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老人需求是數字時代的懶政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半月談網

原標題:「網」住老年人!數字治理不能忘了老人

半月談記者 字強 袁慧晶 劉翔霄

不會掃健康碼寸步難行,不願觸網甘當孤家寡人,想用智慧型手機卻沒人教……大多數老年人面對的這道數字鴻溝,既是技術鴻溝,也是關係鴻溝、情感鴻溝、文化鴻溝。

一些老年人成為網絡時代「新留守」,他們中有完全不信任網絡的,也有根本沒動力觸網的,還有想觸網但玩不溜的。他們參與網絡社會存在諸多不便、疏離和脫節。

1 老人與網,隔著不信任的牆

55歲的金阿姨從大理偏遠農村來到昆明當保潔員。她一直用老年機,直到今年10月在兒子小林的鼓勵下,才勉強使用智能機。

小林教會金阿姨使用的第一個社交軟體是微信。兒子在江蘇工作,平時很難與母親見面。「教會媽媽用微信,最大的目的就是能用視頻聊天。」小林說。

讓小林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母親學會用微信不到一個月後,就嚷嚷「微信微信,微微一信」、「上面花樣多」,並果斷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重新用起了老人機。金阿姨解釋,自己平時工作忙,用老人機就能跟兒子打電話,根本用不到智能機,而且沒那麼多朋友可聊,玩微信浪費時間。

金阿姨之所以對微信心存芥蒂,是因為她的同事曾經在微信上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對方以辦信用卡收手續費的名義騙取了1250元。這讓金阿姨認定玩微信存在風險。

像金阿姨一樣不相信網絡世界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他們上網意願和需求並不強烈,對網絡的印象以負面為主,對網絡持保守甚至排斥態度。「很多老人認識不到網絡帶來的便利,也就沒有動力去學。」蘇州大學公共管理學副教授劉成良說。

80歲的楊本芬生活在南昌的一個工廠小區。「我周圍有十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常常圍坐在樹蔭下的石桌旁交談,她們互相傳遞關於柴米油鹽的消息,超市哪天搞活動,什麼東西打折,然後她們為便宜兩毛錢一斤的菜相約乘很遠的公交車去買。如果你和她們談網絡,就如一個瘋子講話,會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家務事已經夠煩瑣了,她們無暇顧及其他。」楊本芬說,這些老人的手機就是用來接電話,被告知兒孫們會不會回家吃飯。

「最近居委會來人口普查,我發現有老人在籤名時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對於這些老人來說,網絡是不相干的世界。他們既無力也沒有意願涉足其間,他們需要應對的是真實的生活。」楊本芬說,不少老人覺得網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這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新知識。

2 苦衷:我想學,可誰教呢?

很多地區開設了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學習班,除了教會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機生成健康碼、進行電子支付外,還講授短視頻拍攝、編輯技巧,讓老年人也能和年輕人一樣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樂趣。

江西師範大學在讀研究生劉言是江西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培訓班的老師,開班6年間,擁有許多銀髮粉絲。他坦言,很多老人是在子女那碰壁後才成為他的學生。「不少學員告訴我,因為年紀大了容易忘記事情,一些簡單的功能總是要重複地去問子女,次數多了,子女不一定有耐心教。到最後,老人也不好意思再問了。」

劉言的學生是幸運的,能正兒八經報班學習使用智能機,但更多老人就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或者向同齡人中的「先行者」請教。

老年人學會使用智能機並非易事。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於寧認為,老年人由於身心特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原因,接受新信息、學習新技能的能力較弱,速度較慢,對智能設備與智慧生活的適應過程比年輕人慢,尤其是高齡老人遇到的困難相對更多。部分科技產品並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場景和智能水平,往往操作起來非常複雜,導致老年人產生牴觸情緒放棄繼續學習和使用。

作家陸天明認為,在老年人融入網絡社會這件事上,家庭責任是第一位的。「年輕人基本都擅長用手機上網,但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有耐心去教。我在公共場合發起關於智能設備的求助,通常能得到熱情的反饋,這說明社會並沒有排斥老年人去使用網絡。因此,呼籲社會去關注老年人觸網問題之前,要先呼籲年輕人多關心家中的父母和長輩。」

「家庭成員對老人的帶動很關鍵。」山西太原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權益保障處處長完釗說,年輕人要有意識地和父母多交流,教他們使用電子設備,子女不能自己玩得起勁,卻沒耐心教老人用智能機。

老年人在學習班上結對互助,共同學習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技巧。新華社記者 顏之宏攝

3 忽視老人需求是數字時代的懶政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老年人無健康碼出行受阻的新聞屢屢引發社會熱議。這反映出在數位化時代浪潮下,老年人與網的距離在拉大,並被加速邊緣化。老年人希望融入社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如何讓銀髮族跟上數位化步伐,社會尚未給出有效、人性化的應對辦法。

