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智能機的老人:人老了,就註定被時代「拋棄」嗎?

2020-12-23 鳳凰WEEKLY

周兼明

行動支付、網絡購物、退休認證、生活繳費、網上掛號、在線訂票……在一部分人享受著移動互聯帶來的便利時,大量老人卻陷入了「數字鴻溝」的困境。《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在多地走訪發現,此問題在疫情後愈發凸顯。由於沒有「健康碼」,很多老人無法乘坐公共運輸和進入某些公共場所(如超市);他們所使用的老年機,也只能接打電話,根本無法掃碼支付。「銀髮族」普遍反映,新技術讓他們與社會脫節速度加快,「數位化」對老人越來越不友好,尤其那些獨居或空巢老人——統計顯示,60歲以上獨居和空巢老年人迄今已達1.18億左右。

《經濟參考報》近日一篇報導也顯示,由於網絡預約掛號看病、行動支付繳費已成常態,對很多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去醫院掛號、繳費、看病、檢查就像在走迷宮,看病難成為老年人的主要困擾。到去年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4億人。該報引用一則研究報告顯示,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可見陷入「數字鴻溝」困境的老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很顯然,數字時代不應當只屬於年輕人,老年人也是社會公眾的重要群體,多元包容、公正平等是衡量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價值標準。如果大量老年人被排斥在數字時代的「紅利」之外,那麼科技是否真的在造福人類就值得嚴肅思考了,尤其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範與保障老年人在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方面的基本需求,確保公共服務的普惠性,考慮到區域間、年齡間的數位化差異,要確保所有公共服務機構有不使用手機的自由。《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統計顯示,中國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未上過學和只上過小學的老年人比例最高,超過老年人口總數的70%。這部分人即使再學習,恐怕也難以跟上資訊時代的知識更新速度,難以順利使用如今的智能電子設備。而一個健康的社會,顯然不應當拋棄他們,更不應把他們隔絕在社會之外。那些與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還相對好些,如是獨居和空巢老人,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如何適應當下的社會,尤其是政府部門需考慮的問題。面對這種現狀,所有的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機構都應當保留傳統的渠道和窗口,或有人工幫助,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藉口拒收人民幣現金,不能盲目推行全盤數位化,尤其是疫情期間所有公共空間都應提供「非數字」進入的方式,這是老人們應享有的合法權益。

所有的公共與商業服務機構,保留傳統的渠道與現金窗口,還有助於應對戰爭或區域性的災難。兩年前,瑞典央行行長就提出警告——無現金社會在面對戰爭或天災時,毫無抵抗性,龐大的社會金融體系將在瞬間崩塌。因為無現金支付需特定的基礎條件,如電力、網絡、基站等,如果遇到戰爭或天災停電停網,社會極易陷入動亂。前兩年日本北海道強震引發大規模斷網斷電,札幌瞬間成了黑暗之都,其間大量居民湧入超市和便利店,卻無法購買生活物資,因為那些使用電子支付的災民,因斷電喪失了支付能力,口袋中也無現金。所以,給老人留一席之地,也等於給全社會留一個安全的窗口。

其次,數字產業本身也需提供「適老型」的服務產品,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大字體、大屏幕的有語音服務的操作界面,讓服務設備更人性化和便利化。我們應認識到,老人遭遇的困境,並非是科技進步導致的,而是設計者沒充分考慮到各類人群的需求造成的,是科技含量不夠的結果。只有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技術成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進步。老人遇到的問題,意味著市場其實蘊含著商機。比如疫情防控,就完全可開發一種便攜設備,只需掃描身份證,同樣能提供健康碼。如果有企業專門把老人為目標人群,開發各類數位化的應用場景,建設信息高速路的「無障礙通道」,肯定會有極大市場。

其三,政府應當有制度性和財政資金的安排,讓社區為老年人適應數位化時代提供培訓,同時鼓勵商業機構和公益組織提供相關的技術輔導,讓老人們學會智慧型手機的一些基本功能操作。很多老年人有學習數字技能的興趣,只是他們的記憶力、適應能力可能略差,如果有必要的幫助指導,老人們融入數字生活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德國政府就資助了德國聯邦老年人協會「老年人數位化教育」項目,幫助想學習使用電子產品的老年人,有網上問答,有線下教學,老人們都很願意參加這樣的「學習咖啡會」。新加坡政府也成立了數字轉型辦公室,招募「數字大使」向攤販和年長顧客推廣電子支付。當然有子女的家庭,年輕人更應主動鼓勵和引導老年人使用數字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幫助老人學習這些技能。同時,相關部門也需做好老年人使用數字產品的安全防護工作,防止他們上當受騙。

