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統計局發布養老需求報告 家庭養老是首選

2020-12-17 西部網

沒有子女的陪伴,老人們常常用聽廣播看電視打發時間;養老院設施齊全,老人們還是最想居家養老。在重陽節來臨之際,西安市統計局開展了「西安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調查。10月26日,統計局發布調查結果顯示,58.1%的受訪老人選擇家庭養老。

生活照料是老人最需要的安全檢查

此次調查,是在新城區、蓮湖區、雁塔區、未央區、閻良區範圍內隨機抽取449名5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的調查。

從生活照料方面看,受訪老人最需要的服務是安全檢查和維修改裝。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們列出的7項服務內容中,受訪老人表示最需要的是安全檢查,佔56.6%,其次是維修改裝,佔48.6%,此外依次為:清潔打掃、生產護理、陪同出行、配餐送餐。

從醫療保健方面看,受訪老人最需要的服務是定期體檢、基本診療、健康諮詢和緊急救助。調查結果顯示,在工作人員列出的7項服務內容中,受訪老人最需要的服務排在前四位的是定期體檢(87.8%)、基本診療(75.5%)健康諮詢(68.8%)和緊急救助(47.2%)

從精神慰藉方面看,社會交往、談心交流、天倫之樂和得到尊重是能給受訪老人帶來精神安慰的主要方面。

調查顯示,對於能給自己帶來精神安慰的方面,受訪老人首選的是社會交往(51.0%),其次是談心交流(49.2%)、天倫之樂(49.2%)和得到尊重(49.0%)。

看電視聽廣播是老人主要文化活動

從文化娛樂方面看,受訪老人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是看電視聽廣播和健身鍛鍊。調查顯示,看電視聽廣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佔67.1%,其次是健身鍛鍊,佔47.1%。其餘還有聚會聊天、唱歌跳舞、讀書看報、下棋打牌、上網等。

