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題型會考慮「另有他因」的削弱角度呢?一般來說,當題幹在探討何為原因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到「另有他因」。例如,題幹認為小王沒考上清華的原因是談戀愛。此時我們在做削弱的時候就可以說,小王沒考上清華是因為沒有認真備考,或者指出小王沒考上清華是因為考試試卷上沒有寫自己的名字,等等諸如此類都是在進行另有他因的削弱,都能夠起到削弱的效果。但是,同學們會發現,這樣的選項卻很少作為正確選項,迷霧在於兩個點:
一方面,當「另有他因」遇上了「否定此因」,出題人的意中人就發生了變化。還是以上文為例,若題幹中指出小王沒考上清華的原因是談戀愛。對此A認為小王是因為沒有認真備考;B指出小王沒有談戀愛。相比之下,A就算告訴我們可能沒認真複習備考是原因,但是依然有可能是由於談戀愛而沒有認真複習,還是沒有否定掉談戀愛這個原因。而B告訴我們小王壓根就沒有談戀愛,直接否定了題幹中給出的原因,削弱的力度會更大。
另一方面,當「另有他因」遇上「無關項」,迷霧就四起了。同學們經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題目,解析時是另有他因,而有的選項卻被定性為無關項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選項描述的主體是否與題幹話題對象一致。例如,題幹指出小王是因為有錢,所以有女朋友。A選項指出小王的性格特別好,長相清秀帥氣;B選項指出小張是因為有上進心,所以有女朋友。可能有同學認為這兩個選項都是另有他因的削弱方式,但真相是:A是另有他因的削弱,B是無關項。原因在於:A項指出了小王身上的其他優點,那麼就有可能是因為小王的其他優點讓他有了女朋友,起到了「另有他因」的削弱效果;而B項討論的是小張的情況,就算通過小張的情況說明有上進心也是有女朋友的原因,但是與題幹中小王為什麼有女朋友是沒有關係的,屬於無關項。
再以一道試題為例:
丹麥的研究團隊發現,多飲用含咖啡因飲料的年輕人,膽固醇指標嚴重超標的比例明顯超過那些不飲用含咖啡因飲料的年輕人。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飲用咖啡因將影響年輕人的身體健康。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將最有力質疑上述的結論?
B.常喝含咖啡因飲料的年輕人通常有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
C.飲食清淡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的膽固醇指標
【中公解析】B
B.常喝含咖啡因飲料的年輕人通常有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由此一來,常喝咖啡因飲料的這些年輕人膽固醇超標就有可能是暴飲暴食導致的了。從而降低了咖啡因作為影響健康的原因的可能性。起到了另有他因的削弱效果。
C.想要表示飲食不清淡可能導致膽固醇超標。題幹告訴我們咖啡因導致膽固醇超標,現在存在兩件事都會導致膽固醇超標,兩件事之間並沒有互相排斥和削弱。例如:甲說金銀花茶可以降火,也說菊花茶可以降火。金銀花茶和菊花茶只不過是平行存在的兩種降火方法,菊花茶有效,並不影響金銀花茶是否有效。同理可得:飲食不清淡的人和喝咖啡因的人是平行存在的兩個導致膽固醇超標的因素和群體。主體對象不一致,飲食清淡的人如何,並不會影響喝咖啡因的人如何,該選項與題幹無關,不能削弱。
綜上,要想撥開「另有他因」的迷霧,一方面需要在遇到「否定此因」的時候做好力度比較,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對比選項的主體和題幹的主體對象是否一致。由此,擦亮我們的雙眼,做好力度比較,分辨清「另有他因」和「無關項」,我們便可以攻破這一難題,成績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