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人類最偉大的語言

2020-09-15 齊森

漢語言文字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語言。漢字,四四方方,看上去結構合理、敦實穩當,讀起來抑揚頓挫、動聽悅耳;書寫方便,橫豎皆宜,上下搭配、左右工整,前後對齊;漢語書法更是別具韻味,如行雲流水、龍飛鳳舞一般。一個漢字是一幅畫,一行漢字是一首詩,一段漢字就是一曲動人的歌。用漢字表達出來的含義寓意準確,書寫的文章妙趣橫生,每個漢字的書法也堪稱是一幅美妙的繪畫。

與漢語相比,字母語言缺乏很多文化元素,缺少歷史、自然、美學等有機元素以及表達、書寫、發展的靈活性。比如,漢語中絕不會出現以下這樣無限延長詞語:

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化,國際管理化;

environmentaltrasition環境變遷;

antidisestablishimentarianism反對政教分離學說;

chinesestyleinternetmanhunt人肉搜索etc.

與任何字母語言比較,漢語都佔有巨大優勢。還拿英語來舉例,比如construct(建造),其詞性繁多雜亂,且需要死記硬背,像constructor、construction、constructional、constructionist、constructive 等,再加上它的副詞、名詞複數,更複雜了。一個簡單的關於「我」的字,漢語並不複雜,都與字根「我」關聯緊密。英語卻需要記住I、me、my、mine、we、us、our、ours等關聯不大的詞彙,麻煩吧!

英語中一個簡單的詞語,因名詞、副詞、形容詞等詞性不同,其讀音、寫法有別。那麼,一個動詞還有它不同的時態,其拼寫、讀音更複雜,什麼一般時、過去時、進行時、將來時、完成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過去完成進行時、將來完成進行時、一般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怎麼樣,暈了吧!

漢語可以簡單明了表達寓意,如周一、周二、周三…英語則很囉嗦。再比如只要學會「車」字,可說出轎車、卡車、火車、摩託車等;學會「網」這個字,就可以說漁網、紗網、法網、交通網、網際網路等,而這些用字母語言表達出來,則顯得冗長複雜,且毫無關聯,在這不想多煩各位看官。

漢語中每個字、每個詞承載的信息量大,既通古、又喻今,既表象、又入理,即可顧名思義、又能浮想聯翩。如果說漢語能用較少的詞彙表達豐富的內涵,那麼字母語言則是用大量的詞彙解釋很小的意思。字母語言每年都會產生許多新詞彙,漢語則不然,新詞也許會加入,但鮮有新字出現。漢語可起到以不變應萬變之功效,字母語言則大不同,如英語,學習它很累人,且浪費各種資源。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文明進步,漢語的偉大力量更加顯現,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人類將迎來智慧型社會,拼的是知識、信息和精神思想。社會進步、國家發展,說到底是關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問題,它們的速度決定一個國家綜合發展的快與慢。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字母語言的人會感到負擔越來越重,學生有崩潰之感。由於字母語言自身的諸多缺陷,特別是佔據信息空間量過於龐大,容易導致一個國家信息系統、社會體系不能正常運轉,直至癱瘓。

可悲的是,今天許多中國人還認識不到這一點,連一些專家都在煽動人們放棄加強漢語教育,蠱惑青年擺脫母語。倒不是說字母語言不能學,作為交流工具,語言掌握越多越好。相信,字母語言學得越多,越能體會出漢語的偉大。從文化、歷史、美感等各個角度看,毋庸置疑,漢語言總是無與倫比。

漢字,最偉大之處在於它的豐富內涵,學習漢語可拓寬人的思維、啟發人的心智。大部分漢字是由一代代古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出來,它是人類上萬年積累下來的文明產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紮根在東方許多民族之中,並被廣泛應用。每個漢字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符號,漢語言文字中蘊藏著地球人從原始到現代不斷進化的密碼。每個漢字都有一個不被今人所知曉的神秘故事。

漢字的構成和它的點滴故事。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最能代表並詮釋這個民族的歷史和基本特徵。漢字正是這樣,它是中華民族上萬年歷史文化的象徵,是中國人偉大智慧的最好體現。