從養老方式看,家庭養老是受訪老人首選的養老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在養老方式的選擇上,58.1%的受訪老人選擇家庭養老,22.7%選擇社區(居家)養老,18.7%選擇機構養老,還有0.5%的受訪老人選擇其他養老方式。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養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候鳥式旅居養老接受度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國務院2017年1月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歲以上老人佔比將到達25%左右。
  • 發布|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調查報告發布
    為了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和增強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強的自愛意識,也為了解老年朋友在醫療、養老、健康、生活、休閒等方面的需求,近日,《老年健康報》聯合健康中國新媒體、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直通車》共同發起了針對60歲以上老年群體的「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調查問卷」。
  • 養老周刊丨養老護理員技能國標發布;北京共有產權養老產權證發放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018成都老齡化已達21.34% 老齡化水平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成都市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健康事業發展狀況報告》於近日發布。《報告》顯示成都市老齡化水平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2020年中國養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候鳥式旅居養老接受度提高「組圖」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國務院2017年1月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歲以上老人佔比將到達25%左右。
  • 老齡化社會催生健康需求 君康人壽助陣養老健康保障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測,2030年之後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或超過20%,屆時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將繼續不斷延長。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身險企,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康人壽)從產品、服務等多方面支持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 揚州發布旅居養老數據 一成老人旅居養老
    原標題:旅居養老 離我們有多遠 目前國內的旅居養老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揚州的區位、自然條件、文化底蘊、城市建設等都具有發展旅居養老產業的優勢。旅居養老是一種邊旅遊邊養老的新型養老形式,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遊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
  • 不養娃,怎麼養老?「丁克」家庭要提早為自己的養老作規劃
    她和她老公在去年購買了年金保險產品,只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有資格入住高端養老社區,並且可以選擇居住在任一城市的該品牌養老社區。用這位朋友的話說,這叫做「候鳥式養老」,想去哪個城市居住,申請就行。除此之外,該年金保險產品每年有分紅,可以用於抵扣養老社區的費用。在筆者的這位朋友看來,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一定要提早為自己的養老作規劃。
  • 上海出臺養老產業20條: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挑戰分析
    中國社會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既是養老問題突出的集中地區,也是養老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區。隨著人口老齡化與家庭養老問題的突出,中國養老產業正日益得到政府重視,上海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本市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條相關意見促進養老產業加快發展。
  • 候鳥式養老真的健康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冬天到南方過冬,夏天到北方過夏,他們的這種旅遊很像候鳥,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在嚴冬和酷夏來臨之前,遷徙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去生活一樣,故稱之為「候鳥式養老」。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環境差異很大,在夏季,我國南方一些城市的高溫經常逼近40℃,而北方城市如大連、青島、哈爾濱等則相對涼爽宜人,成為老年人避暑的首選。
  • 教育 醫療 養老 點擊西安的「幸福密碼」
    這麼短的時間內,高標準建成一所設施、功能齊全的應急醫院,體現的正是西安速度和西安決心。長安區醫療機構走進村民家中為村民診病(資料圖片)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始終是政府關注和要解決的民生大事之一。像這樣的扶貧病房,藍田縣人民醫院幾乎每個科室都有兩間,主要針對家庭困難的群眾,在醫療救治中盡最大程度地予以人文關懷。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健康西安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優化各級公共衛生機構職能,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 黃河流域養老專家陝西「論道」共商旅居養老發展
    養老服務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創新多重新業態下的旅居養老發展模式?如何讓旅居養老產業發展的更規範更健康,打通「堵點」,消除「痛點」?11月15日,由陝西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指導,西北大學(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合作單位)承辦,陝西省眾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協會協辦的「黃河流域旅居養老發展論壇」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
  • 養老機構的新增長點——智能旅居養老
    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養老需求的多樣化,我國養老服務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仍難以徹底化解供需兩難的尷尬。根據2015年7月發布的我國首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三成養老機構處於虧損狀態,全國養老機構平均空置率達到48%。
  • VR+養老,三大方面看智慧養老的優勢
    許多老年人被要求居家隔離,養老院和各個家庭都承擔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疫情的「大考」之下,全球人口老年化,老年人群體養老和醫療問題,再度暴露在大眾面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1.76億,佔總人口12.6%,根據數據分析推算2049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3億。養老產業成為我國朝陽產業之一。
  • 養老護理員工資高嗎?養老護理員就業前景怎麼樣?-七考網
    養老院當護士好嗎,附養老護理員工資。護士去養老院有發展嗎?養老護理員大部分是臨時工,低待遇、低薪水已是不爭的事實。就全國而言,養老護理員月平均工資低的僅有1000至2000元。公辦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工資僅在2000~3500元之間;民辦養老機構視經營情況而定,工資也在2500~5000元之間。
  • 把公司辦成西安養老行業的一張名片
    於是2015年,薛梅在蓮湖區註冊成立了金寶美殘疾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公司業務開始涉及到社區養老服務。  創辦西安首家「虛擬養老院」中心  2016年3月,薛梅與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無錫中科西北星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智慧養老發展戰略協議,創建了陝西省首個「社區家園式智能化養老院」。
  • 全國旅居養老聯盟在西安正式成立!
    全國旅居養老聯盟正式成立6大養老品牌強勢聯盟,開啟中國養老新裡程碑2017年3月2日,一場改變中國養老模式與格局的大會在西安皇冠假日酒店盛大舉辦。全國旅居養老聯盟 成員項目據悉,參加此次盛典的除了各項目高層外,還特邀西安老齡協會副秘書長、新華網、中國日報、新京報、陝西日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
  • 河北: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了《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省已開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但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建議吸引、扶持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養老服務,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進社區、進家庭,推進智慧健康養老。
  • 園區家庭養老增加「夜間照護」模式!
    園區家庭養老增加「夜間照護」模式!園區的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建設運營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普惠適用的原則,主要面向居住在園區範圍內、年滿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優先保障高齡、獨居、失能、殘疾、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家庭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基礎項目:包括起居照料、精神陪護、應急處置,個性項目包括個人衛生、飲食照料、家庭保潔、代辦代購、臨床護理等。
  • 家庭式養老機構成養老新選擇 用心託起夕陽紅
    說白了,其實就是西安北郊一個普通居民小區裡的一套單元房,目前包括崔針老兩口在內,一共住了4位老人,平時的生活和正常的家庭沒有什麼區別,所不同的就是幾個老人同住一套房子,並有專人照顧。    崔針:咱中國人說這就是緣分。    每天,這裡的護理員於世秀都會按照不同的菜譜,為老人們分別準備飯菜。
  •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化解之道
    由此推斷,空巢老人養老的最大依靠是配偶,其次是子女和親屬,居家養老是他們的首選。但隨著空巢老人年齡的增長,居家養老的家庭可及性快速削弱,未來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模式將不得不從家庭成員離散走向團聚,從家庭養老為主走向家庭與社會化養老並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會化養老服務缺失。目前我國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農村經濟活力不足、社會保障標準低、老人購買能力弱、養老服務供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