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內容倍受追捧 仍需警惕「數據陷阱」

2021-01-0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數據日益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如何科學、合理利用數據,讓數據賦能內容,更準確高效地傳遞信息、發現趨勢,愈發成為各行業人才的必備技能。如何定義數據新聞?數據新聞為什麼倍受追捧?數據內容生產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新浪新聞、封面新聞聯合推出「未來媒體訪談」問道中外新聞學院院長系列節目。本期我們邀請到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強月新院長,請他聊聊數據內容發展,以下為訪談實錄:

數據新聞的兩種理解:數據驅動、可視化呈現

主持人:強院長,您是如何理解數據新聞的?

強月新院長:隨著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傳媒技術驅動,新聞的產品形態和業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一種新型產品形態,數據新聞越來越受到歡迎。目前,學界、業界對數據新聞的定義莫衷一是,大致分為兩類: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強月新

第一,從生產視角來看,數據新聞是一種新的新聞生產方式,強調數據對於新聞的驅動作用。通過抓取、篩選、重組、挖掘、分析數據等環節,創造出數據新聞。

另一種理解是從呈現視角來定義數據新聞,認為數據新聞是一種區別於傳統新聞的新的報導形態和表現方式,強調數據可視化的呈現方式,其本質還是傳統新聞,只不過將其包裝為數字信息的形式。

我們認為數據新聞,既包括內容視角,也包括呈現視角。簡單地說,就是以數據為主要內容,採用可視化方式呈現的新型新聞樣本。

數據內容倍受追捧的「三大秘籍」

主持人:您認為數據新聞、數據內容為什麼受到國內外媒體的追捧?

強月新院長:現在,數據新聞越來越受到新聞界的追捧,不僅是新媒體,甚至很多傳統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採用數據新聞,這是因為數據給新聞實踐帶來了諸多創新與可能。

《數據新聞藍皮書中國數據新聞發展報告(2018-2019)》

第一,數據豐富報導內容,增強報導感染力。開放的數據作為數據新聞的基本要素,為新聞報導提供多方信源和多種素材。從用文字講故事,到用數據講故事,數據新聞改變了內容生產和敘事模式。通過對數據的結構化、知識化處理,探索有意義的數據聯繫,將孤立的新聞事件擴展為豐富的新聞內容,從而增強報導的感染力,這是它受到青睞的一個原因。

第二,與傳統報導相比,數據新聞創新報導形式,特別是用可視化的形式,將冗雜的數據以及錯綜的關係,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提升新聞的闡釋效果,完善用戶閱讀體驗。

第三,拓展傳播的渠道,強化報導的傳播力。自2014年下半年來,數據新聞實踐平臺逐漸由傳統PC端向移動端轉移。傳播渠道的拓展,使得數據新聞的傳播更加廣泛。可視化的呈現方式,適合在不同渠道傳播,增強了傳播效果,所以數據新聞越來越受青睞。

數據內容生產要警惕「數據陷阱」 避免新聞異化

主持人:未來,數據新聞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面臨著哪些風險和問題?

強月新院長:現在,數據新聞比較熱門,但其生產存在以下風險或者困境:

從操作層面來看,存在「數據壁壘」和「數據陷阱」的困境。「數據壁壘」是指獲取數據上存在一些壁壘。數據的開放和獲取是數據新聞生產的基礎,而「數據壁壘」成為阻礙數據新聞發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由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組織的開放數據指數報告顯示,全球數據開放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國家和地區仍有89%的關鍵數據並未得到開放。我國內地的開放數據指數處於中等水平,排名第57位,開放程度為37%。國內政府部門、企業機構數據源開放程度仍然相對較低,存在數據開放共享不足、數據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已開放的數據資源類型單一、分布不均衡,數據公開存在一定滯後性,媒體想要進一步掌握更為詳實、個性化的數據較難。數據開放還受到數據格式、版權及商業利益等諸多因素制約。

除「數據壁壘」外,「數據陷阱」也對優質數據新聞的生產和發展提出了挑戰。具體來說,「數據陷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主觀認知偏差易帶來數據偏見。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盲目樂觀地獲得由大數據分析所得出的結果,忽視了「沉默的證據」;第二,數據有效性偏差易帶來數據誤導。數據並不天然意味著真實——數據源影響數據質量,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匿名性使得數據源模糊,數據真假難辯;第三,數據相關與因果相關的模糊帶來結論偏差。大數據時代,「萬物可數」使得事物之間的關聯呈現為一種量化關係,似乎大數據更關注相關關係而忽略因果關係,甚至人們認為相關關係可以取代因果關係。事實上,大數據告訴人們的只是「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這往往使得人們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例如疫情期間,雙黃連與抑制新冠病毒有相關性,並不意味著,雙黃連一定可以預防或治癒新冠病毒。

