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任「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於2018年12月25日上任,就有網友整理了全臺22縣市的長、短期債務,經歷了1年半任期,「六都」普遍呈現暴增趨勢。如桃園市一舉多了268億元(新臺幣,下同)、新北市多了96億元,唯一例外是臺北市,減債了50億元。
臺灣網友24日上午在臺灣知名社交論壇上發文,分享全臺22縣市債務增減情況,用最新的2020年4月數據與2018年相比較,檢視各「首長」1年半執政下的成果。「六都」中,臺北市減債50億元,累計負債898億元;新北市增債96億元,累計負債1514億元;桃園市增債268億元,累計負債528億;臺中市增債159億元,累計負債1089億元;臺南市增債1億元,累計負債603億元;高雄市增債69億元,累計負債2550億元。
相較「六都」債務呈現上漲趨勢,其餘16縣市普遍減少,數據上較突出的有花蓮縣少24億元、屏東縣和彰化縣各少21億元、雲林縣少15億元,僅有新竹市增債3億元。
網友表示,非「六都」縣市中只新竹市增加負債,苗慄和宜蘭因超過舉債上限被要求限期改善,減少最多的竟然是花蓮縣。他點名「六都」中以桃園最為誇張,和2018年相比債務漲至2倍,就算扣除地下化和捷運約93億元的支出,「也是實打實的負債增加第一,真的什麼都要爭第一呢!」
對照表貼出後,臺灣網友開始爭論值不值得。「桃園正處於人口擴張跟都市、產業更新期,會舉債建設其實不意外」、「臺北市真的錢太多」、「花蓮很強阿,難怪當地人都選花蓮王」、「桃園的問題是,負債大幅上漲,預算執行率卻低的驚人」、「問題在哪大家都知道,審計單位也知道。」
臺媒實際查詢各縣市政府統計資料,由於各縣市人口數不同,若以平均每人負擔債務來看,「六都」中以桃園市表現最為優良,臺北市民3.4萬元、新北市民3.8萬元、桃園市民2.3萬元、臺中市民3.9萬元、臺南市民3.2萬元、高雄市民9.19萬元。
來源: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