了,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妥善對待。

父母越是簡單粗暴忽視孩子的情緒,就越容易將茫然失措的他置身於孤立無援的處境中。

陶行知說過:

「我們對於兒童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

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難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小歡喜》中,英子多次表達想要上南大的想法,可媽媽始終不同意,還不斷督促英子要以「清華」為目標。

在煎熬和壓力下,英子情緒崩潰了,發瘋似的跑去海邊要自殺。

可媽媽還是不懂,不斷反問英子:

「你為什麼非要去上那個南大呀?」

都到了這樣的地步,自己還得不到理解,英子多年來的委屈,一下子崩了,心如死灰。

每個孩子內心都特別敏感,他們有害怕,有無能為力的時候,當無法被理解和看見時,他們便無法感受到愛和關注。

這樣的「忽略」,容易讓他們喪失鬥志和生命活力。

就像是被堵住了求助的口,想好好說,說不出來,瘋狂大哭,也沒辦法被理解。

這樣下去,難以言表的痛只會傷害孩子的一生。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爾加認為,沒有能力表達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都是「情緒文盲」。

傳遞給孩子知識能讓孩子走得高,幫助他控制情緒,成為「情緒管家」,才能讓孩子走得遠。

聰明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時,都懂得做這三件事:

1. 用擁抱替代說話

先別和他說太多話,更不要急著講道理,直接擁抱,安撫他此時此刻不安的心情。

有一次安吉在拍電影,因入戲太深,一時間緩不過來,情緒失控大哭了起來。

當時爸爸沙溢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緊緊抱著他,用手輕輕撫摸讓他冷靜下來。

這一記擁抱,讓安吉感到踏實安心,慢慢地,他的情緒也平復下來。

要知道,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腦子和外界是斷了聯繫的。

與其跟他說,不如直接用擁抱來告訴他:「孩子,別怕,爸媽在呢。」

2. 嘗試理解孩子的情緒

嗯哼有一次被硬物扎到了腳,痛得把家裡的玩具到處亂扔,還大喊大叫。

看到這個情況,霍思燕先是坐在嗯哼旁邊安撫孩子,然後主動用自己的腳去扎硬物,表示真的「太痛了」。

看到媽媽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後,嗯哼很快就不哭了,還要給媽媽吹吹。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崩潰大哭,我們父母要做的是接納他的情緒,理解他的感受。

哈佛大學博士喬拉米卡利說:

「同理心讓我們更有意義地、滿足地與他人連接,是建立愛的關係的核心。」

父母的同理,會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慢慢地,他的情緒困擾也會減少。

3. 找對發洩情緒的切口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贊同。

相反,在同理之後,父母要告訴孩子該如何正確發洩負面情緒。

辨別清楚容易導致失控的原因,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的發生,同時引導孩子嘗試用正面行為來宣洩。

比如用語言表達出來、用文字記錄下來,或者用恰當的運動方式釋放負能量。

孩子知道情緒是有辦法解決時,他就不再陷入自我苦惱中,受情緒的奴役。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放任自己的情緒不受控制,這會讓他們覺得丟臉不安、害怕受罰。

當父母對孩子的全部表示理解和包容時,他們才會有勇氣在父母面前展示真正的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該架起溝通愛的橋梁。

