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2020-12-16 趣說科學

文/行走天涯

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若說到世界上地震發生率最頻繁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也是因為日本國家處在地震帶上的原因,日本人至少每天會經歷十次以上的地震,但因為地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並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和影響。不過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地勢板塊運動幅度越來越大,日本很可能會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地震。

特別是有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的海溝已經開始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這意味著日本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300年難得一遇的大地震。級別將很可能超越2011年3月11號發生在日本東北部的9級大地震。一旦地震發生,可顯而知將會給日本民眾帶去多麼大的傷害了。雖說目前地震還沒有到來,但日本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全球上百位的科學家預言,有可能在下世紀末之前遭遇大地震的襲擊。

既然災難就快無可逃避了,日本應該如何來應對這一場超級大地震呢?並非日本不想做出及時的應對的方案,實在是因為9級以上的大地震,已經超過了人力的範圍。而且幸好是發生在日本國家。倘若發生在我國,又或者印度等一些人口密度極為大的國家。將造成的傷害更加是不可挽回的。

對於日本國家來說,也沒辦法像應對五級地震以下的方式去應對九級以上的大地震。同時還因為日本背靠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的原因。如果地震發生了,很有可能還會引發海嘯。並會讓本身地勢就不高的日本國家更雪上加霜。每一次地震的到來,都會將日本國家朝著馬裡亞納海溝推去。最終日本將很可能會消失在地球上。

日本地震局一直都在嚴肅的應對著斷層,每一次運動的方向。但苦於只能看,無法做出應對的措施,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提出來?並去拯救日本呢!

