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被拋棄的不只是老年人

2020-12-12 海哥商業觀察

(湖北一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

文/万俟 (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 ID:hgsygc)

近日,湖北某銀行,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的94歲老人,被家人抬到銀行,攙扶著到網點完成人臉識別,僅僅為了激活社保卡。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老年人成為了被時代落下的人。

實際上,不只是老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數字時代「拋棄」,成為數字時代的「受害者」。

面對數位化浪潮,不僅個體顯得無助,久經商場的公司同樣有些不知所措。當一部分人和企業抓住數字時代的紅利,乘著風口飛得越來越高,另外一些卻無奈隨風飄散。

1

數字時代的弱勢群體

今年,一幅幅心酸的畫面讓我們關注到了數字時代的弱勢群體——老年人。

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因為沒帶手機,不會掃碼,被車上眾多乘客斥責,甚至有人說,你白活這麼大。司機、民警堅持按照規定辦事,老人最終只能無奈下車;

大連的一個地鐵站,一位老人因不懂如何出示健康碼,而被工作人員擋在了門外;貴州的李阿姨因為不會掃碼支付,打車時多付了10倍的車費,原本15元的路程被收取了150元。

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會上網,讓老人出行難、看病難、辦事難。當手機成為大部分人的通行證,卻為老年人樹起一道「電子圍欄」。

但,數字時代的弱勢群體不只是老年人。

他們也可以是進行網貸卻無力償還的大學生、將全部身家投入P2P的投資者、被短視頻「假靳東」欺騙的大媽們、深信並轉發謠言的父母、背負蛋殼公寓租房貸的打工人……

數位技術的賦能下,人性中惡的一面更加具有破壞性力量。經濟領域的網絡黑灰產業、社交媒體領域內的網絡暴力以及傳播領域的繭房效應,製造了很多新受害者。

即使是普通網民,權益也在不知不覺間遭受侵犯。比如,我們的隱私難以得到保障。快遞信息、位置信息、人臉識別數據被洩露已經見怪不怪,廣告根據我們的興趣進行精準推送……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一個任人挑選的自助餐廳,有人吃到了精心烹製的大餐,有人吃垃圾食品,也有人吃到了玻璃碴。

進入數位化時代後,整個社會都按下了加速鍵。幾十年上演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並不誇張。

當整個社會的學習曲線開始變得陡峭,跟個體的發展曲線出現了錯位,就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數字鴻溝。

數字經濟下,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精彩,但同時也更加的焦慮,有更深的無力感,但是卻不能置身事外。時代在推著我們向前走,我們都害怕會成為那名不知道如何用智慧型手機辦理業務的老人。

今天被拋棄的是老年人,但其他人也未必能在這個時代遊刃有餘。

2

被時代拋棄的公司

不僅僅是眾多個體面臨數字鴻溝,很多傳統企業同樣面臨著數位化轉型的鴻溝,並難以跨過。這個名單上有手機巨頭諾基亞、膠捲巨頭柯達、娛樂連鎖企業HMV、美國最大的計程車公司Yellow Cab。

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這個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

馬雲一聲「實體零售已死」,從零售業到保險、醫藥、金融、媒體,眾多行業都被顛覆。

在2020年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下,數位化甚至成為企業運轉必須採用的基礎方式。

一個又一個網紅品牌只需兩三年崛起,甚至上市。與此同時,有著二三十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卻逐漸走向衰落。

數位化轉型並非易事,和那些沒有包袱、能夠輕裝上陣的初創公司不同,傳統企業轉型起碼面臨著「五座大山」。

《中國產業數位化報告2020》指出,企業當前的轉型困境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自身數字轉型能力不夠導致「不會轉」;二是數位化改造成本偏高、而自身資金儲備不足造成「不能轉」;三是企業數位化人才儲備不足致使「不敢轉」;四是企業決策層數位化轉型戰略不清導致「不善轉」;五是企業多層組織模式不靈引致「不願轉」。

不像「祖宗之法」,大部分企業都是以生存發展為目標,更多是不會、不能、不敢、不善,導致不願。而當企業終於痛下決心轉型,卻發現為時已晚,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

轉型不僅是一個快速、一次性的改變,而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與此同時,科技公司卻在加速變革,大廠們頻頻對組織架構「下手」,小米甚至在上市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裡進行了五次組織結構的調整。雙方的差距正在拉大。

曾擔任寶潔公司前IT和全球商業服務副總裁託尼薩丹哈表示,寶潔的IT和全球業務服務被認為具備業內第一流水準,但是這遠遠不夠,因為初創企業擁有50%的成本優勢和10倍的靈活性優勢。他還表示,70%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失敗了。

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傳統企業正在陷入兩難境地。

3

人人都應共享數位化紅利

技術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隨其而來的法律、隱私、倫理、道德、安全等問題也層出不窮。