別在孩子被動關閉輸送愛的大門時,父母只想破門而入或視而不見。

相信在父母的愛和關懷下,孩子定能日漸成為一個能夠感知自己、接納自己、成就自己的大人。

教育有章有法,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康的陽光少年。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知乎熱門:情緒崩潰的孩子,有多可怕?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這個場景下,孩子需要的已經不是玩具了,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妥善對待。聰明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時,都懂得做這三件事: 先別和他說太多話,更不要急著講道理,直接擁抱,安撫他此時此刻不安的心情。有一次安吉在拍電影,因入戲太深,一時間緩不過來,情緒失控大哭了起來。
  • 孩子情緒崩潰究竟有多可怕?知乎高贊回答揭露真相
    熊孩子情緒崩潰難管教,大概是全天下老母親共同的難題。各大視頻平臺也經常有孩子哭鬧不止,大人手足無措的熱門視頻。我們能發現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達激烈情緒的時候,比孩子還不知所措,只希望眼前失控的局面儘快結束。所以很多家長不惜用暴力、無視等極端的手段應對孩子情緒崩潰,殊不知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可能會影響改寫他的一生。
  • 情緒崩潰的孩子有多嚇人?不要讓電視中的劇情,發生在現實當中
    知乎上有人尋求過這樣的幫助:題主的女兒在做作業的時候效率很低,可是她的自尊心還特別強,當家裡人輔導女兒的作業時,女兒情緒經常失控,甚至還說出了想要自殺的話。孩子調皮搗蛋都是小問題,可是那麼小的孩子經常性的情緒崩潰是因為什麼呢?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存在著問題呢?
  • 河南女生高考撕毀他人2張答題卡:孩子情緒不穩定,有多可怕?
    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是可怕的定時炸彈知乎上曾經有爸爸發出了「靈魂問題」: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都會崩潰,每次大哭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這名二年級的小女孩,平時作業很多,一看到這些作業就會情緒失控。
  • 「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壓抑孩子的情緒,到底有多可怕?
    於是,長大後的日本人特別會照顧身邊人的想法,也很有強烈集體主義感,守規矩,做事完美到變態。但他們也不會哭了,不敢輕易在別人面前表露情緒。這是我們大多人對崩潰的真實態度——不是疏而是堵。眼淚要憋回去,生氣要忍著......這是很多爸媽「解決」孩子情緒的一貫做法。這樣做,沒有顧及孩子的情緒、沒有理會孩子的感受,更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是無效的,也是可怕的。哭是小孩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很多大人生生剝奪了孩子「哭」的權利。他們不知道這種做法,切掉了孩子對情緒的感受能力。
  •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易怒的父母有多可怕!教您幾招學會控制情緒
    本以為遇到了多難的事,結果經了解,原來是因為孩子上網課不認真,媽媽一時沒想開,想要嚇唬嚇唬她……完全可以想像到這位媽媽拖著孩子往海裡走的場景:一邊拽著孩子,一邊對孩子大聲呵斥,動作粗魯、表情猙獰!也完全可以想像出孩子當時的心情:崩潰、絕望,感覺到了世界末日。
  • 孩子總情緒崩潰怎麼辦?儘早重視孩子「情緒教養」,才是對孩子好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不同的家長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人用更加粗暴的語言和暴力讓孩子"閉嘴",或者會不理睬孩子,對孩子哭鬧不聞不問。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教養",並且越早越好,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情緒,增強情緒管理能力。面對孩子情緒崩潰,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1.
  • 比崩潰更可怕的是,年輕人沒有情緒了
    文 戈多比起用成功學要求年輕人的「控制好你的情緒」,我們更需要的是龍應臺在80年代鼓勵大家的——「我受夠了,我很生氣」。我們的「工具人」屬性被日益強化,豐富的情緒顯得不合時宜。從踏入職場的第一秒,成功學就開始向你販賣:合格的成年人,需要與憤怒與眼淚保持距離,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因為情緒與工作效率成反比,因為情緒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面對著這些鋪天蓋地的「情緒管理」職場秘籍,我們將負面情緒壓在箱底,學著做「不動聲色」的成熟大人,就連崩潰也要悄無聲息。
  • 二年級孩子作業崩潰大哭「想自殺」,父母需要怎麼辦?
    「我要被孩子氣出心臟病了!」一說到輔導孩子作業,總能聽到不少家長被孩子氣得不行、「還想多活幾年」的吐槽。可是,您是否想到,在您被輔導作業搞得痛不欲生的時候,孩子承受的壓力只有更大。知乎有個熱門提問: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時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這位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遇到了四個問題:1、慢:孩子寫作業慢,別人30分鐘完成的作業,她要做上50分鐘以上(作為男孩的媽媽,我覺得這其實不算慢的……);2、錯:總是出錯,各種馬虎。比如:7*7-1,孩子總是算成50。
