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界
有文化標籤、有國潮屬性,這個爆紅的品類還有多大潛力?
作者 | 國君
來源 | 咖門
(ID:KamenClub)
3年增長近30倍,這是燒仙草相關企業的發展數據。
有文化標籤、有國潮屬性,這個爆紅的品類還有多大潛力?
從「中國仙草之鄉」平遠,到以書亦為代表的主打燒仙草產品的品牌,多方採訪後,我們來認真探討一下。
國潮流行,燒仙草崛起
我看到一組數據:2009年~2019年的10年間,中國品牌的關注度佔比由38%增長到70%。
近乎翻一番的增長量,指向的是國潮品牌:比如中國李寧、百雀羚、回力等等。
近年來,國潮品牌受到廣泛關注
在茶飲裡,國潮也在崛起,最具代表性品類的就是燒仙草。這款帶有中國口味記憶、文化基調的產品,其品牌註冊量3年間增長了近30倍。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7年共註冊燒仙草相關企業79家,而2018年註冊量達到了235家,同比增長197%,2019年共註冊775家,同比增長230%。
燒仙草為何能崛起?
1、有文化原點和種植基礎
平遠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贛、閩三省交界處,地處亞熱帶過渡的氣候區,適宜仙草生長。 早在2009年,南方日報報導,該縣種植仙草已達到6萬畝,年產值2.2億元。10年前,平遠已經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仙草之鄉」稱號,是梅州市唯一一個王老吉公司掛牌仙草種植基地。
有20多年仙草種植歷史的平遠,全縣有6000多農戶、近萬人從事仙草種植加工, 是全國最大的仙草種植加工基地。這是燒仙草上遊種植的一個縮影。
長久以來的穩定供應和傳播,已讓仙草的口感,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味道。
2、《天天向上》帶貨,走入年輕人的時尚圈
有幾百年食用歷史的燒仙草,上個月來到了《天天向上》。
在這個年輕人喜愛的節目中,燒仙草被汪涵、錢楓、王一博等一眾明星打Call。讓這個產品通過年輕時尚的方式,受到更多奶茶女孩的關注。
3、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助推
《天天向上》裡推出的燒仙草茶飲,來自書亦燒仙草品牌。
讓燒仙草從菜單邊緣走向C位,讓燒仙草成為僅次於珍珠奶茶的選擇,離不開書亦燒仙草這樣的品牌助推。
在美團上可以看到,最近半年,書亦的一款燒仙草產品已經有120.9萬+的銷量。在上個月美團815超級惠吃節的活動中,根據銷售額數據,書亦燒仙草成為熱銷TOP10品牌之一。
另一方面,來自供應商的數據顯示:書亦一年使用1.2萬畝的植物仙草,共計1200+戶農戶在進行種植,每年累積為這些農戶創收1200萬元。
作為燒仙草品牌的領導品牌,在書亦的引領下,燒仙草這個品類,被喜小茶、蜜雪冰城等品牌集體上新,讓燒仙草以多樣化的形態在門店落地,從地方飲品成為主流茶飲。
4、供應端仍在持續加碼
已經有20年歷史的平遠縣曹字食品廠,2019年也見證了這一品類的爆發。 「以前生產的仙草,主要是在特產超市零售,以及甜品中使用。2019年,在茶飲渠道,我們工廠的產品,賣了500噸。」該工廠負責人告訴我。
超市售賣的仙草原料
500噸是什麼概念呢?該廠負責人估算,相當於製作了一億多杯仙草茶飲。 而這僅僅是一家工廠,僅僅是一個產區。
除了廣州平遠,還有福建龍巖、臺灣新竹、廣西欽州等三大仙草產區,都在需求端的倒逼下,正在規範種植、規模加工。 燒仙草飲品的爆紅,徹底帶來了產業鏈上遊的改變。如今不少仙草加工廠都注意到了飲品領域,在銷售渠道上增加了飲品負責人。
這一品類的爆發,經歷了怎樣的路徑?我們先來正確認識一下燒仙草本草。
燒仙草,到底是什麼「草」?