「一些地方採取一刀切式的數字管理模式,為相當一部分老人帶來了較大的不便。如果數字背後缺乏了溫度,那麼社會治理也很難產生效能。」劉成良說。

看病掛號、外賣送餐到家、網購送貨上門,原本十分貼近老年人年邁體弱、出行不便的生活需求,由於對網上操作流程不熟悉,老人反而成為距離這些便捷生活方式最遠的人群。劉成良認為,圍繞老人的一些公共服務,不能盲目追求技術的便利性,而忽視了服務對象的具體特質,否則就是數字時代的懶政。

完釗認為,不論是日常出行、醫療保健、觀光遊覽還是疫情防控,有關各方均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在智能化、標準化服務程序佔據主導的同時,仍保留適量的人工服務通道,為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提供相應服務。要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倡導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以及公益組織為老人使用智能設備提供操作指導與實際幫助,同時給予老人情感層面的鼓勵。

於寧建議,應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機,不需要過多的附加功能與高端配置,只要能夠具備基本的掃碼支付與App安裝使用等功能即可。這樣產品成本能得以控制,定價不必過高,由此適應更多老人的消費能力,有助於老年人在智能時代與智慧生活中獲得實際便利,提高生活品質。(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
    年輕人使用手機、電腦快速完成的事情,老人們往往要在線下經過長時間等待才能辦好。讓生活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數位化怎麼就成了老年人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數字鴻溝』又稱為信息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雲南大學退休教授石鵬飛認為,老年人所面臨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在看病掛號、外賣送餐到家、網購送貨上門等。這些便捷生活方式本該對年邁體弱、出行不便的老人帶來最多便利,但因不會使用網際網路或對網上操作流程不熟悉,老年群體反而成為距離便捷生活方式最遠的人群。
  • 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數字時代,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都轉向了屏幕、按鍵和作業系統,從面對面的交流、實打實的接觸,轉化為對話框、輸入法,變得「看不見摸不著」,對於老年人群體而言,這種變化就像高速運行的電梯一樣,令人「望洋興嘆」。一些老人選擇了功能簡單的「老人機」,某種程度上,這是對融入數字時代的放棄——很無奈。但是,數字經濟對現實生活的滲透與融合已經越來越徹底,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
  • 人民日報:「無為無事」心態比懶政更難治
    【天亮有話說】   「無為無事」心態   比懶政更難治   懶政,意味著後期管理缺失。從源頭上講,是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缺位所致。網絡時代的公眾,能一定程度上扮演外部監督者的角色。   近日,陝西寶雞市交警支隊的官網被發現鬧了一個烏龍事件,抄了外地的規章,連地名都忘了改,被網友批為「極度懶政」。其實,就考駕照的流程而言,全國應該是統一的,在框架上「借鑑」一下其他地方的規章本無不可,但像文件發布者粗心到把申請表的抬頭以及學習地點都照抄,確實屬於低級錯誤。正因如此,才引發公共輿論的集中關注。
  • 騰訊數字生活報告:網際網路時代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預示什麼?
    「數字生活報告」,即是嘗試觀察,這個巨變時代下,個人生活中,那些為數位技術所影響和改造部分。為科技行業和個人提供我們的觀察、觀點,和想要秉持的價值觀念。 生活有千種面向,而我們何以破解生活?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遞進的五級金字塔,自底向上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 《騰訊數字生活報告2019》發布,網際網路時代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數字生活報告」,即是嘗試觀察,這個巨變時代下,個人生活中,那些為數位技術所影響和改造部分。為科技行業和個人提供我們的觀察、觀點,和想要秉持的價值觀念。 生活有千種面向,而我們何以破解生活?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遞進的五級金字塔,自底向上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 騰訊數字生活報告2019:網際網路時代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預示什麼?
    「數字生活報告」,即是嘗試觀察,這個巨變時代下,個人生活中,那些為數位技術所影響和改造部分。為科技行業和個人提供我們的觀察、觀點,和想要秉持的價值觀念。生活有千種面向,而我們何以破解生活?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遞進的五級金字塔,自底向上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 幫助老人融入數字世界,通信企業可以做什麼?
    今年爆發並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使得人們 「物理隔離」,進一步加速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同時老人面臨的窘境也被放大:不會網上購物,「社區團購」可望不可即;不會使用微信支付寶,甚至不能交醫保;不會使用「健康碼」,出行遭遇阻礙……這些事件時不時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甚至得到了年輕人的共鳴。央視也呼籲關注數字時代老年人的窘境。幫助老人融入數字世界,通信企業可以做什麼?
  • 數位化時代,如何利用科技幫助老人融入社會?
    央視也呼籲關注數字時代老年人的窘境。幫助老人融入數字世界,通信企業可以做什麼?一些企業已經行動了起來。gbKednc據悉,依然有不少企業在堅持推出適老化產品,與此同時,隨著老人對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醫療等數位化應用的需求提升,智慧型手機的適老化改造,以及面向老人的佩戴式智能終端等,近年來產品種類也逐漸豐富。
  • 沒有智能機的老人:人老了,就註定被時代「拋棄」嗎?
    該報引用一則研究報告顯示,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可見陷入「數字鴻溝」困境的老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很顯然,數字時代不應當只屬於年輕人,老年人也是社會公眾的重要群體,多元包容、公正平等是衡量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價值標準。如果大量老年人被排斥在數字時代的「紅利」之外,那麼科技是否真的在造福人類就值得嚴肅思考了,尤其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
