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奔向夢想的路,通往墳場和深淵

2020-09-05 觀照閣

文 | 李子熙

公眾號 | 李子熙 ( Lizixi_2020)


01


如果要評選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一定能排進前三名。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估計每個自學過英語的人,都背誦過這篇英語經典演講。當年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被激情澎湃的文字深深震撼。

它的作者是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面對25萬遊行示威者,馬丁路德金髮表了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說,感動了全世界。

他毫無爭議地成為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導人,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徵,美國黑人的希望。

希望,如夢幻泡影。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被槍殺,死因至今成謎。留給世界的,只有他的那個著名的夢想。

2020年8月28日,抗議的人群再次聚集到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

這一次,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在父親站立過的地方,向世人、也是向天堂的父親宣告:

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爭取到的社會進步,如今再次處於危險之中,黑人必須捍衛前輩通過艱苦努力贏得的自由!

因為2020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悲劇、慘劇,讓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像一塊被揭開的傷疤,血淋淋地擺在全世界面前。

一、5月25日,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殺。

視頻傳遍了世界每個有網絡的角落,憤怒的人們掀起了「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

一時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亞特蘭大等,美國各大城市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種族歧視示威活動,最終演變成騷亂,甚至傳染到了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

二、持續的示威和騷亂活動尚未平息,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小城基諾莎,黑人男子布萊克,在赤手空拳的情況下,被白人警察從背後連開七槍,倒在自己三個孩子的面前。

三、8月26日,還是威斯康星州小城基諾莎,一位手持AR15步槍的十七歲白人少年,被一群黑人抗議者追打。倉皇中,他舉槍射擊,造成兩人當場死亡,一人受重傷。

槍手隨後向警方投降,但耐人尋味的是,警方並沒有逮捕他,而是讓他離開。後來由於事件在媒體上發酵,他才被當地警方逮捕。

如果馬丁路德金活到今天,看到今天發生的一切,不知作何感想。

奴隸的兒子與奴隸主的兒子並沒有如他所願,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他們互相舉起了槍。


02


非洲裔人口佔美國總人口的15%-20%。自從南北戰爭、解放黑人運動之後,美國不斷爆發民權運動,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黑人提高政治和社會地位,消除不同人種之間的隔閡,提高黑人在教育、就業、階層躍遷等方面的機會。

然而,收效甚微。

許多不了解美國歷史的人,會把美國黑人階層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貧困、教育水平低下、犯罪率高等,歸結於黑人自己的基因不好,好吃懶做,不求上進,認為黑人是爛泥扶不上牆。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將美國黑人的問題歸因於黑人自身的觀點,是典型的因果顛倒、本末倒置。

從「我有一個夢想」,到「黑人的命也是命」,不難看出,美國黑人對這個社會有多麼無奈,以至於曾經熊熊燃燒的平權夢想,如今變成了只求苟活於亂世。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但是美國黑人通往夢想的路,早已或被堵死,或被斬斷,他們就像屈身於一座空懸海外的孤島。

四周只有茫茫海水,周而復始地潮起潮落,消磨了每個人的意志,面對如鐵蒼穹,只能發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微弱哀嚎。

說美國黑人天生懶惰,沒有經商頭腦,不能把握機會?

來看看作為黑奴的孩子——奧拓瓦·格利的遭遇。

1868年12月,格利出生於阿拉巴馬州,父母是根紅苗正的黑奴,在美國內戰後獲得自由。

格利雖然家境貧寒,但有一顆努力進取之心。

他自學成才,長大後當過教師,又在郵政局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與無數年輕黑人一樣,懷揣著赤誠的美國夢,他和妻子一起遷移到俄克拉荷馬州,尋找機會和財富。

他們來到一個名為「佩裡」的地方,定居,創業。後來,格利競選了縣財政部長,再後來又被任命為鎮裡學校的校長。他還開了一家小商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世紀之交,距離佩裡不遠的塔爾薩地區發現了大油田,許多當地人一夜暴富。

格利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於是賣掉了自己的商店和土地,一家人搬到了塔爾薩,開始自己的二次創業。

他具有不凡的商業頭腦和冒險精神,預測隨著油田的開採,會有大批非洲裔自由民和佃農到此掘金。

於是孤注一擲,在塔爾薩的格林伍德買了一片土地,坐等地產升值。

格利賭對了。

短短幾年,格林伍德迅速崛起,經濟發展迅猛,甚至成為紐約等大城市的競爭對手。

城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豪華酒店林立,新興的百萬富翁遍地。有點像我們香港旁邊的一個小漁村,發生的春天的故事。