老年人的生存權是一項基本人權。別讓老年人陷入「數字困境」,應成為全社會關心的課題,所有人也應行動起來。人人都要變老,善待老人也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老人無健康碼,被司機拒載乘客辱罵:那些在資訊時代被拋棄的人們
    「「你不能為老不尊!」「下去吧!快點的吧!」......老人不知所措,民警趕過來,他將老人帶離了公交車,因為:「現在政府規定,沒有健康碼不能坐車!」所以這段對話沒有任何的意義,當然最後,老人也終沒能坐上地鐵。類似事件頻發,但到現在好像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政策,服務這群人。在這些新聞之下,評論總是兩極分化。
  • 這些被時代「拋棄」的經典車型,值得被人尊重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一些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和物註定會被淘汰,這一點當中涵蓋了世間萬物,就連汽車也是一樣,一些跟不上對手發展的車型就註定會被拋棄。而在這些被拋棄的車型當中也有一些例外,就算是那些曾經受過眾人追捧的存在也會因為一些原因無奈選擇「退場」,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到底有哪些「明星車型」會因為這種原因漸漸退出了大家的視線。
  • 太扎心,直揭2.5億老人被高科技邊緣化的真相!
    在你感受著高科技給自己帶來便捷的同時,你卻不知道,中國有 2.5億老人正在被高科技拋棄!這個時代發展的太快了,快到很多老年人逐漸追趕不上我們的步伐!這件事情被旁邊的一位市民拍下並且上傳到了抖音,一時間,事件迅速發酵,直登抖音熱搜,有人譴責這位工作人員沒有人情味,竟然難為一位老年人,也有人認為,身為工作人員,在一些硬性的工作制度面前他們也無能為力,有著自己的難處,各持觀點的人們議論紛紛,但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在某種角度來看,導致這件事情發生的背後其實反映出來的是當下社會的一個真實現況:老人們正在被「高科技」所拋棄
  • 忽視老人需求是數字時代的懶政
    楊本芬說,這些老人的手機就是用來接電話,被告知兒孫們會不會回家吃飯。「最近居委會來人口普查,我發現有老人在籤名時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對於這些老人來說,網絡是不相干的世界。他們既無力也沒有意願涉足其間,他們需要應對的是真實的生活。」楊本芬說,不少老人覺得網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這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新知識。
  • 老人用現金竟被拒,背後原因令人心寒:這2.5億人要被拋棄了?
    老人雙手緊握,不知所措。此時,工作人員頭頂上五個大字格外刺眼。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又何來享受服務呢?在全社會開啟加速度時,老年人眼看著就要被「拋棄」。張泉靈曾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原以為,這句話是用來勉勵不思進取的年輕人。如今,用在被「拋棄」的老年人身上,恰如其分。
  • 別讓科技拋棄了老人,健康碼與老人卡整合
    在這個電子信息科技為主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我們的出行還是購物體驗,都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可這樣的時代是那些老年人永遠都趕不上的時代。那個年代的老年人識字的都沒有多少,更別提使用這些電子產品。
  • 對不起,這2.5億被二維碼拋棄的人,正在消失……
    以上,是老人們對這個智能時代的感覺。 老人不是不願配合。 只是真搞不懂,到底什麼是健康碼,為什麼別人可以搭地鐵,自己卻不可以。 而周遭的人卻不願花時間和他解釋,甚至怒火相向。 這是一次智能時代對老人的拒絕。
  • 你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嗎?
    每個人心底,都潛藏著一種害怕被時代拋棄,害怕在日出月落中就悄無聲息變成窮人的恐懼。網上有言:中產階層最大的焦慮,就是害怕跌出自己的階層。很榮幸,我從來沒有進入中產階級,所以體會不到跌回階層的焦慮。比如你覺得自己很笨,尤其考試,墊底的那種,結果你身邊一人老叨叨你笨,還說他身邊有一人逢考必過,是學霸,考了一堆證。結果你火來了,這不是明擺著給人脹氣嗎?你陰陽怪氣又損又懟。別人會說你太敏感了。這種恐懼意識來自敏感的小心心沒有錯。
  • 不愛臺灣,蔡英文註定被人民拋棄
    為什麼一個初出茅廬且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的新人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呢?這和蔡英文在此前街頭政治生涯中積累的經驗有很大關係,也和她出色的「演技」有關。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的表現證明了她是一個天生的「演員」。在競選的初步階段她就開始到處喊口號,類似於「勞工是心中最軟的那一塊」這樣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的言論更是為她取得了大量的選票支持。