被燒仙草種草已久的奶茶女孩們,可能很多還不了解「這顆草」。
仙草真的是一種「草」,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形狀與薄荷相似,3~4月種植,每年10月份收割。
仙草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它是少有的含有膠質的植物,把仙草葉子摘下來揉搓就能感受到黏滑。細胞壁裡的仙草多糖,溶於水後可以凝固成膠狀,一般統稱為仙草膠。因為自帶膠質,所以無需添加食用膠,仙草被稱為「天然果凍」。
在《本草綱目》記載中,仙草有清涼降火,美容養顏的功效。
平遠最古老的仙草製作工藝,是把新鮮仙草晾曬成仙草幹,再8小時熬製,變成黑色的仙草湯,冷卻後,加入澱粉熬煮,再冷卻後,就是爽滑的仙草凍。
比較公認的說法是,仙草小吃源於客家人,興盛於廣東(特別是梅州一帶)、福建,後傳至臺灣,有至少幾百年的食用歷史。
仙草凍和燒仙草,細究起來並不一樣。在閩南語裡,「燒」是熱的意思。
潘升儀是來自臺灣的資深茶飲研發,他說,在臺灣,仙草凍加小料,可以吃冰的,叫仙草冰;冬天天氣冷,仙草乾熬製成汁,加入花生葡萄乾等小料,趁熱喝下肚,才是「燒仙草」。
那麼,燒仙草接下來會有多大的衍生空間,可以從這個品類的發展歷程裡找找。
品類成長記:從街頭小吃到「中國仙草」
往前數10年,燒仙草還僅僅是個地方小吃,火不到黃河以北。10年前,肯德基曾上過燒仙草飲品,但因為北方沒有認知度,黯然下架。
從地方小吃到國民飲品,燒仙草的發展經歷了4個重要歷史時期。
1、小吃時代
在平遠的客家人記憶裡,燒仙草叫「仙人粄」,是童年常見的消暑小吃,撒上白砂糖,5毛錢一碗。 街邊的仙人粄攤位
「夏天下地割稻穀,酷熱無比,一碗冰冰涼涼的燒仙草,能將五臟六腑的悶熱都清除得一乾二淨,人手一碗。」仙草是平遠人久遠的記憶。
入行10年的資深研發丁健,是福建人,在他的記憶裡,盒裝和罐裝的仙草蜜,是從小吃到大的美食。
潘升儀分析,至少在六七十年前,臺灣就開始流行燒仙草了,街頭巷尾都能找到燒仙草的攤位。
2、甜品時代
2006年前後,當時上大學的我第一次知道「燒仙草」,是在鮮芋仙。 鮮芋仙的招牌產品,是仙草凍配上芋圓和芋泥球。
鮮芋仙的火爆,在全國颳起了燒仙草風潮,當時有芋貴人、仙芋傳奇,都以燒仙草為主打甜品。
和鮮芋仙同期,丁健告訴我,福建當地的八婆婆燒仙草、廈門的福伯燒仙草,都是他經常打卡的老牌子。
以甜品的形式,燒仙草第一次進入大眾消費者的視野。自此,從街頭小吃,到高顏值甜品,燒仙草經過了第一次產品升級。
3、飲品時期
正如蘋果改變了手機行業,亞馬遜重塑了電商的業態一樣。每一次行業和產品的迭代,必然都會有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推手,在背後發揮關鍵作用。
這次是書亦燒仙草。 在還叫85℃tea的時候,就經常聽到消費者說:「我在前面的燒仙草等你。」當時燒仙草就是店裡的爆款,燒仙草也成為了品牌的標籤。2017年品牌更名時,公司敲定了「書亦燒仙草」,以燒仙草這個細分品類,正式進軍茶飲市場。
燒仙草的滑嫩口感,加上葡萄乾、花生、紅豆等輔料的搭配,「半杯都是料」的書亦燒仙草,找到了撬動消費者心智的支點。
事實上,把燒仙草加入飲品,書亦並不是第一個。丁健告訴我,除了福建當地的八婆婆燒仙草、廈門的福伯燒仙草等老牌子,早期的大口九、大臺北等品牌,都有燒仙草飲品。還有CoCo都可、1點點,都在很多年前就有燒仙草。
真正讓燒仙草突破區域限制,從小吃變成國民飲品的,是從書亦燒仙草的爆紅開始。
而書亦也獲得了品類爆發的反哺,迅速從一個區域品牌,躋身全國頭部茶飲品牌,在茶飲行業颳起了「燒仙草」風。
4、中國仙草時期
大家有沒有一個感受: 兒時的美食,是種抹不去的味蕾記憶。而人群的味蕾記憶,放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讓很多地方品類有機會變成全國性品類,甚至走向世界。 燒仙草也是如此。
在飲品領域,珍珠奶茶已經成為中國美食的一個重要標籤。 仙草飲品有沒有這個機會? 在書亦的公眾號上,今年6月份出現了一個詞:中國仙草。 這個名字,讓人快速聯想起中國李寧、中國華為、百雀羚等國貨,繼而聯想到民族情結與國民屬性。
我們常說,這是中國品牌大步向前的時代,是國潮直線上升的時代,但代表著「國」的巨大寶藏,如何與代表著「潮」的表達方式更好結合,卻從來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它需要創造者在注重產品品質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同時融入當下。
而中國仙草和中國茶一樣,都是有根的,是生於斯長於斯、歷史悠久、生命力強大的產品。
衡量一個品牌做「國潮」是否成功,先要看它是否有傳統文化的基因,再看它能否將傳統文化與當下潮流相融合,而更具時尚感。
書亦的「中國仙草」提供了一個範本。它將傳統小吃與時尚的茶飲文化融合,這是區別於其他品牌的不一樣的實踐方式,它使兩者的結合綻放出了更大的魅力。
在品類賽道上,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最潮的東西生命周期最短,而最大眾的產品生命力最強。2018年已經出海的書亦燒仙草,如今已經在多倫多、菲律賓等地正式開店,中國仙草,有一天必然會享譽全球,成為中國美食的符號。
中國仙草,能在全世界「種草」嗎?
英國一戰後輸出了紳士文化+立頓川寧的下午茶消費習慣,美國二戰後向全球輸出了好萊塢流行文化和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等一大批品牌。
大國崛起一定會伴隨著文化輸出,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費品輸出。
由此可見,起源於某個國家的潮流品牌,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流行並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追捧,基於國情的文化滲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參考中國涼茶在世界的流行,足以預見中國仙草的潛力。2019年,以仙草為重要原料的中國涼茶,已經遠銷60個國家和地區,年銷量200億元。
飲品店現制的仙草茶飲,標準化程度高,存儲、運輸都沒有太多限制,口味更豐富,健康屬性更明確。
燒仙草,變成世界人民打卡的「中國仙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