這裡的企業大多歸黑人所有,格林伍德被譽為「黑人華爾街」。

住在塔爾薩的歷史學家漢尼拔·詹森在著作《黑人華爾街》說:

「格林伍德是美國南方腹地逃避經濟、社會和政治壓迫的避風港。正是由於歧視黑人現象的存在,以及黑人在白人主導的經濟中缺少發言權,才使得這裡的經濟如此繁榮。這是必然的結果。」

這是抽向「黑人天生懶惰,沒有經商頭腦」言論的一記大耳光。

格林伍德的寶石——夢幻劇場

隨著城市的欣欣向榮,黑人們建起了商店、理髮店、美容院、撞球廳、溜冰場、醫院、學校、教堂。

格利繼續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他除了經營一家雜貨店,還擁有一家格利酒店,創辦了旅社和職業介紹所。


作為企業家的代表,他被任命為當地治安官的副手,負責管理黑人。

當然了,格利只是眾多黑人富豪的一員,不然這裡也不會被稱作「黑人華爾街」。

《俄克拉馬之鷹》報的老闆詹姆斯·古德溫說:

「格林伍德的重要之處在於,它不僅是屬於黑人社區,而且是美國的縮影。這裡就像其他發展中的愛爾蘭、希臘或猶太社區一樣,人們有信仰。

他們努力工作,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也相信資本主義和自由。人們應該把格林伍德看作是美國的一部分,而不是某種反常現象。」

如果事情到此結束,那「黑人華爾街」絕對可以成為燈塔國大書特書的典範,放到今天一定會大肆炫耀,看我們美國多平等。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並不以人的夢想為動力。

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緊張的種族矛盾,從來沒有化解過。它如果不是在爆發中,就是在醞釀中。

醞釀已久的矛盾終於在1919年夏天爆發了。白人開始襲擊黑人,三K黨大行其道,種族騷亂不斷,濫用私刑現象不勝枚舉。

1921年,暴力衝突終於燒到了塔爾薩,燒到了格林伍德。

6月1日,白人暴徒們點燃了格林伍德的許多建築,並對黑人華爾街展開了有組織地燒殺搶掠。他們甚至動用了飛機,投擲燃燒彈。

這場屠殺造成200多名黑人死亡,35個街區被毀。

格利大半生的心血在這場騷亂中付之一炬,此後遷往洛杉磯,再無音訊。

沒有一個白人因此得到懲罰,哪怕是道德上的譴責都沒有。如果對華人勞工被白人屠殺的歷史熟悉的話,這一點也不奇怪。

1921年這場對「黑人華爾街」的屠殺和洗掠,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美國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白人至上主義者對其他種族的傲慢和冷酷。

他們怎麼會任憑其他種族的人,在政治地位、社會地位上爬到自己頭上呢?

他們所謂的種族平等,一定是建立在將各種資源剝削殆盡的基礎之上,將你們剝奪得一無所有、一乾二淨,再給你們所謂的平等和自由。

表面上,黑人獲得了人身自由,但被剝奪了全部資本的黑人,永遠只能活在「生物鏈」的最底層,世世代代繼續做沒有鎖鏈的奴隸。

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幾代人的積蓄,根本不存在經濟上的機遇。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黑人所謂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也是無水之源,無根之木。

黑人們的美國夢,可以醒醒了。


03


馬丁路德金的抗爭之路,是一條類似於甘地的和平訴求黑人民權之路,效果如何,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

黑人表面上獲得了政治正確,但也僅僅是流於表面和形式,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失業率都說明黑人依然是社會的底層。

儘管在政治地位上比美國黃種人略高一些,但在經濟上肯定是最底層無疑。

其實與馬丁路德金的和平政治路線,同時進行的還有另外一條路——革命之路。

這就不得不說起名噪一時的「黑豹黨」。

1966年,加州奧克蘭兩個青年黑人休伊·牛頓和鮑比·西爾成立了黑豹黨。

休伊·牛頓(右)和鮑比·西爾(左)

休伊·牛頓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這是對黑人迫害最為嚴重的州之一,歧視司空見慣,白人對黑人濫用私刑的行為層出不窮。

在讀大學期間,休伊·牛頓讀完了觸及到他靈魂的一套書——《毛澤東選集》。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

在讀書期間,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鮑比·西爾,倆人成立了黑豹黨,旨在通過武裝鬥爭,建立屬於自己的革命政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加上革命理論加持,黑豹黨的勢力迅速壯大。

