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十是描述十個數字的漢字,應該是產生最早的文字之一。歷史悠久很難考證。從結繩記事角度考慮,一二三的產生到楷化應該沒有多大變化。從「亖到四」的變化看,四到十後六個表數文字,最早應該是有多根繩子或多根記數木棍來代表數字,再到有其它意義字符過度中,不再單純僅表示數字,可能增加了可參照的人或物,如方位、肢體等,如四有四面之意,指前後左右或東西南北;八有八方之意,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十有全之意。
一(擬音 yī)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畫的一橫,是古人的記數符號。從人的認識進化過程看,最早食物的獲取是狩獵或採集植物的果實,狩獵最早就是用削尖的木棍「弋」,為了計算獵物的數量,或者計算使用木叉「弋」的多少,開始用刻畫的符號來記錄,或者結繩記錄,刻一橫為數字一,刻兩橫為數字二,三橫為三。隸變楷化後寫作「一、二、三、」,後來加弋寫作「弌、弍、弎」,印證數字文字產生是狩獵開始的。採集植物果實多用手或木棍「丨」。「一」作為部首指示數字一的範圍很小,多數指示橫向、東西、平面等,故在不同的字裡其標誌的內涵也是不同的。讀音應該是模擬小燕子的叫聲,或者小孩子咿呀學語的最先發聲。應是人類有記事以來創造的第一個文字。
二(耳er)的甲骨文畫兩橫表示計數符號。楷書受易學思想的影響:以「一」表示天,太陽,以「二」表示地,太陰。二是一的偶數,天創造,地生養。隨形賦義,陰陽變化。1.表示陰竅;兩個數目。如:目(沒入切mù):目無聲,默然而內識。耳(擬聲 ér):生於頭兩側的聽覺器官。面(丏miàn):臉顏。陽光的外表遮蔽著陰暗。手(擬聲shǒu):兩隻向內拐的上肢。2.表示陰;地。如:元(圓yuán):人的上頭;人是從母親陰道內生出來的,人出生頭先出。無(無wú):人入陰間什麼也沒有了。幹(擬聲gān):兩個陰歧頭的木杈,既可防守,又可進攻。雲(yún):陰氣生雲。二借「耳」聲表示頭部兩側的耳朵有二隻。二的本義就是用耳朵作參照的記數符號。
三(叄 )的甲骨文畫三橫表示記數符號。表示積畫為數。古音不明。隸變楷化後,受易學思想的影響,三表示天、地、人「三才」。借「叄」聲表示天地人互參之數。三在漢字中表示多之意,如長、辰、
四(死)的甲骨文應該是從結繩記事,畫橫記數,由一二三衍生而來。楷體「四」應該是由囗和兒的省形「兒」會意而成的字。「囗」表示圍,也可以理解圍的省形,表示周圍或包圍之意,有邊界的土地,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兒的本義為爬行的幼兒,還不會行走,四內為兒的變形「兒(無鉤)」,豎彎鉤「乚」去掉了鉤,鉤表示相對運動,「兒」無鉤說明幼兒四肢著地躺著,不能運動。字形描述一個躺在墓穴中四肢著地的人。四借「死」聲說明躺在墓穴中的死人。四的本義為躺在墓穴中的死人。一般墓穴為長方形有四個邊,或人死四肢著地,引申為數字來替代「亖」
五(舞)的甲骨文像是一種持中而舞的繞線工具。以五個交點表示數目「五」。借「舞」聲表示持中而舞。隸變楷化後受易學思想的影響,筆畫詮釋了新的含義。五是由二、斜豎「丨」和橫折「」會意而成的字。兩橫表示天和地;斜豎表示男根;橫折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女陰;斜豎和橫折相交表示「男女性交生子」作隱喻,表示天地陰陽二性交合產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即事物的五種基本屬性與功能:金表徵決斷,木表徵創造,水錶徵變化,火表徵協調,土表徵決定)。
六(陸)的甲骨文為穹廬形,理解為穹廬分四面,加上下兩面,共六面。隸變楷化後,六是由「亠」和「八」會意而成的字。「亠」表示上頭,這裡表示上位;「八」表示八個方位,有數字八的含義,引申分合。分四個面,如四面八方。總體會意為八的上位,意為八的上兩位,即「六」。借「陸(陸)」(露或留:借「留」聲表示山丘上石頭風化留下的可以耕種的土地;借「露」聲表示翻耕土地露出的土層)聲表示陸(留)中有兩個「土」,共六畫。故用「陸」作為「六」的大寫。六的讀音在兩湖地區仍有讀「露」的。
七(切一切qī)依據參照物的減少或增多創造相應記數漢字,七有切分之意看,八減一為七,應該是人的八肢,以「八」作參照,切掉一肢。斜橫「一」指示切除一肢,即指橫切,又表切去一肢,捺「」變豎折彎鉤「乚」是意義變化,由原來能走動的捺「」,去掉一支腿就會伏在地上爬行,變為豎折彎鉤「乚」。豎折彎鉤「乚」在多數字中表示躺著或伏在地上爬行之意,如禮、比、匕、也、巳等。讀音為「切和一」的切音,表示切去一肢。
八(擬聲bā )是由撇和捺組合而成的字,依人的四肢為參照,是人字的撇捺(撇為女人、捺為男人)分開之形。撇「丿」指示陰柔、女人以及向下向內用力,這裡指女人;捺「」指陽剛、男人、向外向上用力,這裡指男人。男女分開每人各有雙臂雙腿四肢,兩人合計八肢,來表示數字「八」。八在甲骨文中象兩人分開相背的樣子,所以八和其它字結合形成的字多數與分解、分散、相背有關,如分、公、其、只、六、關、丫、勻、冰等。讀音來源於男女分合之聲。八的本義就是數字「八」。
九(久)是由撇「丿」和橫折彎鉤「乙」會意而成的字。甲骨文像一彎曲的手指,加一斜橫,應該是去掉一個手指的意思。所以,「丿」表示向下向內,意為向內捲起一個手指,或者理解切去一個手指;橫折彎鉤「乙」是合體筆畫,意義也是疊加的,總體會意為手指的功能,橫表示手指可以伸平,折表示手指可以彎成弧形,彎表示手指運動自如做多種運動,握成拳狀,鉤表示左右手指對稱。借「久」聲表示九為極數(十為天數),最大數,如:九五之尊。引申為1.多數、多次,如九死一生;2.引申高,如九霄雲外。
十(拾)是由橫「一」和豎「丨」會意而成的字。一橫表示橫向、地面、水平,共有八個方位: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豎「丨」表示縱向,這裡指示上下兩個方位。所以十表示十個方位。借「拾」聲表示雙手相合共十個手指,來指示數字等同。
以上十個漢字數字僅是自己的推斷而以,並沒有很多可以考證的原始資料。望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