漢字的構成並不複雜,它有象形字,如日、月、魚、馬、羊等;有達意字,如胖、眾、明、男、嵩等;有象聲字,如譁、噠、叮、哞、哈等;也有外來詞,如邏輯、引擎、浪漫、坦克等。其中的象形字、象聲字、外來詞都不難理解,一看外形便知其來歷。然而,漢字中最多的是達意字,也是漢語言裡最深奧、最複雜、最能體現語言特性的絕大部分。這是因為,達意字中深藏著太多的故事和今人所不知曉的古代秘密。所有漢字都是由先民們歷經數萬年一個個創造出來,並非一個人的功勞,只是傳說中,倉頡造字最多,孔子也可能創造出很多的漢字。不管是誰發明的哪一個漢字,當初都有一個故事,都有其深刻的用意。比如「酒」這個字,眾所周知,它是杜康創造出來的,而酒這種飲品也正是由他發現。民間有關杜康與酒的故事一直在流傳,這裡不再贅述。

漢語字詞的來歷和解釋。最早的漢字是刻在甲骨文上的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它有象形字、達意字、象聲字等。其中每個漢語字詞的來歷都有它們合理的解釋,從中可以洞觀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腳步,體會其中美妙而又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文化。

(攝影/曹獻文)

舉幾個例子說明。「秋」字,一邊是「禾」,代表莊稼,也可以代表大地上的各種植物;另一邊是火,表示火紅的季節景色,代表碩果纍纍,兩個字結合起來就能表達萬物成熟的秋季景象。「秋天」一詞在英語中的拼寫是「autumn」,這樣的字與秋季有什麼關係?顯然,從中看不出它有任何秋天的含義,更找不出任何有關秋天的來歷、解釋或文化。

「好」字在字母語言英語中念「good」、「nice」、「fine」等,今天的人們誰能從「good」等英語單詞中看出什麼文化?它的來歷與解釋又是什麼?但是,「好」字在漢字中卻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傳說故事。據說「好」字是孔子創造,當時人們口頭上常說「好、好」,而文字中還沒有。最初在造這個字時,孔子有些犯難,他怎麼想也想不出如何書寫這個「好」字。一天,他在自家的宅樓上,從書房轉到陽臺,再從陽臺回到書房,費盡腦汁,苦思冥想,思索不出能準確表達「好」的合適的字。這時,他從陽臺上突然看見自己將要成親的兒子和他的未婚妻手拉著手,恩恩愛愛地走進院子,兩人的親熱情景頓時啟發了他。於是他的靈感便來了,認為一兒一女在一起如此高興,豈不就是「好」?結果這個字也就創造出來了。

「逛」字,由「王」字、反圈、走車構成,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個字一定是由勞動人民所創造。「王」者,乃為首之人,本該為全體部落成員服務,為大家辦好事。但是,如果這個「王」自私自利、作惡多端,甚至變成沒有人性的、似帶尾巴的獸類那樣,坐在馬車上頤指氣使、飛揚跋扈,到處愚弄百姓,盡幹壞事,這不就成為「逛」了嗎?在古代,奴隸和底層人民沒有權利坐上馬車四處遊逛,只有那些行為如帶著尾巴的獸類的為首者才有這樣的條件。

再比如「黨」字,它的繁體書寫為「黨」。同樣,可以看出,這個字由普通百姓所發明,起初它帶有貶義。因為,在古人類社會的某個時期,「黨」相當於今天的黑社會,專幹欺壓百姓的壞事情。如漢語中還有結黨營私、狐朋狗黨等貶義詞,這更加證明「黨」曾經被勞動人民所唾棄。於是,發明這個字的人便取「常」字頭,下面再加一個「黑」字,意即「常黑」、常幹壞事。後來,它慢慢變成中性詞。隨著人類的文化進步,民主、平等成為社會的主流,在近代漢字改革中,將「黨」字簡化為「黨」,意思是「常做晚輩」、「學兄」,即向師兄、長輩或水平高的人學習。這同時也說明,中華民族具有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擅長汲取世界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的高貴品質和優良傳統。

如「道德」一詞,指人之道、人之德,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言語行為準則或規範,是指人應該有的或能夠發生的言行。它是人精神世界的總和,可以通過人的言語表達和行為舉止表現出來。人們能夠從中看出一個人的修養之好壞、品質之高低,同時說明這個人道德的高尚與低下。如果把「道德」一詞中的兩個字分開解釋,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它們最初字面上的直觀含義。「道」字是指一個「走車」裡的「為首之人」,意即為首之人乘車所走的路線。可將它理解為兩個含義,一是車輛行駛的路線,二是為官之人所說的話或做出的規定。這說明,在「道」字創造出來之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人剝削人的時代,社會上已經出現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德」字的古體寫法是「㥁」,「直」下有個「一」,「一」下面有個「心」,即「一心直」,表達出仁人君子的風範。今天這個字的寫法變為「雙人旁」加上「十四一心」,其表達出的含義更加精妙而深刻,即富含人性化,又有「萬眾一心」、「大家同為」等團結、同心、和諧的理念。只看這個字的形狀,就能理解它全部的含義。