相關焦點

  • 馬裡亞納海溝地震活動帶初探
    這裡所指的馬裡亞納海溝,是廣義的說法,實際包括從馬裡亞納海溝以南的亞普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經日本小笠原群島以西洋底並斜穿日本本州島,直達我國的小興安嶺山脈,是一個巨大的弧形構造帶。這個構造帶是一個能動的構造帶。
  • 美國阿拉斯加海域發生2020年最強地震,等級7.8級,海嘯預警發布
    由於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因此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州。發生在1957年3月9日、1964年3月28日和1965年2月4日的三次大地震分別在「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八大最強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發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2018年更是發生2次7級大地震(1月23日和11月30日)。
  • 2020年日本地震襲來,或加速日本沉入「深淵」,引發民眾強烈不安
    據媒體1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4日凌晨4時53分,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芮氏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50千米,日本關東多地震感明顯。這次的地震對日本來說,本不過是「小打小鬧」,但日本科學家卻發現了潛伏的更大危機。
  • 日本專家預測9級地震隨時來襲,北海道或將出現30米高海嘯!
    日本大地震導致滿目瘡痍。(網絡圖片)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周二(4月21日)預測,日本東北至北海道一帶未來可能發生芮氏9級或以上的大地震,屆時北海道、巖手縣等地區或會出現高達30米的大海嘯。而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帶,到時更可能被高逾13米的巨浪淹沒。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澳洲的大火,非洲的蝗災,仍在蔓延的新冠病毒,車諾比禁區爆發的大火等。如今,日本政府還在全力抗擊疫情,關鍵時刻又傳來一個噩耗,有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發出預警,可能會發生兩場9級以上的特大地震。
  • 黃石國家公園28天內發生213次地震,科學家:屬正常現象!
    美國黃石超級火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也是全球最活躍的一個活火山。若其爆發,將是一場堪比小行星撞地球的噩夢。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在過去28天裡,黃石國家公園發生超過200次地震。不過科學家表示無大礙,屬正常現象!
  • 俯衝帶大地震規律:能量頻率與深度呈正相關性
    進入21世紀的10多年,地球上發生了20多次震級超過8級的大地震,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環太平洋和環印度洋的俯衝帶附近。有些俯衝帶大地震導致海溝附近的海底發生超過10米甚至幾十米的移動,從而引發大海嘯,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地球上發生的大地震大部分都是俯衝帶逆衝大地震,它們的破裂規律是否真「有跡可循」?
  • 日本預告 9級大地震 30米海嘯
    日本內閤府周二(21日)公布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警告日本以東海域有可能發生達到芮氏9.3級的大地震,和近30公尺高的海嘯。 預測還說其中2011年曾因海嘯導致嚴重核事故的福島核電站所在地,將有可能再被海嘯襲擊,核電站營運商東京電力表示,將會研究對策。
  • 科學家稱智利地震或僅為前奏 更強震恐在後頭
    【環球網綜合報導】智利北部日前發生7.8級地震。據香港《文匯報》4月3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地質學家奧爾門丁格稱,這次智利地震並沒有完全釋放出斷層累積近140年的能量,他們擔心,這次地震可能只是前奏,威力更大的地震恐怕還在後頭。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日本頻道--人民網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
  • 日本科學家從空中電子密度變化中讀出地震預測信號
    中國成功預測海城地震之後一年,同樣的技術卻未能預測另一場更大的地震(唐山大地震),後者導致了二十幾萬人死亡。日本坐落於板塊運動頻發的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在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後,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前兆只適用於一場地震,無法用來預測下次地震。大自然似乎在不斷改變規則。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基於先前地震的模式,預測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帕克菲爾德附近將發生地震。
  • 日本疫情未結束,北海道或發生9.3級地震,30米高的海嘯!
    之所以引發轟動,主要是由於此次預測的地震震級,高達9.3級!一旦發生,將超過2011年9.0級東日本大地震,成為日本地震觀測史上的最強地震。哎,還讓不讓人活了?消息一出,很多小夥伴都來問,日本真的會發生大地震嗎?從長遠來說,大概率可能發生。
  • 7級大地震!日本發生2020年全球第二高地震,地球又不穩定了?
    根據2月13日科學報告指出,日本當地時間12日晚上,位於北海道和福島地區,在中間僅相隔1分鐘分別出現了4.4級地震和5.5級地區之後,引發了日本地震專家們的熱議,有專家認為這或許是日本311大地震的餘震之一,但也有地震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非偶然事件,需要警惕下,所以大家都還在討論之中。
  • 菲律賓防範大地震
    菲火山地震研究所所長索裡杜姆表示,印尼大地震後,附近太平洋島嶼也發生了規模較強的地震,這並不意味著菲也會發生類似強震。印尼地震後第二天,菲北呂宋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足以令人警覺。他說,儘管菲也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屬火山地震多發區,但也不必因此驚慌,而是給予足夠重視,提前做好應付大地震的充分準備。索裡杜姆指出,政府部門已在積極準備應對措施。
  • 美國華盛頓州發現巨量熔漿,溫哥華超級大地震再加重磅炸彈
    此前,美國科學家根據最新的勘測,就提醒美加西海岸加拿大卑詩省的卡斯卡迪亞斷層(Cascadia Subduction Zone)極為活躍,隨時可能發生九級大地震,一旦地震發生,溫哥華將首當其衝!這兩個板塊無論哪一個滑動,超級大地震就將一觸即發。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 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有媒體稱,本次臺灣地震威力相當於兩顆原子彈,高雄地震已發無數中華兒女的關切。  那麼,高雄此次地震因何引起?這樣級別的地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臺灣島由為何地震多發?海外網整合多家媒體報導,為您一探究竟。  專家談高雄地震原因:旗山斷層引發  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表示,這次高雄規模6.7級大地震的成因應該是旗山斷層所引發。  陳宏宇指出,旗山斷層是個活動斷層,也是許多地震研究人員關心的位置,當地以前曾有地震紀錄,但時間太早,已經不可考。
  • 6級、6.1級、6.9級,日本3天3次強震,真有大地震發生?
    地震在短時間可以說是真的頻繁,當然這是從數據上來說的,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18日,日本小笠原群島附近發生了兩次強震,等級大小為6級和6.9級,這兩次地震都未產生海嘯。而時隔1天,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再次發生了強震,等級大小為6.1級。
  • 嘉義梅山花蓮米侖斷層50年內恐發生7級以上地震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國科會」二十一日在引述「中央地質」調查所針對臺灣三十三條斷層中的八條研究報告指出,嘉義的梅山斷層、花蓮的米侖斷層,五十年內發生規模七級以上地震的機率可能超過百分之四十。   一九○六年三月十七日清晨,在嘉義梅山鄉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一級強震,造成長達二十五公裡的斷層。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那麼,高雄此次地震因何引起?這樣級別的地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臺灣島由為何地震多發?海外網整合多家媒體報導,為您一探究竟。專家談高雄地震原因:旗山斷層引發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表示,這次高雄規模6.7級大地震的成因應該是旗山斷層所引發。
  • 臺大教授研究稱新竹科學園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
    臺大教授研究稱新竹科學園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 2013年05月05日 15: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