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廚房」的概念越來越火,在「共享」概念有些唱衰的背景下,為何「共享廚房「能逆勢而起呢?
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這「共享廚房」的三個層次:「個人服務型共享廚房」、「餐飲經營型共享廚房」、「老樓沙龍型共享廚房」。
文 / 琉璃侃文化
「個人服務型共享廚房」——聚會、展示
「共享廚房」,在初始,其實是為那些空有一身廚藝卻無處施展的人提供一個發揮才能的空間,這樣的模式主要是針對大學生,或者是上班族的。
省去了置辦廚具、零碎佐料的繁瑣,空閒之時去「共享廚房」揮灑汗水、展現廚藝,或一人獨品,或多人共同協作,共享更多的意義是為個人提供支持,為聚會提供空間。之前有一些專門經營這樣廚房的場所,現在更多的是被所謂的「轟趴」取代。
這些,或可稱為「個人服務型共享廚房」。
「餐飲經營型共享廚房」——餐飲廚房、外賣窗口
而如今最火爆最有話題性的「共享廚房」,則是兼具商業地產和餐飲零售屬性的「聯合餐飲空間」。平臺將核心商圈的租賃場地分割成獨立的廚房檔口出租給外賣商戶,商戶只需向共享廚房平臺繳納一定的管理費即可享受一條龍服務,覆蓋場地、設備以及專業餐飲運營諮詢到品牌包裝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可快速幫助商戶改善成本結構,加速品牌方開店擴張的步伐。
這是一個商業模式。或可稱為「餐飲經營型共享廚房」。
這些「餐飲經營型共享廚房」,目前都還停留在共享物理空間的階段,也就是幫助商家快速開店拿證上平臺,外賣訂單都是來自幾大外賣平臺,生產是檔口制各做各的,配送是現成的蜂鳥、美團專送等。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外賣行業已經在人們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為主,在辦公商圈、住宅區、大學校區等地段,都需要大量的外賣餐飲服務。目前的外賣行業,有原本做堂食想要轉型的餐飲品牌,也有隻基於外賣服務的餐飲商戶。
線上生意改變了街道和零售環境,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餐廳和空間的使用方法。 共享廚房對於餐館老闆來說,這是一種低成本的外賣創業方式,或者以較低成本擴張外賣生意。
「老樓沙龍型共享廚房」——筒子樓、家屬樓裡的「沙龍」
其實說起來,中國早就有了自己特色的「共享廚房」——八九十年代及以前的老式筒子樓裡的「公共廚房」:廚房中間擺著做飯用的案板,四周是一圈對著牆的灶臺,可供8-10戶人同時使用。由於公共廚房沒有排煙設備,每到飯點,整個樓道裡都瀰漫著飯香,「一家燉肉整層皆知」。
同時,這個空間,也是大家家長裡短、談天說地的社交之地。
這或可稱為中國特色的「老樓沙龍型共享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