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將這種風險與挑戰歸納為四類:包括技術系統越來越複雜導致的技術風險;智能技術擴大系統形成壟斷帶來的市場風險;精準算法推送等其他智能技術引發的社會風險;以及人們不適應新興技術衝擊和挑戰產生的認知風險。

國家方面需要引導形成數位技術的價值遵循和基本原則,畫出底線和邊界並嚴格監管。

前不久,《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式「亮相」,規範平臺的《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也相繼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外徵求意見。

除此之外,國家也開始出手,提倡對於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已經印發。

除了國家方面的監管,數字時代的主力軍——科技公司,尤其是科技巨頭更需要以身作則。

對於用戶,要堅守基本底線,做好個人信息保護,確保用戶權益不受侵害;對於行業,也要積極進行數位化賦能。

越來越多的巨頭意識到競爭從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共贏發展,他們也從曾經的顛覆者變身賦能者,要開放自身資源,為合作夥伴提供解決方案。

張勇說:「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本質是要回到人本身,從關注流量、關注交易量,到關注客戶、關注消費者,關注一個個具體的人,關注全社會的效益」。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

一部手機幾乎綁定了我們所有的個人信息,承載了大部分的社交、網購、安全驗證行為。網絡時代的公民權利保護應該得到重視。

相關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25.3萬億元,預計2020全年市場規模將達51.5萬億元。隨著產業網際網路向產業上下遊延伸,未來那些「老公司」將重新煥發活力。

中國網際網路已經走過25年,2020年開啟新十年。在5G等新基建的推動下,數位化會發展的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人與人的連接也變得更加緊密。讓更多的人和企業共享數字經濟成長的紅利,是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

