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開啟「一日三餐」的先河,卻為何不吃午飯?夜市道出其中緣由

2020-12-17 文史溯源

「一日三餐」早已固化到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和習慣裡,我們甚至以為自古以來便如此。其實,久遠以來的古人一直保持著「一日兩餐」的飲食習慣。

遠古時,由於生存條件惡劣,生產力極其低下,古人都是「飢則求食,飽則棄餘」,飢一頓飽一頓,飲食毫無規律可言。

大概到了商朝,古人飲食漸漸規律起來,有了定時吃飯的習慣。但那時是「一日兩餐」,上午一頓,叫「朝食」,大概在9時左右;下午一頓,叫「哺食」,大概在16時左右。

當時社會以農業為主,人們大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節奏慢,沒有夜生活。即使到了繁盛的唐朝,政府實行宵禁,晚上不讓出門,人們仍是早早便入睡了。而且老百姓收入微薄,兩頓飯相應比較節省糧食。

「一日兩餐」,符合農耕社會的作息特點,也是當時生產力低下、商品經濟不發達所致。

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北宋,被宋人打破先例,開啟了「一日三餐」的先河。但是,宋人的「一日三餐」並非現代意義上的「一日三餐」。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

「午未間」,從午時到未時,也就是現在的上午11時至中午14時。「望子」是飯店門口挑著的招牌旗子。「拽下望子」意思是打烊了,不營業了。

擱現今,這個時段正是各大小飯店人流的高峰期,此時關門不是和錢有仇嗎?其實,我們老是犯拿現代人的思維去想像古人的毛病,我們吃午飯,天經地義,雷打不動,但宋人並不見得吃午飯。

宋人的「一日三餐」正處於「一日兩餐」到「一日三餐」的過渡期,這三餐和現在的三餐在時間上完全不同。

宋人的三餐包括兩頓正餐和一頓夜餐,正餐與之前的「兩餐制」時間一樣,上午9時左右吃一頓,叫朝食;下午16時左右吃一頓,叫哺食。

夜餐,主要是吃夜市。因為宋朝解除了宵禁,打破了坊建制,市場迅猛發展,特別是夜市異常熱鬧,經常開到三更(23時至1時)才停業,有的甚至通宵達旦。

夜市的各種吃食種類繁多,逛餓了、累了,或者看著吃食誘出饞蟲了,就地便在飯店裡、地攤邊大飽口福一頓,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日三餐」。