他們統一著裝,黑色皮夾克+貝雷帽,人手一把散彈槍,在大街上成群出現,在視覺上極具震撼性。

這對當地的警察構成了嚴重威脅。

每當有警察要找黑人的麻煩,就會有黑豹黨人真槍實彈地站在附近圍觀,警察們誰還敢隨便逮捕黑人,更不用提今天發生的跪殺和背後七槍事件。

加州政府不得不出臺新的法案,禁止在公共場合攜帶上膛的武器。

1967年5月,在加州州長的一次出訪活動中,鮑比率領了一群黑豹黨人突然出現在鏡頭裡。

面對鏡頭,鮑比發表了自己的演說,宣讀美國憲法賦予自己的持槍權力,聲稱加州政府搶走黑人的槍,就是剝奪黑人的合法權利和自由。

話音未落,一個白人警察走過來將鮑比的槍拿走,還把他拷了起來,整個逮捕過程都鏡頭記錄下來上了電視新聞。

結果,為黑豹黨做了免費的宣傳,一時間聲名鵲起,成千上萬的人寫了入黨申請書,其中還不乏同情黑人的白人以及大量少數族裔。

除了學習了「槍桿子裡出政權」,黑豹黨還貫徹了「群眾路線」和「統一戰線」思想。

他們密切聯繫群眾,在貧困社區開展公益活動,包括免費兒童早餐、免費診所、法律諮詢、文化掃盲等底層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

他們旗幟鮮明地指出:黑豹黨的核心原則在於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黑豹黨不是黑人至上主義者。黑豹黨致力於消除不公正,而不是憎恨白人。

可以看出,黑豹黨的行動還是在服從既有體制的前提下進行的,他們依然對美國盎格魯撒克遜為利益核心的體制抱有幻想,希望在夾縫中為黑人爭取更大的權益。

比起今天騷亂中漫無目的的打砸搶,這依然是一個偉大的思想進步,至少他們有自己的革命理念,自己的革命路線,能夠讓更多的人團結起來,形成統一戰線。

並逐步將矛盾由種族間矛盾,轉向階級矛盾。

這就觸動了美國統治階層的敏感神經。

我國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先生,曾經在美國生活過十五年,新中國成立後排除萬難回到祖國懷抱。

他在歸國後寫給留美同學的一封信中說道:

「美國是一個工業先進的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統治階級為了模糊階級間的界限,就把全國公民按種族分作很多等級。

因為這個原因,種族間互相歧視排擠就很厲害。黑人的社會地位固然很低,我們中國人在那裡的社會地位也很可憐。」

我們劃分人群,是按照對資本佔有的不同來劃分。而美國,是按照人種,這樣就可以使被壓迫的無產階級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擰成一股繩。

美國的底層,遇到了經濟困難,不是想著去和快撐死了的統治階級、既得利益集團鬥爭,而是天天想著是別的族裔搶了自己的飯碗。

美國排華的百年血淚史、黑人華爾街的覆滅、今天黑人對街區商店的打砸搶,這些都是美國統治階級將種族豎向劃分的「累累碩果」。

而黑豹黨的宗旨,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被壓迫人民,這嚴重危害到了美國統治階級的核心利益。

所以,黑豹黨必須死。

1967年10月,休伊·牛頓被指控涉嫌謀殺警察被逮捕。在法庭受審時,陪審團是清一色的白人。結果可想而知,他在監獄裡蹲了三年多才被假釋。

鮑比·西爾也好不到哪裡去,1968年因「懷疑煽動騷亂」而被捕。法官不允許他請律師,也不允許自我辯護。

情急之下,他大罵美國的開國領袖華盛頓和傑斐遜是蓄奴者,於是被下令嘴裡塞滿布條,並且五花大綁。

最終他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罪名是藐視法庭罪。

黑豹黨的兩個創始人相繼入獄,好在黨內還有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弗雷德·漢普頓。憑藉出色的組織、演講能力以及個人魅力,他成為黑豹黨新的領袖。

最為關鍵的是,政府從他身上找不到任何汙點。這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1969年12月4日凌晨,14名全副武裝的警察,衝進了位於芝加哥小區的一棟公寓。

坐在客廳打盹的保鏢馬克·克拉克被警察迅速擊斃,死前他朝著天花板勉強開了一槍。

之後警察衝進臥室,對著床上黑人男子的頭連開兩槍,確認目標死亡後,將他的屍體拖到臥室門口,製造與警察發生對峙的假象。

被當場執行槍決的死者正是弗雷德·漢普頓。

幹完這一切,警察對聞訊趕來的記者宣稱:

「黑豹黨拒絕搜查,並首先開槍,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最終,弗雷德·漢普頓和他的保鏢在槍戰中不幸遇難,警察們全程保持了極高的克制和忍耐」。

後來的獨立調查揭露了真相:警方一共射出82-99發子彈,而黑豹黨方面,只有保鏢臨死前倉促射中天花板的一槍。

四天後,美國政府出動包括特種部隊在內的350多名軍警,還用上了直升機、坦克,突襲位於洛杉磯的黑豹黨總部,在抵抗了五個小時之後,黑豹黨員們繳械投降。

被砍掉了「大腦」的黑豹黨,從此一蹶不振,最終消失在歷史的深處。

自此,黑人的抗爭史,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儘管看似很熱鬧,但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宣洩而已,再也掀不起狂風巨浪。


04


在歷史上,自由的美國黑人,曾經還有過一條模仿以色列建國之路。

19世紀上半葉,美國社會出現了黑奴之外的自由黑人,這讓美國社會面臨了一個難題,如何處理自由黑人與白人之間的關係。

一方面,白人擔心自由黑人會鼓動黑奴造反,引發暴力革命;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自由黑人會爭奪他們的工作機會,擠佔政治和經濟權利。


於是,民間組織「美國殖民協會」應運而生,目的是將美國自由黑人遣返回非洲。

1821年12月,美國海軍的一支艦隊在非洲美蘇拉多角登陸,隨即對當地土著黑人提出土地要求。

在槍炮的威脅下,他們從土著黑人手裡搶走了一片土地,命名為「賴比瑞亞」。

後來的幾十年裡,美國陸續向這裡遣返了幾萬名自由黑人。

1847年,賴比瑞亞共和國成立,政府由移民來的美國裔黑人執掌。

這個黑人為主的共和國,完全照搬了美國的政治制度。

這裡要插一句,那些對美國民主制度抱有幻想的人們清醒一下吧,以為有了他們的制度,就可以成為美國一樣的強大國家,這是犯了驢唇不對馬嘴的低級錯誤。

美國的強大,在於美國本土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在於他們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的血腥和野蠻,在於一戰和二戰期間的隔岸觀火和漁翁得利。

比如賴比瑞亞就犯了這個錯誤,他們以為,只要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就可以成為非洲的燈塔國,黑人的以色列。

結果是,沒有美國的命,得了美國的病。

這個以美國為靠山的民主國家,目前只能靠出口鐵礦和橡膠等初級產品為生計,它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每年要靠糧食援助解決溫飽問題。

其根本問題在於沒有完成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就淪為了美國的經濟殖民地,成為全球產業鏈上的最末端,提供簡單的原材料,且沒有控制權。

該國最大的橡膠園至今仍然屬於一家美國的公司。

不過,對於佔賴比瑞亞總人口數僅僅3.4%的美裔移民後代來說,他們牢牢操控了這個窮國的政治經濟命脈,活成了自己當年最討厭的樣子。

而剩下96.6%的黑人同胞們,卻依然要為基本生存而努力。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賴比瑞亞陷入內戰。

這裡最出名的就是盛產娃娃兵,一群本應該坐在課堂裡沐浴陽光的孩子,紛紛拿起了武器,為代表不同利益的軍閥而充當炮灰。

內戰直到2003年才在聯合國的介入下停止,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流離失所,當時全國總人口才300多萬人。

如今的賴比瑞亞,依然是貧困潦倒的代名詞。

當然了,賴比瑞亞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即便它能夠取得成功,今天也完全不具有可複製性。因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供今天的自由黑人們遷徙建國了。

賴比瑞亞建國的意義在於,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的醜。外表塗脂抹粉,裡面醜陋無比。

一旦有一天,美國失去了賴以自豪的經濟實力,它的內部矛盾和衝突,將會化為一雙鐵爪,將美國社會撕裂成碎片,拋灑在歷史的旋渦中,衝進無底的黑洞。

綜上所述,美國的種族問題,無解。

美國黑人曾對黑人總統歐巴馬給予厚望。結果是連歐巴馬本人,都因為出生地的問題,被不懷好意的白人共和黨人公開質疑。

連美國總統,尚不能擺脫歧視的目光,那些掙扎在底層的黑人們,遭遇種種不幸,也就不足為奇了。

《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作者,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在考察完美國之後,認為美國的種族矛盾之深,能調和的,只有上帝他老人家了。