再如「精神」一詞,「精」是指「米」「青」了,沒麩皮、稻殼等雜質以後,糧食自然就「精」了。「神」是由「衣」字和「申」字組成,「衣」旁是指衣服,「申」則指猴子,那麼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即為穿上衣服的猴子。因為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就是說猿猴進化到會穿衣服後即變成高級生命--人類。可見,所謂「神」是將人理想化,即「神化」,實際上宇宙中並不存在任何鬼神。一切有關它們的觀念、行為都是人類自身所為,是由人自己編造出來。

漢語言文字最早是以象形的甲骨文出現,這種古老文字除了在亞洲出現外,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發現。例如在美洲墨西哥境內的韋拉克魯斯也發現過,那是3000年前刻在石板上的文字。

漢字的妙用。漢字的書法更是一絕,多種多樣的書寫方法能夠將漢字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又使字母語言無法比擬、相形見絀。漢語表達具有精煉、準確和寓意不凡的特點,它的成語、諺語、歇後語、對聯,用字簡單明了,含義深刻,富有哲理,可以起到一字千斤的作用。用它創作出的詩歌、散文、雜文,能達到短小精悍、韻律對仗、出神入畫的地步,給人以美感,好的作品可萬古流傳。朗讀漢語給人美的享受,書寫漢語也會給人以美感。漢語可以把平庸的字母小說翻譯成高質量作品,字母語言永遠寫不好《紅樓夢》。

漢語的最大妙處在於能夠使人的大腦富有聯想、理性思考,活躍人的思維,開啟人的智慧。這是因為漢字具有幾種特性,如象形性、文化性、美感和哲理,人們在仔細閱讀一個字時,大腦同時會思考到與它關聯的幾個問題。例如,在讀「馬」字時,你會馬上想到馬這種動物,因為它本身就象一匹馬,而不是別的東西。這個字在人的腦海中形成非常強烈的專用、特定和無可替代的印象。閱讀「馬」的同時,人們還會很快聯想到自己所有與馬有過的經歷,不管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同樣,在認識和閱讀「羊」字時,它的特定性已經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因為有許多文化賦予在它的裡面。這是任何約定俗成的字母語言不可能具備的特性。例如英語中「雨」、「羊」二字分別為「rain」、「sheep」,它們像是由阿拉伯數字1234…組成的某種數據一樣,形象枯燥,沒有美感,不自然、不和諧,更沒有文化和故事,完全是偶然的創造。如果當初把「雨」叫作「sheep」、「羊」叫「rain」,同樣可以成立,就是現在把它們的稱謂換過來也不錯。久而久之人們會習慣的,但漢語中的「雨」、「羊」永遠不可調換,雨就是雨,羊就是羊,它們的專用性和特定性太強,倒過來就簡直不成體統。再比如,「胖」字,英文叫「fat」,這個「fat」能看出來人的胖嗎?看不出,絲毫看不出,必須死記硬背住它就是「fat」。但漢語中的「胖」這個字就很耐人尋味,具有顧名思義的妙處,甚至望文生義也不會錯。因為月到月中或月半,自然就「腫」了,要麼就「胖」起來了,這很快就會讓人聯想到圓圓的月亮,那就是「胖」。

所以,有些學者專門就此研究過,發現學習漢語讓人更聰明。他們認為,漢語文字和詞彙能夠激活大腦中更加廣闊的區域,包括左半腦和右半腦,從而使人的大腦運轉得更快。學習漢語明顯能夠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使人思維敏捷、反應靈活。與學習字母語言的人相比,掌握漢語的人其認知程度和表達速度較快,而這正是迅速、準確處理信息的關鍵。學習字母語言的人在做出決定前考慮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過多,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正確性要麼無法判斷、要麼失去信心,最終做出錯誤決定。

當然,諸如此類寓意不凡的漢字故事,不是任何一篇短小文章所能講完,更不是一個只會講故事的人能夠說清楚,它需要行家專門研究。

(攝影/吳宗凱)