相關焦點

  • 不讓老年人「被網際網路拋棄」,更顯社會人文溫度
    一個善治的社會圖景中,一定不會任由技術進步「拋棄」那些相對弱勢者。  老年人正被網際網路拋棄?國家「不答應」。  這樣一紙方案,無疑頗具現實針對性:無論是「八旬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還是「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事件,抑或者之前引發爭議的「老人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諸如此類的事情,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智能化時代對老年人的不夠友好。智能化時代該怎樣避免老年人成為被落下的一群人,成為一個亟須正視的問題。
  • 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數字支付、網上預約看病、掃碼點餐、健康碼登記……如今,數據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對於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可能格外困難。
  • 京考面試熱點:時代在進步,但不能拋棄老年群體
    真正讓老年人舉步維艱的,不只是這些看得見的生活問題,還有更多看不見的麻煩。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人身邊都有老人,所以關注老年問題非常必要。   【試題模擬】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智能時代」不能落下我們的老年群體。對此,你怎麼看?
  • 沒有智能機的老人:人老了,就註定被時代「拋棄」嗎?
    該報引用一則研究報告顯示,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可見陷入「數字鴻溝」困境的老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很顯然,數字時代不應當只屬於年輕人,老年人也是社會公眾的重要群體,多元包容、公正平等是衡量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價值標準。如果大量老年人被排斥在數字時代的「紅利」之外,那麼科技是否真的在造福人類就值得嚴肅思考了,尤其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
  • 被科技拋棄的老年人|從一個婚姻案例切入,手機讓人獨孤
    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在老年人群體中逐漸普遍,值得注意。有時僅僅是被時代拋棄,有時也會被感情拋棄。一、一位女士的擔憂劉女士,現年62歲,結婚40餘年。她的兩個孩子早已經大學畢業,居住在一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家庭。他們工作太忙,平時很難回家,偶爾打個電話都很稀罕。
  • 「移動互聯」時代不應落下老年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呼籲,社會管理和服務在制度設計或規則設計上不應忽略沒有選擇或者選擇有困難的群體,不應忽視他們的窘迫,哪怕他們只是少數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宋全成則提出,當今社會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避免「技術歧視」「數字代溝」的出現。一個健康碼難倒不少老年人北京市朝陽區66歲的王阿姨前陣子剛結束成都的旅行回到北京。
  • 掃碼走天下的時代 別落下老年人
    這些接連出現的事件,都反映出因無健康碼出行遇困,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老年群體所共同面臨的境遇。健康碼是應疫情防控之所需而出,它的出現,對於全國疫情防控有「安全閥」之效,對管控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備案個人防疫信息、推動精準化防控治理有不滅之功。
  • ...智能時代不能拋棄老年人!銀川超500名老人報名參加智慧型手機培訓...
    一段時間以來多地屢屢發生一些服務窗口不收現金、只能掃碼讓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茫然無措的新聞人們紛紛呼籲智能時代,不能拋棄老年人!>銀川市老年大學就做了這方面的嘗試12月8日上午智慧型手機培訓班在銀川市老年大學開課32名老人在現場認真地學習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方法感受智能時代帶來的生活便利
  • 數位化時代進程加快 老年人不該成為被忽略的群體
    叫車、支付、網購、掛號,年輕人輕車熟路的數字生活,卻成為了很多老年人難以逾越的障礙。《新聞1+1》今日連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共同關注:數位化時代,別成為老者的「數字鴻溝」。一張照片,配文三個字,為何引發19萬網友點讚?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它是如何對待哪些被遺忘的少數人。
  • 周向紅:智能時代,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丨媒體聚焦 - 中央人民...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的衣食住行、就醫消費等7類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的措施要求,要求保留傳統方式的同時,優化提升智能技術,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 掃碼時代背後,是2億被落下的老年人
    我上大學的時候,行動支付剛剛開始普及,大學生是最先一批拋棄現金的人。而第二批人,必定是大學門口擺攤的大爺。有一次,我去校門口買西瓜,看到大爺在攤位旁擺了片破紙殼,上面貼著張黑白列印收款碼的A4紙。只要一掃,輕鬆到帳。我打趣地對大爺說:「您挺新潮的啊,這麼快就跟緊時代步伐了。」
  • 智能時代 請別落下老年人
    家 虎【讓老年人享受「數字紅利」,不在於能不能,而在於想不想。】21世紀中葉的某一天,年過七旬的我,拿出智慧型手機繳納醫保,卻怎麼都完成不了。因為,老年人面對「數字鴻溝」的困境,在現實生活中正一幕幕上演著:一高齡老人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視頻認證;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老人沒有「健康碼」而無法通行……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事件頻頻發生,反映出在數位化時代浪潮下,老年人被加速邊緣化。面對「數字鴻溝」,這些老人那麼無助、辛酸。未來,當我們老去,是否也會被邊緣化?
  • 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但也應看到,目前老年消費市場還存在消費環境不完善、產品種類不豐富、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一些老年服務產業仍不成熟。如何打通「堵點」、推動銀髮經濟發展?本版推出「發展銀髮經濟」系列報導,供相關各方參考。  ——編  者      數位技術快速發展,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消費走進千家萬戶,也同樣影響著老年群體。
  • 【地評線】南方網評:搭把手、拉一把,幫助老年人搭上「數字快車」
    這份頗具現實針對性的方案,回應公眾呼籲,瞄準社會痛點,靶向實施策略,展示了社會人文的風度,傳遞出與時俱進的善意,彰顯著關愛老年人的時代內涵。這不僅為這些淪為「時代掉隊者」的老年人服下了「定心丸」,也為科技發展裹上了人性化的靚麗底色。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智能時代蓬勃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等都逐漸與智能化接軌,變得越來越方便和快捷。
  • 數位化時代,老年人更應該被溫柔以待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一邊是數位化發展的日新月異,面對行動支付、線上掛號、網絡約車等「數位化生活」洪流,不少老年人感到茫然。「手機掃碼」時代,數位化帶來的便利正在成為一些老年人的「障礙」,老年人與數位化社會的齟齬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那麼,目前遼寧老年人數位化生活的狀況如何?又遭遇了哪些困境?
  • 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數字綠色通道」
    隨著整個社會的數位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如何幫助老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讓「智慧養老」惠及更多老年人,成為近期頗受關注的話題。  對此,原新表示,類似拒收人民幣這樣的情況應該從法律角度去處理,而老人不會掃碼之類的問題則需要技術「多走一步」。
  • 科技進步不能拋棄老年人,重慶中醫院實行網上掛號,老年人怎麼辦
    坐標重慶,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人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網絡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告別了以前的繁瑣,現在只要拿一個手機就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事情,吃飯、出行、購物、看病等等都因此而方便了不過這種方便是對那些掌握這種技能的人的一種方便,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
  • 科技賦能,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記者觀察)
    韓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引發關注,2019年,70歲以上老年人使用網絡的比例為38.9%,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為37.8%。與之相對,則是韓國街頭自動售賣機不斷增加、實體零售店不斷減少;銀行網上服務不斷擴大、銀行網點不斷減少,這些都給不擅使用網絡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首爾市智慧城市政策官李源穆表示,政府應該兼顧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數位化能力教育,「讓所有人共享智慧城市的便利」。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嶺南街幫你免費解鎖新技能!
    「我們是手機文盲,記性又不好,在智能時代真的有點難適應。」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智慧型手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這樣的潮流趨勢下,許多老年人都無法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甚至成為了一些老年人的「障礙」,給他們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難道老年人就這樣被時代拋棄嗎?
  • 【深度】聯網時代的老齡化:中國老年人的社交困局和突圍
    目前,中國仍有1.57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沒有「觸網」。「數字革命」的步伐急速向前,「慢速度」的老年人與社會科技的距離被逐漸拉大。在網際網路+時代,擺在數以億計的老年人面前的,不僅是他們的社交困局,也是一道有待打破的「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