數據新聞革新了新聞報導範式,賦予新聞業新的活力和魅力,開拓了新聞工作者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使得新聞價值的表現更具張力。但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到大數據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積極效應的同時,也帶有一定局限性,如果無法正確看待數據與新聞之間的關係,則可能陷入新聞價值挖掘和呈現的迷途,導致新聞「異化」,「新聞異化」的風險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盲目追求「數據之大」,可能忽視微觀層面的精準報導。大數據追求樣本規模的巨大,但某些新聞追求個性化,這與大數據整體樣本思維相悖;大數據因樣本量的劇增對不精準度的容忍度也在提升,但新聞既要追求宏觀層面的洞察,亦要實現微觀層面的精準報導,在對精準度的要求上與大數據存在相異之處。

第二,過分追求定量分析,可能導致主觀價值判斷的缺失。數據本身無法涉足情感及社會關係層面的定性分析。如果一味追求定量分析,可能會導致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缺失。面對海量信息及數據,新聞工作者容易被「數據」牽引,從而撰寫語言模式化、表述程序化的報導。現今甚至出現了機器人利用模板編寫新聞的案例,人們在歡慶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應反思模式化新聞寫作對新聞品質的輕視問題。

第三,過分追求可視化呈現,可能導致傳統新聞敘事和新聞價值的弱化。隨著5G時代的來臨,數據將更加豐富,可視化技術也將更加複雜,如果不適當弱化數據新聞的專業堆砌性,讓高大上的數據新聞接地氣,讓數據帶上「人情味」,那麼,再新再好的數據新聞也會陷入「孤芳自賞」的誤區。

從社會層面來看,數據新聞可能引發新的職業倫理問題,也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真與假的博弈。與傳統新聞失實有所不同,數據新聞失實具有較強的迷惑性,不易被發現。大量的數據,看似專業的數據分析,以及具有較強逼真感的視覺呈現等形式因素,很容易讓受眾對數據新聞產生科學、專業和真實的信任感,而且即使有少部分受眾想對其真實性表示質疑,受限於時間、專業門檻等,也很難有能力提出有力的證據,很容易導致人們在失真報導中的淪陷。實際上,大數據並不必然等於客觀真實。

第二,開放與保護的博弈。在大數據時代,受眾對個性化信息的需求激增,大量的個人數據也被廣泛運用到數據新聞領域中。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運營商會根據自身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需求,以最大化的個人數據價值為導向,有可能將散落於網絡空間裡的個人信息不斷被以新聞的形式堂而皇之地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中,加劇了個人隱私被洩露的風險性。

第三,技術與人文的博弈。強調人文精神與關懷,是新聞倫理內容之一。相比較傳統新聞生產對人主體性的強調,如要求記者主動深入基層,注重現實社會的複雜多樣性,採集鮮活、有溫度的新聞素材,提倡新聞寫作時的不拘一格等。數據新聞有天然缺陷,單一化、程式化的新聞生產模式以及對技術的倚重和依賴,容易缺乏人文關懷。

計算思維正越來越成為數據新聞製作者、傳播者和接收者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甚至出現了一批新聞生產的「唯技術論者」,然而,無論包括計算機在內的科學技術如何發展,新聞本質上都應該是以人為服務對象的信息,不能在對技術的盲目追捧中丟失「新聞是人學」的基本堅持。