相關焦點

  • 中文漢語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語言文字(修訂版)
    漢字文化是完整的人類文化。德國人跟我說,中國字是畫兒。每一個掌握漢字的人,都是這個星球上最獨特、最聰明的人中的一員!讀懂了漢字,就真正的讀懂了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智慧被漢字呈現的淋漓極致。也就是說:就是因為語言文字的關係,印刷同樣內容的一本書,西方語言要比漢語浪費多倍的紙張,全世界使用西方語言的人要比使用漢語的人多5倍,按照簡單的因素級連倍乘法,就要多浪費10-20倍以上的木材。也就是說,他們在製造環境汙染,破壞森林和草地,增加20倍以上的工業廢水方面,他們比我們有貢獻!
  • 人類通用語言:漢語的優勢何在?
    中文詞彙量簡潔、高效得令人髮指,是其它語言的10-20倍!中文是如何做到如此逆天的高效率的?中文最小的不可分割單位是「字」,「字」再組合成「詞」,這種「自由組合」造詞方法,有兩大優勢:1、大大簡化了「詞彙」的難度。大部分詞彙不需要刻意學習就能知其意。2、有效控制了字和詞的增長。
  • 漢字和漢語,能否成為人類未來的"理想語言"?
    在上一世紀90年代,日本做了一項調查:中日韓三國的文字誰最具有原創性?結果公認漢字最具有原創性!這說明,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已經認識到"漢字"的古老和偉大!據說迄今為止世界上共計有7000——5000多種語言文字。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語言文字存在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聯合國規定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為常用語言。
  • 美國小夥的「漢語藍圖」:讓漢語不再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
    位於成都家中的工作室雖然只有六七平方米,但上至75歲老人,下至18歲高中生,全球各地7000餘名漢語愛好者通過網絡學習到的從雲教學課程,都是在這間小房間製作而成,四年來,從雲經常要一個人在這裡完成網絡課程的製作。  扇子、古樹紅茶、水墨畫……從雲的家裡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從雲告訴記者,他很喜歡中國文化,尤其喜歡漢語和漢字。
  • 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語言文字其實沒有孰優孰劣,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100年前,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後來才發現原來漢語是進化過的世界最先進的語言。原來在七千年前,漢語也有羅嗦的後綴和字格,後來我們把那些無用東西都拋棄了。比如用一個「了」字就把已經完成的動作表現出來了。根本不用什麼現在過去完成時那麼羅嗦。
  • 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漢語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級語言。  漢語又是唯一可用於計算機時代的語言,最適合語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語那樣用手瞎摸! 這是一個決定中國人命運的問題,請所有朋友儘量宣傳!漢語的一個明顯的優勢是,思維面廣闊,在數學上由於單音節發音,對數字的反應速度也更快,但在邏輯思維方面還是拼音文字較好。
  • 漢語是最原始的語言嗎?
    翟桂鋆稱,黃色是秋天葉落的顏色,英語發音幾乎就是「葉落」(Yellow);「商鋪」(Shop)的英語發音基本就是其漢語發音;心臟、腦袋,這是人體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英語發音就直取漢語其意:「核的」(Heart,Head),只是稍有變音而已。
  • 語言誕生的故事——人類最偉大發明
    哺乳動物是動物界最聰明的生物,靈長類動物是最聰明的哺乳動物,人類是最聰明的靈長類動物,因此,人類是最聰明的動物。這個結論可能等於沒說。畢竟,我們的智慧也是我們互相殘殺和打仗的原因,我們的大腦是利弊並存的事物。水母並沒有大腦,但它們相處融洽。儘管如此,只有具備這種更高的智慧,人類語言才有可能出現。人類是唯一已知的使用象徵符號和通過合作進行更有效交流的生物。
  • 深度解讀◇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漢語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級語言。  漢語又是唯一可用於計算機時代的語言,最適合語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語那樣用手瞎摸!這是一個決定中國人命運的問題,請所有朋友儘量宣傳!漢語的一個明顯的優勢是,思維面廣闊,在數學上由於單音節發音,對數字的反應速度也更快,但在邏輯思維方面還是拼音文字較好,但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看,作為表意文字的漢語,由於可以自由組合新名詞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納信息和知識爆炸的衝擊,無疑將發展為人類的共同語言,用這種語言來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當然在論文和計算機語言是漢語和拼音文字並用了,漢語的偉大就在於兼容,你們看看在漢語的學術論文有漢語和阿拉伯數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現相