所以,宋人雖然一天也是吃三頓,但中午卻是不吃飯的,沒有人做午餐。

相關焦點

  • 午飯的起源:一日三餐的演化
    [摘要]我的困惑只是因為自己生活的世界都是一日三餐的,而在用「點心」指代午飯的那個年代,每個人卻都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上海崇明方言裡有一個讓我困惑多年的詞:即將午飯稱作「點心」。吃午飯叫「吃點心」。雖然自己操這種方言多年,但我一直不理解為何午飯會被稱為「點心」——這其中似乎隱藏著某個不得而知的歷史根源。這些年才漸漸意識到:我的困惑只是因為自己生活的世界都是一日三餐的,而在用「點心」指代午飯的那個年代,每個人卻都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
  • 午飯的起源: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的
    (文/維舟)上海崇明方言裡有一個讓我困惑多年的詞:即將午飯稱作「點心」。吃午飯叫「吃點心」。雖然自己操這種方言多年,但我一直不理解為何午飯會被稱為「點心」——這其中似乎隱藏著某個不得而知的歷史根源。這些年才漸漸意識到:我的困惑只是因為自己生活的世界都是一日三餐的,而在用「點心」指代午飯的那個年代,每個人卻都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
  • 大學老師道出其中緣由
    大學老師道出其中緣由很多大學生一提起英語四六級就很頭疼,因為有的大學如果在畢業時沒有通過英語四六級的話是不允許畢業的,所以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在大學裡英語等級考試臨近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人在校園的某個角落默默學習。大學期間基本上大部分學生們都繞不開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基本上大一學生是不會去參加英語四六級的,這是為何呢?
  • 2020年新農合繳納已結束,為何會年年上漲?專家道出其中緣由
    大家都知道,我國不僅地域遼闊,人口也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靠土地吃飯的農民朋友,在那個時候,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更不用說醫療保障,於是,國家為了解決農民朋友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推出了新農合的政策。
  • 紅木小鎮為何不在東陽在龍遊?方健忠道出其中緣由
    「紅木小鎮怎麼會在龍遊呢?
  • 【玩轉地理】身為資深吃貨,幹了這麼久的飯,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一直就是一日三餐嗎?  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一日三餐 從宋朝開始  平民正式開啟三餐制  如果客人要求趕緊吃完上路,就先給他上「蓋澆飯」之類的主食;如果客人想吃別家的點心,還可以派店小二去幫忙買。可見,宋人的服務理念並不比現代人落後多少。
  • 蝦尾為什麼比小龍蝦便宜那麼多,看完其中的緣由,再也不吃蝦尾了
    蝦尾為什麼比小龍蝦便宜那麼多,看完其中的緣由,再也不吃蝦尾了每年到了夏季,小龍蝦大量上市,很多朋友都喜歡去買上一點小龍蝦,然後親自下廚做上一份香辣小龍蝦,配上冰鎮的啤酒飲料,實在是太過癮了!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夜市上更喜歡用炒蝦尾來代替小龍蝦,難道只是因為烹飪起來比較方便嗎?
  • 不吃中午飯可以減肥嗎
    核心提示:很多人在減肥計劃開始時,基本上是先以控制飲食為主,以不吃某一餐為代價,比如不吃午餐,或是不吃晚餐,雖說這樣的行為降低了熱量攝入,但對健康其實是不利的,所以不太推薦大家這樣做。那麼長期不吃中午飯可以減肥嗎?
  • 午飯要吃飽,怎麼吃才健康?長期不吃午飯,對身體會有什麼危害?
    對於每天三頓飯怎麼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特別的研究過,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才不管健康還是不健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就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樣一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午飯問題,對於午飯現代人大多數都是點外賣,隨便應付的,也確實能夠管飽,可是也會給身體帶來問題。
  • 宋人的小資生活
    我一定答:宋朝,宋人的生活跟現代人非常接近。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用牙刷刷牙了,而且還用草藥製作的洗手液洗手,女孩十幾歲就開始面部護理了。宋人已經開始使用世界上最早正式發行的紙幣—交子,交子上會用許多技術數據來確保紙幣的真實性,並把偽造紙幣的懲罰也印在了交子上了。宋朝還出現了商品化的報紙—京報。
  • 一起開啟臺北夜市逛吃之旅
    一起開啟臺北夜市逛吃之旅) 逛夜市一直都是臺灣人非常重要的娛樂活動。
  • 宋人的詩意生活,慕了!
    最喜歡的還是趙師秀這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撫琴怡情,弈棋明智,宋人的業餘生活,豐富高雅。 春日萬花爛漫,粉牆細柳,他們隨風而動,踏春宴飲,炎夏則去往風亭水榭,吃著浮瓜沉李,賞新荷嫩綠。
  • 午飯什麼時候吃,減肥胖效果更好
    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身材保持得非常苗條的,可是大家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話,肯定會讓我們在這裡出現疾病的,那麼午飯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吃的呢?減肥比較胖的情況下,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可以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好的呢?
  • 飛機起飛後,為何空姐要拉上窗簾?機長道出其中貓膩!
    飛機起飛後,為何空姐要拉上窗簾?機長道出其中貓膩!如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飛機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乘坐飛機出行是非常舒適的,而且在飛機上能夠吃到各種美味的食物,而且空姐還會對遊客進行服務。
  • 廉價機票為何如此「便宜」?工作人員無意間道出了其中的「貓膩」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廉價機票為何如此便宜?工作人員無意間道出了其中的貓膩,接下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廉價機票為何如此「便宜」?工作人員無意間道出了其中的「貓膩」小編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十分關注特價機票的信息,有的機票甚至要打上幾折,價格如此便宜,讓人心動,雖然特價機票很便宜,很實惠,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的問題出現,工作人員無意中道出了其中的貓膩,接下來聽小編娓娓道來。
  • 為何太監要被閹割,年紀必須越小越好,此皇帝道出其中原由
    為何古代太監要實行閹割,而且是年齡越小越好。很多人可能都猜到一些相同的原因,太監是管理皇帝和眾多妃子生活起居的職業,正因為太監是閹割的身體,皇帝便能放心的讓太監們管理後宮的生活起居。從而保證自己後宮的眾多妃子都是乾淨的,可以忠於自己,也能避免妃子們被騷擾。但這僅僅是皇帝自己對太監的想法。那又為什麼太監在歲數越小的時候進行閹割越好?
  • 印度菜為何在中國沒有市場?看看印度的一日三餐,你就知道了
    不過,對於一些國家的飲食,我們卻無法接受,比如印度的飲食,為何這麼說呢?下面,救生圈就來帶大家看看印度的一日三餐是什麼?早餐同我國一樣,印度的早餐一般在家裡自己做,也有人會選擇外出購買街邊小吃。這其中較為火爆的是一種名叫「油炸空心球」的小吃,具體做法用麵粉加水做成一個空心球,其中加上土豆、扁豆、洋蔥等混合起來的湯汁,最後再撒上香料下鍋進行油炸。這種食物有些酸辣,還有一絲甜意,價格也不貴,只需要2塊錢,小孩子們很喜歡吃。這麼來看,印度的早餐似乎都很重口味,恐怕中國人的味蕾是接受不了的。
  • 減肥期間一日三餐怎麼吃最科學
    其實,一日三餐飲食結構選擇的好,能達到減肥目的。那麼,減肥期間一日三餐怎麼吃最科學?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很多減肥者都懂的減肥運動和飲食要結合的道理,雙管齊下的效果才會更加有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減肥者因三餐飲食關係導致身體肥胖。
  • 仁德宰相為何要休了自己織布的妻子,其中有何緣由,原因感人
    仁德宰相為何要休了自己織布的妻子,其中有何緣由,原因感人仁德宰相為何要休了自己織布的妻子,其中有何緣由,原因感人。在春秋的歷史上,魯國其實有一個叫做公孫休的宰相,這個人的學識很高,當時在魯國還被人們稱為博士。而且他這個人為官清廉。
  •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一日三餐是怎麼來的?
    中記錄了作者在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裡的所見、所聞:南美洲毗拉哈印第安人以食為樂,只要村裡有食物,他們一定要吃個精光。但是錯過一兩頓不吃,甚至一整天不吃也沒關係。他曾經看到有人連跳三天舞,中間只吃了一點東西。」「當毗拉哈印第安人第一次到城市,他們很驚訝於城裡人吃東西的習慣,特別是一日三餐這件事,離開村莊的第一餐,他們狼吞虎咽。第二餐,他們也同樣盡情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