數據新聞是一個新的新聞形態,很有前景,但它依然存在一些「內在陷阱」,我們應該儘可能發揮數據新聞的正面影響,避免負面影響。

(特別感謝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數可視教育公益基金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學子論文]警惕數據新聞的陷阱
    [摘要]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新聞在當前新聞界應用日益普遍,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大媒體都開始了對數據新聞的探索和應用。但是,在數據新聞日益興盛的同時,不論是記者還是讀者,都應該要警惕數據新聞的陷阱,以免被數據誤導。
  • 這些招錄「陷阱」 需警惕
    教育、公安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提防招錄「陷阱」,謹防受騙上當。陷阱一:查分簡訊有「木馬」,「釣魚」網站有後門考後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高考分數。一些不法分子會抓住這個心理,試圖通過偽造查分「釣魚」網站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手機簡訊,入侵考生電腦或手機。
  • 【誥哥提醒72】警惕「縮招」數據陷阱
    於是有些小夥伴有意無意地慌了,誥哥這裡提醒廣大貿大金專考生,莫慌,警惕「縮招」數據陷阱!特別提醒:在本文中,「擬招收人數」源於招生專業目錄,實際錄取人數源於複試後發布的錄取名單。
  • 數據化思維 | 數據的陷阱
    上周我們探討了如何運用數據產生商業價值(數據化思維|數據如何聚焦商業價值)。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 七大數據陷阱之數學失誤-如何計算數據(下)
    陷阱:麻煩的總計Ben Jones, 也就是Aoiding Data Pitfalls的作者,在這部書中坦言: 他與這個陷阱有一種特殊的因緣,因為有一次他實際上是在警告人們如何避免這個陷阱的時候,掉進裡面的。 此後,他被迫學會了自嘲。
  • 警惕招錄「陷阱」!教育部全體高考生
    警惕招錄「陷阱」謹防上當受騙@高考考生們,2020上海高考本科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已經公布,後續填報志願和高校錄取等工作即將展開。以往這個時段,也是各類涉高考招生詐騙的高發期。「花錢進名校」「內部有指標」「提前發獎學金」等各式騙法經常上演。
  • 警惕材料造假中的陷阱
    美國某教育機構上周發布的《2015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引用國際教育學會的數據,2013
  • 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
    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 2020-12-07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大考生和家長 招錄「陷阱」需警惕 防騙手冊請查收
    @廣大考生和家長 招錄「陷阱」需警惕 防騙手冊請查收!
  • 警惕招錄「陷阱」 謹防上當受騙
    教育、公安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提防招錄「陷阱」,謹防受騙上當。陷阱一查分簡訊有「木馬」,「釣魚」網站有後門考後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高考分數。陷阱四志願填報找「專家」,小心受騙被誤導近年來,「大數據預測錄取概率」「專家一對一諮詢」等高考填報志願服務火了起來。
  • 數據工程師必看:分析數據時常見的 7 類統計陷阱
    訪問和瀏覽:混淆它們並且過度依賴它們不管是不是新手數據分析師,都會陷入交替使用這兩個概念的陷阱:不同的數據分析工具對同一概念使用不同的術語,(甚至)在同一工具中都會使用令人感到模糊的術語,難怪你會將瀏覽當作訪問,反之亦然。
  • 七大數據陷阱之技術過失之數學失誤-如何計算數據(上)
    很多人承認,這確是人們經常跌落的陷阱。每當對數據進行數學處理時,都會進行計算。這是上報撞擊事件的日期方面的範圍,也是一個簡單但重要的陷阱預警:將層次不同的數據按同一層次匯總。這提醒我們,在得出任何關於數據的結論之前,一定要花一點時間找出正在分析的數據的邊界 ,至少先找出數據集中每個定量維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考生和家長,警惕高考招錄5大「陷阱」!
    警惕招錄「陷阱」謹防上當受騙2020年高考已於7月10日結束,後續考生查分、填報志願和高校錄取等工作陸續展開。以往這個時段,也是各類涉高考招生詐騙的高發期。「花錢進名校」「內部有指標」「提前發獎學金」等各式騙法經常上演。
  • 2018年高校畢業人數將創新高 找工作需警惕八大陷阱
    陷阱一:借招聘騙取個人信息  現在有很多販賣個人信息的中介公司,為了獲得更多更精準的信息,往往會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前來。所以,有任何企業要向求職者收取這兩筆費用,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事業單位的考試,一定要到公招政府官網上進行報名,切莫通過其他網絡入口。
  • 2017春節旅遊保險大數據:承保急性病產品受追捧
    對比旅遊產業數據報告,年齡層次整體向後推移,也從一個側面驗證,經濟實力「提現」之後的用戶會更加關注出行安全,提前管控風險,窮遊真的並不像攻略裡那樣文藝清新。  另外,選擇在春節前出行的人數佔比36%,而迎來大年三十團圓夜後,在初三出遊人數也達到峰值,佔比21%,出行天數上以8-14天為區間的人數最多,這說明中長線旅遊倍受青睞。  上海人最奢華 摩羯最不喜歡買保險
  • 2020中國數據內容大賽,用事實與數據講述故事
    「如何看待數據可視化與內容之間的關係?」「2020中國數據內容大賽」已經開啟作品徵集。由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提供學術指導,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數可視教育公益基金聯合主辦。「2020中國數據內容大賽·大會」邀請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前常務副院長徐泓老師出任大賽評委會主席,並由國內外16位在數據內容製作領域的知名學者和資深從業者擔任評審。
  • B2B 產品方法論(四):數據運用的姿勢?甜蜜流量背後的陷阱?
    內容經營別只看總流量,時時更新資料庫,才能找到規律和算法,作出分析歸納,以及預測。本文為大家介紹了Medium 後臺、臉書甜蜜流量背後的陷阱以及數據運用的正確姿勢。大綱:JANDI 的行銷運營數據架構Medium 後臺數據的判讀法社群網站(臉書)導流量是個「甜蜜的陷阱」建置智慧型的數據資料庫(Airtable)在 utm 應用,我認為很可惜的地方
  • 警惕高考報志願和招生「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教育、公安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提防招錄「陷阱」,謹防受騙上當。  陷阱一:查分簡訊有「木馬」,「釣魚」網站有後門  考後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高考分數。一些不法分子會抓住這個心理,試圖通過偽造查分「釣魚」網站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手機簡訊,入侵考生電腦或手機。
  • 你常用的小額現金貸,可能是無聲的高息陷阱;「日本製造」數據造假...
    △陷阱一:掩人耳目的高利息市面上78家比較知名的現金貸平臺,平均利率158%,其中最高的「發薪貸」年化利率可達598%。為了掩蓋住如此高額的利息,大多平臺都收取「管理費」。而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超過36%為高利貸,超過部分不受到「法律保護」。
  • 2020年山東省春季高考,填報志願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山東省春季高考成績快出來了,馬上迎來的是填報志願,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填報志願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4、志願填報找「專家」,小心受騙被誤導 近年來,「大數據預測錄取概率」「專家一對一諮詢」等高考填報志願服務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