當虛無主義成為問題的唯一答案,除了發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最後呻吟,今天的美國黑人們,還能像馬丁路德金一樣,對著幾百年來用同胞們累累白骨堆砌起來的美國歷史,對著暗無天日的遙遠未來,喊出那句口號來嗎: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醒醒吧!今天是夢醒的時候。

在夢想起飛的地方,美國黑人迎來的並非聖光披露,而是燈塔的坍塌,前途漆黑一片。

坎坷曲折之路也未曾成坦途,而是荊棘滿路,虎狼當道。

今天的美國黑人沒有夢想,今天的美國黑人只有掙扎。

為活著而掙扎。


相關焦點

  • 黑人和白人平等相處,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美國的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矛盾,遲早都要暴發。160年前的南北戰爭,雖然廢除了奴隸制,但黑人在美國一直是二等公民。50多年前,馬丁·路德·金的那個夢想,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實現。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那一個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黑人和白人平等相處的夢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也是全美國所有黑人的夢想。但是,誰都知道,那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 美國因「黑人之死」陷入暴亂,重溫經典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我無法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對種族主義說不!」「對警察暴力說不!」……激憤的抗議口號,將美國長期積累的系統性社會弊病揭示無遺,同時讓美媒陷入了對1968年的集體回憶。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被人刺殺,年僅39歲,當時他正前往該地區支持為爭取同工同酬而罷工的黑人清潔工人。
  • 55年前的今天,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玉)【1963年8月28日】55年前的今天,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上面這尊石像,相信你不會陌生,這就是高中英文教材裡《我有一個夢想》的作者——馬丁·路德·金。下面就由我帶你來認識一下,這位了不起的名人吧!
  • 幼稚園殺手為美國黑人發聲:我有一個夢
    由黑人George Floyd之死引發的美國暴亂仍在持續,Hip-Hop發源於美國黑人族群,國內卻鮮有說唱歌手為他們發聲,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是個敏感話題。一周前天府事變寫了首《I can't breathe》diss美國,而在幼稚園殺手昨日發布的《我有一個夢》裡,我聽到的不是憤怒,而是悲憫與理性。
  • 美國白人為什麼歧視黑人?
    美國在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國的支持下,終於打敗英軍,英國被迫於1783年在法國巴黎籤訂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也被稱為《巴黎條約》。從1775年到1783年的美英戰爭也被稱為美國的「獨立戰爭」。美國獨立以後,繼續從非洲大量販賣人口,大量的黑人奴隸為白人種植菸草和棉花。
  • 華盛頓市長:在通往白宮路上塗標語「黑人的命也是命」
    當地時間6月5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市長鮑澤下令在通往白宮的街道上塗上「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醒目亮黃色標語。他在推特上稱,塗有標語的16街區域被命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廣場」(「Black Lives Matter Plaza」)。
  • 王俊凱,永遠都在奔跑著的少年,奔向美好,奔向夢想,奔向未來
    王俊凱,永遠都在奔跑著的少年奔向美好,奔向夢想,奔向未來如果我特別想去做這件事,我一定會努力去做,不管你堅不堅持,這個夢想都是你前進的動力。
  • 在弗洛伊德事件外,美國黑人還承受著什麼樣的歧視?
    此前爆發的弗洛伊德事件,無情撕開了美國無視人權、虛偽、暴力的真面目。讓我們回顧一下事件當時:一名警察用腿將一名黑人進行鎖喉,無視其「我不能呼吸了」、」別殺我「、」媽媽「的哀嚎,持續對其進行暴力執法,最後造成死亡。 這起事件引發了美國大規模的暴動和遊行,使得美國社會積累已久的矛盾持續爆發。
  • 美國黑人在耗盡世人的同情心,黑人要的是特權,可不是什麼平權
    歷史:黑人問題已經在美國存在了數百年之久了,從林肯解放黑奴宣言再到上個世紀美國出臺的平權法案開始,美國黑人其實已經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優待了。例如每所美國大學招生時都會嚴重地向黑人學子傾斜,黑人學生能夠以比其他種族少得多的分數就能上到一個好的大學。
  • 美國黑人評論員聲淚俱下:在這裡做黑人太難了,我們太累了,太痛苦了
    每經編輯:趙慶因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德雷克·喬文「膝蓋鎖喉」致死,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抗議活動持續進行,28日已是第三天。騷亂局面不僅沒有平息,而且呈現出升級態勢。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報導,美國黑人政治評論員巴卡利·塞勒斯在新聞節目《New Day》採訪中,談及此事時不禁聲淚俱下說道:「在這個國家做黑人太難了,因為你的生命不被重視」。
  • 5句話看懂美國黑人之死