  • 考生情緒失控撕掉前後桌試卷後離場,孩子情緒管理有多重要?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一位考生在考場上突然情緒失控,不僅撕掉了前桌的考卷,後桌的考卷也被撕掉了,然後崩潰離場。這個情節曾被知乎網友提問過,沒想到真的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了,也讓這位考生成為了第一位「0分」考生,甚至有網友將他評為「最令人氣憤的0分考生」。
  • 二年級孩子,輔導暑假作業時情緒崩潰,甚至說出輕生的話,怎麼辦
    「二年級孩子,輔導作業時情緒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輕生的話,該怎麼辦?」父母是孩子最初接觸和模仿的對象,父母言行舉止會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所以,育人先育己,你希望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那你自己先要有什麼樣的表現。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可怕?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娃一輩子壞脾氣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己和世界萬物,都有著一種近乎苛刻的要求,稍有不滿意情緒就會直接爆發,像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面對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的情況,寶媽們往往是「懵逼」狀,並帶有一點委屈。仿佛整個世界都得符合娃的想法,不然的話就會崩潰。耳膜和心臟每天都得等著隨時受到折磨,一不留神,自己的情緒也會隨之崩潰。那麼為什麼寶寶會在這個時期發生這種變化呢?其實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不聽話,而恰恰能夠說明,寶寶表現出來的種種叛逆的行為,都是他們成長的證明,能夠很好地說明他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他在用行為和言語表達「我不一樣」。
  •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採用「紅綠燈法」,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控
    當孩子情緒崩潰哭鬧不止的時候,父母的反應類型不外乎四種:1.壓制型。壓制型父母面對孩子哭鬧時容易崩潰,於是恨不得一秒鐘之內壓住孩子的情緒,要麼呵斥要麼威脅孩子,甚至會以動粗的方式來強行讓孩子停止哭鬧。這種「以怒制怒」的方式雖然很快可以讓孩子止住了哭聲,但會給孩子的心靈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出一句感慨,那就是「小孩的臉簡直就是六月的天啊」。確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善變,可能上一秒他們還在抱著玩具玩耍,下一秒就傷心欲絕,大哭大鬧。雖然孩子們的行為看起來很難以理解,但是生活當中,就連家長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 魔鬼一樣的情緒失控,到底能有多可怕
    昨天家長會的一場罵戰,讓我領教到了情緒失控的可怕!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來開會的家長非常多,就因為會後一個家長和老師多說了幾句話,另外一個家長等的不耐煩了,接著就爆發了爭吵。言語十分粗鄙,各種問候滿天飛,將要準備動手的節骨眼被趕來的校保安制止!
  • 孩子情緒失控有多可怕?高考生考場撕掉兩位考生答題卡!
    你知道孩子的情緒失控有多可怕嗎?7月8號,在河南平頂山,一位學生在高考現場撕毀兩個同學答題卡。我記得前段時間,有位新聞上報導有位母親情緒失控,拿起棍子打孩子,孩子吐血了,父親才發覺不對勁,送孩子去醫院。英子建議,當父母自己感覺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可以選擇立馬走開,去另一個房間,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環境,調整好心態,再和孩子進行交談。還有前兩天,一對夫妻在橋上爭吵,妻子居然情緒失控,把懷中穿著紙尿褲的嬰兒扔到了江裡面。
  • 孩子情緒崩潰怎麼辦?可高效調節情緒的「冷靜角」,你應該會創建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說到孩子發脾氣的倔強樣子,很多家長都有發言權,但要說到如何處理得當,恐怕多少會有些疑惑。有個家長在群裡分享,昨天他帶孩子去餐廳吃飯,就因為當時沒讓孩子自己去洗手臺洗手,就有了小情緒,回到餐桌又要吃雞腿,她沒答應,直接幫孩子剝了雞腿肉,結果一下子就嚎起來了。
  • 高考學生情緒崩潰,手撕他人答題卡:有一種惡,叫做見不得別人好
    最終,她只能為自己的情緒失控買單,高考成績被判零分。這名撕他人答題卡的女生感覺自己沒考好,精神崩潰時,她可以選擇提前交卷離場,甚至放棄接下來的考試,都沒人可以真正指責她。但故意撕毀他人答題卡,就是人性之惡了。面對眼前的困境,她不止一種選擇,每一種選擇,她都會有退路,畢竟對於她,人生才剛開始。
  • 「可怕的兩歲」讓人談之色變,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試試這麼做
    孩子們開始頻繁拒絕家長們的要求,開始經常發脾氣,不聽話,甚至還會大吵大鬧,經常性的大哭,情緒崩潰。說到可怕的兩歲,他最初起源於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他的作品《影響力》中。他在作品「逆反心理」這一塊指出,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做出的大多數行為,都可以用逆反心理進行解釋。
  • 當你情緒崩潰時,如何體面離開?
    ·1· 保持情緒穩定到底有多難? 說難也不難,我每天情緒都挺穩定——穩定地崩潰。 這不是我的問題,或者說,這不光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能做到不處在崩壞邊緣的現代人是少數。 這就算是勉強保持情緒穩定成功了。 保持情緒穩定的一個原始辦法就是,在不耽誤事兒以及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盡情地情緒崩潰。崩潰不可怕,可怕的是瞬間爆炸,免冠徒跣,以頭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