  • 最難學的七種語言,漢語果然名列前茅
    歡迎來到文華聊娛樂,今天我們說說語言學上最難的七種語言漢語又稱華語、中文、普通話等,屬漢藏語系,約15億使用者,現中國大陸地區、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新加坡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分析語,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書面語和口語兩部分。
  • 漢語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簡潔的語言,卻遭國人冷落
    漢語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簡潔的語言,卻遭國人冷落作者:劉植榮筆者最近城裡走了走,發現很多英語培訓中心,周末外面坐著一片家長,等孩子下課後接回。我讓我想起幾年前《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這篇題為《學術會議按慣例使用英語,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的文章。
  • 漢語未來或將成為最易掌握的語言
    《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在哪兒?——漢語未來或將成最易掌握的語言未來,一旦掌握漢字造字法「切音」(而不是現行的拼音)的基本規律,就能全面掌握漢字形、音、義三大基本要件的基本規律,活化石中文一定會華麗轉身蝶變為世界語林大家庭中最簡捷、最易學、最智慧之語言文字。
  • ​人類的語言:本能還是文化
    《語言的誕生:人類最偉大發明的故事》人類的語言:本能還是文化文/雲也退發於2020.10.19總第一套盡人皆知的說法是:合作就需要交流,交流就要靠一套複雜的語言系統,所以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語言的誕生在人類演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是到底什麼是語言?如果一直追問下去,就要問到「語言如何誕生」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因為沒有任何有形的物證保存了早期人類語言的形態,人們通常只能提出各種假說,然後搜集證據用以證明假說。
  • 科學證明:中文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語言,沒有之一
    科學證明:中文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語言,沒有之一為什麼使用漢字的人會更聰明?
  • 人類現代英語漢語文字體系的形成和語言文字的邏輯關係原則
    在這個時候,圖畫式文字還沒有現代文字的發音標誌,都是形、聲、義一體的文字,是人類最樸素的交流語言,像羊的圖形,就是羊的意思,羊的叫聲也就是它的發音,馬的圖形就是馬的意思,馬的叫聲就是馬的發音,這時候的語言,全球通用的,哪兒都一樣,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全球通用,自然共知。
  • 漢語在中國咋成了第二階級語言?
    一方面是中國人只有一半能說普通話,同時有四成人看不懂繁體字;另一方面,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達3000萬,100多個國家的2300餘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漢語進入美英日韓等國的中小學課堂,累計37萬人次參加國內外近200個考點的中國漢語水平考試。
  • 漢語才是地球上最先進的語言,沒有之一
    人類語言分為兩派,以中文為代表的象形派,以拉丁文、英文為代表的的聲音派。從發展上,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語,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臘語,希臘語又演化為拉丁語,拉丁語又變成法語,法語又演化成英語。拉丁語向東成為斯拉夫語系,斯拉夫語系又演化成俄語。漢語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級語言。
  • 人類的語言,究竟是神授還是人造?
    另一種乃人創說或勞動創造說,恩格斯認為「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的」。但他不知道,非洲部落的野蠻人從事著人類社會最簡單的勞動或幾乎不勞動,卻擁有人類最複雜的語言。 語言到底是神授還是人造?筆者將從大家最熟悉的漢語說起。
  • 漢語還是英語?人類文明的終極選擇
    紙面上比較起來,好像是各有千秋,也不容易量化分析去詳細打分。 其實哪個語言更強,並不是看誰的紙面優勢多,而是看誰的優勢更關鍵。 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最關鍵的標準是什麼 精確?優美?邏輯? 都不是。 人類文明在爆發式的發展,而語言,是整個文明的載體。語言要去承載不停擴張的文明。 什麼意思呢?
  • 現代西方語言和漢語的關係
    時下,國內網絡熱炒、熱諷「英語來自漢語」和「英漢同源說」。對此,我沒有研究過,不做評論。……該書還追溯了歐洲通過「想像中國」,進行自我構建的文化創舉,主要是在四個凸出領域——語言、神學、美學和經濟。關於漢語改造西方語言文字的原委與過程:在17世紀,陷於語言危機的歐洲人從赴華耶穌會士那兒了解到漢語,便有了強烈反應:越來越多的歐洲有識之士都譴責他們的母語的敗壞現象。