    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已經過去了一周。在這一周內,美國幾乎所有階層都與弗洛伊德產生了關係:有人抗議示威,有人打砸搶燒,有人呼籲和平,有人主張放狗。↑5月28日,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一名男子手舉受害人喬治·弗洛伊德的遺像參加抗議活動。
  • 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在中國?停的飛機規模規模僅次於美國
    特別是飛機,在退役之後,要麼銷毀掉,要麼就封存,這就誕生了新的名詞——飛機墳場。如果說到飛機墳場,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那個規模龐大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美軍幾乎所有的退役飛機都會存放在這裡,因為這個基地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圖森,這裡是沙漠性氣候,乾燥少雨,所以飛機存放在這裡不容易被雨水腐蝕,而這裡停放飛機的規模十分龐大,密密麻麻停放的都是飛機。
  • 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金
    近來在美國由於弗洛伊德之死而引發的民眾關於黑人長期以來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問題上出現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乃至引發大範圍暴亂。看到新聞上的報導,我只想借用美國現任總統的一句話「美國成了全世界的笑柄」。這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學到的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先生於1963年8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內發出了這一響徹世界的聲音。他已經為美國指明了方向,只可惜直到今天方向依舊偏離著。
  • 美國有種族歧視嗎?黑人問題困擾一個世紀,為什麼不能根除
    後來這些黑奴同樣也成為了美國的居民,但居民也分三六九等,黑人們長期飽受歧視,這就是美國黑人運動的由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二戰後的抗議運動許多黑人們曾經通過暴力來爭取過自己的權力,因為槍炮軍隊都掌握在了美國的白人手裡,所以這批黑人的結果可想而知。
  • 全球第二大飛機墳場,封存超2000架戰機,位於河南的一個小城市
    萊特兄弟研製出飛機之後,人類就實現了自己飛上藍天的夢想。後來人們又逐漸開始把飛機運用到戰爭之中,各種各樣的戰鬥機也隨之應運而生。不過任何事物都要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戰機也不例外。
  • 美國黑人的抗爭與宿命
    這些非洲黑人移民被視為社會最底層的群體,他們原本在非洲草原與密林中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卻被迫捲入了世界資本貿易體系的構建過程,而他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被壓榨與欺辱的不幸者。▌ 電影《亂世佳人》劇照,圖中右為劇中的黑人女僕對那些奴隸主而言,黑奴只是動物一樣的商品,根本沒有靈魂,不需要去理解和尊重。
  • 從弗洛伊德之死,回顧馬丁·路德·金經典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遊行示威已在美國持續數日,凸顯了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主義問題,讓美媒陷入了對1968年的集體回憶。1968年,美國民眾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種族不平等,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
  • 四百年的創傷:一文讀懂美國黑人受壓迫和反抗歷史
    他保護南方黑人,並重重打擊了白人至上組織三K黨(Ku Klux Klan)。這一時期通過了《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給每一個出生在美國境內的人賦予公民身份;還通過了《憲法第十五條修正案》,保證公民不論種族、膚色或以前是否奴隸,都賦予投票權。在重建期間,數名南方黑人贏得州政府和國會席位。其他成就包括南方第一個由國家資助的公立學校系統,比較公平的稅法,以及取消公共運輸和住宿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
  • 麥當勞啟動2020「點亮夢想」帶兒童畫作奔向月球 打造有夢想、有...
    麥當勞啟動2020「點亮夢想」帶兒童畫作奔向月球打造有夢想、有歡樂、有美味的六一兒童節(2020年5月28日)2020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麥當勞在全國正式啟動2020年「點亮夢想」活動。今年,「點亮夢想」將與「中國探月」合作,徵集3至11歲的兒童夢想畫作隨「嫦娥五號」奔向月球!
  • 美國華盛頓爆發反種族主義大遊行,馬丁·路德·金長子發聲
    57年前的8月28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發出了種族平等的呼聲。當天,25萬人走上街頭舉行遊行,主題是「爭取就業和自由」。事實上,此次遊行在今年6月初就安排上了,當時,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引發了全美示威抗議浪潮。組織者是老一代民權領袖、美國非裔浸信會牧師阿爾·沙普頓和馬丁·路德·金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遊行主題定為「把你的膝蓋從我們脖子上移開」——直接呼應弗洛伊德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