  • 不用手機仍可查「碼」,解決老人「通行窘境」,他們在行動!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出入各種場所,往往需要出示一下健康碼,小小一枚健康碼,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可是申請健康碼也給一些連智能機都沒有的老年人設了一個難題。為樂奶奶查詢健康碼社區老人「持一證」即可通行,不用再因「跟不上時代」而焦慮。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尹科強表示該功能藉助「一網統管」平臺得以實現。「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可以把所有的數據進行整合,獲取來辦事的群眾的身份證信息,再連通市大數據中心的相關資料庫,讀取他的健康碼狀態。」
  • 京考面試熱點:時代在進步,但不能拋棄老年群體
    京考面試熱點:時代在進步,但不能拋棄老年群體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公務員,京考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數字時代,被拋棄的不只是老年人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老年人成為了被時代落下的人。實際上,不只是老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數字時代「拋棄」,成為數字時代的「受害者」。面對數位化浪潮,不僅個體顯得無助,久經商場的公司同樣有些不知所措。
  • 「丁克族沒有孩子,老了註定孤獨終老」?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人們常說「養兒防老」、「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現實中卻有一群人不選擇生孩子,他們就是丁克族。有人說,丁克族沒有孩子,老了是註定要孤獨終老的。那麼,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採訪了兩個丁克家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感到悲傷,拒絕硬幣、不能使用手機的中老年人會不會被時代拋棄?
    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手機掃碼時代」,兩者如何並行不悖,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硬幣也是錢,這麼大的貨架怎麼能拒絕人民幣?當一個女孩在咖啡店購物時,她說她不接受硬幣。上傳視頻的女孩還解釋說,視頻未經編輯,當時店裡沒有其他顧客。
  • 不會用智能機的老人們,無「G」生活怎麼過?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發展,掃健康碼出行,支付寶、微信等手機支付……數位化的應用成為了生活中的常態,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給一些老年人造成了看似難以逾越的「複雜」。同時,他們還為不會掃描健康碼的老年人準備了「放行條」,「對於不會掃描健康碼的老年人,工作人員會將老人的信息錄入到自己貴州健康碼的同行人裡面,而後返回查看,健康碼是綠色的我們就會發放一張『放行條』出站。」除了貴陽北站以外,記者還了解到,老年人乘坐地鐵時若無法掃描健康碼,在說明情況以後前往安檢處登記自己的身份信息後,便可乘坐地鐵。
  • 時代拋棄你,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宅家的日子,你未雨綢繆了嗎
    文/珍妮蜜語2020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在病毒疫情嚴峻時期,很多企業還不能復工,假期延長,遙遙無期,在多數人興奮於漫長假期的時候,卻有一部分人已經出現焦慮與不安,剛開始在朋友圈裡,以解壓為主題的行為藝術大賞,紛紛在家裡開局
  • ...智能時代不能拋棄老年人!銀川超500名老人報名參加智慧型手機培訓...
    一段時間以來多地屢屢發生一些服務窗口不收現金、只能掃碼讓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茫然無措的新聞人們紛紛呼籲智能時代,不能拋棄老年人!>感受智能時代帶來的生活便利65歲的於必祥老人,家住在麗園南三區,此次專門報名前來學習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
  • 活到老,學到老:長沙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
    近日,湖南長沙一老年大學開設了「智慧型手機使用課」,吸引了許多老人報名,最年長的近85歲。課上,老人們認真地學習與子女視頻、手機購物、查看公交時刻表等。82歲的袁奶奶就在其中,她說:「必須學習。社會進步太快,不學習跟不上時代,就要被淘汰!」
  • 數字時代下西安老人的艱難生活 坐地鐵刷卡"無效"急出一頭汗
    乘坐公交、地鐵要掃碼不會弄,超市購物自助收銀臺不會操作,去銀行辦理業務不會開通手機銀行……這幾天,記者和老人一起去體驗了數字時代下老人們的艱難生活。老人們說,現在智慧型手機就是萬能鑰匙,可他們偏偏不會。
  • 俗語:「兩腮沒肉,這人難富;頭尖額窄,註定負債」,貧困真是註定嗎?
    雖說是「信則有, 不信則無」,可是,關於人的面相命理一說,卻有很多老話,至今有不少人還深信不疑。比如這句話,「兩腮沒肉,這人難富;頭尖額窄,註定負債」,難道這人的貧窮困苦,真是天註定嗎?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