  • 解決「數字鴻溝」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企業的問題
    前段時間,刷抖音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為要激活社保卡,被工作人員抱著進行人臉識別;還有在疫情期間,因為進入商城需要掃描健康碼,但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掃不了碼被拒之門外……好像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於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子產品的人來說產生了年代個隔閡。
  • 2019騰訊數字生活報告:網際網路時代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預示什麼?
    「數字生活報告」,即是嘗試觀察,這個巨變時代下,個人生活中,那些為數位技術所影響和改造部分。為科技行業和個人提供我們的觀察、觀點,和想要秉持的價值觀念。生活有千種面向,而我們何以破解生活?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遞進的五級金字塔,自底向上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
  • 真如鎮街道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預約掛號、在線訂票、出行導航……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卻是橫亙在不少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在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時代,一邊,年輕人捧著手機玩出各種花樣,另一邊,不少老年人卻在「二維碼」前屢屢面臨尷尬,常有與社會脫節的煩惱。為積極回應老年群體的關切,解決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用不好等難題,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免費教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朋友歡迎,幾乎期期爆滿,熱度空前。
  • 申論範文:讓老人樂享數字生活,需多方發力
    (132公考點評:本段著重呈現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以一組詳實的數據,說明老齡人口對網絡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現代生活倒逼老年人接觸使用網絡,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尖銳,生活中對網絡的需求和老年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用數字產品的矛盾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以數據論證論點,佐證問題的方法值得借鑑。)
  • 手寫教案,是教師「懶政」,還是領導「高明」?
    手寫教案,是教師「懶政」,還是領導「高明」?如今,很多地方都要求教師手寫教案,不再允許老師使用方便實用的電子版列印教案,讓教師的備課處於一種低效率的工作狀態之中。這種手寫教案的模式,是同我們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背道而馳的,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從領導的角度,運用「存在即合理」的思想來分析,就會發現原來讓教師手寫教案,正是突顯了領導的「高明」之處。首先,手寫教案「杜絕」了教師簡單輕鬆的「一下(下載)了之」的情況。
  • 分享一張酷狗重陽節歌單 數字時代「老人節」這樣過
    2020重陽節當天,光明網聯合酷狗音樂發布的一張《時光不老 溫情常在》歌單評論區,一條條留言寫滿了對老人的敬意和祝福。10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我國第八個老年節。數位化時代,關愛老人、傳達親情有了新的表達方式,向老人分享一張承載了滿滿溫暖的歌單,彌補了一些身在異鄉兒女的思親之情,也為遠在故鄉的父母傳遞去音樂溫暖。
  • 資訊時代不該讓任何一位老人「掉隊」
    據稱,去找老人的時候,老人因尋親未果已被接到浙江當地派出所內。  一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因沒有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多次乘車被拒,無奈之下從安徽亳州徒步走到浙江,當晚尋親未果露宿公園……人們難以想像,在2020年代竟會發生這種令人唏噓的故事。跨省徒步半個月,老人是怎麼一步步捱過來的?  為熱心的貨車司機劉師傅點讚,更為徒步千裡的老人心酸,這是網友們的共同心聲。
  • 江蘇南通:金融機構推「適老」服務,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南通網...
    在金融需求上,老年人面臨哪些困難?南通銀行機構又是如何破解難題,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記者就此進行探訪。老年群體金融服務需求須關注掃碼支付、刷碼乘車、網上預約……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大多數人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但作為數字時代「弱勢群體」的老年人,卻時常深感力不從心。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音頻】申論範文評析:讓老人樂享數字生活,需多方發力
    (132公考點評:本段著重呈現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以一組詳實的數據,說明老齡人口對網絡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現代生活倒逼老年人接觸使用網絡,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尖銳,生活中對網絡的需求和老年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用數字產品的矛盾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以數據論證論點,佐證問題的方法值得借鑑。)我國將逐漸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要讓銀髮族樂享晚年,幫助他們邁過「數字鴻溝」,已是當務之急。
  • 數字時代,被拋棄的不只是老年人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老年人成為了被時代落下的人。實際上,不只是老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數字時代「拋棄」,成為數字時代的「受害者」。面對數位化浪潮,不僅個體顯得無助,久經商場的公司同樣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